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子分类:
返回
文库吧用户登录
快速导航关闭
当前搜索
当前分类
子分类
实用工具
热门搜索
文库吧 > 学术 > 旅游美食 > 旅游纵览·行业

城市历史街区街巷空间变迁机制研究

城市历史街区街巷空间变迁机制研究

岳艺吾++刘芳

文章选取长沙市太平街历史文化街区和潮宗街历史文化街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分析,提取政府、游客、居民三个主要利益主体,揭示三者在城市历史街区街巷空间变迁中的推动路径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政府是城市历史街巷的“保护者”和“开发者”,游客在街巷空间变迁中具有两面性,居民通过物质层面和社会层面影响街巷空间变迁。同时,在政府同样介入城市历史街区保护的情况下,旅游流对街巷空间的变迁起到决定性作用,旅游流的介入推动城市历史街区街巷空间加速变迁。一、引言

随着城市旅游的兴起和旅游者对城市历史和遗产旅游需要的攀升,历史街区街巷空间成为城市旅游开发中的重要部分。《雅典宪章》对城市职能内涵的界定包括居住、交通、工作、游憩4个方面,在后工业化时代背景下,城市职能不断向游憩功能倾斜和向旅游产业延伸将是一种必然趋势。在旅游尤其是都市休闲旅游发展的进程中,城市历史街区因其独特的旅游资源、优越的交通区位等方面的优势逐渐成为旅游的一大热点。然而,旅游城市化进程对历史街区街巷空间产生了不同层面的影响。大部分历史街区被拆撤重建,其形态、功能发生了根本性变革。而纳入保护与旅游开发范围内的历史街区,在缺乏科学管理和调控机制下,也极易陷入原真文化僵化保护或过度商业化的两种极端。

历史街区研究有以下特点:一是案例地规划保护类研究占多。历史街区研究源于保护城市文脉的需要,对案例地保护政策、保护与开发关系等进行研究。二是历史街区旅游发展研究方兴未艾。从游客体验与感知视角分析历史街区旅游发展,探讨历史街区旅游改造中的业态打造与市场融合,研究历史街区旅游开发与居民的关系。三是理论研究有待深入。多停留在城市历史街区旅游开发的模式和意义研究,对利益主体关系、作用机制等的研究还有待深入。

本研究尝试借鉴国内外关于遗产地变迁机制研究的成果,分析城市历史街区街巷空间变迁的动因和机制。研究选取长沙市太平街历史文化保护街区和潮宗街历史文化保护街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分析,提取政府、游客、居民三个主要利益主体,揭示三者在城市历史街区街巷空间变迁中的推动路径,探究旅游与城市历史街区之间的作用机制。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长沙是1982年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在历史文化名城分类中属于一般史迹型,即以分散在全城各处的文物古迹为历史传统体现主要方式的城市。历史街巷作为展示长沙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名片,街巷变迁是城市发展的映照,是长沙历史文化名城的历史写照与人文表达。

长沙市现存保存较为完好的历史街区主要有两个部分:一是2004年《长沙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确定的太平街历史文化街区。根据《长沙市太平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进行了大规模修缮更新,规划“太平街为传统零售商业风貌轴、西牌楼为传统餐饮服务风貌轴、金线街为传统商业居住风貌轴”。街区商业业态以经营旅游小商品类、餐厅类、小吃类、艺术品类为主。二是2014年《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2014年修订)》确定的潮宗街历史文化街区。在政府的推动下,2016年正式启动潮宗街棚户区改造和整体修缮更新。通过对麻石路面和街区门店外观进行统一仿古改造,保护了潮宗街的历史文脉和市井气息。但是,目前潮宗街的旅游业特征不显著,业态分布多以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要为主,业态结构呈现出生活化、规模小等特点。

