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月莹
崇左共有350个贫困点,在这个贫困点聚集的城市有着独特的壮乡歌圩文化。崇左可利用旅游资源充裕的天然优势,引导崇左贫困地区人民脱贫致富。文章通过分析崇左市以歌圩文化进行旅游扶贫的条件以及崇左贫困歌圩点的现状,结合崇左的实际条件将文化旅游和扶贫结合在一起,探索歌圩文化旅游扶贫的模式,为崇左贫困地区开辟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一、引言
近年来崇左经济得到较大程度的提升,但是作为一个新兴城市,其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滞后。据2013年的最新国家级贫困县名单资料显示,省区市数量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名单中的广西国家级贫困县就有崇左的两大县:天等县和龙州县。其中天等县、龙州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大新县、宁明县、扶绥县、江州区和凭祥市是广西壮族自治区·310·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市、区)。全市有754个村委会,其中,自治区确定为贫困村有350个,占村委会总数的46%-42%,都是国家和自治区重点扶贫对象,崇左的扶贫工作迫在眉睫。
2014年崇左市扶贫开发暨农民工和旅游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召开,会议内容显示了崇左市政府对扶贫工作的高度重视,在会议中提到了抓好产业化扶贫,采用以点带面的方式达到自力更生、共同富裕。其中的“点”是指抓紧龙州、天等、大新、江州区作为典型带动作用,总结推广火龙果种植、甘蔗种植等农作物的种植经验。另一种扶贫方式就是采取金融扶贫,推动基础设施的建设。然而,这些传统的扶贫模式更多的是依靠中央政府等资金来源完善当地基础设施建设或是从农业上发展经济,提高当地生活水平。但是,年轻的一辈并不想再束缚在土地上,更多人想从事脑力工作而非体力工作,这些扶贫措施对当地的扶贫效应缺乏持续性和有效性。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改善崇左贫困地区的经济现状,充分利用崇左独特的歌圩文化,发展歌圩文化旅游是个很好的途径。
二、崇左歌圩文化旅游扶贫分析
(一)崇左歌圩点现状
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歌圩节于2015年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是我国的艺术瑰宝,拥有悠久的文化历史。据2013年崇左市调研组发布的调研报告可知:全市共有各类歌圩点349个,分布在全市的57个乡镇254个(社区)屯。活动规模在1000人以下的占38.6%,1000-10000人的约占57%,10000人以上的约占4%。仍有32%歌圩点保存原生态民俗活动表演。目前仍盛行或半盛行的歌圩有207个,占59.3%,已经停办或濒临消失的有143个,占40.7%。
(二)崇左开发歌圩文化旅游的功能
1、宣传教育的功能。2014年举办的崇左文明交通山歌大赛,参加山歌大赛的游客达2.5万人左右,规模空前强大。大赛将传统的歌圩日融入交通安全知识,切实达到宣传教育目的。
2、文化传播的功能。2014年举办的“三月三祭壮祖赶歌坡赏木棉”活动中斗鸡、山歌赛、民俗风情表演形式简单易懂,游客的参与性强。民众在参与中学习文化、传播文化、体验歌圩魅力。
3、增加就业的功能。2009年南宁在“三月三歌圩”期间通过开展大型的农村劳务输出招聘会,表彰抚农企业等一系列活动促农村劳动力就业。为期四天的大型劳动力招聘会中用工企业超过68家,共提供就业岗位4655个,其显著的社会效益为古老的歌圩文化增添更多的现实意义。
