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海南
文章在分析西藏职业院校在德育方面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要构建社会、学校、家庭及学生共同施力的德育教育新模式,为西藏高职院校德育教育探讨一条新路。
改革开放以来,西藏职业教育实行中等职业教育免费、高等职业教育提升工程,面向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不断扩大规模,职业教育得到了快速发展,对继承和发扬藏民族传统文化、促进经济发展、保持社会稳定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这样那样的问题,特别是在德育教育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要求:“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坚定理想信念放在首位,始终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师生头脑,确保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由此可见,包括西藏高职院校在内的高等职业学校,不断创新方式方法,深入持久地开展德育教育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政治任务。而由于西藏地理位置特殊、历史人文、文化传统、宗教信仰等都有别于其他地方,加之,西藏高职教育发展的历程较短,因此,在西藏高职院校大力开展德育教育工作意义尤为重大。
一、西藏高职院校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
西藏地处祖国西南边陲,地理偏僻,信息不畅,经济社会发展与内地相比有较大差距,处于反分裂斗争的前沿阵地。近年来,西藏高职院校把德育教育提上重要议事日程,不断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生的爱国情操、精神面貌、心理思维、价值追求、人生理想等方面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善和提高。但由于受历史、地理、宗教、经济等因素影响,加之高职院自身特点,西藏高职院校德育教育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重视程度不够
调查发现,在西藏高职院校中,对德育教育重视程度不够,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1、学校不够重视
西藏高职教育起步晚,2005年才有第一所真正意义上的高职院校,与内地几十年的职教发展历程相比,差距不光表现在规模、师资、硬件上,更突出的是德育教育一直欠缺,学校把主要精力放在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教学水平、专业配置、提高学生就业率上,不论是精力、资金、政策上,都没有把德育教育放到应有的位置,忽视了最基础的德育教育。
2、学生德育意识不强
作为德育教育的受体,学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通过调查了解,很多学生不知有德育一说,狭隘的认为,德育就是思想不出方向性的问题就可以,忽视了德育在品德修养、人格培育、指导实践等方面的作用。
3、德育氛围不浓
从整个的社会大环境看,对德育教育普遍重视不足,大部分没有德育教育观念,单纯的认为高职学生在学校能够学到一技之长、不出什么问题就可以了,社会、家族、学校推动德育教育的力度不够,没有形成学校、家庭、社会齐抓共管、人人重视的良好氛围。
(二)方式方法呆板单一
西藏高职院校的德育教育,大都以课堂式的传授理论为主,强制性的对学生灌输道德知识,最后以高度统一的标准进行书面考核,及格者即为过关。这种以灌输为主的传道,忽略了学生的主观感受,学生以被动接受为主,把德育教育当成了一门必修且必须过关才能拿到毕业证书的课程来消极对待,学者消极无味,教者呆板无趣。课堂互动极少,效果不明显,学生遇到问题特别是心理、思想方面的问题大多希望课后与教师单独沟通,不希望把私人化的东西曝晒在课堂上人人皆知,学生作为受体的主体化、个性化得不到满足,致使教育的效果事倍功半,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三)载体应用创新不足
西藏高职院校德育教育除常规的课堂教学外,还零星开展了一些学雷锋活动、三下乡活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德育教育载体不丰富等问题,但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德育教育载体不足、吸引力不强、指导性不够等问题。很多教育活动往往流于形式,开展教育活动的出发点不是为了更好的对学生进行行之有效的教育,而是为了完成上级的任务,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评比,没有正确引导学生在德育活动中形成良好的心理状态,反而使学生产生抵触心理,背离了德育教育的初衷。
(四)内容与需求结合不紧
西藏高职院校德育教育内容以传统为主,这些教材内容与西藏的实际情况吻合度不够,如,西藏传统上是一个全民信教的地方,宗教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毫无例外,对学生也有方方面面的影响,学校的德育教育应在这一方面合理引导,把学生的心思、精力集中到学业中;又如,近年来,西藏在中央的大力关心关怀下,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传统生活随之有很大变化,新事物、新思想时时刻刻对学生的心理形成较大的冲击,而现行的德育教育在这方面涉及不到,难以回答学生的传统道德价值观与社会现实的冲突问题,学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正确处理人际利益关系的能力得不到提高,学生一旦离开学校,面对繁杂的人际道德关系只能是毫无准备一筹莫展。
二、创新西藏高职院校德育教育建议
