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诗云
随着国内外的不断发展,贵州的生态旅游也面临着新的挑战。本文从贵州生态旅游的现状出发,寻找最适合贵州生态旅游战略开发的多种选择方向。
一、贵州生态旅游开发的新背景
(一)生态旅游的战略诉求
二十一世纪旅游的主题非生态旅游莫属。根据《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管理暂行办法》所规定:生态旅游是“以吸收自然和文化知识为取向,尽量减少对生态坏境的不利影响,确保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将生态环境与公众教育同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的旅游活动。”显然,我们不难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强调的不仅仅是其背后带来利益有多大,能创造出多大的财富。它真正强调的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塑造出一个文明的社会。
(二)贵州的生态旅游开发需要一个合理的生态战略
当面对随着当今国内外的不断发展,旅游背景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即使是已经走在实现生态理想路上的贵州,依然要不断地寻找最优的发展道路,仍旧需要一个明确合理的生态战略。一言以蔽之,贵州的生态旅游开发需要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价值原则,不仅能够满足当下人们的社会需求,更重要的是,为子孙后代保护好现在的环境,不以损害子孙后代的利益为代价实行疯狂的掠夺式开发。
众所周知的是,当下贵州的经济正处于一个转型期,而且是发展比较缓慢的民族地区,因此生态旅游发展的起点较低。由于这个原因,影响贵州生态旅游发展的不利因素其中之一。便是贵州快速工业化和城镇化带来的突出问题,很大程度上阻滞了生态文化旅游的发展。除此之外,贵州在生态开 发中还引发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列如在进行水力资源的开发过程中,形成了许多有大坝围堵后呈现的人工湖泊。带来的后果之一便是洋芋投放饲料导致了水体的富氧化和水质的不断恶化,甚至发臭。这样的水质怎么能符合度假对水体休闲的要求呢?还必须指出的是水体沿岸居民生活污水的排放和工业污水严重影响了水体的质量,库区广泛存在旅游产业开发和其它产业的协调问题。以贵阳南明河多年治理仍不能变清澈的案子为例,这不就是贵州大多城市河流污染的一个缩影。工业开发带来的环境破坏问题是严峻的。没有完善的恢复环境保护措施,缺乏对生态与绿色技术的应用,贵州的绿地正在大面积地减少,被破坏的山体随处可见,裸露出丑陋的伤疤。
二、贵州生态旅游战略开发方向的选择
(一)国际化视角的生态旅游战略
贵州有着闻名遐迩的喀斯特地貌、震撼人心的原生态自然风光以及独特的少数名族风情。这些促使贵州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自然风光、人文情怀和名族风情。三者交相辉映,使得贵州具有国际水准丰富旅游资源。这些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贵州拥有着种类齐备的喀斯特高原山地型生态旅游资源。贵州拥有荔波的“中国娜娜方喀斯特”、赤水的“中国丹霞”等世界自然遗产地;贵州拥有梵净山——被列为“世界人与自然保护圈网”;拥有被誉为世界十大最佳湖泊观鸟区之一,同时也是贵州最大的天鹅按高原淡水湖泊——草海;拥有壮丽的黄果树瀑布;拥有以中国最美丽的洞穴——织金洞和中国最长的洞穴——双河溶洞为代表的喀斯特洞穴体系;拥有美丽的赤水河(至今没有修建任何水坝的生态“美酒河”——生产国酒茅台);拥有沁人心脾的花海——百里杜鹃等诸多世界级生态景观。
综上,贵州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利用世界级的生态资源,开创属于自身的国际生态文化旅游品牌。