(二)数据收集与分析方法

本文拟采用质性研究的方式对长沙历史街区街巷空间进行研究。综合运用文献法、现场调查与访谈法等方法分析长沙历史街区街巷空间变迁。

本文对案例地的调研主要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通过网络和其他文本资料获得途径对太平街历史文化街区和潮宗街历史文化街区的地理位置、发展历程、现状等进行初步了解,收集大量新闻报道(1986—2015)和学术文献(2005—2015),同时通过走访档案馆、街道办事处、统计局等对统计年鉴、地图资料、人口资料等进行整理。

第二阶段,采用田野跟踪调查法于2015年7月下旬、2015年10月1日-7日,在太平街历史文化街区和潮宗街历史文化街区中选取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游客、居民及商户进行访谈,灵活采用闲谈、个人深入访谈、团体访谈等形式。其中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2人,游客10人,居民5人,商户5人。以此获得不同群体对历史街区街巷空间变迁的感知和评价。针对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的访谈主要围绕“街巷社区环境的建设与管理”,以此获取街巷社区的建设情况。针对游客的访谈主要围绕“对城市街巷旅游的偏好及原因”,以此获取游客对于城市街巷旅游产品的态度。针对居民及商户的访谈主要围绕“街巷变迁对自身生活环境影响的感知”,以此获取居民及商户对街巷变迁的态度及居民的真实生活状态。同时,访谈中也注重访谈对象对街巷空间变迁中其他主体的态度,以此厘清不同主体在街巷空间变迁中的作用关系。三、城市历史街区街巷空间变迁动因分析

城市历史街区街巷空间变迁过程动态而复杂,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的结果。城市历史街区不同于其他旅游景区,其本身属于居民的生活空间,因此街巷空间的变迁中涉及到多个利益主体。各利益主体根据自身的利益需求,在街巷空间变迁中进行力量对抗、消解、合并。通过对太平街历史文化街区和潮宗街历史文化街区的资料收集和实地调研,提取最主要的推动因子包括政府、游客和居民。

(一)政府层面的动力

政府是城市历史街区街巷空间变迁的主导力量。在我国,政府是地方发展的规则制定者和重要参与者。21世纪初期,许多街巷成片消失。绝大多数历史街巷的消失与城市现代化建设相关,其中有不少是2000年前后,因打通断头路改善交通而消失,但更多的是城市建设大提速中棚户区改造和商业开发所致。随着“千城一面”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历史街区的价值日益受到公众关注,政府出于传承城市历史文脉、提升城市形象等方面的考虑,着手对历史街区、历史建筑进行保护和修缮。2004年长沙市先后编制了《长沙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长沙市太平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2014年新修订的《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新增了潮宗街历史文化街区。这些文件为长沙历史街区街巷空间的保护性开发提供了政策支持和法律保障,保护了太平街历史文化街区和潮宗街历史文化街区的风貌完整性。

“保存历史文化,继承地方遗产,既利逐步城市现代化;现代化中必须保护并发扬地方优良传统、文化特点和城市风貌。”

——《长沙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保护与整治规划的目的在于指导太平街历史街区的保护整治工作全面展开,统筹安排历史街区内的各项建设工程,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保持历史街区的社会经济活力,在整体保护的基础上积极推进特色文化旅游的开发和经营。”

——《长沙市太平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

城市历史街区街巷空间变迁中政府不仅要当好“保护者”,还要当好“开发者”。2005年政府筹资1.5亿元启动太平街历史文化街区一期保护整治工程。2014年新增的潮宗街历史文化街区,早在2004年便以11条典型历史街巷中的潮宗街纳入了保护修复先期试点项目。政府对城市历史街区的开发是由政府职能所决定的,街巷空间的开发有利于更新城市基础设施、改善居民生活质量、提升城市整体形象等。城市旅游在经历了以城市现代景观或商业综合体为主要旅游吸引物的前期阶段之后,政府开始对城市历史街区街巷空间具有的城市土地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本加以整合、重构,挖掘城市历史街区街巷空间休闲文化旅游发展潜力。在旅游要素还未介入城市街巷空间之前,其修缮更新主要依赖于政府的财政投入,政府资金压力大,街巷社区缺乏活力。

