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晓颖+刘芳
钦州老街作为钦州历史的见证者,其保护逐步受到当地政府的重视,也进行了初步的规划。本文分析城市发展的“功利性”需求,老街的建筑年久失修,功能无法满足现代化生活的需求,街区经济发展滞后,保护与开发资金短缺等阻碍老街的保护开发的因素。另外从历史、建筑、旅游三方面分析老街的旅游文化价值。最后基于上述两方面提出:政府主导,协同发展;渐进改造,延续街道肌理;把握文化内涵,创建文化品牌;调动各方资源,多渠道寻求资金;激励社区参与,促进社区发展五方面的发展路径建议。
一、钦州老街的保护现状
(一)保护的现状
钦州市老街的主要范围是钦州市1-5马路骑楼历史街区,该街区起于民国十五年(公元1926年),南北由一马路和五马路相括,东西由人民路、中山路相括。中山路延至广州会馆,一马路延至中山公园。整个老街布局呈“目”字形。据《钦州志》描述,钦州老街上的古建筑于民国十五年(1926年)陆续建起来。当时,钦江是主要的交通要道,临江的老街是一派繁华之景,这些骑楼建筑主要受到广东一带的影响。
1.政府重视对老街的保护与开发。钦州老街承载着钦州的历史与未来,它的发展一直受到政府、民众及学术界的高度关注。早在2014年,钦州市着手编制《钦州市古城保护与利用规划研究》,为老街的开发与保护打下基础。在《规划研究》中,白沙街、竹栏街、中山路、占鳌巷、板桂街将初步规划为历史文化街区,淡化其交通、居住功能,从而为向商业步行街转变创造基础条件。另外,在《钦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中也对老街的发展做出定位,将把旧城区分为保护片区和发展片区,而保护片区又细分核心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以及风貌协调区,通过细分,明确保护底线,划定发展范围。
2.民众关注老街的发展。在对老街居民的访谈中,社区居民都表达了对老街的强烈情感,希望老街能够得到很好的保护与发展,2014年老街中一片危房被拆除,引起了社会的激励反响,许多市民积极通过各种途径反馈要保护老街的强烈愿望。
3.学者积极开张老街保护与开发相关研究。通过各大文献检索网站,可以搜索到大量关于老街保护与开发的文章。内容涉及老街历史文化特设的研究,老街建筑特色的研究,老街开发与保护的路径与策略研究等,为老街未来的开发与保护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
(二)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
1.“功利”性需求与文化保护间的矛盾冲突。在历史上老街是钦州商业最为繁盛的区域,城市以此为中心向外扩张,现在虽然其商业地位不复存在,但城市中心优良位置,所带来的高地价,市场对于高利润的追求,使经济困难的居民有强烈的搬迁愿望,各种因素综合作用最终形成一股历史文化街区土地置换的强大动力。
2.街区经济发展滞后。目前老街的商业还是也传统的手工业为主,虽然具有文化价值很高,但是由于顾客范围相对狭窄,人流聚集有限,消费水平不高,整体的经济收益也有限。另外现在居住在老街的居民,大部分都是老年人和中低收入者,自我发展与发展新兴商业的能力有限。
3.历史建筑的功能不能满足现代生活的要求。由于建设年代较早,老街的基础设施相对落后,缺乏相应的给排水系统,道路狭窄。建筑内部的水电系统是按照当时的社会生活需要设置,不能满足现代生活的需求。因此,有能力的原住居民想尽一切办法向居住环境质量更好和公共服务设施更完善的地方迁移,环境品质恶劣的历史街区同时还面临着严重老龄化的问题。
4.新建筑对传统建筑风貌的破坏。对于老街的居民来说,对历史建筑的修复与将原建筑推到重修新建筑相比,后者更加的经济可行。因此,目前在钦州老街的古建筑中间夹扎着一些现代的建筑,这对历史街区整体风貌带来很大的影响。
5.维护资金相对缺乏。对于老街的维护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但就钦州目前的发展重点而言,主要资金还是集中在促经济发展的各个行业上。而老街的保护从建筑的修复到环境的改善都需要大量的资金,现目前的专项资金对于整个保护项目来说还远远不够。
二、钦州老街的历史文化资源的价值
(一)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钦州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之一,与东南亚的贸易曾盛极一时,钦州老街位于钦江江畔,堤岸的码头,老街的传统手工业与商业环境,可以见当时老街商业的繁荣[1]。
