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艳萍
传统村落急需从探索全域旅游发展方式、提高旅游产品供给品质、转变旅游产品供给方式三个方向进行传统村落的旅游供给侧改革。燥石村是传统村落的典型代表之一,但存在社会经济发展压力较大、历史文化价值传承困难、旅游产品供给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等问题。为此,可以从做大全域化旅游供给总量、提升旅游产品供给质量、创新旅游产品供给路径三方面着手进行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一、引言
习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首次提出“供给侧改革”,强调“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1]。稳定经济增长要更加注重供给侧结构性改,要通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更好地促进社会持续健康发展[2]。旅游业既是供给侧改革的重要发力端,但同时也要进行多重变化革新以适应快速变化的旅游市场需求。作为乡村旅游资源中的高品质资源,传统村落传承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生产生活智慧、文化艺术结晶和民族地域特色,维系着中华文明的根,寄托着中华各族儿女的乡愁[3],成为市民找“闲”的重要目的地。传统村落旅游由于产品、交通、通讯、食宿等基础和公共供给端的诸多问题,造成传统村落旅游过程中有效供给严重不足,旅游供给侧改革势在必行。二、传统村落旅游供给侧改革方向
供给侧改革,就是强调要通过改革促进创新、提高生产效率和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的方式来促进经济增长,而不是再靠“刺激政策”提升总需求的套路来促进经济增长[4]。旅游供给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以一定价格向旅游市场提供的旅游产品数量,具体包括旅游资源、旅游设施和旅游服务等[5]。传统村落旅游可通过以下三种途径进行供给侧改革:
(一)探索全域旅游发展方式
全域旅游指以旅游为导向,文物保护、旅游开发和城镇建设同步推进,各行业积极融入、各部门齐抓共管、全城居民共同参与,充分利用目的地全部的吸引物,为游客提供全过程、全时空的体验产品,实现旅游产业的全景化、全覆盖[6]。传统村落以农业为主要收入来源,由于收入有限,年轻村民逐渐搬出村落或常年外出打工谋生,村落发展缺乏稳定的可持续的产业和人力支撑。用全域旅游的概念,布局传统村落旅游产业发展,利用交通运输、住宿、旅游购物、旅游餐饮等第三产业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促进第一、第二产业的转型升级和三产融合。
(二)提高旅游产品供给品质
旅游产品是旅游吸引物及其提供过程综合作用的复合体,包含实现一次全程旅游活动所需要的各种服务组,涵盖旅游六大要素——食、住、行、游、购、娱。在旅游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质量都同等重要,旅游产品品质要进行有效管理,而不是粗放的供给,对于无效的旅游产品供给,如宰客的农家乐、不适应现代人安全卫生的农宿等,果断清理;道路建设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力求风景化,交通体验休闲化;同时挖掘潜在供给,创新供给,扩大供给种类和数量,提高传统村落旅游的竞争力。
(三)转变旅游产品供给方式
适应自由行、定制游,村落旅游产品供给要更加个性化、多元化、智能化,创新旅游产品供给方式、优化支付手段,如虚拟体验、手机订票、智能停车、智慧参观等,发挥互联网在营销、预定等各方面的便利性,景区门票、景区导航、景点介绍,交通、酒店、餐饮的预订等服务,都可以通过手机或电脑轻松完成,最大程度地方便游客,刷新出游体验,从而推动传统村落旅游经济形态的演变,增强旅游经济实体的生命力。三、燥石村资源产品供给改革的必要性
2014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财政部共同发布了《关于切实加强中国传统村落保护的指导意见》(建村[2014]61号),并先后公布了三批次总计2555个传统村落名单。江西省新干县七琴镇燥石村在2014年11月列入住房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公布的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单中。
(一)自然环境资源基础较好
燥石村地处七琴镇东北部,北部与丰城市相邻,距离七琴镇约20公里,距新干县城约50公里。燥石村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7.5℃,村域夏季温度比外界周边低5℃左右,具有较好 的避暑条件。村内最高峰海拔1082米,平均海拔580米,属低矮山区,生态环境良好,森林覆盖率高达84.6%,负氧离子高。村域内有多种国家一、二级野生保护植物如南方红豆杉、黄檀、榧树、鹅掌楸、乌珠栋和百年古松等。
(二)社会经济发展压力较大
