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健
“善行旅游”是在“生态旅游”、“绿色旅游”、“低碳旅游”以及“可持续旅游”基础上一个新的概念,从时间、研究内容两个维度梳理出国内关于善行旅游研究的发展脉络,发现国内研究主要集中在基础概念、理念、动力机制、行为过程等基础理论和具体案例分析,实现形式等实践方式上,最后对善行旅游相关研究文献进行综合评述,并指出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和未来需要努力的方向。
善行旅游是实现旅游者、旅游企业、自然环境和当地社区之间互利共赢的旅行方式。2011年黄山管委会主要负责人许继伟首次提出了“善行旅游”这一概念,开始受到国内外政府、组织及旅游界的关注,善行旅游俨然成为了一个热点课题,在实践和理论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本研究通过对国内善行旅游文献的回顾,从时间与内容两个维度对善行旅游的发展脉络进行阐述,进而对已有的研究进行综合评价,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做出展望。
一、从时间维度回顾
从时间维度上,国内关于善行旅游的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最早萌芽于2009年,李虎认为是“善”文化独特的内涵树立起了李家大院的品牌。“善”和“善行”作为一种品牌理念和传统文化,在旅游景区实践和传承。而首次正式提出这一概念的是2011年,黄山管委会主要负责人许继伟提出了“善行旅游”这一概念,作为“善行旅游”的提出者,黄山也是“善行旅游”的践行者。同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发起了善行旅游项目,旨在倡导游客,政策制定者,企业,旅行商,媒体,管理者,景区景点和当地社区通过互利共赢的方式,共同推动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2011年底,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呀诺达文化旅游信托基金项目“善行旅游”在海南呀诺达景区举行启动仪式,该项目为期两年,PATA会员——泰国曼谷Thammasat大学教授沃特·贾米森和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管理学院院长邹统钎教授共同主持该项目。“善行旅游”从提出到试点,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就,但仍然处于初步发展阶段,需要进一步的发展。善行旅游研究的文献自2011年以来总体上呈现逐年增多的趋势。研究的主要成果形式为发表论文、出版专著和撰写研究报告。但总体数量不多。此外善行旅游项目经过国内外专家两年多的调查、整理、筛选、研讨,取得了一些成果,2013年邹统钎出版了专著《呀诺达模式》,同时也形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善行旅游手册》框架文件,体现了我国在此领域研究迈向了较高水平。
二、从内容维度回顾
在研究内容维度上,目前我国关于善行旅游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基础理论方面,许继伟认为“善行旅游”的核心是可持续旅游,是一种更加强调多元化价值的旅游,是一种更加强调高效能运作的旅游,也是一种“传承历史与创造未来”更加紧密结合的旅游。谭业对善行旅游理念进行了初步探讨,从理念的提出,传播,实践到内涵与价值做了简单的梳理,并提出了善行旅游的指导原则与实践路径的建议,认为“善行旅游”的动力机制、行为过程、基本类型、主要障碍、支撑体系、保障措施等具体问题还有待进行深入研究。郑耀星等从人类学、生态学、社会学角度出发,构建起善行旅游“人性化”理念与美丽乡村旅游发展的二维互动机制,有助于为旅游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指导。闫闪闪提出善行旅游已经超出了旅游的范畴,和大众的道德观念甚至价值观念直接挂钩,核心理念在于“内有向善之心,外有向善之行”。二是在善行旅游实践的方式上,李明德从政府,旅游经营者,具有各种社会功能的“中介”机构,旅游者四个层面分析了如何将“善行旅游”理念转化为行动。程程等认为3D虚拟景区是实现善行旅游的一种途径。郑耀星以湄洲岛为例从创新旅游产品设计、深化旅游文化内涵、健全旅游管理机制、提升旅游服务理念、塑造旅游品牌形象等创新型策略方面发展善行旅游。董厚保等将善行旅游作为文化型海岛发展的战略路径选择,针对湄洲岛现实情况,将按照从初创期到成长期再到成熟期三个阶段来构建发展湄洲岛善行旅游的整体路径。以期实现湄洲岛文化、经济、社会、政治、生态效益五效合一的良好局面,为全岛勾勒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和谐共存的美好画面。而邹芳芳等认为善行旅游是一种新的、值得推广的消费文明,并认为善行旅游是福州国家森林公园森林生态旅游开发的一种良好实践。郑耀星等认为善行旅游以一种可行的实践方式推动着人与自然、社会三方的和谐共处,提出将善行旅游这样一种良性实践嫁接于生态型森林公园,对福州国家森林公园进行再造与转型升级。李慧慧结合巴马旅游发展现状,从政府、旅游企业、旅游者等方面提出巴马应积极践行善行旅游。赵淑娴从善行旅游定义的角度探索了乡村旅游与善行旅游耦合协调机制。“善行旅游”这个观点是近几年才在国内兴起来的,所以国内关于“善行旅游”的发展和研究还不是非常多。但是其已成为旅游界的热点和新趋势,充分反映出国内学者对善行旅游的研究处于起步阶段,大量新思想、新方法和新成果尚未引入善行旅游研究中,善行旅游研究大有可为。
三、结论与展望
从时间维度上,我国对善行旅游的重要性的认识在不断深化,而且一些重要会议论坛对善行旅游的时间及研究有较大推动作用,但善行旅游理念的影响力还不够。从研究内容上,国内学者更加注定性研究,对具体案例研究缺乏深入剖析,缺乏对善行旅游效益的定量评价与分析,普遍忽视了善行旅游模式、机制的研究。
随着我国旅游发展进入“大众旅游”时代,旅游业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在此背景下,善行旅游的时间和研究必须按照我国的国情,既要遵循旅游发展的一般规律,也要有所担当,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带来了一些列问题,诸如生态环境恶化,文化遗产、社区文化、生活方式、传统信仰等遭破坏,善行旅游应在“十三五”时期发挥作用。因此,对于我国善行旅游今后的研究,一是要把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既要深入案例分析,又要加大善行旅游的效益评价。二是明确善行旅游的核心是将“善行旅游”里面渗透到旅游管理者、旅游规划者、旅游业从业人员和游客中,在保护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文化遗产等的基础上促进社区的可持续发展。三是借鉴呀诺达的成功模式,增加“善行旅游”试点地区,加强善行旅游模式、机制的研究,在全国推广。四是设立善行旅游国际交流合作项目,将融合中华善文化的旅游方式推广至世界其他国家。
(作者单位:广西师范学院旅游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