钦州历代都受到文化名人的青睐,从先秦、明清到当代有不少文化名人到访钦州,苏轼游历钦州时留下的“游戏碑”,唐代文人姜公辅、宋代钦州知州陶弼、明代进士董廷钦、清代文人冯明昌、当代画家齐白石等都有在钦州老街区域活动留下的遗迹,为钦州老街的历史文化,增添了丰富的色彩[2]。
(二)建筑及历史风貌价值
钦州老街跨越时间长河建筑形制多样,内涵丰富。既有美轮美奂,工艺考究的单体建筑,也有大空间尺度,风貌保存较为完好,景观协调,历史气息浓厚的街巷。建于宋朝的天涯亭、五湖亭、清乾隆年鉴的广州会馆、东坡书院遗址、民国时期的天主教堂,这些单体建筑反映出古今中外的丰富多彩的建筑特色。从一马路到五马路都是以骑楼建筑群为主题的街巷,街巷保存完好,排列紧密,建筑所夹街道宽度给人以亲近感,走进街巷一种历史的亲近感由然而生,建筑立面从门柱到女儿墙、屋顶建筑元素丰富,有极强的艺术价值。
(三)文化旅游价值
钦州老街所保留的骑楼建筑,老街传统的商业以,老街人们的生活景象,老街除了其固有的历史文化价值外,还具有一定的观赏游憩价值。从资源条件上看,能满足旅游开发的要求。钦州的旅游资源价值的评价借鉴部分《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评价指标体系》及《旅游资源分类调查及评价标准》的部分指标,主要从观赏价值、历史文化价值、保护与修护措施三方面进行老街的资源评价(表2-1)。
从最后的评价结果看,钦州老街大部分资源属于二三级资源,资源的影响力有限。但旅游资源的类型及数量丰富,分布较为集中,大部分资源的观赏游憩价值都较强。因此,只要深入挖掘老街旅游资源特色,把握好旅游市场,老街还是具有很强的旅游开发价值的。
三、钦州老街的保护与开发路径
(一)政府主导,协同发展
老街的保护和开发是涉及诸多方面的庞大系统。街区的规划,建筑的更新与修复,街区的振兴,主体涉及政府、商家、社区居民,因此在保护与开发过程中,需要一个能协调各方利益,进行综合统筹的总舵手,而政府主导无疑是各种选择方案中最优的。政府在老街保护与开发过程中,通过制定历史保护专项规划、旅游规划、政策法规等平衡老街内外的发展、规范各种开发行为、保障社区的利益,从而实现各方的协同发展。
(二)渐进改造,延续街道肌理
部分城市在老街改造的过程中,实行大规模成片改造的方式,使老街的文化与肌理几乎荡然无存。老街经过几十上百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自身的街道肌理,而这些肌理正是老街的城市魅力所在。这样的肌理大规模的改建是无法复原的,因此在老街的改造过程中,应对老街的街肌理进行认真的梳理,并在此基础上,对建筑、基础设施、文化设施、公共空间进行改造,振兴区域的商业活动,以满足现代生活与休闲旅游的需求。
(三)把握文化内涵,创建文化品牌
老街作为城市历史的见证者,留存着各个发展时期的历史遗迹,钦州老街已有部分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被列入国家、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级的遗产保护名录,老街的发展可借文化资源之名,塑造自己的品牌,比如“走进钦州老街,寻觅千年陶文化”。另外还有部分传统手工业,如一些传统的食品加工,器具加工,其实用性与参与性都很强,却没能很好的挖掘,在街区的开发与商业振兴中应该充分考虑这些资源作用。
(四)调动各方资源,多渠道寻求资金
资金的缺乏是老街的保护与开发的一大阻碍。政府的资金大部分投入到经济建设与城市发展中,对老街的投入有限,市场上的资金看不到盈利的空间不愿进入,老街居民基本为中低收入者,没能力进行改造。鉴于此,解决资金问题需从多方入手。政府在自己投入有限资金的基础上,可以通过遗产保护等项目申请一些国家专项资金,另外政策引导社会资金进入;社区居民有经济实力的可采取“自助”改造,政府给一定的支持,没有经济实力的可以通过房产置换等形式与老街外部原因在老街投资居住的居民进行置换;另外,还可借助一些非政府组织的力量,寻求无常的资金与技术支持。
(五)激励社区参与,促进社区发展
老街的真正活力是来自与社区[3],在历史长河中形成的社区结构、社会网络结构,生活常态,是老街文化的根本。因此在老街的开发与保护过程中要充分发挥社区的作用,在规划中充分考虑社区社会结构,激发居民的归属感与自豪感,自发自愿的保护老街,建设老街,依靠社区的力量解决保护与开发中的产权、搬迁等问题。
(作者单位:钦州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