燥石村属新干县边远山区,“十三五”期间贫困摘帽的压力非常艰巨。本村建村已有300余年历史,以李姓为主。截止到2014年底,燥石村总人口806人,253户。当地居民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于单季稻、油茶以及一些经济作物如红薯、生姜等传统低效的农林生产,其他居民以外出务工收入为主,村民人均年收入约4000元。近10年来,由于村落对外交通不便,新干县的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燥石村的发展缓慢形成了巨大反差。2006年燥石小学撤并之后,村里学生读书难成为问题,98%的群众已自发搬迁至县城及周边集镇生活,大部分人已置业并在外务工、经商,目前村内以老年人留守为主,生活极为贫困。
(三)历史文化价值传承困难
作为江西唯一的山地型石头村,燥石村以保存完整的空间格局、特色的石头建筑群、优美的自然景观及原生态的地方风情为主要特色,是一座典型的因天而生、因山而建、因人而存的中国传统聚落,具有一定的社会文化价值、建筑文化价值、生态文化价值和旅游发展价值。由于燥石地处偏远山区,对外交通不便,基础工程和公共设施配置不足,传统居住空间跟不上时代发展,大部分村民已搬往县城及周边地区居住置业,同时也有部分村民在当地自主新建住宅以改善居住生活,燥石村的保护与旅游发展面临着严重困难,非常有必要在保护的基础上合理利用和创新旅游产品。
(四)旅游产品供给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使我们要更加清醒地意识到自助自驾游、深度观光游、文化体验游、休闲度假游等专项市场的巨大潜能。从全国的情况来看,目前假日供给体系存在的多重弊病与旅游产品供给结构的分配不均产生了叠加放大效应,假日和周末人满为患的局面难以得到有效解决。从燥石近年来的情况来看,假日、周末和映花红盛开之际的游人远远超过了古村的环境容量,而其他时段则门可罗雀,古村在旅游产品要素配给中的断档和不足,不仅不能带来效益,更产生了多元化的负面影响。
四、燥石村旅游产业转型升级
在旅游需求的强力带动下,燥石村的自然生态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要逐渐向旅游产业发展进行转型提升,切实从旅游产品供给端进行改革提升。
(一)做大全域化旅游供给总量
一是要设计好全域化的空间布局。遵循保护为主、兼顾发展、统筹布局、功能协调、科学合理的原则,综合考虑村落现状用地布局情况,保留现有村落本体历史环境要素及村落周边的山林、水系、梯田等自然景观环境要素, 将燥石村空间分为“一带”、“四区”。“一带”指生态文化体验带,通过公路系统将四区有机串联,组织构成一条自然生态体验和古村风情体验的旅游发展带。“四区”指古村博览区、观光休闲区、配套服务区、生态游憩区四大功能空间,四大功能区相互协调、互补共融,共同构成完善的传统村落旅游空间结构。二是要融合三产的旅游产业链条。发展燥石村旅游,要重新布局村落旅游产业发展,打造一批本村农副产品及传统工艺品,因地制宜建设符合村落环境的民宿、农家乐餐馆和旅游购物商店,完善旅游配套设施,促进第一、第二产业的转型升级和产业融合。通过旅游住宿、餐饮和购物等,促进村委会和村民有能力、自觉地对传统建筑进行保护。
(二)提升旅游产品供给质量
一是要科学规划与保护传统建筑。根据燥石村建筑实际情况及其长远保护发展要求,采取五种保护和整治模式——修缮、改善、保留、整治改造和拆除。新建与改建的建筑在形态、色彩等方面应与燥石村传统风貌建筑相统一协调,维护传统村落建筑形态,在建筑风格、材质、体量上要注重与村落整体风貌的协调,新建与改建建筑一律采用青砖、地方石材,延续燥石建筑布局的风水学特征,保留传统建筑内部功能划分特色;道路建设上,力求建设休闲化,让道路也成为一道风景;设置一些耕种、打谷、饲养、民间食物制作、果蔬采摘等活动,让游客有美景可赏、美食可享、美物可购、美居可住。二是要完善村落展示内容与场所。将燥石传统村落展示分“古村遗风”、“民宿秋晓”、“松林望月”、“文峰禅韵”、“绿田探花”、“黍谷闻香”等六个主题。“古村遗风”展示地方建筑文化、历史文化、宗族文化、民俗文化风情等,展示场所主要在原住民宅、村落展览馆、芃公厅、古私塾、文溪庙;“民宿秋晓”展示地方传统饮食文化、民宿文化、自然风景等,展示场所主要在农家乐、购物点、特色民宿群、观景台;“松林望月”展示古松树、桃林、民俗风情、地方建筑等,展示场所主要在古松林、文化浮雕墙、原住民宅;“文峰禅韵”展示宗教文化、自然风景,展示场所在文峰寺、竹林、原始森林;“绿田探花”展示农耕文化、传统农业生产场景、自然风景,“黍谷闻香”展示稻作文化,展示场所都在梯田、山体。
(三)创新旅游产品供给路径
一是设计多样化的旅游线路。将燥石古村旅游资源串成四条主题不同的旅游线路,分别是精华游览线路、文化体验游线、生态观光游线和户外拓展游线:精华游览线路从游客服务中心出发,经村落展览馆、文溪庙、特色建筑群、芃公厅、古私塾、高山茶园、观光梯田、文峰寺、古松林、大街上公共广场、桃林地窖、旅游民宿、购物点,再回到游客服务中心;其他线路以精华游览线为基础,增减部分景点,如生态观光游线,增加古红豆杉、古甜槠群等,户外拓展游线则略过古建古庙,增加溯溪步道等,不同的线路让旅游者感受不一样的燥石村。二是创新产品的营销方式。创新互联网时代的智慧服务,实现从供给侧对于传统村落的推动和贡献。通过互联网、微信发布燥石旅游全面信息,用精美清晰的图片辅以文字介绍,让游客提前欣赏燥石村的优美风光、了解燥石村的历史文化、感受燥石村的绿色生态;通过与美团、携程、驴妈妈、蚂蜂窝等成熟的预订网合作,提供线上预定和支付,预订景区门票、农家餐饮住宿、特色农副产品等;无线WIFI覆盖全村,通过手机“扫一扫”,实时了解景点介绍,让旅游休闲智慧化、人文化,同时游客可以随时将美景上传网络,与朋友超时空分享。
(作者单位:江西财经大学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