德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决不仅仅是学校思想政治教师和学生的事情,需要学校、学生、社会各方共同关注、共同施策。要全面认识当前德育教育在在的问题,深刻分析问题原因,认真思考、积极应对,努力探索适合西藏特点、切合学生需求的德育教育之路,使培养出的学生既具高职特色、又具有高尚情操、爱国情怀、符合国家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一)统筹协调,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体制
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要在学校德育教育工作中起到指挥棒、主心骨的中枢作用,统筹各方力量,建立起协调一致、运转有序、舆论良好的德育教育机制。高职院校要把德育教育工作列入学校党委的重要议事日程,坚持德育与智育并重,建立起党委统一组织领导、行政具体负责的德育教育机制。严格按照“政治坚定、品德优良、业务精通、勇于创新”的标准,建立一支充满活动、相对稳定、专兼职相结合的高水平德育教育工作者队伍,定期不定期给德育教育队伍培训、充电,不断提高知识水平、业务能力。社会、家庭要充分理解学校开展的德育教育,以包容的心态支持学校开展德育活动,以积极的良风习俗促进学校德育工作迈上新台阶。
(二)改革方法,提升教学效果
西藏高职院校德育教育,必须与西藏区情紧密结合,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方法,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
1、要促进正确历史观的养成。系统学习中国革命史、中国近现代史,认真学习西藏自古以来在祖国大家族中成长的历程,学习西藏和平解放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中央的关怀支持、全国人民的无私援助下,取得的辉煌成就,教育引导学生心向党、感恩党,使学生成为建设西藏、繁荣西藏的生力军。
2、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西藏的学生,特别是高职学生,普遍敏感怕羞、腼腆内向,主要原因是学生大多来自偏僻的农村牧区,信息闭塞,与外界接触较少,普通话较差,考上大学进城后一时难以适应。同时,认为高职院校不是真正的高等大学,进入高职院校与其他进入普通高等院校的同学相比要低人一等,这些根深蒂固的思想,使学生多疑内向、胆小怕事。针对学生的这些问题,高职院校要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心理咨询,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讲座,开展学习、就业等压力排解活动,逐步建立起完善的心理干预体系,让学生健康成长,正确、乐观、积极的面对生活、学习、工作中出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
3、创新德育教育方式。德育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离不开社会、学校、家庭的共同努力。在进行德育教育时,要进一步创新教育方式,使呆板的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活泼起来。比如开设家长论坛,邀请一些有典型代表性的家长,讲述在某一方面的成功案例,让学生在亲情的激荡中思考人生、感悟生活;如开设名人讲堂,邀请社会上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各界人士,讲述自己的奋斗故事,使学生树立起奋发向上、争做有用之人的良好品格。通过这些形式,将学校、社会、家庭都汇聚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使德育教育方式方法由封闭向开放式转变。
(三)深化载体,提升德育教育活力
高职院校德育教育必须树立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理念,将德育教育与西藏实际紧密结合,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进一步深化开展德育教育的载体,注重实践,切实提升德育教育的效果和活力。
1、培育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
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对学生良好品格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校园文化形式多样、丰富多彩,学生易于接受,对学生有良好的启迪、熏陶,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思想、行为和道德品质。藏民族具有悠久灿烂的传统文化,在校园文化创建过程中,要注意将好的传统文化,如乐善好施、心存善念、珍视生灵、保护自然等等融合其中,使校园文化更接地气、更切实际,让校园文化真正成为高职院校德育教育的主阵地。
2、创建德育教育基地
一个具有示范性、教育性的思想道德教育基地,足以影响和改变一个人。西藏由于与内地相对联系较少,更应该重视德育教育基地建设,把一些具有教育功能的烈士陵园、纪念展馆、红色场所等设为德育教育基地,学生身临其境,在对具体的人、物、事的感受中,激发兴趣、接受教育、陶冶情操、提升素质。
3、引导学生参加各类志愿实践活动
西藏高职院校的德育教育,一定要让学生走出去,走到社会这个大熔炉,去体验和感知并领会德育教育的真正目的和重要意义。这其中,志愿服务就是非常好的一个载体,学生在志愿服务中,一方面,提前接触社会,在与人交流中、在处事过程中,开阔眼界,增长见识,为进入社会打下良好基础。另一方面,通过参加“三下乡”、支农支教、服务西部等志愿服务活动,可以使学生在服务帮助别人中理想更加坚定、信念更加坚强,品德、性格得到锻炼,使德育教育达到非常好的效果。
西藏高职院校大学生,是确保西藏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人才资源。加强西藏高职院校德育教育工作,确保高职学生爱国爱党、爱藏爱家、立场坚定、健康向上、奋发有为,为西藏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贡献力量,是全社会都应重视和支持的紧迫问题,全社会都应行动起来,投入到这一意义非凡的工作中。
(作者单位:西藏职业技术学院旅游与文化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