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颖
随着社会化程度越高,人们对于生活质量要求也随之提升。以往单纯的旅游方式已经突显出无法满足于现今人们精神层面的追求,现今的旅游方式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其中以文化旅游的新型旅游模式能够更好的契机于人们精神层面的需求,通过对文化盛地的旅游,体会强大的文化魅力,熏陶人们的情操,提升人们的知识涵养,这种新型旅游方式愈加收到人们的追捧。但是,纵观当今文化旅游过程中也突显出较多不良现象,严重影响了文化旅游质量,阻碍其前进发展。基于此,本文主要是以现今的文化旅游及开发模式为主要研究对象,深刻剖析了文化旅游及开发模式存在的诸多弊端,并从有效促进文化旅游市场、开发经典旅游工艺品以及挖掘文化底蕴等方面提出了相关改进措施,以期为文化旅游及开发模式改革提供相关理论依据。一、引言
随着旅游行业在当今社会愈加盛行,消费者对于旅游质量的要求也是愈加“苛刻”,不只是停留在以往简单的旅游观光粗糙层面的物质追求。旅游者对于现今的旅游追求更加注重于精神文化内涵的追求,呈现出愈加细致化、专业化等特点。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以文化旅游为代表的新型旅游模式正在国内外的旅游产业中悄然兴起。但纵观当今的国内的旅游市场内的文化旅游过程仍然不尽人意,就目前的国内文化旅游产品仅仅只是注重于外在形式的行为表现,而很少深层次考虑文化内涵的追求。因此,本文将着重研究文化旅游产品及其相关开发模式中存在的弊端,并提出相关改善措施,期望以期解决现今国内文化旅游模式中存在的诸多矛盾,提升文化旅游品味,增强文化旅游在同类旅游产品的竞争力,深度挖掘地方资源的文化内容,带动旅游产地的经济发展。二、文化旅游及其开发模式过程中存在的弊端
开发具有文化特色的旅游产品可以有效提升文化内涵,带动旅游产地的经济发展,增强文化旅游在市场中的竞争力。而纵观现今文化旅游及其开发模式过程中也是存在着众多弊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景点文化内涵有待进步挖掘
相关研究调查显示,国内的众多知名旅游景地通过采取举办旅游节等盛大活动,在旅游高峰期吸引众多游客的青睐,增强社会影响力。但是从举办实际的旅游节实际效果来看,所举办的盛大活动只是浮于表面的肆意渲染,而从本质上缺少文化内涵,没有从根本上提炼本地旅游文化资源、使其得到质的升华。
(二)文化旅游产品较为陈旧
现今的文化旅游产品相对以往的旅游产品方式较为新颖,但是由于处在初级发展阶段,多数文化旅游产品没有充分利用地方特色特点、适应民风偏好等,很难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于社会需求以及消费者的精神层次追求。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方面,现今的文化旅游产品的文化旅游产品以及相关服务具有一定的随意性,没有根据消费者的真正需求去指定个性化的文化旅游产品;另一方面,在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过程中,对于旅游资源肆意挥霍,不注重环境保护,存在片面追求形象工程,致使所创造的旅游产品形象拙劣、品味不高。
(三)营销宣传力度不够
没有经过包装宣传的文化旅游产品,特别是以新型文化旅游产品为代表的旅游产品很难在市场上打开销路,展现给众多消费者。部分地区的旅游产品在营销宣传过程中,往往没有突破区域限制,只是在自身区域影响范围内进行大力宣传,具有一定局限性。三、提高文化旅游及其开发模式过程的改进措施
(一)挖掘文化底蕴
充分利用旅游地的民间艺术、历史遗产等文化资源,把其当做开展文化旅游产品的深入着力点,健全文化旅游产品体系,满足不同群体的文化需求。另外,充分挖掘地方的民风民俗等民间艺术,以现今的多媒体技术来展现文化内涵,增强文化产业社会竞争力。例如利用电影、民俗节庆等艺术形式来展现地方文化特色,使游客深入其中,能够通过上述表现形式使其心灵得到洗礼。
(二)有效促进文化旅游市场
充分发挥出市场经济的作用,首先要革新以往的旅游宣传经营理念。一方面也要对相关政府积极献策,有效整合文化旅游资产,通过资产置换、引资改造等方式有效整合文化旅游优势资产,有效利用资源。特别是重点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为其搭建运营平台,向游客充分展示文化形象,给人以崭新的视觉感受;另一方面,要打破地区限制,有效整合区域文化旅游资源,打破区域内竞争壁垒,有效联合不同区域内的文化资源,实现“1+1>2”。同时,通过新媒体技术充分展现自身文化旅游,拓展传播途径。比如通过建立微信公众号、微博等网络方式,积极宣传文化旅游,增强社会影响力。四、结语
文化旅游的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在其开发过程中难免出现众多弊端。特别是对于国内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不尽完善,需要各个相关部门协力合作,有效推进文化旅游积极健康发展。本文以国内文化旅游及其开发模式为研究对象,并从促进文化旅游市场、开发经典旅游工艺品以及挖掘文化底蕴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完善措施,以期为文化旅游及开发模式改革提供相关理论依据。
(作者单位:江西财经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