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岚
沟域旅游是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将旅游业与沟域内产业互相促进发展的旅游新业态。辽宁沟域旅游资源丰富,向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但在旅游产品开发上存在基础设施配套不足,社会投资吸引力不强,规模小,品牌弱,效应差等问题。在旅游产品开发中应注重品牌塑造,增加产品附加值;发挥自然优势,开发休闲生态旅游产品;发展具有辽宁特色的创意沟域旅游;成立主要管理机构,合力统筹协调发展。
沟域旅游是近年来兴起的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旅游新业态,随着人们对休闲旅游的需求越来越高,沟域旅游产品开发已成为带动区域旅游业及特色农业发展的重要途径。辽宁沟域旅游资源丰富,将特色沟域资源与旅游产品开发融为一体,利用山区资源优势加快发展沟域旅游,有利于发展辽宁沟域内优势产业,实现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
一、沟域旅游内涵分析
“沟域”一词最初被使用是描述藏区较封闭的社会经济生活,后被北京学者采用,2007年初北京怀柔区提出发展创意农业,建设沟域经济的崭新概念。随即“沟域旅游”的概念从“沟域经济”的研究中分离出来,2010年11月《中国旅游报》刊登了《北京房山南窖规划“沟域旅游经济”》一文,“沟域旅游”这一讲法逐渐流行,很多学者结合区域旅游及沟域经济的概念,对沟域旅游进行了概念界定,总结研究自然沟域经济和旅游产业协调发展的理论。
沟域旅游有别于传统的观光旅游,由沟域经济衍生出来,以山区自然沟域为地域单元,依托沟域范围内的自然景观、历史文化遗迹等资源,是满足城市居民旅游观光、民俗欣赏、休闲度假需求的新型旅游业态。沟域旅游打破了原来的行政区划界限,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将在沟域内生活的农民作为发展旅游的主体,以建成沟域经济的产业带为发展目的,从而达到旅游业与沟域内以农业为主的产业互相促进发展,互利共荣。
二、辽宁沟域旅游发展概况
辽宁省沟域旅游资源丰富,已形成以自然风光旅游类型为主的集自然风光旅游、人文、民俗民情、都市农业发展等多种类型的区域化旅游。较为成熟的沟域旅游目的地包括大连冰峪沟,丹东大梨树、青山沟,本溪大石湖、抚顺天桥沟等。发展较快,客源市场丰厚,规模仅次于北京,年增长在30%至40%以上,从2013年起重点培育了20个省级沟域旅游示范区、300个特色旅游示范村,其中重点推介沟域旅游项目63个,投资额近2000亿元。与原有乡村旅游不同的是辽宁沟域旅游资源类别丰富,各区域的沟域旅游项目向纵深发展,逐渐从传统的自然风光旅游类型发展为集自然风光旅游类型、民俗文化展示类型、都市农业发展类型等多种类型互补共生,和谐发展的新局面;从辐射面来看,沟域旅游覆盖了辽宁各地;从影响来看,沟域旅游向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促进了山区发展的转型。
三、辽宁沟域旅游产品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投资融资渠道少,基础设施配套不足
辽宁沟域旅游投资环境基础较薄弱,资金不足,资金来源主要靠市场主导,对社会投资吸引力不强。部分地区旅游业基础设施配套建设跟不上客源的增长。存在沟域旅游开发融资困难。目前,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的投入成为沟域旅游开发中最迫切需要协调解决的问题。
(二)旅游产品体系不完善
