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兰新
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使农村产业结构发生变化,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作为中华文明重要组成部分的民族文化的生存土壤也发生了变化,濒临消失的危险。如何拯救这些文化,不仅是当前中国社会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值得所有人认真思考的问题。本文在分析乡村旅游与民族文化互动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乡村旅游与民族文化和谐互动的对策,在保护和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的同时,更好的推动乡村旅游走上一条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近年来,为推动乡村地区的经济发展,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都在积极推出各种政策,支持和引导乡村旅游发展,并将其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新途径,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呈现出一片大好的趋势。但随着乡村旅游的深入发展,现代文明对民族传统文化的打击,当地宗教、传统习俗、道德观念、生活方式等已经发生或者正在发生着重大的改变。因此,如何推进民族文化与乡村旅游的深度结合,通过发展乡村旅游,挖掘、整理民族文化遗存,实现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如何用民族文化来丰富乡村旅游的品质和内涵,形成旅游与文化产业互促、互补、互兴发展的新格局,自然也就成为了当前的一个热门话题。一、乡村旅游对民族文化的作用
(一)乡村旅游丰富了民族文化的内涵
乡村旅游作为一种业态,既可满足城里人对田园风光生活情调的美好需求,又能提升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居住环境,还承载着地方政府对经济发展的殷切期待。优美环境是发展的基础,经济效益是农民的追求,特色文化是品质的支撑。因此,要使乡村旅游充满魅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抓住市场需求,挖掘饮食与健康、饮食习俗等民族饮食文化;让游客体验编织、剪纸、民族服饰等传统手工艺制作;让游客参与各类民俗表演活动、竞技比赛等,提高旅游产品的档次和品位,营造乡土气息,增加文化含金量,丰富民族文化的内涵。
(二)乡村旅游促进了民族文化的传播和交流
依托民族传统节庆的活动,不仅可以发展民族地区的乡村旅游,更能传播文化,扩大其影响力。如傣族的泼水节,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每年慕名而去的游客数不胜数,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来到旅游地,与当地居民进行或深或浅的文化接触和交流。正所谓入乡随俗,他们在了解并适应当地民族文化习俗的同时,不经意间也会把自己原有的文化带入当地,影响当地的民众,促进双方的文化交流。而旅游者也会把自己旅游时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带回去与周围的人分享,从而促进民族传统文化的向外传播。
(三)乡村旅游促进了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文化是一个民族、一个城市、一个乡村最深厚的根基、最鲜明的特色和最显著的个性。发展乡村旅游,农耕文明、产业文化、地域文化、生态文化、红色文化、民间艺术、风土人情、名人轶事等文化资源是吸引游客的最重要和最有魅力的资源,特别是民族文化在乡村旅游中带来的经济效益,会使当地民众对本民族文化产生一种认同感和自豪感,从而促使当地政府和民众更加自觉和更大力度的对其加以保护,并在接待游客中使其得到广泛的传承和弘扬,使民族传统文化重新焕发出生机和活力。可以说,发展乡村旅游,实现了民族文化保护与利用的有机结合,是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的有效载体。
(四)乡村旅游促进了民族地区文化、历史的保护
民族文化免于消失的有效途径是再现民族文化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一旦当地政府和民众在发展乡村旅游的过程中意识到民族文化才是持续吸引游客、创造经济效益的关键所在时,无形之中会促使东道主自觉对本地区、本民族的文化加以珍视和保护,那些快被遗忘或濒临消失的民族文化也会被重新审视和挖掘,继而被发扬光大。甚至为了应对旅游经济的冲击,他们会以积极的态度和行为对本民族原有的文化进行重构和调整,在原文化中融入新的形式和内容,形成一些新的传统,使民族文化生存的空间得到扩展,进一步催生民族地区文化、历史的保护意识。由此可见,乡村旅游的开发就是民族传统文化的开发,民族文化也在旅游产业的发展和完善中获得到了永续的发展。二、民族文化对乡村旅游的作用
(一)民族文化提升乡村旅游产品的品位
文化资源是旅游资源的核心。没有文化的旅游是难以发展成为高品位的旅游产品的。中国有句话:“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发展乡村旅游的潜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当地文化魅力和吸引力。民族文化本身就是极为重要的旅游资源,如民族地方的自然景观、民族风情、建筑风格等都以其丰富的内涵、多样的形式吸引着游客,特别是那些蕴涵着中华民族久远的文化传统的东西,一经创意包装,立刻一鸣惊人,转化成为成功的旅游产品,使乡村旅游产品的品位得到提高。
(二)民族文化打造乡村旅游品牌
文化是太阳,品牌是影子,太阳有多高,影子就有多长,乡村旅游品牌的背后靠的是文化的支撑。民族文化与当地旅游资源的融合会形成更为古朴的文化特色,系统整合民族风土人情、礼节习俗、劳动生活中的文化要素,是对悠久历史、中华民族精神的沿袭和传承,将促进乡村旅游与民族文化保护传承的良性互动,推动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有机融合。民族文化遗产、历史变迁、特色民居等文化资源和景观资源的科学利用,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生产和实体艺术的传播,能打造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旅游品牌。这些传统艺术通过不断创新,不仅是乡村旅游的一种体验,更加强化了旅游目的地的品牌形象。