4、实现经济增长的功能。武鸣2009年举办的三月三歌圩文化节打着“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口号,在传承歌圩文化的同时举办歌圩投资贸易洽谈会,并从中获得投资额15.35亿元。
(三)崇左歌圩文化旅游扶贫条件分析
1、国家政策条件
广西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为了继承和弘扬广西优秀的民族文化将农历三月三确定为广西民族传统节日,政策上对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发展有利于开展歌圩文化旅游。近年来,国家对崇左市边境旅游发展提供了相应的优惠政策,比如边境居民凭身份证在相关部门办理手续,即可出入边境贸易,避免了繁杂的出入境手续。这些政策的实施都给崇左市发展旅游业提供了契机,崇左应该抓住机遇,走一条可持续发展道路,发展歌圩文化旅游,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2、地理环境条件
崇左是个边境城市,是祖国的南大门,边陲上的明珠。通过充分利用边境优势,做足边文章,弘扬歌圩文化,形成具有独特性且难以复制的旅游产品,有利于提高城市竞争力,提升崇左市的旅游质量。天等县位于崇左市西南部,乘坐汽车一路可以看到绵延的山脉,风景秀丽,发展歌圩文化旅游能够因其独特的地理优势迅速的让游客们融入到歌圩文化的氛围中。
3、文化资源条件
崇左壮族人口占总人口的88.3%,是全国壮族人口占当地总人口比重最大的地区,壮文化资源浓郁。人口构成特点为崇左留下了以花山为重点的骆越文化、以天琴为代表的宗教文化、以歌圩为特点的壮民俗文化,除此之外,还拥有交相辉映的红色革命文化、边关文化,文化资源组合状况较好,为发展歌圩文化旅游奠定了开发基础。
4、旅游经济条件
崇左旅游业的发展呈现上升态势,特别显著的是自2013年8月份全市旅游发展大会召开以来,市政府提出了“25671工程”,这个工程着力强调加大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发展特色旅游名县,旅游产业素质得到明显提高,旅游产业呈现一个蓬勃发展的态势。数据资料显示2013年崇左旅游产业的规模迅速壮大,全市接待游客总人数1141.28万人次,同比增长15.81%,实现旅游总收入80.06亿元,同比增长19.69%。接待境外旅游人数34.83万人次,同比增长13.61%,接待入境旅游人数连续多年在全区第二。即使在2009年面对甲型流感疫情持续蔓延和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酷局面,崇左市旅游业也能冲破困境,使得旅游总收入达到24.46亿元,比上年增长42.1%。不仅如此,崇左市还喜获中国大学生最喜欢的旅游目的地”钻石奖。
三、崇左歌圩文化旅游扶贫开发应处理的关系
崇左在利用歌圩文化进行旅游扶贫时应处理好以下几方面的关系:
(一)处理好歌圩文化开发与保护的关系
开发文化旅游,有其弊端,民族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的矛盾随着文化旅游的兴盛矛盾日显激烈。贵州市居民族研究中心和贵州省民族研究协会于2005年召开的民族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研讨会中,各专家学者强调必须严格区分什么是能开发的民族文化,什么是严格禁止开发的民族文化资源。文化旅游开发中正确区分文化的可开发性是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云南的走婚制被开发出来后,有些商家为了获取经济利益,将其本身文化所表达的含义扭曲。歌圩文化是人际交流的一种情感表达方式,在崇左歌圩文化旅游扶贫开发过程中我们更要注意尊重其本土文化资源,注重其开发的方式,切勿将歌圩文化用在低下烂俗的活动中。开发歌圩文化旅游扶贫,要坚持政府主导、民众参与的原则,向贫困地区的村民们传播歌圩文化旅游发展的思想观念,提高贫困地区人们的参与性,带动人们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以脱贫致富。
