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子分类:
返回
文库吧用户登录
快速导航关闭
当前搜索
当前分类
子分类
实用工具
热门搜索
文库吧 > 学术 > 旅游美食 > 旅游纵览·行业

黄河三角洲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初探

黄河三角洲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初探

赵康

湿地作为一个独特的生态系统,发挥生态功能和经济社会价值,但不规范的资源开发会破坏环境,不利于开展旅游活动。黄河三角洲是以保护河口湿地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鸟类为主的湿地型保护区。本文通过分析黄河三角洲湿地旅游资源开发现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一、文献回顾

国际生态旅游协会(TIES,1992)提出,生态旅游是为了解当地的文化和自然历史知识,有目的的到自然区域做的旅游,这种旅游活动的开展,在尽量不改变生态系统完整性的同时,创造经济发展的机会,让自然资源的保护在财政上使当地居民收益。

湿地旅游属于生态旅游的一个组成部分,对于湿地旅游的研究大都基于生态旅游的相关原理,但也存在其独特性。鲁铭、龚胜生(2002)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出,湿地旅游是以湿地为资源基础的旅游活动,具有强烈湿地环境保护意识的一种旅游开发模式。丁季华(2002)指出,以具有观赏性和可进入性的湿地作为旅游的目的地,对湿地景观、物种、生态环境、历史文化等进行了解和观察的旅游活动,这种旅游活动开展不应该改变湿地原有的生态系统,同时还应创造经济发展机会。

二、旅游资源开发现状

(一)旅游资源概况

黄河三角洲是黄河入海口的河海交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孤东海堤、丛式井架、海上钻井和采油平台、黄河三角洲湿地博物馆、黄河水体博物馆、胜利油田科技展览馆、天鹅湖、清风湖、亚洲最大的人工刺槐林场等自然和人文景观。黄河三角洲还蕴藏着丰富的野生陆地、淡水和海洋生物资源。黄河三角洲湿地由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以及周边的缓冲区,在缓冲区内划分成,沼泽湿地生态区、海滩湿地观光区、槐林生态接待区、芦苇湿地观鸟区、新国土观光区五个游览区。

黄河三角洲湿地地区动植物资源种类繁多,数量巨大。种子植物共有42科,400种,其中菊科、禾本科、豆科、藜科植物是主要的植物物种;野生动物1555种,水生动物418种,国家重点保护动物6种;淡水鱼类108种,国家重点保护鱼类3种;鸟类367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有丹顶鹤、白尾海雕等12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有灰鹤、大天鹅、鸳鸯等51种。

(二)湿地旅游开发状况

黄河三角洲着力打造黄河入海口旅游区,突出黄河入海奇观和原始湿地自然风光,以观海栈桥、天鹅湖温泉度假区和滨海旅游区为重点,开发黄河口入海奇观、漂流、狩猎、骑马、观鸟、科考、温泉等观光与探险旅游项目,打造“新、奇、野、美、特”休闲度假观光生态旅游。

目前黄河三角洲湿地已开发了五个区域,在沼泽区可以欣赏沿途的动植物风光,去浅滩摸蛤蜊亲近自然。在海滩湿地区可以看到为防止海水倒灌而修筑的围海长堤,观看淤泥堆积而成的海滩。在槐林生态接待区,体验全国最大的人工刺槐林。芦苇湿地观鸟区,除了野生迁徙的鸟类之外,还有圈养的丹顶鹤、灰鹤等珍稀鸟类,为游客学习了解相关知识提供一个新的途径。2.6万公顷的天然芦苇荡,春季万物复苏,夏季充满生机,秋季荻花如雪,冬季白雪皑皑,其间不断传来野生动物的叫声,感受大自然的宁静。

黄河三角洲湿地最佳旅游时节是每年的夏秋两季,这段时间景区内植被最茂盛,景色最为壮丽。游客峰值出现在“十一”黄金周期间,占全年游客量的40%左右。主要以自驾游方式为主,以及市场上少量的以黄河三角洲湿地为一个景点的旅游产品。

三、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一)旅游路线设计不合理,缺乏管理

当前景区的路线是在油田开发时所用路线基础上铺设的,未考虑游客的游览需求。尤其以自驾游的游客在景区内需重复往返于停车场和主要景点间,因此旅游旺季时易发生游客拥堵的问题。景区内没有专门管理人员和警示标示,随意停车等现象严重,增加了游客受伤的可能性。不规范的管理会影响景区内野生动物的繁衍生存,导致生态环境破坏。

(二)居民参与度低,基础设施不完善

黄河三角洲周边居民在当地的旅游开发过程中处于被动状态,参与人数少,对当地旅游规划项目了解较少。目前景区外围没有餐饮和住宿设施,游客的就餐问题难以得到解决。居民在路边随意叫卖当地农产品,饭店以个体经营为主,难以保证产品质量。景区内缺乏员工,如环保工作人员,以及对游客进行疏导的设施和服务人员。

四、对策建议

(一)完善路线,加强服务管理

发展生态旅游要把保护放在首位,核心区要坚持保护,缓冲区按照严格的规定进行限制的开发。完善景区内道路的建设,能够单向循环,以提高游客游览效率。可以采用圆环式设计,让游览的进出口、停车场相近,但并不相互影响,充分考虑游客的游览体验。路线设计避免横穿某个区域,减少游客和野生读物直接接触的机会,进而达到旅游和保护两者的和谐相处。在景区内增加导览等服务人员,既可以增强对游客行为的监管,更加人性化的服务。

(二)整合旅游资源,提高居民参与度

旅游开发是以政府为主导,应树立居民参与旅游开发意识,结合实际情况建立居民参与机制。景区内需要服务人员来为游客提供一些必要的服务,如停车场的维护、景区环境的维持、景点秩序的维护等。景区外采取湿地生态旅游环境社区共管模式,在景区外建立专门的区域,来为游客提供高质量的餐饮住宿服务。把当地的饮食文化和旅游资源相结合,能持续利用当地的资源,减少对湿地的破坏,集体的安排活动,有利于对商户进行监管保证服务质量,而且为当地居民提供工作的岗位,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作者单位:延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www.wk8.com.cn
本文地址:https://www.wk8.com.cn/xueshu/497289.html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关于我们 文章归档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2021-2022 wk8.com.cn

ICP备案号:晋ICP备20210032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