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庆云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中国特色高职教育的创新之举,是提高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就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因此,在高职院校内建立生产性实训基地是解决学生实践教学难的有效途径,也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基本建设工作,而如何引进企业、如何建设、如何管理、如何开展实训教学等一系列问题需要进行深入的探索。
在高职院校内建立生产性实训基地是解决学生实践教学难的有效途径,也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基本建设工作,而如何引进企业、如何建设、如何管理、如何开展实训教学等一系列问题需要进行深入的探索。当前广东高职院校,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蓬勃开展,作者调查了广东地区的高职院校,如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和江门职业技术学院,也走访了地处山区的松山职业技术学院、罗定职业技术学院,了解到各院校根据地方经济的发展,利用行业优势、因地制宜, 与实力强的企业合作,逐步建立了一批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
一、广东省典型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分析Q
(一)研发型基地
2005年开始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通过每年一届的产学研合作大会,开展以场地吸引设备、以专利技术换取设备、以品牌价值吸引企业、以雄厚的师资服务企业、以巨大的人才储备支持企业等各种方式,引进省科学院自动化技术转移中心等十多家企业,在广州校区、南海校区实训中心建立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工业实训中心有艺术设计产品造型实训室、数控技术实训室、高分子材料加工实训室。而塑料模具与塑料成型加工唇齿相依,通过引进广东揭阳大立模具厂,形成工业产品设计、模型制作、模具加工、塑料成型]、产品检测等完整的产品链。
(二)设计类基地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校内实训平台--“创意工场”,引入企业文化,构建职场真实环境,按照中型广告公司工作流程和岗位需要标准建设,集理论区、创意设计区、设计制作区于一体。做到“专业课堂就是设计公司,任务就是企业真实项目,指导教师就是设计主管,学生就是设计师,课堂作业就是项目成果”完成由学生到设计师的角色转换,为第六学期企业顶岗实习和就业实现“零对接”。
(三)加工型基地
广东松山职业技术学院利用韶钢集团公司的人力资源、设备设施等条件,建设数控技术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基地依托韶关钢铁公司把实训和生产结合起来,承接韶关钢铁公司的订单,学生加工的零件按内部结算价销售给工厂,以校办工厂为载体,将学生的专业技能训练与粗轧导卫盒螺栓、六方套、固定销等产品加工有机结合,积极开展生产性实训的探索与实践,使学生的职业技能得到较好的培养。基地建设初具规模,能满足学生基本技能培养和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数控机床操作与维护等专项技能训练的要求,并获得数控车工、数控铣工等工种的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资格。
(四)销售型基地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后勤集团与文科系共建教学公司,有商业街、电子商城、设计与生产中心等商铺——形成启航超市及跳蚤市场,作为文科学生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培养文科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打造出示范建设中的一个“亮点”,提升学生的就业和创业能力。
(五)检验型基地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食品营养与检测实训基地。近三年投入近400万元改善食品检验中心设施设备,与检测机构等相关企业合作共建校内食品检验中心。按照建立健全“从田头到餐桌”的农产品及食品良好生产规范的要求,依据食品标准,实施全程质量控制岗位工作要求为主线,形成了“食品检测项目驱动,专业技能分项集成”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涵盖食品生产、农场品深加工、管理、质量检测、市场流通等整个产业链条的食品理化检验技术、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食品仪器分析技术和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技术为核心的技能课程。
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与广东省中药研究所、岭南制药厂、怡康制药厂建立制药技术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目前,学院药品类专业学生完全可在校内实现从虚拟实训、模拟实训、仿真实训到真实生产环境实训,饿实现了校内生产性实训与校外顶岗实习的有机衔接。
(六)售后服务型基地