“规划确定太平街历史街区是以生活居住、旅游观光、商业服务、文化经营为主要职能,集中体现长沙民国传统人文风貌的历史文化街区。”

——《长沙市太平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

“管委会的作用主要是对整个太平街历史文化街区的发展进行管理,包括沟通社区居民利益需求、审批街区进驻商铺资格、做好旅游设施维护和更新以及监督街区总体规划实施情况。”

——40岁左右男性,管委会工作人员

(二)游客层面的动力

游客是城市历史街区街巷空间变迁中最活跃的因素。在旅游大众化背景下,游客对城市旅游的审美需求已从简单的城市观光和主题娱乐向对城市传统文化和生活情境体验转变。Urry(2008)认为游客凝视代表了旅游者对“地方”的一种作用力,在这种作用力下,旅游接待地会尽量迎合外来游客的欣赏口味,以获得经济利益,这就意味着旅游地在某种意义上是一个能满足游客消费需求的“容器”。在城市历史街区街巷空间的旅游开发中,由于游客对于旅游地业态的多样化需求,催生了政府、居民、开发商等重新进入并改造街巷空间。城市历史街区街巷空间业态多数情况下是各种文化、功能与业态的堆砌,这种堆砌式的空间表达能够满足游客对历史街区旅游产品的原真性需求,使游客获得较好的旅游体验。街巷空间的业态打造满足了游客的旅游需求,从而使历史街区能够获得稳定循环的资金收入。不但居民和开发商从中获益,政府也减轻了历史街区维护的资金压力,在此良性循环下城市历史街区街巷空间旅游业不断发展繁荣,逐步实现空间转型。

“总的来说还是一条比较有感觉的老街吧,历史的厚重感与现代化相互糅杂,既有文艺气息也有很生活化的味道,适合慢慢体会。贾谊故居和老巷子平房里的最真实的生活让我很有感触。”

——25岁左右女性游客

“因为是工作日的早上,没有想象中那么热闹,早上下过的雨还氤氲着石板路,安安静静的行人。这里有原来的老建筑,时光雨水打磨的房屋,也有现代的文艺范,就这么融合在一起,等你来发现。”

——35岁左右男性游客

游客对街巷空间变迁的影响具有双面性。在城市历史街区发展旅游初始,旅游地政府、商户、居民为满足游客各方面的旅游需求带动了街巷空间旅游基础设施、空间业态等的完善。但是,游客给旅游地所带来的冲击也是巨大的。游客的进入改变了街巷空间的功能形态,由原住居民所营造的地域生活气息出现表达障碍,街巷空间的社会生活由日常表达走向形式表达,并且开始出现社区冲突、文化变异等。同时,由于游客在旅游地所具有的不同于居住地的消费习惯和娱乐方式,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极其容易催生街巷空间的过度商业化现象。正如牛玉等(2014)认为过度商业化使历史街区成为纯粹的商业空间,原有的社会结构体系容易被单调重复的商业形态所代替,街区发展实质转变为赢利型空间生产行为,其消费功能得到强化,却忽视了游客对历史文化、民俗体验、景观欣赏等的需求。街巷空间变迁走向异化。

“还是比较喜欢古朴一些的老街,多一些字画、工艺品制作的店铺会很有感觉,但是感觉太平街好多小吃店、餐馆,到处都是乱糟糟的吆喝,给我感觉不是太好。”

——46岁女性游客

“这条街虽不说是旅游纪念品一条街,但半条街也是差不多了,奶茶鸡排烧烤摊真是毁了老街的味道,不是我想看到的长沙老街。”

