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泰峰
为迎合社会需求,加大对计算机人才的培养势在必行。随着社会进程的改变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要求也发生变化,在开始最简单的计算机运用到现在要求计算机智能演变,甚至通过编程对生活进行掌控。生活中无处不在的计算机功能使用,多形式、全方位地对我们的生活施加影响。高职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占据重要的位置,高职院校也是我国计算机人才孵化重要基地。在现在高职计算机教学中存在一些制约性因素,影响人才的培养。在学校人才培养中对培养目标界定模糊,培养对象质量参差不齐影响培养质量。本文将通过对现在高职教育中计算机人才培养状态进行分析,以市场为导向,就业为培养的最终需求,进行人才现实和目标对比分析其中差距出现原因和针对相关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引言
高职教育中引进计算机专业是顺应社会和市场用人要求,当前人才招聘中对机算计应用型人才需求庞大。如今,国内高校虽多,大学生高学历人才也多,但对于企业人才需求缺口而言,难以填满,也就是说学校人才培养无法和企业需求相匹配,职业对专业进行限制,人才短板日益严重。在高职教育中针对市场需求做出改变,但近年来相关数据显示,高职教育中的计算机人才并不能很好地适应市场需求。我们针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发现高职教学中的问题,从根源上找出原因,再科学地解决问题。这些将是我们要做的事情,希望能给高职教育中的计算机教学工作带来参考价值。
一、市场对计算机人才的要求
计算机人才需求是由社会发展所决定的,国家有关于信息化的目标早已提上日程。信息化的发展关系到国家经济和国家安全,对此相关人才的培养就变得很重要。
根据相关市场数据显示,计算机专业毕业生所从事的工作性质大概可以分成3个方面,我们将通过这三个方面进行一一分析。
1.从事研究型的专门人人才。这条方面的人才一般是本科生,主要从事的是计算机理论探索研究和创新,这要求相关基础知识非常扎实和相关学习能力比较强,罗辑思维好。这些基本的要求为这项事业的进行提供基础。相关计算机软件核心研究创新,要求创新能力强。
2.从事工程型软件专门人才。一般也是本科生从事,涉及相关软件的编程和运用,软硬件的开发,对于这方面人才来说最基本的就是设计游戏,再到动漫设计,甚至监控器材设计。
3.从事应用型专门人才。这方面人才要求涉及面广,知识体系要求全面。他们主要从事政府企业信息系统建设、运营、维护、管理的技术性运用,数据录入等,在刑侦中运用广泛。他们能够实现信息化系统的构成和配置。对他们要求尽可能熟悉各种计算机软件的运用,高职院校人才的培养基本上是向这方面进行培养的。
面对国家教育部和信息工业部对人才培养目标表明,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学生面对职业岗位应该具备以下几种能力。
1.对信息技术的认知能力,能够熟练操作计算机相关软件。例如办公软件及其它常用的软件。这条要求不仅是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要求,在某种程度上看来更是现在大学生的要求。在当下的各种职业中,无一不用到计算机办公软件,社会招聘中更是可以体现,企业不仅要求应聘者专业技能扎实,还要求求职者能够运用计算机常用软件,成为一种灵活的综合性人才。
2.数据库操作的能力。现在政府企业都比较注重数据库的建立,甚至在我们生活中就可以发现数据库运用的广泛,现代教育中学生档案已成为电子形式进行保存。图形图像制作能力,很多运用需要进行图形图像制作,相关日常能用到的软件有CAD等,BIM制图进行模型设计和建筑施工调整。静、动态网页制作,这中间运用关系到网页设计dreamweaver运用,甚至现在新闻剪辑。
3.网络构建和网线设置的能力,网站建立发布的能力,进行相关的网络监督和网络维护。
二、我国高职院校对计算机人才培养教学状态及缺陷
(一)我国高职院校对学生培养目标不明确
