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君名
黎族自治地区旅游业的国际化是一种高起点、高效率、高标准的要求,是海南旅游服务贸易新常态发展的客观要求。我们需要完善投融资体制的市场化改革,进一步挖掘与建设黎族自治地区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进一步规范与提升旅游业行业管理水平,引入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置换机制,加强政府政策引导,来推动黎族自治地区旅游业的国际化。
黎族主要聚居在海南省中南部的琼中县、白沙县、昌江县、东方市、乐东县、陵水县、保亭县、五指山市、三亚市等七县二市之内,其余散居在海南省的万宁、屯昌、琼海、澄迈、儋州、定安等市县。就地域分布来看,黎族自治地区地处热带雨林区域,自然湿地分布广泛,生物多样性资源、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少数民族文化底蕴丰厚,旅游业发展前景非常可观。如何高效地开发当地旅游资源,适应国际旅游岛发展战略需要,并积极推向国际化,是一个非常迫切的课题。黎族自治地区旅游业的国际化是一种高起点、高效率、高标准的要求,是海南旅游服务贸易新常态发展的客观要求。
一、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曾雁、彭国川(2006)认为,旅游产业的社会经济功能必须与国民经济发展相匹配,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及其发展阶段影响旅游产业的经济功能与产业定位。
彭京宜(2008)研究岛屿旅游业发展问题,描述环保先行、规划引导、市场定位的发展原则。
陈扬乐、苏鹏(2008)提出,要利用海南岛内丰富的旅游资源,开发特色医疗、保健旅游产品和休闲旅游产品等重要发展思路。
吴庆书、杨小波(2010)研究海南旅游业与生态环境关系,提出海南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之路。
袁凤英(2012)采用SWOT分析法对海南旅游业发展进行分析,描述海南旅游业发展战略。
陈文婷(2012)指出,在政府官员考核中改进旧的“唯GDP至上”的政绩考核观,引入“绿色GDP”的概念,从政策层面引导政府官员重视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蔡道成、张侨(2012)分析海南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建议。
以上学者的研究,正确指明海南旅游产业发展与结构调整的基本方向,为后续各种研究准备了理论与实践的基础。在实践层面,从2010年开始,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作为国家战略来实施旅游产业作为重要的绿色GDP支柱产业,成为海南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战略性先行产业。
二、国际化基本涵义
(一)旅游业投资主体的国际化
旅游业吸引外资的能力很强,投资市场准入宽松,来自全世界的投资者都可以通过一定的渠道自由投资。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国际化有利于促进投融资及其管理的国际性规范运作,并促进东道国与世界的旅游服务贸易持续发展。
(二)旅游业经营硬件的国际化
经营硬件是包括旅游景点、道路、现场服务设施、娱乐设施、各种酒店等在内的全部内容,其国际化的表现其综合接待能力的高效率与标准化,能满足国际游客的游览观光、生活体验、精神感悟、奇异探险等各种需要。
(三)旅游业服务标准的国际化
旅游业的服务标准是对经营软件的特别要求,服务标准的国际化体现在旅游服务程序、服务手段、服务质量等的国际化。比如:旅游信息服务的智能化、网络化;导游服务、各种接待服务的标准化、广域化等。
(四)旅游业行业管理的国际化
政府行业管理遵循国民待遇原则,在旅游市场准入上提导自由进入、公平竞争。政府部门对各种旅游投诉处理高效、平等、无歧视;整个旅游服务行业能充分尊重来自世界不同地区的游客的生活习惯、消费习惯等。
(五)旅游业文化认同的国际化
即使东西方本身有文化背景、意识形态、生活方式等的不同,但并不妨碍国际化进程,相反,更多的文化荟萃、文化交融、东西合璧趋势越来越多见。旅游业文化认同的世界开放性是国际化的表现,彰显文化的力量,在艺术表演、会展交流、建筑设计、旅游路线等方面都可以体现越来越多的国际元素。
三、黎族自治地区旅游业国际化的基础条件
(一)原生态旅游资源非常丰富
黎族自治地区特殊的热带地理位置、海岛海洋环境与人文环境,造就了它有非常丰富的得天独厚的原生态旅游资源。一方面,包括天然森林、奇异山水与各类湿地资源在内的自然资源丰富,并已建成多个国家级森林公园,还有众多奇异漂流险境、天然海滩、原生态湿地及国家级珍禽异兽、大河瀑布水库风光、火山、溶洞、温泉休闲度假村及科考、疗养基地等优越资源;另一方面,黎族民族风情文化浓厚,包括黎锦、黎族服饰及装饰、黎族纹身、黎族音乐、黎族建筑、黎族武术、民间特色体育、南药文化等在内的社会人文资源丰富,能结合黎族民族风情文化展览、生态观光农业、乡村生活体验、休闲体育比赛等多种形式,激发与捕捉国际旅游人群心灵深处的文化共鸣。结合以上两方面,我们必须构建一个以“原生态、绿色、文化”为追求目标的高标准的大型生态文化旅游景区,即具有观光、度假、休闲、娱乐的功能,具有国际水准的综合性、复合型生态文化休闲度假主题景区,同时能把海南省独特的热带雨林及绿色生态文化全面展示的综合性主题景区。