(二)处理好歌圩文化“创意”与传统的关系
从文化旅游开发的角度看,文化旅游开发商业化的趋势是不可避免的。在传承文化和保护文化原真性的基础上开发文化的经济价值,从以往文化旅游开发案例来说是可取的。但是在文化开发中某些无良商家对民族文化现象乱作解释,赋予错误的名词,传播错误的文化知识,这种随想随卖的不是文化创意,而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亵渎。除此之外,在文化旅游的开发中,为了降低成本获取高收益,许多商家对旅游纪念品采取机械化成批制作。虽然机械化代替手工是社会大发展的必然结果,但是缺乏文化内涵的文化艺术品,其商品价值较低。柳宗悦先生曾说:“支撑漆艺存在的,是传统的力量”。传统文化手工艺品的衰落,实际上已经危及到现代文化的生存,随着机械化的发展,许多旅游手工艺品经机械化成批生产后,已经很少人能够清楚介绍其制作美和工艺美。因此崇左歌圩文化旅游开发在注重创新的同时还应兼顾传统。
(三)处理好歌圩文化差异与共生的关系
歌圩文化并不是崇左市独有的文化,相比之下,更多人所了解的是南宁武鸣的“三月三”歌圩节,其歌圩节规模宏大,影响力广。崇左歌圩文化旅游在借助武鸣歌圩节形成的歌圩文化品牌的同时,还要打破人民心目中对歌圩文化的定位,让游客们对崇左歌圩文化留下深刻印象,就要从文化的独特性进行开发。崇左市的歌圩文化是边境的歌圩文化,是大山包围的歌圩文化,是木棉城里的歌圩文化,崇左市的歌圩文化具有自身的特色和更为原始的民族魅力。
四、崇左歌圩文化旅游扶贫开发策略
(一)注重文化保护,保持歌圩文化旅游开发的原真性
为了尽可能保证文化传播的原真性,让游客接触到原汁原味的壮族歌圩文化,歌圩文化旅游项目的开发商家尽应可能来源于崇左当地真正懂得歌圩文化的人。旅游纪念品的开发,比如绣球,应该避免机械化生产,可以开设绣球制作流程展示坊,通过提供优质的服务教游客们制作属于自己的绣球,纹上自己喜欢的图案,也可以在坊内直接售卖有特色的手工绣球。考虑到时间问题,定做手工绣球也是一种传承文化的方式。政府、媒体、村民、旅游者应作为文化旅游中的监督者,媒体要对文化旅游中的亵渎者大力报道,依靠社会媒体的力量将原滋原味的歌圩文化传承下去。其次,文化旅游的参与者在进行文化商品的售卖前,要像政府作简单申报,只要不超过政府事先界定的可开发的歌圩文化内容的范围、歌圩文化内容鲜明、将歌圩文化以文字形式展现在显眼位置即可。
(二)倡导创新,强调歌圩文化旅游开发的异质性
文化旅游的异质性是吸引旅游者的关键,也是旅游经济持续发展的保障,崇左歌圩文化旅游要实现持续扶贫必须注重文化旅游开发的异质性。首先,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歌圩文化传说,选其一传说作为每个歌圩点的开发亮点,可以区别歌圩点的吸引力,增添每个歌圩点的魅力。只有激发游客到崇左的旅游动机,才能够持续的吸引更多的客源,让经济效益得到稳定增长。其次,影响歌圩文化传播内容的丰富程度。每个地区都将本地区的歌圩文化展现出来,展现出来的内容丰富多彩,不仅能够让游客们接触到更多的歌圩文化,而且也能够让不同地区的歌圩文化传播的更远。旅游开发中环境氛围也起到一定作用,在贫困歌圩点中种植大量市花木棉,让游客在赏木棉中体验歌圩文化的魅力,打造别样歌圩氛围。崇左市歌圩文化旅游扶贫开发,不仅要追求脱贫致富,更要追求为崇左的旅游业确定一个鲜明的主题形象,打造一个盛开在边境的天籁之音。
(三)关注市场需求,注重歌圩文化旅游的体验参与性
