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晓雯
作为公共资源的古城,是否收取门票成为了一直以来的争议话题,从根本上而言是各利益主体之间的博弈。本文以凤凰古镇为例,通过分析其收费模式下各参与主体的利益诉求及其互动过程,对景区发展中的多元主体博弈问题进行了探究。一、引言
景区的收费模式一直以来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旅游业的发展,尤其对于古城类景区而言,更是问题颇多,饱受争议。而其背后涉及的实质是多个利益主体之间的参与和博弈。在传统的收费模式中,政府往往占主导地位,社区居民往往处于“失语”地位,后期景区出现的收费模式转变则是各利益主体在为各自利益最大化的博弈。
本文的案例地凤凰古城具有典型意义,其“收费模式”在社会舆论的发酵中逐渐演变为一场公共事件。从免费入城到圈城收费,再到2016年,4月10日,凤凰古城宣布取消景区套票,保留景点验票。凤凰古城经历了门票收与不收的延宕月余的争议。现代博弈理论是研究利益相互影响的局势中,理性的局中人为了最大化自己的利益,如何选择各自的策略以及这种策略的均衡问题。在当地政府、旅游开发商、个体商户、社区居民以及媒体、公众不同形式的交锋中,各方利益相互交织、竞相角力。在这场门票风波的博弈主要呈现出两个层面:一是政府与市场(个体商户、旅游者)间的博弈。二是凤凰旅游经营主体之间的博弈。二、凤凰古城收费模式中的多元主体的博弈分析
(一)政府与市场
凤凰景区因“不收门票”,游客备至,但游客的消费,只是单纯富了当地老百姓。而当时的凤凰县政府没有直接参与到景区的经营中,收入小部分利益,还要负责对古城进行维护,修缮。于是在利益的对比冲击下,政府和商户产生了巨大的利益矛盾。而后政府实施“一票制”的收费政策,是将原来游客自愿游览的9个景点捆绑成一个产品,门票中有超过40%最后属于政府,包括门票经营的营业税、所得税和门票中的两费一金,实施“一票制”是利益最大化的体现。但显然根据需求原理:价格升高,游客数量降低。对于游客来说,私人成本增加,消费者剩余变小了。游客选择用脚投票:不去,这无疑是游客维护自己利益的表现。
此外,商户是旅游经济产业中最具活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政府、企业不愿甚至不能承担的服务环节,对于旅游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但由于旅游者数量的剧减使得依赖其生存的商户成为了景区收费最大的受损者。凤凰古城收费模式自始至终都是围绕当地政府和旅游开发商的利益进行决策和执行,个体商户作为政策的被动接受者,其利益遭受损害而不能得到补偿,个体商户采取罢市抗议、集体上访、聚众闹事等非理智行为维护权益,出现“停业潮”,是凤凰古城“一票制”下的利益博弈,更是双方不可磨灭的矛盾。
如今的凤凰县当地政府在权力游戏下,一直操控着古城的门票模式,每一次变动,都是一次获取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策略。而政府以牺牲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为代价的行为,无疑使其公众形象和威信扫地。在这次博弈中,将自己置于社会公众的舆论压力之下的政府,取消门票之举也许也是一次改善公众形象的机会。
(二)旅游经营主体之间
凤凰古城景区管理服务公司作为凤凰古城最主要的旅游企业,通过管制创造了利润,同时为了保持高利润而游说政府继续管制下去,而政府在配合的过程中,则从提高的门票费用中获取高利益,两者互利共生。而政府与景区管理公司的利益关系则随着门票政策这一游戏规则的改变而改变。在捆绑一票制政策取消之前,门票中的“两费一金”一直是政府的大比例收益。但在相关部门取消这一收入的举措下意味着门票价格政策发生根本改变。在磋商当中,政府还是希望维持之前的‘两费一金收取比例,但在游戏规则的改变下,景区管理公司与政府的这场博弈中,选择各自策略,以实现利益最大化和风险成本最小化的结果是没能相互达成一致,而成为了取消门票的直接导火索。三、结语
取消“围城验票”是还利于民,在这场博弈中,凤凰政府选择直接的门票经济模式显然没找到更好的生存模式。政府以提高旅游景点门票的方式试图与商户、游客等市场因子进行博弈,却没有考虑到游客的选择同样也会随着景点的性价比改变,提高门票是增加了旅游者的私人成本,相对应的在同等性质的景区中其市场竞争力就会减小。
凤凰古城应该首先与各个利益相关群体进行合理协商,达成共识,合理分配利益;其次在原本纯粹观光游览的基础上,迎合市场需求,合理利用古城资源,结合特色民宿打造休闲度假游览区,并且增加服务内涵,让游客增加综合消费,而不是纯粹通过增收门票把游客绑在古城。这一事件说明,彻底解决古城类景区收费杂乱的问题,从根本上需要地方政府转变思维、拓宽思路,打破利益垄断,积极探索合作共赢,古城发展与保护的科学机制。
(作者单位:西南民族大学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