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子分类:
返回
文库吧用户登录
快速导航关闭
当前搜索
当前分类
子分类
实用工具
热门搜索
文库吧 > 学术 > 旅游美食 > 旅游纵览·行业

现代城市发展下的传统佛寺周边景观设计研究

现代城市发展下的传统佛寺周边景观设计研究

杨琳艺+蒋梦菲

我国是一个佛教旅游资源丰富的国家,在许多城市中都有传统的佛教寺庙,然而这些城市中的传统佛寺由于修建年代较早,其建筑院落大多破旧损坏,更重要的是,在现代城市的高速发展之下已经与佛寺周边环境渐渐不相协调,这种不协调体现在城市功能、城市交通、景观及规划等多方面,许多传统佛寺已经在城市的逐渐发展之下受到“挤压”,所以目前对这类佛寺片区进行规划改造建设的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不过相关的理论研究却几乎很少。因此本文以现代城市发展下的传统佛寺为研究对象,对其片区规划建设、佛寺周边的景观设计思路及景观设计手法三个方面展开了探讨。

一、基于旅游发展的城市佛寺片区规划

(一)对城市佛寺片区规划的思考

近年来我国佛教旅游区规划建设愈演愈烈,纵观我国城市佛寺片区规划设计之现状,笔者发现可分为以下两种模式。一、单纯利用宗教旅游卖点进行规划设计,如陕西法门寺。这类佛寺多追求大而全、强调古寺名刹的宏大豪华,却易带来过度开发、资源损失等问题。二、将佛寺规划融入周边整体规划,如成都文殊院。这类佛寺相比更注重与城市整体功能的协调,但多围绕休闲娱乐甚至商贸活动,缺乏对佛教文化氛围的营造,综上两种模式各有利弊,需要权衡。因此笔者认为,城市佛寺片区规划设计应把握以下两个重点。一是对佛教文化氛围的营造,二是将这种氛围融入到城市实体环境和空间中,兼顾城市整体功能。也只有将“环境、空间、文化”三者融合之后,才能塑造出成功且不可复制的宗教空间。

(二)城市佛寺片区规划基本原则

1、保护原真性原则

许多城市中的传统佛寺,其本身或周边建筑院落大多处于破旧损坏的状态,看似与城市环境不甚协调,因而在规划建设中常常出现大面积拆除重建的现象,甚至修建大量仿制的“假古董”。笔者认为,这种方式忽略了原始建筑环境的保存价值,破坏了其原真性以及历史信息的完整性、可读性,实不可取。因此在城市佛寺片区规划中,应尽可能保护、修复历史性建构筑物等,以修旧如旧的方式延续佛寺及其周边的历史风貌和宗教氛围。

2、地区整体性原则

不论从城市交通、商业环境、城市景观、人为活动等多方面考虑,城市佛寺片区环境都是城市整体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其周边的各个城市“单元”都联系紧密且相互影响,因此在对其进行规划设计之时,须从城市全局出发考虑,努力保持城市佛寺片区整体功能的协调性和环境空间的总体美感。

3、功能多样性原则

许多城市佛寺片区往往是人口密集的地区,各种城市功能混生其中,如商业购物、休闲娱乐、城市绿地、城市交通等等,因此在城市佛寺片区的规划设计中,应尽量因地制宜满足其错综复杂的功能多样性发展。并且这种多样性不是混合一堆毫不相关的东西,而是要在整体性的前提下融合各种相互依存、各有特色的小环境,这样才能使其在满足基本功能的前提下,保留宜人的生活气息和舒适的休闲氛围,给人以变化而不是单调的感觉。

4、公众参与原则

公众参与本是指人对环境中各种活动的参与,然而城市佛寺片区多处于人流量大且中心要冲的地区,其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城市绿地及城市公园的性质,因此笔者认为,这里的公众参与更应该表现为环境空间中景观设计的开放、体验与互动性质,在具体的景观设计中应该更加注重人的“参与性”,调动人的体验乐趣、增加人与环境的互动。以这样的方式提升城市佛寺片区整体的吸引力,营造更具活力的城市宗教空间。

二、佛教文化影响下的城市佛寺周边景观设计

(一)城市佛寺周边景观设计基本思路

1、延续佛教文化氛围

城市佛寺周边环境空间是佛寺与城市公共空间的交叉及过渡地带,是佛寺环境的延伸区域。从其规划上看需满足城市交通、商业及休闲等要求,而笔者从其景观设计方面分析,认为城市佛寺周边环境空间更需要体现一种内在的佛教文化氛围,使进入环境中的人能直接或间接的感受到圣神的宗教意境。且这种“氛围”并不是孤立无援的,而是对佛寺中宗教景观的一种延续,应是一脉相承、彼此呼应的。当然,以景观设计的手法来表现环境中的佛教文化氛围,最终需要落实到景观构筑物、景观小品、水体植物等景观构成要素的具体设计中。

2、重现地区历史风貌

一个地区的历史风貌包含了该地区保存的历史信息及丰富的文化内涵,人们通过了解该地区的历史风貌,能够更有效的理解地区环境与其内在人文精神的关系。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许多城市佛寺周边的历史性老旧街区、建筑及景观在规划建设中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丧失了其地区历史风貌。