辽宁沟域旅游的一大特色就是以山区为主,主要景点与旅游产品的分布相对较为广泛,并不是非常集中。旅游产品开发主要以资源为导向,形成普遍开发的状况,不同沟域之间存在旅游资源的交叉和重合,影响沟域的整体开发。景区之间缺乏协调与联系,竞争多、协作少,没有在辽宁沟域旅游资源基础上发挥联合开发、综合开发的优势,从而导致产品类型重复,特色不明显。由于开发较初级,产品定位不够精准,还停留在观光旅游阶段,休闲度假及体验类产品较少,参与性不强,产品附加值不高,旅游者逗留时间短、消费水平低,重游率低。
(三)规模小,品牌弱,效应差
由于现有景区、景点的开发主要由承包者组织,受开发观念、近期利益等因素影响,普遍处于初级开发,开发随意性较大,缺乏前瞻性,产品开发的起点低。一些沟域旅游产品由于投入资金有限,开发规模小,缺乏有代表性且带动效应强的沟域旅游品牌,不能形成整体优势和规模效益,难以延长旅游者逗留时间。
四、辽宁沟域旅游产品开发建议
(一)注重品牌塑造,增加产品附加值
辽宁沟域旅游产品开发要形成旅游地品牌的联动性和协同性,在开发的过程中,充分考虑旅游产品的特点,强调旅游产品品牌与沟域旅游目的地相互依托、彼此互补。品牌效应会放大旅游产品的魅力,特色的、稳定的旅游品牌能够促进旅游业的发展。辽宁沟域旅游产品品牌建设首先要与当地的地域文化及乡村文化相结合,为沟域旅游注入更多的文化内涵。其次要提高沟域旅游产品的知名度。根据目标受众,确定特色核心旅游吸引物,加上信息和服务品牌宣传,扩大市场知名度,建立品牌形象。再次加大营销力度,根据沟域特色设计旅游标志和宣传口号,并利用多种媒介进行宣传推广。除了互联网、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等媒体外,还应通过举办产品交易会、旅游文化节等活动,积极组织参加国内外重要旅游展会,加强沟域乡村旅游产品的营销推广。发挥东北高铁旅游合作、北方十省市交易会、京津冀旅游区域合作等合作机制的作用,强化宣传的渗透力,达到客源互动交流的目的。
(二)发挥自然优势,开发休闲生态旅游产品。
发展沟域旅游,生态环保是基础,最大程度的利用现有生态环境的基础,发挥原生态、朴素的文化环境,是沟域旅游发展的魅力。辽宁沟域旅游产品主要是依托当地现有自然资源,发挥自然优势,有效提升沟域内山、水、民俗文化的融合发展,形成休闲、绿色、生态的特色产品。将发展休闲旅游产品作为支撑,充实建设内容,融入观光、休闲、体验、娱乐等项目。通过自然特色景观、个性化的服务、不同的休闲内容吸引游客,提高重游率。
(三)发展具有辽宁特色的创意沟域旅游
辽宁沟域旅游产品开发要注重多样化,避免农家乐同质化竞争的模式。开发沟域过程中要注意避免过度开发,盲目修建。要合理规划,打造像北京的“一沟一特色”的沟域旅游发展模式。可规划建设多个包含高新技术、科普教育意义的具有经济、开放、观赏、参与性的且各具特色的现代化农业观赏园及多个集吃、住、游、娱、行等多功能、开放型,且具有种养业特色的山野农业公园,深度开发具有辽宁特色的创意沟域旅游产品,有效提升沟域内山水自然资源价值和区域旅游发展的核心力。
(四)合力统筹,错位发展
辽宁沟域旅游资源管理主体呈现多元化,分属省、市、区(县)三级管理,涉及旅游、文物、宗教、水利、林业等部门,没有一个统一的主管部门。在沟域旅游发展过程中,由于缺乏专门的统筹协调机构,各单位、部门大都各自为政。因此也缺少相应鼓励引导社会投资的政策,没有建立一套成熟的市场运作机制,投资融资渠道单一。应统一规划、政府扶持,成立主要管理机构,合力统筹协调,实行错位发展,突出发展各自特色。设立发展专项资金,对沟域旅游产品开发进行扶持,出台吸引社会资金参与旅游产品开发的优惠政策,探索建立以政府为主导、市场为主体、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运作机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加快示范沟域的打造步伐。
(作者单位:辽宁现代服务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