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依努尔·吐尔地
随着中俄合作的不断升温,俄语专业人才的需求口径不断扩大,兼备良好俄语沟通能力和专业技能的人才日臻成为国际社会的竞争宠儿。高职教育作为我国基础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相继开始了俄语专业,并通过积极地探索努力实现了俄语教学水平的显著提升。但受制于传统应试教育束缚,当前高职院校在俄语教学方面仍存在许多亟待改进之处,尤其是忽略了对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从而削弱了学生在人才市场中的竞争力。鉴于此,高职院校就需革新传统的俄语教学模式,通过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切实提升学生俄语应用能力,促使学生在日后激烈的人才竞争中抢占有利位置。
新形势下,随着中俄关系的战略升级,俄语专业人才需求不断扩增,日益升温的中俄关系在带动两国各领域合作深化的同时,也为俄语人才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社会需求也朝着既掌握专业技能知识,又深谙外语沟通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方向发展,大力培育实践应用型人才也已成为大势所趋。但从当前高职院校俄语教学现状来看,教学模式单一,教育方法滞后,教学评价偏差等问题的存在影响和制约了教学效果,致使学生培养与社会需求相背离。为此,要立足高职院校实际,紧随人才需求动态,切实革新俄语教育模式,将学生俄语应用能力培养置于核心位置,以促使学生发展契合于社会需要。
一、高职俄语教学中学生俄语应用能力培养不足的原因分析
(一)教学思想认识不足
受制于传统教育理念束缚,当前的俄语教育仍被视作应试教育的工具和手段,学生的学习成绩是评价教师授课优良的主要标准。在此之下,从学校领导,到俄语教师再到学生层面,都将分数置于最高位置,并以此作为唯一的评价手段。教师为了追求分数而过度灌输理论知识,学生为了追求分数而埋首课本,致使一些学生可能有着较高的俄语理论水平,却缺乏足够的应用技能,难以适应社会对于交际型人才的需求。与此同时,在有失偏颇的教学思想下,高职院校忽视了高职学生与本科学生的差异,未能认识到高职学生在个性发展和能力养成方面的重要性,盲目沿用本科院校的教学方式,忽略了学生在俄语学习中知识点、交流力和应变力等的培养,致使学生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其效果可想而知。
(二)教材缺乏针对性
从当前国内俄语教学所使用的教材来看,主要有《大学俄语》(新东方版)、《大学俄语》(旧东方版)以及黑大出版的《俄语》这三种教材。相比较而言,新版东方正处于推广和普及阶段,也是各院系使用最为广泛的教材之一。但不容忽视的是,当前并未有专门针对高职学生的专门性俄语教材,大多数开设俄语课程的高职院校所使用的是新版东方教材或是自编教材。毋庸置疑,新版东方教材在内容上体现了与时俱进性,但过多的单词量和过难的内容对于高职学生而言困难较大,极易造成学生畏惧心理的产生,从而泯灭学生对于俄语学习的兴趣,并陷入一蹶不振之中。而自编教材由于缺乏长期的实践检验,难免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在教材编写过程中忽略了高职学生的学习实际,从而不利于对学生俄语应用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方式滞后
在教学中,学生理应处于主体地位,一切教学活动都应围绕学生展开,在力求全面发展的同时,关注学生的个性养成,将每个学生都带入教学活动中,通过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有机合作实现教学最高的最大化。这就要求教师在给予学生充足思维活动空间的同时,不断丰富教学内容,优化和改善教学方法,使得教学方式紧贴社会形势。但从高职院校当前的教学模式来看,仍然以传统的讲授法为主,教师处于主体地位,以满堂灌的形式向学生传输俄语知识,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位置,课堂氛围不佳。尤其是在一些精读课和语法课中,教师花费大量时间讲解语法规则、俄语词汇以及俄语课文,过度强调语言知识,轻视了语言运用,学生在课堂上也缺少模拟场景的口语交流环境,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也极为匮乏。在此之下,学生学习俄语的积极性被严重削弱,更无从谈及俄语应用能力的培养。
二、高职院校俄语教学中学生俄语应用能力的培养路径
(一)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
首先,高职院校要打破传统的教育思维,积极主动去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在全面衡量和认真分析当前教育形势的基础上,综合审视市场对于人才需求的变化趋势,从而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高度注重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其次,高职院校要挣脱应试教育枷锁,构建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适度倾斜实际应用能力评价所占的比例,从而促使学生不断贴近此目标,主动提升实际应用能力。再次,俄语教师要彻底摒弃“家长式”的教育方法,以平等的身份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将学习的主动权归还于学生,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注意课堂趣味性的增加,以此激发学生的俄语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最后,教师还需革除“满堂灌”的授课方式,强化对学生的引导,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育,以切实增强俄语教学的有效性,促使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得以大幅提升。
(二)编写针对性的俄语教材
针对当前高职院校在俄语教材中“重语言”而“轻语用”的现状,高职院校必须加速整合俄语教学内容,尽快编制适宜的俄语教材。高职院校在教材编写过程中,要注重体现教材的实用性、时代性、连续性以及文化性。实用性,即要立足于现实状况,促使学生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以有效应对实际发生的情境。时代性,即教学内容要贴近社会,体现与时俱进的特征,注意革除陈旧内容,使得学生所掌握的知识能够应用到实践中去。连续性,则指教材内容必须坚持前后衔接原则,注意先后顺序,使得学生在掌握新知识的同时,得以巩固旧内容,切实提高学生的记忆力和思维力。文化性则是基于应用角度出发,在教材中适当增加有关俄罗斯优秀民族文化和悠久历史的教学内容,在提升学生俄语学习兴趣的同时,能够让学生掌握和了解俄罗斯的民族思维方式和语言习惯,从而在强化学生对俄语教学内容认知的同时,为日后工作实践奠定基础。
(三)变革和改进教学方式
要提升高职学生俄语应用能力,首先就需到传统滞后的教学方式,从“单一讲授”向“多元互动”转变,即教师在授课中除了要加强基础性训练,还需尝试和使用多种教学方式,引入诸如启发式、情景式、讨论式等方法,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利用现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培养学生的探索和求知欲望,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使得学生主动投入到俄语学生中,构建全新的师生关系并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其次,要注重对学生听、说等应用能力的培养,走出以往“聋子俄语”和“哑巴俄语”的桎梏,通过模拟交流、俄语演讲比赛等为学生创设良好的俄语学习环境。此外,在实际教育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采取分层教育的模式,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兼顾到学生实际和个体差异,促使每一个学生的俄语应用能力都能得以进步和提升。再次,高职院校要想提升学生的俄语实践应用能力,就需积极铺设课外实践平台。高职院校可通过与企业合作的形式,实行订单式的培养模式,在企业给予学生优渥实习场所的同时,为企业输送适宜的后备力量,以“校企联合”的方式来促使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不断提高。
三、结语
多年来,中俄两国作为友好邻国,在政治、经济、军事以及文化等领域的交流合作不断深化,加之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中俄两国的交流更加频发,对高素质、复合型外语人才的需求也不断提高。在此之下,高职院校的俄语教学在迎来广阔发展契机的同时,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对高职院校而言,必须革除传统滞后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致力于对学生俄语应用能力的培养,通过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切实提升学生对俄语的掌握力和应用力,真正强化学生在市场的竞争力,为推进和加速中俄两国睦邻关系的深入输送高素质的俄语后备人才。
(作者单位:乌鲁木齐职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