因此笔者认为,城市佛寺周边景观设计应注重对地区历史风貌的“重现”,而这种“重现”则需要体现到环境中景观构筑、景观小品或景观雕塑等具体设计中。实际此种方式在国内一些历史文化街区的改造建设中已有类似应用,或可借鉴,如图1就是利用景观雕塑小品展现街区历史景象。

3、增强观光旅游性质

近年来城市中传统佛寺的旅游开发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这是由于首先这类佛寺多处于城市闹市区,本身占有了较为丰富的商业及交通资源,因此急待对其进行资源的整合及区域内整体环境的改善;其次这类佛寺在交通区位上的优势使其本身就具有城市公园及绿地的性质,可做为城市商业休闲旅游开发的良好载体。因此由上分析,笔者认为对于城市佛寺周边的景观设计而言,应重视增强其观光旅游性质,在进行景观设计的过程中,应注重在环境中增设主题鲜明、具有吸引力的景观节点,并适当增加一些带有佛教文化色彩的休闲娱乐设施等,以提升人在环境中游览的乐趣。

4、满足公共使用功能

城市佛寺周边属于城市公共空间的范畴,在其景观设计中满足人对公共使用功能的要求是必不可少的,因此需要在环境中设置基本的公共服务设施,如城市交通中的道路标志、公共车站等,以及环境景观中的休闲座椅、路灯、标识标牌、甚至垃圾桶等。其次,由于城市佛寺周边是佛寺内部环境的延伸区域,在对其进行景观设计时需要考虑佛教文化氛围的延续,所以其周边的公共服务设施应在满足其基本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在设计中注重结合、运用更多的“佛教元素”来进行表现。

(二)城市佛寺周边景观设计手法探讨

1、佛教“意境”的营造

环境中的某种文化氛围,常常能被环境中的人所“感受”到,并且这种感受相比直接的视觉信息更易使人产生共鸣。因此笔者认为,城市佛寺周边的景观设计应注重营造空间中的佛教“意境”,而这种意境的具体表现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佛教“色彩”的运用,如佛寺中的建筑多呈现对比强烈的红色或黄色,这种强烈对比给人一种神圣不可逾越的心理感受。而佛寺的园林景观中则多呈现淡雅的米色、棕色等自然色系,这种色彩表现更趋向于佛教禅宗意境的表达。

(2)佛寺中的“声音”,晨钟暮鼓是佛寺重要的宗教活动,随着钟声和鼓声传向外界的同时也代表了佛法的传播。

(3)营造佛教“香味”,焚香是佛寺重要的宗教活动,人们通过焚香的香味可以感受神圣的宗教意境。除此之外,种植如莲花、菩提、无忧树等有佛教寓意的花香植物也能营造出另一种生动的佛香意境。

2、佛教“纹样”的运用

佛教中常见的典型图形纹样有动物纹样如龙纹、狮纹、象纹等,植物纹样如莲花纹、忍冬纹、卷草纹、宝相花纹等,以及一些吉祥寓意纹样如“卐”字纹、祥云纹、如意纹等。在我们对城市佛寺周边环境空间进行景观设计时,可将佛教中那些具有典型代表的“视觉元素符号”融入到如道路铺装、景观小品构筑、景观服务设施等的设计中去。

这种表现方法较为直观也较容易把握,能够直接的传达出环境中的佛教文化氛围,点明空间中的佛教主题,通常能得到不错的效果。如图2就是成都市文殊坊街区佛教纹样道路铺装设计。

3、佛教“元素”的提炼

环境中表现佛教文化氛围的手法是多元化的,而笔者认为更有表现力的手法是提炼佛教中的各项“元素”,进行合理的再设计,用更加简洁、凝炼的艺术手法进行表现,以营造空间中的宗教氛围。这种方法不仅较为直观易被人们所接受,并且其表现“载体”也多种多样,与景观中的构筑物、小品雕塑、甚至路灯座椅等服务设施都可以很好的结合。

而佛教文化中的“元素”是一个大的概念,包含的范围很广,例如佛教艺术中的绘画、造像、音乐、舞蹈、书法,再如佛教建筑、佛教中的法器、服侍甚至佛教礼仪等等。设计者可以根据具体场景环境的需要,从这些“元素”中选择合适的内容,再经过艺术加工,运用象征隐喻等艺术手法创造出具有佛教文化内涵的作品。如图3就是南山寺佛教文化园区中的景墙小品,上刻写着佛教经典《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而图4是南山寺佛教文化园区中的景观路灯设计,采用了佛教中的佛钟造型。

4、佛教“场景”的再现

本文前面已经提到,在城市佛寺周边的景观设计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延续佛寺中的佛教文化氛围,因此笔者认为在环境空间中进行场景的再现,利用“佛教典故化成实景”的手法进行表现可以得到不错的效果。而场景再现是采用“象形”的方式,对具有佛教文化内涵的场景进行恢复或者模拟,使观者有身临其境的体验,能够很好的引起人们的联想。佛教中的典故包括佛教因果故事、佛本生故事、佛经故事、佛家经典故事、佛教传奇故事等等,这些都可以作为景观设计中场景再现的重要素材。如图5就是陕西法门寺佛光大道景观小品雕塑设计,以佛教中的经典故事做为表现主题,手法生动且与周边环境能够较好的融合。

(作者单位:四川旅游学院)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www.wk8.com.cn
本文地址:https://www.wk8.com.cn/xueshu/496196.html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关于我们 文章归档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2021-2022 wk8.com.cn

ICP备案号:晋ICP备20210032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