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远
古村落是一种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和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是一种独特旅游资源。在旅游者体验需求日益增强的情况下,古村落解说系统的科学构建是提升古村落历史文化价值的有效载体。本文阐述了古村落旅游解说系统的框架,提出了构建合理的旅游解说系统的方法和思考。
一、问题的提出
古村落是结合了中国传统聚落文化、农业文化和田园文化的综合景观,直接体现地域及群体的血缘宗族、典章制度、堪舆风水、建筑艺术等,是活着的自然与文化遗产,是一种独特的高品质旅游资源。而由于古村落文化信息量巨大,游客要在古村落旅游活动中深刻解读中华民族“精神家园”,产生满意的体验化效果,就需要合理设计古村落的旅游解说系统。
旅游解说系统是旅游目的地的体验功能、服务功能、使用功能得以发挥的必要基础。完善合理的解说系统不但能突出旅游景区的特色,增强游客对观赏对象的理解和体会,同时还具有宣传教育、管理控制等作用。然而,我国古村落旅游解说的规划设计普遍显得较单调、薄弱,存在解说形式单一,解说内容不规范,解说主题不明确等问题,致使游客难以解读景观符号,不易感受和理解村落文化内涵,甚至对古村落产生误读。因此,构建合理的旅游解说系统已经成为古村落景区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
二、古村落旅游解说系统的构思框架
古村落旅游解说系统的设计是一项综合性强的系统工作。首先,要深入了解古村落的特征和内涵,确立解说的中心和主题。同时,要调查分析游客特征和行为规律,掌握游客对解说系统的使用需求。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组织解说内容,注重其科学性、大众性,同时选择合适的解说媒体来传达解说信息,提供解说产品,形成解说服务,实现旅游解说系统的服务、教育、管理等功能。(图1)
三、旅游解说系统构建
(一)确定解说主题
我国古村落众多,因为环境、建筑、历史文脉的差异而呈现出不同特征,解说必须把握特色,才可以凸显地方文脉,将内涵价值外化为特征明确、可体验解读的文化基因。在设计具体的古村落旅游解说系统时,首先要对村落进行深入分析和科学评价,了解其成因、类型、特征,在此基础上,提炼出能代表村落特色,诠释村落底蕴的主题,并将其融入到解说系统中,成为整个解说系统的指导思想。如浙江楠溪江的古村落因理学盛行,修身养性成为时尚,成为“耕读社会”的理想境地。这一带古村落素木蛮石、粉壁青砖,空间格局透露着文人特有的恬静淡雅之趣,体现着古代知识阶层陶情冶性的生活方式。在旅游解说系统构建中,“耕读结合、诗礼传家”的文化内涵就应成为始终遵从的主题,凝固在标识设计中,贯穿在导游讲解中,从而突出耕读文化的外显特征,提高游客对其审美解读能力。
(二)明确解说需求
古村落具有小空间,大社会的特点,包含着历史、地理、建筑、景观、环境、艺术、民俗等多领域的内容。与一般的旅游行为相比,古村落旅游是一种综合性强、层次高的文化旅游行为,这个特点同时也限制了其客源的特定性,即在游客构成上,以专业层旅游群体居多。因此,在编制解说时应对客源市场进行调查分析,了解旅游者的旅游动机、旅游偏好,将解说内容通过加工和提炼,形成易于接受和理解的解说资料,选择合理的解说媒介,更好地服务于广大游客。
(三)选择解说媒介
按旅游者利用解说系统的方式和信息体验有效性的角度,笔者将古村落旅游解说媒介分为自导式和向导式两大类。这两种方式各具特点,在实践中可以单独采用,也可综合运用。
1、自导式解说
自导式解说是运用书面材料、标准公共信息、语音导游等设施设备向旅游者提供的静态的、被动的信息服务。目前最常用的自导式解说是利用各类标识来进行解说(表1)。标示牌解说方式由于受篇幅、容量限制,提供的信息量有一定限度,但其解说内容一般都经过了精心地挑选和设计,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权威性。
2、向导式解说
向导式解说是导游人员向旅游者进行的主动的、动态的信息传递表达方式,通过解说者的服务与技能帮助旅游者实现旅游体验的愉悦性。目前古村落旅游导游解说员无论是委派导游还是定点导游,由于受到导游自身各种因素的影响,向导解说的质量往往不稳定,对古村落的建筑文化、宗族文化、空间审美等深层次知识掌握不足,无法起到激活村落传统文化,凸显村落文脉的作用。
(四)组织解说子系统
在分析古村落资源和游客解说需求的基础上,对旅游解说内容的组织可以分为若干子系统来进行(图2),这些子系统相互影响、功能互补,为旅游者的体验有效性提供多维支持。
1、影响性解说