2、有着突出的原生态多民族的地域传统文化,有着人人皆知的“多彩贵州”之称。被联合国保护世界乡土文化基金列为世界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圈全球18个“返璞归真,回归自然”首选旅游目的地之一的黔东南州(另外一个是西藏)。贵州有意将黔东南州塑造成为“原生态的民族文化世界旅游目的地”。
贵州的经济水平落后,即使有着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类型,完整的体系,较高的覆盖度,良好的组合,差异性比较大的区域,突出的特色,原生态的环境,优异的生态价值也将致使保护自然环境、生态文化与经济建设发生冲突,加大其保护难度。这一队高级的生态旅游资源与低级的开发的矛盾十分普遍,社区参与力度低的现象突出。要实现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要以环境(文化的多元性、生物的多样性以及地方的多重性等)的保护为前提。
(二)系统化战略
生态旅游的开发不应只停留在空喊口号上,它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系统地推进、合理的规划以及提高系统效力。
1、合理地推动
以整个社会系统的生态文化价值体系为基础,建设起一个“原生态”的自然生态和文化生态环境相融合的旅游模式。让旅客,社区,政府以及旅游企业共同参与到“绿色空间”的建设之中来。只有全员参与,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之下,才有可能实现了一相关者公平地分享旅游资源的价值,这体现的是社会利益共享和义务的分担原则。
2、系统规划
生态环境是由多种要素构成的,包括了生物群落、非生物自然因素和人类社会、文化各种生态系统所构成的整体。这种生态环境正是生态旅游所提出的。自然环境的保护开发必须与人文生态环境相统一。不管是原始生态旅游产品还是人工生态旅游产品,亦或是人工生态旅游、综合生意旅游产品,都应当尽最大的能力让服务产业做到生态化,寻求更加聪明的绿色管理。通过循环经济来实现旅游产业附加值的提高,好比开设绿色饭店、绿色餐厅,建设绿色村寨,绿色小镇和绿色景区。将古老的技术与现代化技术融合于一体的系统,能够形成一个客观的联动化景观。
(三)带头示范,重点突破战略
被誉为“公园省”的贵州,即使是这样一种产业形态也并不是都是旅游产品。考虑到成本,生态技术的应用,生态技术的应用需要一步步的普及,由局部到全面。由于贵州还是一个经济水平发展比较缓慢的地区,人们对于生态环境无法迅速的接受。所以要带头示范,重点突破战略,推动生态旅游。
在尊重传统文化基本形式的前提之下展开的旅游活动的设计,我们就要做到让村落文化的原真性最大程度的保留下来,让传统的产品得到升级,进一步的得到创新及发展,焕发出生机。创造出能满足现代旅客需求的产品,以适应现代度假休闲旅游的需要。不仅传承传统文化内涵,又具有现代特征。为了使游客感受到不同于城市的城市的村寨田园的生活方式,建设原生态文化体验地及特色乡村旅游基地,就要以村落为载体,最大限度地利用传统竞技、文化表演、健身养心类资源。创造出传统文化的特色产品。
生态博物馆是一种以村寨社区为单位,没有围墙的“活体博物馆”,是近二十年来在国内兴起的一种村落遗产保护新模式,起源于欧洲。它强调保护和保存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完整性以及原生性,其核心理念是“在文化原生地保护文化,并且由文化的主人保护自己”。1995年,中国和挪威联合创建了亚洲第一座民族生态博物馆即贵州梭嘎苗族生态博物馆,此后陆续兴建。截至2008年,贵州共建成梭嘎、堂安、龙里和镇山四个生态博物馆,分别保护、传承和展示苗族、侗族、古老汉族、布依族的传统文化。
生态博物馆的定义是什么?它始于欧洲,近年来在国内兴起,是没有围墙的“活体博物馆”,是一种新型的村落遗产保护模式。生态博物馆的核心理念在于在文化原生地保护文化,并且由文化的主人保护自己”,其强调的是保存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完整性以及原生性。亚洲第一座民族生态博物馆——贵州梭嘎苗族生态博物馆,于1995年中国和挪威联合创建。此后,生态博物馆就如雨后春笋般兴起。截至2008年的统计,贵州共建成堂安、梭嘎、龙里和镇山这四个生态博物馆,分别用于展示、保护和传承侗族、苗族、古老汉族、布依族的传统文化。相信我国的生态保护事业会取得更大的成果。
(作者单位: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