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子分类:
返回
文库吧用户登录
快速导航关闭
当前搜索
当前分类
子分类
实用工具
热门搜索
文库吧 > 学术 > 旅游美食 > 旅游纵览·行业

基于生活美学的旅游审美探析

基于生活美学的旅游审美探析

袁晨+江健+王嘉南

旅游审美是旅游活动的最高追求,我国传统美学思想主张情感与理性的均衡和谐,既肯定旅游审美的存在意义在于人间,又追求人与自然的精神统一,我国传统美学思想向往自由独立的人格理想,在旅游审美活动中,突出体现了以中和为美的重感官又重感情的愉悦,在旅游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寄情山水、崇尚自然、写意人生等渗透着旅游本质愉悦的审美观。

美学思想是随着我国的文明、文化的产生而出现的,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融入在我国传统的哲学和文化里面,美学思想既要求渗透、具有、交融、充满着社会的内容自然的情感,休闲活动的最高层次是审美活动,旅游是一种休闲行为,旅游活动的最高追求是旅游审美。当代旅游审美趣味逐渐向多元化和世俗发展,在生活美学的视野范围内,旅游的美在于寓情于景,实现人与自然的沟通,从自然观光发展到休闲度假,也集中反应了目前人们审美情趣和方式的转变,前者注重审美的感性认识,后者则注重感性存在,是对自然界中生命和感性价值的崇敬和体验。旅游审美的本质是回归生命文化,其本意是为了成就审美之人。

一、旅游活动中生活美学思想的体现

(一)雅致美感的旅游体验

旅游体验有赖于审美的敏感,要捕捉自然山水的形式美,也要引发相应的心理联想,并通过丰富的精神世界和真切的生活体验从而获得美感。传统美学思想中说到游兴的“兴”,是旅游活动中生理、心理的上的体验,更是一种高层次的雅致美感体验。在对大好河山、自然山水美、灿烂文化的观照中,旅游者由现象而得意,领悟人生情趣,获得雅致的美感体验。

(二)超逸人生的旅游价值

在我国古代的旅游活动中,旅游所带来的价值的两极是“盛世的补偿”和“乱民的逃避”,这构成一种超脱世俗的精神追求。魏晋时期旅游之风大开,发现和表现山水美,是庄园地主、士大夫反衬世俗的丑陋和鄙弃官场的途径,这就逐渐形成了美学思想的“超逸”心理。从意境来讲,自然山水之境,涵融丰富,在于能够超越尘俗,是人的精神解放、安顿之处。旅游时探寻传统美学思想中所蕴含的旅游价值,回归自然的超逸,超逸人生的旅游价值的体现。

(三)天人合一的旅游境界

传统美学思想“天人合一”是一种天人和谐的审美境界,是指人与自然的关系是融洽相处。在审美意识中,人与自然非对立关系,而是包含关系。人在其中的宇宙不是外在世界,宇宙自然是生命之根,人与自然是亲密无间的,宇宙是人相交相游、可亲可近、俯仰自得的亲和对象。在审美心态上,人与自然是和谐的。在旅游活动中淋漓尽致的体现,体会道德理性与自然理性的一致,人的行为与自然的协调,人与自然的统一,体会山水所影射的宇宙精神,感知、体验美感,催促新我的诞生和“天人合一”的旅游境界。

二、从观光旅游到休闲度假——旅游行为的感性价值

(一)观光旅游的感性认知

观光旅游的感性认知,表达了人们对感性之美的追求,感性之美是审美认识系统中的美,来源于在旅游活动中的观看与刺激。见未曾见过的美景、未曾去过的地方,名胜古迹、名山大川是旅游目的地。观光旅游是对惯常生活的疏离,异质性是核心审美要素,旅游者充满好奇来到异地,参与不同的活动,访问几个国家、几座城市,旅途的疲劳,阻拦不了追求异质的脚步。

例如黄山四绝“奇峰、怪石、云海、温泉”是大多数观光客的标准行程,迎客松前的标准留影等等,让游客获得了旅游的满足感,观看与刺激的感性之美,是易于疲劳的,需要不断的刺激来激活,使得审美对象呈现出宏大、壮丽的样式。

(二)休闲度假的感性存在

哲学家和诗人们一直面临现代型社会形态的困境是作为感性生存论的审美问题,美学是身临现代型社会困境时的一种生存论态度,休闲、审美,或者说闲暇之美的确立需要两个前提,一是厘清个体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问题,二是确认休闲度假的主体地位。在改造对象世界中,人才真正地证明自己是类存在物。个体性与社会性走向切近和融合,休闲度假就是感性存在方式的确立,并且是感性存在的自我表达。

(三)从观光到休闲的感性超越

观光到休闲是审美从大众走来,又超越大众的过程。与大众紧密相连的是真正的生活,深深地植根于大众的生活美学,本质上说又超越了大众。休闲度假体现了旅游者的自主与自为,减少了对旅游者的约束,是自由生活的延续和开拓。大众化意味着审美的平民化,审美走向生活的重要途径是广泛民众参与的旅游,观光旅游的泛化造成审美的泛化和审美的疲劳。休闲度假从观光旅游发展而来,旅游业倡导的可持续意味着人力资源的可持续性、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和审美的可持续。

三、结语

旅游乃兴趣所致,休闲生活能够提高人生的生命体验,使生命体验始终焕发活力,真正的旅游在生活美学的视野内,在于旅游者满足收获独特的归属感,丰富自身的精神生活,体验丰富人生,旅游审美的意义在于寻找到自己的生存位置,并从这个位置开始意识到超越个体生命存在的意义,提供了一种超越的可能。

(作者单位:三江学院)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www.wk8.com.cn
本文地址:https://www.wk8.com.cn/xueshu/497195.html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关于我们 文章归档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2021-2022 wk8.com.cn

ICP备案号:晋ICP备20210032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