(二)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政策效应明显
鉴于海南独具的南海通道经济地理区位优势和南海资源可持续开发战略地位,党中央、国务院将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作为国家战略进行决策部署,当前,海南在新常态下海上丝绸之路“一路一带”建设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国际旅游岛建设的主基调是科学发展、绿色崛起,旅游经济、生态经济、海洋经济等成为海南岛经济发展的重要形式,黎族自治地区的旅游业国际化获得越来越多的政策发展空间。
1、旅游投融资政策
海南岛旅游业的市场准入更加宽松、自由,吸引外资的能力越来越强,国际资本投资越来越频繁。
2、旅游业是绿色发展的主导产业
旅游业对产业经济的带动效果明显,已经成为提高少数民族居民收入的重要源泉,是绿色GDP创造的中流砥柱。
3、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人才培育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
党和国家制定各种政策极力培养各类少数民族人才,以国际旅游岛建设需要。黎族自治地区旅游业的发展需要更多有国际服务水准的专门人才,各类院校正在向社会输送这些合格人才。
四、黎族自治地区旅游业国际化发展策略
(一)完善投融资体制的市场化改革
国际资本的运作条件是市场化,国内投融资体制的目标同样是市场化。市场化要求有宽松的市场准入条件、完整的投融资主体与较多的市场投融资手段。比如,旅游企业的股票、债券、BOT、置换等融资成为投融资主流;同时,传统银行贷款融资形式需要发达的信用系统支持,现代信用体系建设显得非常重要,需要建立完整、共享、全方位的社会信用系统,促进银行融资的低风险运作。
(二)进一步挖掘与建设黎族自治地区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
其基本思路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发达的现代旅游产业及配套服务设施+国际生产及服务标准+优秀的文化内涵+特色品牌”,这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方位进行思考与设计,并有国际化高起点思维,结合黎族特色,走出共融发展的路子。它需要较为发达的基础设施与旅游服务设施,有特色的多种旅游路线,能融入民族文化体验与游客生活感悟成分,能促进民族特色经济与国际旅游服务贸易的发展。
(三)进一步规范与提升旅游业行业管理水平
前面提到旅游业行业管理的国际化,要求政府行业管理遵循国民待遇原则;政府部门对各种旅游投诉处理高效、平等、无歧视;能充分尊重游客的消费个性等。从旅游业行业管理的总体要求来看,主要是包容、共享、法治与尊重,从旅游房地产开发、基础设施建设、行业服务到社会公共管理的全部内容都能体现国际化水准,这是当前时代文明进步的实际需要,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展和谐社会的长远需要。
(四)引入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置换机制
置换机制是一种优化资源配置的机制,它实现社会资源的再度重组和配置。要把一个社会所拥有的有形无形资产(来自自然生成的资产、人力作用创造的资产与相关延伸资产)变为可以增值的活化资本。置换机制的正常运作有利于合理引导各种资本突破城乡地域限制与体制束缚,为旅游产业投融资的国际化与旅游企业经营管理的国际化积极准备内部条件。同时,旅游产业资本的自由运动又将积极促进旅游业与文化、娱乐、科技、体育、农林、工业、商贸、会展、交通等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从而有利于实现社会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
(五)加强政府政策引导
各级政府要遵循各种经济关系相互作用的规律性,运用政策手段调节旅游经济活动,促进旅游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保证旅游经济的科学发展。通过政府的综合协调政策,即经济、行政、法律等多种政策和手段的综合运用,形成合理的政策保障体系,促进旅游经济的科学发展。旅游经济科学发展,要根据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采取保护环境、有效开发和合理利用旅游资源、加大对旅游业资金投入和人才培养等综合措施来实现。
五、结论
黎族自治地区特殊的热带地理位置、海岛海洋环境与人文环境,造就了它有非常丰富的得天独厚的原生态旅游资源。当前,国际旅游岛建设开发强调是科学发展、绿色崛起,黎族自治地区的旅游业国际化获得越来越多的政策发展空间。黎族自治地区旅游业的国际化是一种高起点、高效率、高标准的要求,是海南旅游服务贸易新常态发展的客观要求。从具体策略层面,通过完善投融资体制的市场化改革,进一步挖掘与建设黎族自治地区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进一步规范与提升旅游业行业管理水平,引入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置换机制,加强政府政策引导,来推动黎族自治地区旅游业的国际化。
(作者单位:海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