很多高职院校并没有确实地把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为目标的培养目标进行落实。高职高专的办学目的是要满足社会人才需求,从教学材料的选择上来说,传统教育先确定教材,根据教材内容来确定教学目的和教学大纲,而选定学校教材的一般是学校老师领导,行业发展在现代经济的催促之下变化迅速,他们就业多年并不了解相关行业变化和人才要求,教材选择上不能以市场为依托,从根本上改变人才培养质量。甚至在教材运用中并没有因为教育对象的不同而改变,高职计算机人才的培养目标和本科院校学生的培养目标是不同的。在学生资质上,也有差异,但在教材的选定上并没有考虑到这些,教材没有进行相应的区分,很多学生接受不了上课的内容。高职院校对学生培养,理论知识太多,实践很少,学生进入社会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甚至在一些老师和学生看来,高职院校是学生提高学历的一个垫脚石,注重通过专升本对学历进行提高而不是扎实地学习专业知识。这种畸形的学习目标,带出来的是畸形的学生思想体系。在大家希望走上传统的“精英教育”时严重背离了高职办学的初衷。
(二)教学方式比较传统
依据我国教育培养目标,我们要培养的是全面发展的素质型人才。在高职教育的教学方式中还是没有创新,我们都知道,计算机人才是应用型人才,注重的是实践操作而非单纯的理论学习。但是在教学设计中操作课并不是很多,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对于知识的接受很难从理论转化为实践,时间一久对会对学过的知识模糊遗忘,毕业后面对岗位竞争缺乏应有的竞争能力。在教学环境来看,比较单一,一般的教学课桌和教学教室,对操作性强要,要求高的专业来讲,这些环境容易造成专业性的淡化和界限模糊。
(三)师资力量薄弱
高职院校对师资要求不高,很多时候要求教师专业对口和学历达标就可以进入学校进行教学。很多专业老师也许当年是相关专业的学习学霸,但这并不能代表能深入贯彻知识和培养学生能力,很多教师都是没有实战经验,他们更多的是对书本知识的研究。在这种情况下限制住了教师教学的眼光和创新发展,很多情况下没法对学生的创新构建进行指导。学校还会从企业聘请有相关经验的人进行学校任教,虽然这一类老师具有足够的实践经验并且成就斐然,但是他们既要忙学校的事情又要处理自己的公司工作上的问题,一个人的精力有限显然无法两面兼顾。这一类教师一下课就走人,学生留有疑问无法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处理。学生还是无法对专业知识进行很好地掌握。
(四)校企合作下的教学缺陷
很多人看到校企合作的描述便以为能通过校企合作来培养专业人才,但是在实际学习中,校企合作存在很多问题。校企合作模式并没有制定系统的学习内容,在实习这一块管理松散,并且很多时候学生实习的内容和专业不相关,操作重复率高,学生从学习意识上进行懈怠,这种情况下实习对学生的总体提高并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甚至在一些学校实习名额有限,我们都知道高职学习一般是采取2+1的模式进行,通过两年的在校学习,一年的实习来把所学的东西熟练化和基础变得扎实,在企业安排实习名额有限的情况下,很多学生无法进行实习,不能得到质的提升。
三、改进思考
针对以上关于高中计算机教学所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后分析,提出相关的解决方案,迎合市场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坚持市场导向性作用,以就业为最终目标。
要培养怎样的人才?培养目标的优势和缺点?怎样达到这种目标?这是在人才培养中常遇到的问题,对培养人才进行定位就显得相当重要。充分了解市场需求及时调整培养手段和充分利用市场激励学生进行创新研究给予学生创新空间。学校和企业建立联系,多沟通,防止学生毕业后,培养出的学生却不是企业所需要的。学生多要利用平台进行社会实践,不断证明自己。对于课程设计和教材选择,要和本科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区分开来,和市场需求相结合进行教材选择,甚至自主编写。课程设计要依托案例和项目进行教学,而不是文字解释,多给学生时间操作的机会,给学生进行操作的平台。对于师资力量的选择,我们可以参照校企合作中的师资选择,就是双师型老师,既有相关学历和专业技能,又有大型项目操作经验。与此同时需要避免的是,不能让老师 两头兼顾,做好相应的协定,在一段时间内都是在学校全心全意任教,甚至这类老师只有一个主业就是学校授课老师。
(作者单位:湖南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信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