(三)繁荣民族文化,能为发展乡村旅游业注入活的灵魂
近年来,乡村旅游市场在不断的发生转变,不再仅仅依靠自然风光,提供诸如民族饮食、民族歌舞等单一的民族文化旅游产品和旅游项目,而是在旅游开发中,以自然资源、当地的风土人情、民居、民俗等为依托,注重民族文化和本土文化在乡村旅游资源开发中的重要性,大力挖掘民族文化,如:邀请民族文化研究专家,收集、整理民族民间歌舞,把民族文化以舞台的形式展现出来,增强文化的影响力;开发民族节日文化、饮食文化、宗教文化等旅游品牌,以“原生态”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活动,成功地为旅游地注入新的活力。以上实例足以说明,文化是旅游的资源和灵魂,可以增强旅游的生命力、吸引力,文化对旅游的影响既是强大深刻的,又是内在和无形的,是旅游开发取之不尽、用之不绝的源泉。
(四)民族文化促进乡村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真正富有地方特色的民族文化产品才是有生命力的乡村旅游产品,要实现旅游业永久性的发展必须满足市场需求和增加旅游产业的附加值,进行旅游产品的深度开发,实现旅游产品的不可替代性,就必须大力开发民族文化产品,在准确把握当地民族文化独特个性的基础上, 努力打造民族特色品牌,为旅游者提供具有鲜明民族文化特性的旅游体验 ,让更多的民族文化、民族产品与旅游业发展结合起来,探索一条文化兴旅游,旅游促文化、文化旅游助产业的发展新路子。实现文化在经济和社会方面的双重效益,促进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三、乡村旅游与民族文化和谐互动的对策研究
(一)切实发挥好政府的主导作用,完善相关的保护性政策、法规体系
首先,政府须带头重视乡村旅游工作,强化对乡村旅游的管理和引导,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以推动乡村旅游的持续健康发展。农民在乡村旅游中充当着经营主体角色,但因受其自身文化素质、知识积累、技术水平、信息接收量等因素的制约,很难做到自发去推动乡村旅游与民族文化的和谐发展。因此,政府必须充当好主导者的角色,通过制定相应的政策,引导着农民自觉追随。其次,旅游可持续发展并非一蹴而就之事,需要上下齐心、全民协力才能做到。政府还应主动加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宣传教育,及时宣传报道一些正反面的典型事例,甚至可以将自然资源的持续利用知识融入到当地学校的教育中,让全体公民自觉树立起可持续发展意识,认识到环境质量的优劣是关系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和子孙后代生存发展的大事,不要仅为了满足个人一时私利而损害整个集体的长远利益,让人类能与自然和谐相处,远离污染对健康和经济的损害。再次,政府应采取强制措施,对破坏环境者给予法律制裁,以法律法规来规范公民的行为,在保护传统文化、合理开发旅游资源和那些只顾眼前利益、只讲经济效益的极少数群体中设置起一道法律的屏障,迫使其在旅游开发中采取科学的、合理的保护措施,以减少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破坏。
(二)突出民族特色,精心设计独特的民族文化旅游产品和项目
一个地方的自然风景随着时代的推移不易发生特别明显的变化,而一个地方的民族风俗却总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变化,引人入胜的,由此可见,民俗差异是一个地方吸引游客最为重要的因素。因此,民族文化也必须以其不可替代的、独特的特色文化来吸引游客。首先把最具特色的纺织品、手工艺品等民族工艺品,在进一步提高工艺水平的基础上,进行包装销售,这既可增加销售的收入,也可以作为促销手段,充当旅游区的“活广告”。其次,大力发展节庆旅游产品,通过节庆时特制的旅游产品带动其它常规的旅游产品,最终形成一批特色鲜明的品牌产品,增强旅游吸引力。
(三)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实现旅游业的发展和文化的保护
“科技兴国”是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旅游业要可持续发展,也必须走“科技兴旅”之路。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生态环境质量的检测与评估、相关信息的传播、业内人才的培养和管理都离不开高科技的支持,反过来,高新技术又可以促使乡村旅游业成为具有高技术含量的现代产业,在保护民族文化和改善当地基础设施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和整理原有的民族文化,并通过网络媒体等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将民族文化推向社会各界,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同时,科技的投入也能使部分民族文化的寿命期延长,如民族的服饰、宗教、历史和建筑等,为乡村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技术保障。
(四)开发与保护相结合,促进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
乡村旅游吸引游客的重要原因在于,它拥有城市外难能可贵的生态环境及民族文化。因此,在发展乡村旅游的同时,一定要保护好当地的资源环境和民族文化,注重当地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实现乡村旅游业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首先,相关部门在进行旅游开发之前,一定要对有条件开发乡村旅游的村庄进行详细的环境调查,做好环境影响、资源破坏等情况的评估,做到未雨绸缪。其次,有关部门应积极引导好当地居民,让其真正体会只有保护好当地的环境,才能吸引游客,带动当地民众增收致富。除此之外,政府还应该在当地环境保护工作中投入相应的经费,真正以开发促保护。四、结语
新时期国家旅游业的建设和发展,需要大力开发民族地区的乡村旅游,而乡村旅游要保持其永久的吸引力,成为城市人群返璞归真的目的地,就必须避免同质化趋向,在旅游业中独树一帜,展示自身独特的魅力。因此,开发与保护的问题将伴随乡村旅游的始终,一方面,我们要关注其开发中的问题研究,另一方面,我们更要重视其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让民族文化成为乡村旅游持续发展的推动力。
(作者单位:玉溪农业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