影响性解说是指将旅游目的地的信息通过有意义的符号进行传递、接收、反馈的一个行为过程,目的是让旅游者形成现行体验,激发其旅游动机。影响性解说常常利用各种媒介如海报广告、广电媒体、微信微博等手段进行宣传和介绍。从时间维度上先于旅游活动进行,在更多时候也被认为是一种旅游广告营销手段。实际上,影响性解说是一种相对隐蔽和模糊的解说方式,也是影响旅游者旅游决策和旅游体验的重要渠道。
2、交通引导解说
旅游交通解说是指利用交通指示信息,引导游客准确、快捷、安全的到达村落景区。古村落在地理位置往往位于交通网络的末端,具有交通格局的终端性。这个特点使古村落受到的各种干扰较少,得以保留形态原始的古建筑和生活方式,但由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游客难以获得准确顺畅的交通引导,尤其在散客旅游迅速发展,自驾车旅游盛行的背景下,这个问题更显得突出。在具体的旅游交通解说规划中,可以在古村落的上一级旅游依托点(乡、镇)开始,设置交通导向指示、标志性景观形象等。不但使游客得到交通引导信息,更可以传播景区形象,使游客对目的地产生进一步的印象。
3、游览线路解说
游览路线结合了观赏方式、观赏密度、观赏角度、观赏距离等要素,不同的游览路线,旅游景观的呈现和主体的感受都会不同。我国的古村落由于受到自然条件,建筑营造模式等的影响,形态不拘一格,只有通过游览路线解说这种空间解说方式,才能带给游客丰富的空间变化感受。进行古村落游览线路解说的设计时,首先要研究村落布局空间特点、确定能凸显村落文化内涵的空间形象。例如,位于浙江温州的苍坡古村,建造理念源于文房四宝,村右有笔架山,村中石板街为笔,莲池为墨,池边的石条为砚,整个村落为纸,以体现“兴文运,出人才”之意。村中的主要游览路线即可围绕“笔墨纸砚”来设计:先看入村溪水,寻砚池;漫步笔街,可仰视笔架山;至莲池边,则可见石砚;再到池边环视砌成方形的村墙,则可体会“纸”之奇妙。如此引导游览,则可使游客清晰地体会村落布局的独具匠心和深远寓意。除此之外,还要调查分析旅游者在古村落游览的时空规律,按旅游者最有可能游览各个景点的时空顺序安排解说媒介,使其在合理的时间内完成景点游览。
4、主题景观解说
古村落既有中国传统聚落的共性,也因为地域、民族、宗教等因素的影响而存在着较大的个性差异,这些差异性的特质外化表现在一些标志性的景观上,即成为了古村落的主题性景观。例如,风雨桥和鼓楼是湘、桂、黔一带的侗族村寨最醒目的建筑,是民族聚落的焦点;徽州地区古村落的进村水口地带一般都建有“水口园林”,形成“自成天然之趣,不烦人事之工”的景观效果,是村落中醒目的景观标志;而在以宗族关系为纽带形成的古村落中,宗祠无论在位置或建筑形势上,都是村落中的重要标志物。
古村落中的主题景观一般都有突出的视觉效果,位置显要,公共性强,游客分布比较集中,停留时间比较长,对旅游者来说是方位的参照物和对村落记忆的象征,是最具体验效果的核心景观。对古村落中主题景观进行解说设计,首先要发掘主题景观在村落中的象征意义,并贯穿到解说设计的内容和形式上。标识类解说应遵循清晰、醒目、明确和简洁等原则,内容要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权威性,也要考虑能为广大游客所理解和接受,外观设计方面的造型、材料、颜色的选择则要充分考虑到村落的历史、建筑和环境景观;导游人员进行解说则要充分准备解说内容,注重讲解技巧,切忌空洞无物或言过其实。在讲解方式上可采取专题式解说,即围绕主题景观,将一系列的事件和知识联系起来,用一点带多面的方式来体现主体景观的主旨内涵。如果单纯从历史或故事传说的角度进行讲解,则很难形成解说受众的文化认同性。
5、生活文化解说
与传统景区相比,古村落既是旅游景区,又是当地村民的生存环境和生产生活空间。古村落的居民及其生活和社会活动可以说是村落历史延续的发展动力和源泉,也是构成村落景观特色的一个组成部分。村民的日常生活、宗教信仰、节庆活动、民间工艺构成一种独特的、鲜活的传统聚落生活状态,是文化古村落的魅力之源,也是无可替代的旅游吸引物。
由于古村落的生活文化具有一定的动态性和抽象性,很容易在旅游解说设计中被忽视。自导式解说由于在位置上和解说内容的相对固定,表达生活文化时传递的信息量十分有限,很难达到理想的解说效果。而导游人员作为审美关系主客体之间的第三者,既可把握主体的心理变化,又可通过语言在对象和主体间铺路搭桥,是解说古村落生活文化类吸引物的理想方式。导游人员应该根据时间、对象的不同,利用所见景物制造意境的方式来讲解,帮助游客了解和体验古村落特有的生活文化。同时,在引导游客参与体验村落生活时,导游还要引导和控制游客参与体验的时机、程度和方式,以免破坏当地有序的生活结构及其审美价值。
四、结语
在体验经济时代,要使游客在古村落旅游的体验达到理想效果,需要科学设计解说系统,在定位古村落资源价值的基础上,分析游客行为特征,组织解说内容的子系统,并借助合理的解说媒体来实现解说服务。在实施过程中,还需要不断对系统进行调整和修正,才能起到传递文化内涵,实现多重体验价值的效果。
(作者单位:云南经济管理学院财经商贸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