栏目分类:
子分类:
返回
文库吧用户登录
快速导航关闭
当前搜索
当前分类
子分类
实用工具
热门搜索
文库吧 > 学术 > 旅游美食 > 旅游纵览·行业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邱代来+金丽娟

我国酒店业正高速发展,优秀酒店人才发展空间十分广阔。酒店人才的培养主要来源于高校教育,经过多年建设,各高职院校结合本校实际,总结出不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本文通过对比不同的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分析其利弊,由此提出改革建议,并探讨符合地区实际发展的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一、研究背景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理念指导下,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而形成的较为稳定的范式化的结构状态和运行机制。其基本构成要素包括培养目标、培养过程、培养方法、培养评价。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酒店规模的不断扩大,对高职教育旅游酒店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不同的时期,酒店管理人才所掌握的技能和知识也有差异性,这就意味着我国酒店管理职业教育要从整体上不断进行调整和优化,完善其人才培养模式。

二、高职酒店管理职业教育现有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优缺点分析

(一)人才培养过程与社会需要脱节

人才培养过程是一个综合性工程,涉及到政府、学校、行业、企业等共同培养的问题。政府要加强引导并牵线搭桥,学校要深入行业企业调研并总结,行业协会要发挥指导功能,企业要积极参与专业建设,充分发挥“政校行企”理事会的职能作用,最终实现“互利互惠,专业共建,质量互评,成果共享”的有利局面。现实中,部分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未充分发挥理事会作用,人才需求调研不深入行业企业,校企合作停留在表面形式,仅仅为解决学校实训条件不足和酒店用工不足问题。具体表现在人才培养目标及专业定位不清晰、课程体系及职业岗位群设置不科学、实训基地缺乏职业情境和“双师型”教师队伍不足、顶岗实习缺乏监控与沟通、人才培养制度不健全、人才培养评价机制单一等问题。

(二)如何构建学校、酒店和学生“三方共赢”的合作机制是个难题

高职教育特性决定了必须构建校企合作机制,努力达到学校、企业和学生“三方共赢”要求。高职教育要强化企业参与制度,所有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应加强校企合作,并建立“政校行企”运行机制,深度开展校企互动。许多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校企合作,从本质上讲是解决酒店用工不足和学校迫于行政性就业指标压力的有效方式。如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企业居于主导地位,虽然顺应国家以就业为导向的要求,但存在两个难题:

1、虽然选取企业为地方典型性代表,但不能代表整个行业所有标准,特别是异地的标准,这将对学校面对一定区域(省或城市圈)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产生不利影响。

2、订单式培养很容易产生将学生培养成为单纯的技术工种倾向,忽略了职业教育规律,没有考虑到学生可持续性发展诉求,使学生不具备综合能力和自我实现发展。

(三)现有模式的优缺点分析

目前国内外职业教育模式呈现多元化特征,主要有:美国模式——产学研一体的康奈尔模式;瑞士模式——店校合一的洛桑模式;澳大利亚模式——就业导向的TAFE模式;德国模式——实践导向的“双元制”模式;日本模式——产官学一体模式等。其中对我国影响最大是:德国“双元制”模式和北美CBE模式。在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多选择学习美国产学研一体的康奈尔模式和瑞士店校合一的洛桑模式。

我国主要类型有:订单培养式、“2A2B”工学交替式、“2+1”顶岗实习式、中外合作式等四种模式。四种培养模式各有千秋,对比见表1:

三、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优化的思考

(一)深化校企合作互动,共同培养学生

在专业教学中,依据职业岗位任职要求,引入行业、企业标准并制订相应的专业标准,与行业、企业一起制定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标准、课程体系和教材标准、实验室标准、师资标准、实习基地标准、实习质量标准等。在校企互动实习基地建设方面,依托“政校行企”理事会和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开展“校中店”和“店中校”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校企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并建立校企设备共享、师资互通、过程共管、质量互评培养制度。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上,加强专业骨干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聘请行业一线骨干员工为兼职教师,进行专业课程、实践实训课程的教学与指导工作,从而打造一支多层次的专兼结合的双师型队伍,共同培养学生。

(二)构建学校、酒店、学生、家长“四方共赢”的合作机制

通过找准学校、酒店、学生、家长四方合作的利益基石,成功构建“四方共赢”的合作机制,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顺利实施打下了坚实基础。学校要加强学生引导,使学生树立正确职业观,加强实践教学条件建设,与酒店业需求一致;酒店要构建培训体系,完善内部沟通机制,建立合理激励机制,重视实习生需求、提高满意度,提高福利待遇等;学生要正确认识酒店行业,摆正心态,发扬吃苦耐劳精神,积极主动提升自身职业能力;家长要正确认知酒店行业和服务行业,鼓励孩子心态要正,积极参与实习。

(三)完善教学质量保障和评价体系

完善以教研室主任为主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在院督导室领导下,成立酒店管理督导小组,出台一系列基于能力本位的专业教学标准以规范教学质量。定期开展学生座谈,对教学质量和教师教学水平进行网上测评,科学评价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定期开展实习基地和毕业生就业基地调研座谈,由用人单位对人才培养质量进行评估,将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企业满意度等作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组建高星级饭店人力资源总监俱乐部,随时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及对本专业毕业生的绩效;聘请专业公司对我专业的毕业生进行就业水平测量与评价,从而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四)学以致用,注重职业教育延伸性

高职教育要区别于中职、本科教育和技能培训班。除明确专业定位和培养目标外,要加强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接纳酒店员工在职培训与学历提升,积极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与服务,积极参与地方经济建设。“工学交替”和“顶岗实习”两种模式都提倡“学以致用”、“产教结合”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利用学校、行业、企业三者的资源和环境,集教学、生产、科研为一体,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利益共享,为行业、企业培养出大批高技能应用型人才。解决学生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培养完整的“社会人”,而不是片面的职业人。

(五)推进相互融通的“双证书”制度,提高用人单位对人才培养评价的权重

为保证人才培养真正与企业需求和标准相结合,推行“毕业证+职业资格证”的双证书毕业制度,使学生在毕业前参加职业资格考试并获得“双证书”或“三证书”;主干专业课程(客房、前厅、餐饮、调酒)实施“课证融合”的教学改革,明确证书在酒店行业的认可度。实现岗位资格考证内容与教学内容的有机融合,在课程设置中将专业课程与职业资格考证和职业技能鉴定相结合,专业教学和职业标准相对接;改革传统的课程成绩评定办法,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满意度作为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标准。

四、结语

通过不同人才培养模式对比,相比较而言,酒店管理专业应采用“2+1”顶岗实习式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符合学校、酒店、学生三方利益。一是通过校企深化合作,双方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及专业标准,学校可以避免人才培养与市场脱节;另一方面,对于实训条件不足问题,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可以解决,实现资源与成果共享的最佳效益;学生通过在校学习,解决服务观念与职业素养问题,基层技能培训,并融入酒店职业情境。在生产性实训基地及第三学年的顶岗实习学习,完成“学生——职业人”角色转变;第三,酒店通过校企互动,依据协议订单培养自身需要的员工,减少培训成本。长达一年的顶岗实习可以维持员工稳定性,解决用工不足的矛盾。

(作者单位:鄂州职业大学教育与管理学院)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www.wk8.com.cn
本文地址:https://www.wk8.com.cn/xueshu/496127.html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关于我们 文章归档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2021-2022 wk8.com.cn

ICP备案号:晋ICP备20210032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