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子分类:
返回
文库吧用户登录
快速导航关闭
当前搜索
当前分类
子分类
实用工具
热门搜索
文库吧 > 学术 > 旅游美食 > 旅游纵览·行业

后奥运时代我国高尔夫产业发展的趋势

后奥运时代我国高尔夫产业发展的趋势

吴兰卡

通过分析我国高尔夫产业现状和高尔夫产业发展平缓的原因,提出后奥运时代我国高尔夫产业发展的趋势。通过分析发现,随着后奥运时代的来临,高尔夫回归运动本质化,我国高尔夫产业呈现出体育赛事、旅游休闲业、球具制造业、“互联网+高尔夫”等发展趋势。

一、问题的提出

高尔夫是一项健康与休闲的体育运动,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和人们对休闲生活方式多样化提升,高尔夫运动逐步步入大众的生活。奥运会是享誉全球的超大型体育盛会,借助奥运的平台,高尔夫运动应该是极大的激发人们对这项运动的关注和支持。从2016年巴西里约奥运会高尔夫运动项目、尤其是我国高尔夫运动员冯珊珊夺得高尔夫球项目女子铜牌引发的影响力来看,业界一片赞誉,普通民众知之甚少。尽管业界人士认为,高尔夫与奥运的搭台,极大显示出该项运动本质与魅力,然而国人对高尔夫的理解与接受仍有较长之路要走。本文从产业发展的现状和低谷期原因的分析,来探讨未来我国高尔夫产业的发展趋势,为地方发展高尔夫产业提供思路。

二、我国高尔夫产业现状分析

从整个国内产业发展的形势来看,高尔夫产业依旧与经济发展程度密切相关,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和旅游省市,从产业发展情况来看,当前高尔夫产业仍处于低谷时期,发展较为平缓。

从1984年中山温泉高尔夫球会的建立开始到2016年,高尔夫球场建设呈现波浪式发展,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发展缓慢,球场数量不足百家;2003年至2013年是高速发展的十年,十年期间高尔夫球场数量增加了上百个,朝向数据显示,2009初至2013年底的四年期间,球场增长率达到49.7%,年均增长10.6%。2014年是发展的转折年,据中信朝向白皮书统计资料发现:2014年我国的高尔夫打球轮次首次出现了负增长;2015年打球轮次持续下滑,全年产生总打球轮次从2014年的1190万下降至1002万轮次,降幅达15.8%;平均18洞打球轮次则从18949下降到17610轮次,降幅为7.1%;高尔夫核心人口从2015年的41万下降至39万,降幅为4.9%;2015年全国有球场设施总数为438家共9753个球洞,折合约542个18洞,有108家高尔夫设施全年未营业,其中11家高尔夫设施自2014年以来已经连续两年停业。2015年营业中的高尔夫设施的总量较2014年净减少了100家,折合净减少114个18洞球场,下降幅度分别达到18.6%和17.4%。

三、我国高尔夫产业发展平缓的原因分析

(一)环境因素

我国高尔夫产业2014年开始发展平缓,分析其中原因,国际经济大环境的衰退是宏观因素,但受到直接冲击的则是国家政策。中央政府2004年后多次联合发文整顿高尔夫球场,直到“八项规定”的严厉反腐执行,多项政策才落到实处,也直接给高尔夫球场带来巨大冲击,球场经营效益不足原来一半。

在国家政策因素影响下,国内高尔夫行业去浮躁化,高尔夫运动参与人消费理性化、运动规则科学化、高尔夫球运动品质化导致高尔夫人口总量不大且增长缓慢,同时沿海地区如山东、江苏、浙江、福建、海南等地的国外客流量大幅减少也是其中的重要因素。

从朝向白皮书数据中发现2014年和2015年全国打球轮次与2013年相当,可以说高尔夫人口的自然增长抵消了部分打球轮次的减少。其次,很多球场在地区激烈竞争中,调整打球价格和服务策略,降低消费价格,也刺激了对价格比较敏感的高尔夫人口,增加了打球频率,而这部分对价格敏感的群体,多为非核心人口。

(二)产业发展因素

高尔夫作为舶来品进入中国,从一开始的发展就与运动无关。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高尔夫球场作为改善招商引资环境引入中国;进入2000年后,高尔夫球场数量的快速增加,其中一个因素是外资经济状况的促动,据我国高尔夫产业调查报告统计,我国内地各省市的GDP的多少和实际利用外资情况与当地高尔夫球洞数目高度相关。从省份上来讲,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高尔夫球洞数与其GDP的相关程度为55%,与实际利用外资的相关程度高达89%。从拥有高尔夫球场的城市来讲,与其GDP的相关程度为64%,与实际利用外资的相关程度也高达75%。

其次,从我国房地产项目的开发阶段来看,房地产项目与高尔夫球场结合,跟提升地产高附加值之间存在相关性。也就是说,我国高尔夫球场数量的快速增长另外一个因素来自高尔夫地产项目的开发。王庆《浅析高尔夫综合资源对高尔夫房地产的影响———以深圳观澜湖高尔夫球会为例》一文中指出,广东多个高尔夫球场当中有房地产项目大约有40个。熊晓露《高尔夫球场对其房地产价格的影响——基于Hedonic模型的北京市高尔夫住宅价格特征分析》一文通过数据分析,指出高尔夫球场和房地产业结合产物即高尔夫地产创造出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即经济效益驱动也是高尔夫球场数量增长的原因。

