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翔
海岛是一个独特的地理单元,其旅游资源非常具有特色。本研究以东山岛为研究对象,基于GIS技术,运用最小阻力模型和叠加分析,采用量化的方法权衡各方面的要素,进行了海岛游憩廊道分析和海岛游憩网络构建研究。
一、海岛旅游与东山岛概况
海岛指散布于海洋中面积不小于500平方米的小块陆地,海岛旅游一直是旅游研究的热点。东山岛位于福建省漳州市,是中国东海与南海交汇处。东山海域是中国海和西太平洋最典型的亚热带海域,是我国沿海水质较好的海区之一,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
二、东山岛旅游资源分类
东山岛主要旅游资源分为三类:
(一)人文资资源:分为古建筑、古遗址、古墓葬、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四大类,主要体现了宗教文化、海洋军事文化、村落文化。(二)自然资资源:主要可以分为地文景观、生物景观两大类。以海湾景观为主要特色。东山县沿线有八个风光绮丽、景致幽雅、各具特色颇具南国海滨特色的海湾。其中以乌礁湾、金銮湾、马銮湾三个海湾景观资源最为丰富。(三)乡土资源:主要有芦笋种植田、渔港、养殖塘、水库、引水系统、老屋民居等。
三、基于GIS的海岛游憩网络构建方法研究
(一)游憩廊道适宜性分析模型选择
进行适宜性分析时,传统方法多采用麦克哈格“千层饼”模式进行分析。但是游憩网络需要注重人在整个休闲活动中的体验。国内外不少学者探究了相关研究方法,如俞孔坚等运用最小阻力模型,即用不同景观要素对于游憩活动构成的阻力进行模拟,阻力越大,适宜性就越低,相反越高。
(二)多因素分析和叠加
游憩网络构建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基于对于东山岛场地的认知和理解。从分别构建的综合阻力模型进行分析。并且在ARCGIS中对于三个不同的阻力面进行叠加,分别是人文资源、自然资源、视觉感知。进而进行叠加形成一个综合的阻力模型。
(三)“源”的确定和阻力值的赋予
在阻力模型构建时候“源”来自于现有的人文和自然游憩资源。根据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对于整个海岛用地进行不同的阻力值赋予。在视觉分析时,分别以人文、自然的观景点以及主要观景路线进行可视域进行分析,以土地覆盖、海拔、坡度作为主要的评价因子进行视觉质量分析。
(四)游憩廊道网络构建
根据最小阻力模型形成的空间,来确定整个游憩廊道的适宜性,进一步确定走向和连接未知,根据廊道本身的价值来确定在网络结构中的级别。划分主要和次要廊道。进而形成整个网络。
四、研究成果
(一)通过人文游憩分析呈现三条主要的游憩廊道,分别如下:
1、北部:瓷窑村—八尺门—樟塘镇—铜陵古镇
2、中部:西山—东山烈士陵园—石庙寺—苏峰山
3、南部:谷文昌纪念园—孝子祠—陈氏祠堂—宫前天后宫
(二)通过自然游憩形成一条主要沿着海岸的环岛游憩廊道。
主要的节点有:金銮湾—亲营山—谷文昌纪念园—宫前天后宫—孝子祠——西埔湾海堤—西山—瓷窑村—八尺门—樟塘镇—铜陵古镇—金銮湾
(三)通过视觉感知的分析,判断主要可视区域在在金銮湾、马銮湾、西埔湾、大嵼湾、乌礁湾附近。以金銮湾、马銮湾附近区域为主。
综合以上三点,确定主要游憩廊道,并且构建了一个完整的游憩网络。
五、思考和讨论
利用GIS技术和最小阻力模型,可以用一种量化的方法,权衡各方面的因素,对于游憩网络进行分析构建。相较于传统方法更加地客观。在阻力值赋予和“源”的选择上还可以进一步深入讨论。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