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薇 苏卫兵
本文以专业教师的视角,论述了专业教师参与学生顶岗实习指导的重要意义以及运作方式,旨在形成专业人才培养的合力,实现课程内容与岗位对接,助力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顶岗实习是高等职业院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探索实践教学新模式,构建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实践教学体系,已成为当前高职院校亟须解决的热点问题。但是由于种种原因,部分学校的顶岗实习工作还存在突出问题。其中之一就是顶岗实习成为少数领导和部分教师分管的业务,而部分专业教师游离于顶岗实习指导之外,造成部分课程理论教学的效果无法及时得到反馈,造成和实践教学环节的相互脱节,使这一对于师生来说同等重要的教学相长的活动不能发挥出其巨大的实际意义。
一、专业教师参与顶岗实习的意义
(一)及时更新行业知识
顶岗实习单位的选取是各个院校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精心挑选的。各企业在管理理念、管理模式和方法上往往各具特色。而且在激烈的竞争中,企业往往密切关注本行业的前沿动向,能获取和采用最新管理方法和理念,而这些最新的行业变化会及时通过专业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传递给老师,有利于教师及时跟踪行业动态和岗位动态,及时更新知识,实现教学相长。
(二)实现教学内容与岗位对接
顶岗实习期间,学生要完成相应岗位的顶岗实习日志的写作。内容包括岗位技能培训情况;所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对行业和岗位的认知以及心理变化情况等等。通过对学生实习日志的批阅,教师能从中了解课堂教学中的得与失,掌握本课程中的知识重点以及其在实际岗位中的意义。而对于哪些理论意义较强,而实际工作中过时的内容及时加以调整,更好地实现课堂知识和现实岗位需求的对接。
(三)强化对学生的职业教育和引导
目前部分高职学生普遍缺乏职业规划。很多学生缺乏对自身的了解,在职业取向上缺乏自己的判断。顶岗实习期间不能虚心学习,技能提高较慢。这些心理和表现都会在学生的顶岗实习日志中得到反映。掌握了这些情况,专业教师就能利用自己承担的课程内容,从各方面对学生进行职业教育,引导学生认识行业和自身特点,端正学习态度,规划好自己的职业。
(四)调动专业教师积极性
专业教师团队建设一直是各高职院校极为重视的任务之一。专业教师是实现学校的教学理念、培养目标、完成按需培养的实践者,是各院校进行教学改革、开展产学研合作、以及校企合作的载体。因此调动专业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无疑具有重要意义。而让部分专业教师游离与学生顶岗实习之外无疑加深了部分教师的不被信任感和不公平感,从而影响日常工作积极性,不利于教师组织归属感的形成。
二、专业教师参与顶岗实习指导的管理与运作
(一)强化教学团队意识
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团队是专业教师成长的平台。依靠团队的力量,能有效地把教学和实践在横向和纵向上延伸。专业教学团队不仅对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专业和课程定位、各门课程的课程标准、教学方法手段以及考试考核方法进行探究,还要关注教师能力,尤其是教师实践能力的提升和锤炼,关注教师职业发展。提高全体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共识会极大提升团队整体教学水平和对学生的管理水平,形成合力助推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二)参与实习基地的走访与沟通
实习基地建设是顶岗实习重要的项目之一。实习基地的选取必然要符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诸多要求,对专业建设以及学生的未来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也是专业教师了解行业现状、企业的岗位需求以及实践知识更新的重要途径。因此让教师参与企业走访和沟通有利于专业教师掌握学生动态和最新行业动态和岗位需求,对双师教师的培养起着巨大的作用。
(三)参与顶岗实习日志的审阅与评定
顶岗实习日志是学生顶岗实习期间需要完成的作业。要求学生在工作过程中认真观察,通过对一些典型事例进行记录、整理、分析和总结,有助于学生未来的职业定位。在日志中还会反映出学生实习中的心态、困惑和不足。而这些信息是其他途径无法得到的。专业教师通过详细审阅学生的顶岗实习日志和总结,能了解本专业学生的心理变化和需求,在下一步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在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和学生的教育上加强改进和引导,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四)及时整理研讨反馈信息
专业教师参与顶岗实习指导需要适时地监督和管理。要定期对教师的指导工作进行检查,除了联系的次数和内容进行记录之外,还应该把所指导学生们的整体状况进行整理和归纳,期末上交总结报告。包括本专业学生的长处与不足;学生心理特点;岗位状况;教学中需要注意和改进的方面等等。在实习结束后,所有教师就有关问题进行研讨和交流,为下一步的专业建设提供可借鉴和参考的素材。
总之,在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中,每一门专业课都承载着培养学生特定技能的责任和硬性要求,而这些技能的组合成就了我们所需要的符合岗位需求的合格毕业生。因此说专业人才培养是系统工程,需要专业教师的合力才能完成。全体教师参与的顶岗实习指导不仅有利于对在岗实习学生工作生活的密切了解,及时解决各种问题,调动全体专业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更有利于教师从中获取不同企业最新的管理方法和行业动向,及时更新知识,调整教学方法和方向,使课堂知识更加贴近岗位,真正与现实岗位无缝对接,最终实现教学做一体化。
(作者单位:1、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外旅系,2、承德广播电视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