再次,从高尔夫运动来看,它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人们精神生活上对休闲、运动的一种消费形式,其社会属性明显。同时,吴亚初在《试析高尔夫文化的历史演变与社会发展特征》一文中提到,高尔夫运动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特有的文化内涵和文化表现特点,即高尔夫运动具有鲜明的文化属性。尽管我国高尔夫打球人口破百万,核心打球人口也有39万,然而从社会文化层面上来看,我国高尔夫运动仍处在高尔夫运动与中国运动文化的相融阶段,该运动需要的运动文化土壤仍不够厚实,造成了我国高尔夫运动的普及化程度不高。当受到政策动荡影响时,浮在高尔夫产业上畸形发展的行业内功利性因素褪去,留下的则是运动产业本身,而高尔夫运动及赛事的发展在我国一直都在稳步增长,

可以说,从国家层面上看清理整顿,其目的正是将高尔夫产业的畸形发展因素剔除,留存健康、有序化的市场,沉淀期的高尔夫产业暂时出现低谷现象,是产业的稳定蓄发期,并不影响高尔夫整个行业稳步向前发展。

四、后奥运时代我国高尔夫产业发展的趋势

高尔夫产业是一个融合了体育、旅游、地产、赛事、会展、娱乐休闲等多个产业的集合,随着后奥运时代的来临,高尔夫回归运动本质化,我国高尔夫产业也将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从当前形势来看,消费者对参与高尔夫仅是为了显示自己的身份地位,或者纯粹的商业社交往来的观念已经发生改变,健康的运动观念已经随着经济的发展、竞技体育与休闲体育的发展和高尔夫产业的政策整顿日渐趋向于合理化,这也将引来高尔夫运动产业的新一轮发展。

(一)高尔夫赛事持续增长、赛事影响力在扩大

高尔夫产业基石是以运动为核心的系列产业集合,尤其是高尔夫运动作为奥运会及全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后,我国的高尔夫系列赛事依旧保持较稳定的增长势头。经笔者调研,纳入中国高尔夫球协会(简称中高协)赛事体系的各级各类赛事活动由2006年30起发展到2016年129场,期中2009年到2014年期间赛事总数每年以10%的数目稳定增加。许沛冬等在《中国高尔夫赛事发展现状及趋势》一文研究指出未来我国高尔夫赛事总数应该以平稳增长为主,年增长率在5%左右,2020年预计在175场左右。陈盛炽、李鹏、赵全斌、郑青等学者对海南、江苏、沈阳、湖南等地区的分析中,发现职业赛事和业余赛事的赛事规模在增长,其赛事的受关注度也在提高。

(二)旅游业的持续增长,刺激高尔夫旅游业持续发展

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旅游联动力增强,国家层面推动休闲旅游业发展的举措,如2008年下半年,国务院批准机构改革方案中赋予国家旅游局引导休闲度假指南的任务,首次从国家层面明确了休闲工作真正的归属。2009年12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把旅游提到了重要的战略地位,明确部署治理国民旅游休闲纲要。除此之外,海南、广东、北京、江苏等地方政府也陆续推出各具各色的旅游休闲促进计划。据WTTC、中国国家旅游数据中心测算数据(2015)显示,2015年旅游业占全球GDP10%,占就业总量9.5%,而中国国内旅游、出境旅游人数和国内旅游消费、境外旅游消费位列世界第一。乐观的数据也给高尔夫旅游市场带来良好的发展时机。

高尔夫运动是一项重要而别具特色的旅游资源,是旅游产业从观光型向休闲度假型调整的典型体现,在上述政策的实施过程中高尔夫产业也将获得难得的发展空间。

(三)高尔夫球具制造自主品牌涌现和“互联网+高尔夫”新趋势

2015年是高尔夫行业触底的一年,也是李克强总理提出深化产业供给端改革的一年。随着高尔夫运动回归运动、趋于大众化,职业赛事和商业赛事等各类赛事的蓬勃发展,互联网+高尔夫APP的新趋势,以及中国涌现出了一批国内自主品牌,合资品牌的高尔夫球杆,出现了国人主导的先进单位。2015年for-mostvolvik球开始受欢迎,喜力科斯高尔夫球包红火大卖,number品牌占有率稳中有升,朝向、观澜湖等集团化公司开始介入教学和高尔夫、旅游度假领域投资。恒泰信的模拟器自主研发销量良好,同时,球具工坊也保持较好的发展势头。

五、结语

随着高尔夫运动回归体育本质,尤其是步入奥运时代之后,虽然球场增长速度放缓,从我国438家高尔夫球场,以及逐渐大众化的高尔夫运动趋势来看,赛事活动项目、高尔夫旅游度假区、球具工坊、教学中心数量仍将会平稳增加,高尔夫产业依旧以高尔夫球场为核心,但是呈现出体育赛事、旅游休闲业、球具制造业、房地产业、传媒业、互联网业等多元化蓬勃发展趋势。

(作者单位:三亚学院)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www.wk8.com.cn
本文地址:https://www.wk8.com.cn/xueshu/497100.html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关于我们 文章归档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2021-2022 wk8.com.cn

ICP备案号:晋ICP备20210032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