——23岁男性游客

(三)居民层面的动力

居民是城市历史街区街巷空间变迁的重要推动力。居民是城市历史街区街巷空间的主要占有者和使用者,同时也是街巷空间变迁的直接承受者和主要推动者。历史街区街巷空间居民在长期生活过程中所积淀的市井特征、传统习俗等是街区的活文化代表,也是街区旅游开发的重要部分。居民对城市历史街区街巷变迁的影响主要通过两个途径。一是居民对街巷空间物质层面的影响。历史街区的街道空间结构及物质遗存是承载居民生活的物质实体。城市老街巷大多空间狭窄,交通出入不便,居住条件和配套设施无法满足现代生活需要,街巷绿化程度和卫生条件不达标,乱搭乱建现象时有发生,安全隐患较大。居住问题现状与居住空间改善需要的矛盾突出,原住居民出于改善自身居住环境的需要间接推动了街巷空间变迁。

“住在老房子里实在太不方便,生活设施老旧,卫生状况也差。实在不喜欢住筒子楼,刮风下雨屋里有时候还漏雨,想大修大补又觉得没必要,迟早都是要搬走的。车位也少,买了车都没地方停,所以每天还要早起半个小时搭公交车上班。”

——32岁女性居民

“我在这里生活几十年了,现在老了退休了,每天能出去串串门,老街坊老邻居坐着一起聊聊天下下棋,实在再舒服不过了。这几年政府搞旅游后好多老街坊都跟着儿女一起搬走了,房子都租出去给外地人做生意,我也孤单咯。”

——65岁男性居民

二是居民对街巷空间社会层面的影响。历史街区的居民与街巷的互动构成了街巷空间的社会结构形态和历史文化底蕴。周磊等(2012)指出历史街区之所以能存在至今,就其内在的文化传承机理而言,正是人(居民)与历史遗存(街区)之间的濡染互动,使得历史街区的物质形态保持高度的连贯性和自我调适。旅游要素介入之前,原住居民的社会生活构成了街巷空间文化表达的重要部分,历史街区居民生活所遗存的地域性传统民俗、市井特质是城市历史文脉中非物质形态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要素介入后,历史街区为旅游者提供了真实的历史物质形态和丰富的生活形态,而后者正是街巷空间活力的来源,也是吸引旅游者的城市个性特质之一。旅游开发后街巷空间原住居民的保有率与传统生活习俗的保存度都会对历史街区街巷空间的变迁产生影响。

“我是这里土生土长的,政府做旅游开发后我就把自己家改造成两个店面,自己经营一个,租给别人一个,生意还不错,只是人多了以后每天吵吵闹闹,再也没有以前那种感觉了。”

——55岁女性小吃店老板,原住民

“这个店我当时投了100万,就是看中了这个地段人流量大、购买力强,已经开了三年了,成本早就回来了。每天来来往往的都是游客,住在这里的老居民已经很少很少了,也品不出什么老街巷的味道了。”

——47岁男性特产店老板,外地人四、城市历史街区街巷空间变迁机制分析

历史街区街巷空间变迁是在多种作用力的推动下进行的,各要素主体对历史街区复杂、多元的利益诉求相互交叉、相互作用,最终决定历史街区街巷空间变迁的方向以及力度和深度。随着城市化进程,许多历史街巷面临消失的命运,因此那些得以保留下来的历史街巷,必然是城市历史文脉、人文情怀的传承和表达,构成了城市独特的核心吸引力。这种独特的核心吸引力使城市历史街巷成为城市旅游资源供给增量中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并日益展现出其强大的经济贡献力。