在歌圩文化旅游扶贫开发中,各文化旅游产品可从满足游客五官需求进行全面开发。
1、眼:视觉震撼。所有的歌圩文化以文字或者是实物的方式展现各游客时,都能够让游客产生视觉震撼。比如:手工艺精致的绣球制作过程展览坊、壮锦制作过程展览坊、歌圩文化抄本展览馆、斗鸡养殖训练场、大片木棉的盛开等等。
2、耳:听觉震撼。歌圩文化中的山歌,首首悦耳动听,在这民族风味浓厚的地区听着人们日常生活中所创作出来的山歌,定能让游客与当地居民产生共鸣。贫困地区中精通歌圩文化的居民可以开展歌圩文化教育班、创办属于本地的山歌电台、指定每个歌圩点的山歌主题曲等等。
3、口:味觉震撼。歌圩文化中主要涉及风味十足的壮家美食,色香味俱全的五色糯米饭是许多游客喜欢的壮家美食。除此之外,还有马脚杆,鱼生,烤乳猪,花糯米饭、宁明壮粽,状元柴把,白切狗肉,壮家酥鸡,清炖破脸狗,龙泵三夹。每样壮家美食都具备不一样的美味,试想每样歌圩美食能够有一家游客参与制作的店铺,如五色糯米饭制作体验店中在有基本流程以图片展示之后,最后一步由游客们将煮熟的五色糯米饭亲手制作出自己喜欢形状的糯米饭。新颖的歌圩文化旅游形式能创造就业机会,增加贫困地区人民的收入,提高当地的经济效益。
4、鼻:嗅觉震撼。味觉震撼和嗅觉震撼相辅相成,在美食中的欣赏着盛开的木棉花,体验别样的歌圩文化,定能激发人们的旅游动机。除了美食飘香,崇左市环境污染指数较小,生态环境犹如世外桃源,摆脱城市的汽车尾气,呼吸大山的新鲜空气,这地理环境优势也为歌圩文化旅游的开发提供优势。
(四)组合歌圩点,实现歌圩文化旅游区域联合扶贫
崇左可通过打造歌圩文化旅游核心区域,把7个县(市区)分成三大歌圩文化旅游圈,即大新、天等为一区,凭祥、宁明、龙州为二区,江州、扶绥为三区,通过区域联合发展歌圩文化旅游实现经济发展。三个区所管辖下的歌圩点可根据其特点在非歌圩日联合举办不同主题的歌圩文化宣传活动,通过鼓动当地居民创新,为满足游客们新奇特旅游需求的心理且避免削弱歌圩日的吸引程度,开展歌圩日中未开发过的项目,或在原有项目中增添新元素作为新旅游产品。各区歌圩点的开发,注重的歌圩文化中日常文化的展示,揭开歌圩文化的神秘面纱,展示歌圩文化中不为人知的一面。在歌圩日,三大歌圩点联合打造一个歌圩文化盛典,在文化盛典中除了歌圩文化形式的展现,还可以将贫困区中杰出的歌圩文化挖掘所开发出的歌圩文化商品展现给大家。让游客们感受到,歌圩城无论是日常生活还是在盛大的节日中无时无刻不展现歌圩文化的魅力。
(五)开发歌圩文化旅游商品,增加歌圩文化旅游产值
歌圩文化旅游商品的开发既能帮助歌圩文化实现空间传播,也能带动居民就业,增加旅游附加经济收入。崇左在文化旅游商品开发前,政府可通过聘请歌圩文化的专业研究者将可开发的歌圩文化的内容以书籍或者报纸等书面形式明确歌圩文化旅游扶贫商品的开发范围;在文化旅游扶贫商品开发的过程中,政府应该加强贫困村民们的歌圩文化旅游商品开发的管理力度,每一歌圩文化旅游商品开发前都要经过政府审批,并且做好相关的记录,避免歌圩文化商品的超范围开发,并且可以适当控制旅游纪念品生产过剩的导致的不良后果;在文化旅游扶贫商品开发后,政府应该向每个县每个村公布最佳“文化传承致富奖”和公布在文化旅游中破坏文化原真性而不择手段追求经济效益的商家,做到奖罚分明。并且将文化商品的项目名称和数目都清楚的公布出来(其盈利数据若经商家许可的话也可公布),让贫困地区的人们清楚了解未开发商品项目,了解当前的市场需求,充分激发贫困地区居民的参与性。
五、结语
崇左市作为一个新兴城市,具有无限发展潜能。结合崇左市贫困歌圩点的实际情况,以传承和保护歌圩文化为基础,充分挖掘歌圩文化的内涵,对歌圩文化进行深层次开发,合理构建崇左歌圩文化旅游扶贫的新模式,通过歌圩文化进行旅游扶贫,带动当地就业创业,让贫困歌圩点的人民脱贫致富,实现贫困歌圩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广西民族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