(一)“旅游流”介入前

历史街区街巷空间变迁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根据系统论的观点,历史街区街巷空间可以被认为是相对稳定的“场”,“场”外各利益代表主体根据自身的利益诉求,将作用力综合作用于“场”内,推动街巷空间变迁。因此,可以认为,在“旅游流”还未大规模介入之前,历史街区街巷空间是一个相对稳定的自循环结构,其发展路径遵循以下三种情况。第一,政府和开发商对规划范围内的历史街巷进行全面拆除,居民外迁,街巷消失。第二,没有在规划范围内也无法律保护的历史街巷维持最基本的功能用途,大部分老旧破损,且没有太多的历史保护价值,最终也会随着城市功能的扩展而消亡。第三,政府部门出台相应法律文件对历史街巷进行保护,并通过一定的社会权利对空间进行再建构。太平街历史文化街区和潮宗街历史文化街区正是遵循第三种发展路径下的产物。改造和修缮后的历史街区街巷空间都具备引入“旅游流”的物质环境基础,但在一定时间内仍然表现出以居住性空间形态和商业性空间形态为主的特征。在这个时间内,外界少量的“旅游流”进入“场”内后被历史街区街巷空间的超稳定性自循环结构消解,不足以对街巷空间的超稳定性产生冲击和扰动。

(二)“旅游流”介入后

但是,一旦旅游要素大规模介入历史街区街巷空间后,旅游各要素特别是旅游者所携带的资金流、需求流等对“场”产生了强烈的冲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旅游者介入街巷空间为历史街区街巷空间构成要素的保护提供了稳定循环的资金流,较好的保护了街巷空间的原真性。同时,减轻了政府的资金压力,政府开始退居幕后,市场逐渐主导街巷空间的变迁。第二,“旅游流”介入之后,旅游者要求历史街巷具备提供食、住、行、游、购、娱等基本旅游需求的功能,部分居民迎合市场需求以获取经济利益的行为,也推动街巷空间形态变迁。在“旅游流”外部侵入冲击力和以居民为主的系统内应力双重作用下,“场”的超稳定性自循环结构被打破,历史街巷空间形态开始“趋旅游化”。历史街区街巷空间的居住性空间形态逐渐萎缩,商业性空间形态表现出旅游特征,开始出现纪念性空间形态、历史性空间形态、娱乐性空间形态和休闲型空间形态。当外部冲击力和内部应力的辐合作用出现偏差时,街巷空间会出现“原真文化僵化保护”和“过度商业化”两种极端情况。

由此可见,在“旅游流”还未介入城市历史街区街巷空间“场”之前,太平街历史文化街区和潮宗街历史文化街区均属于自循环、自流通、超稳定的地域空间系统。这些历史街巷都具有较高历史文化保护价值,由政府立法保护,同时拨款进行整治和改造,在历史价值、历史地位等方面没有较大的悬殊。但是,当有旅游要素大规模介入历史街巷空间后,“旅游流”外部侵入冲击力和以居民为主的系统内应力打破了“场”的平衡状态,街巷空间形态出现分裂和变形(见图1)。太平街历史文化街区将旅游吸引要素与自身个性特征相结合,通过产业置换和功能更新,实现了由居住性空间形态向旅游性空间形态的转变。而潮宗街历史文化街区由于没有大规模“旅游流”介入,其空间形态没有太大改变。五、结论

本研究以长沙太平街历史文化街区和潮宗街历史文化街区为例,通过文献收集法收集大量新闻报道、文献资料,通过田野跟踪调查法走访社区管委会、街巷居民、游客,最后提取出影响城市历史街区街巷空间变迁的主要推动因子包括政府、游客和居民。研究发现,政府是城市历史街巷的“保护者”和“开发者”,政府通过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来引导街巷空间的变迁;游客在街巷空间变迁中具有两面性,游客的进入既能拉动街巷空间旅游业态的完善,又可能导致街巷空间走向过度商业化;居民通过物质层面和社会层面影响街巷空间变迁,包括历史街区物质空间形态和居民社会生活空间。同时,在政府同样介入城市历史街区保护的情况下,旅游流对街巷空间的变迁起到决定性作用,旅游流的介入推动城市历史街区街巷空间加速变迁。

(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www.wk8.com.cn
本文地址:https://www.wk8.com.cn/xueshu/496626.html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关于我们 文章归档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2021-2022 wk8.com.cn

ICP备案号:晋ICP备20210032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