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应用电子技术实训基地由瑞士迅达(中国)电梯有限公司广东区域培训中心投资建成,学院提供场地和实训室,迅达(中国)公司建设竖起三部先进的电梯井架,采用国际化的教材,供学生安装电梯实训,学生在校就已经掌握了各类电梯的安装技术,毕业后迅速投入到企业中,提高了企业的效率和竞争力。该院发挥行业协会、企业参与应用电子技术实训基地建设的积极性,获得了企业在设备、技术和师资等方面的支持,校企合作初显成效。迅达(中国)公司不仅提供了设备,同时也引进瑞士先进的职业训练文化,该基地在学生技能培养、科技创新、职业素质养成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为学生的成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二、广东轻院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机制探索
原有的校企合作模式主要是企业为职业院校学生提供校外实习,给予一定的奖学金等形式,企业只是旁观者。而现在探讨的新模式是把企业引进到校园内,拉近了企业与学校的时空距离,也捆绑了校企的利益,一荣俱荣,一毁俱毁,利益攸关。
(一)生产性实训基地组建探索
1.企业主导。高职院校对企业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引进生产企业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合作方式上采取:学院出地,企业负责建设车间和投入设备或学院出地,配车间;企业投入设备等形式。对企业要求有:具有定型产品和良好的市场前景,行业与学院的专业建设相一致;具有雄厚的技术力量和管理经验;能够为学生提供一定数量的顶岗实习岗位。如筑巢引凤形式:一种是学校提供场地,企业投资建设厂房、投资设备建设生产基地。一种是学校把已建成的实训大楼的一部分,邀请外面的企业引进设备,进入学校办企业。学校少收或不收场地租金,但要求企业要携带设备进入学校,前提是要免费给学生实习,主体并不在学校而是在企业方。
2.学校主导。高职院校通过自身的努力,已经建立了真实的、可以规模化生产的实训设备,但受实训耗材、实训经费的制约,未能达到生产性实训的要求。通过承接企业的订单、生产任务实现实训基地的企业化运作。如校办企业。学校自办企业,学校投资经营,提供给学生实训,邀请外面企业作为顾问或聘请为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模式,这类校中厂是充分利用学校自身的场地资源与技术、设备等资源而办,主体是在校方,即教学工厂或教学公司模式。
3.校企共享。高职院校实训基地中的设备未能形成完整的生产链,通过引进企业的部分设备加以完善,同时也企业也带来了生产项目和市场需要有效益的产品订单,从而激活学校的实训基地的活力,提高设备利用率,有效地运转生产性实训基地。如股份制形式。学校与企业共同投资,共同经营,按股份大小出资建立企业形成股份制企业,提供给学生实训。另一种是企业投资建设,学院托管建设校企共享型实训基地。比如企业投资建设一座酒店,交由学校的酒店管理专业经营管理。或者学校投资建设、企业托管,建设校企共享型实训基地。比如学校投资建设一家工厂,交由企业经营管理,前提是提供给学生实训。。
(二)生产性实训基地运行探索
生产性实训必须有企业的参与,必须要做到校企合作,应该生产出有形或无形的“产品”。校内——在校园内开展,方便、利于学生、教师的学习,学生受大学的校园文化熏陶;生产——在校园内开展,把企业搬进校园,完成生产任务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技能和职业素养;实训——学生的实训是以学习为主为根本目的,由不熟练工训练为熟练高技能人才。
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要进行相对独立的场地建设,不干扰学院其他教学活动或产生冲突。设备要集中配置,形成相对集中完成的格局。设备要优化配置,种类、大小、功能、可完成项目、工具等要形成有机整体,便于实训各项工作的展开,强调针对性和便利性,遵从市场化管理的规律和教育规律。
(三)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制度探索
生产性的本质是市场性,要使学生在市场的环境中得到锻炼。学生在企业实践期间,其身份是企业的“员工”,作为企业的一员,要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一切要以企业员工的标准要求自己,企业要给予学生相应的报酬。而学生又同时是在学校的大环境中,要以学生的标准要求自己,遵守学校的校纪校规。通过生产性实训,既培养了一批高技能人才,又生产了一定的物质产品,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1.成立校企合作工作委员会。成立由学校领导和教师、企业代表组成的校企合作工作委员会及其执行机构——专门的校企合作、实训基地管理机构。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使学校从封闭的校园走向开放的体系,从单一的组成走向多元的结构,使学校与企业融为一体,对教学队伍和管理队伍素质提出了新的挑战,通过成立专门的校企合作工作委员会及其校企合作、实训基地管理机构加强对教学部门与企业的沟通、联系,支持、帮助和协调生产性实训基地的运行和管理。校企合作是指在办学模式层面学校与企业的携手共建,重点在于办学体制的创新
2.规范实训基地教学制度。生产性实训基地以生产和教学为中心,对于学校和企业要着眼于人才培养的效益,从合作协议上规范企业的培养人才任务。实训基地的建立需要企业具有一定岗位群的接受容量和能力,在同行业生产设备中具有先进性和智能化水平,师傅具有较高的整体技术水平和应用能力。生产性实训基地的运行必须引入市场机制,达到校企双赢。通过建立起比较完善的校企合作机制、制定《校企合作章程》、《校企合作管理办法》、《生产性实训管理办法》等一系列的管理规章制度,规定了校企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责任和要求,保障校企合作良好,避免企业单纯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使基地沿着正确的轨道运行。
3.完善考核评价体系。生产性实训基地完全按学校知识性或者企业生产性来考核都不合适,应依据生产实训的内容和规程制订,充分考虑到工学特点的知识性和技术性的综合素质考核。基地教学办公室每学期末根据各共享院校或单位具体培训种类、层次、时间和项目制订下一学期的具体培训计划和方案。共享院校或单位需要共享技术基地资源时,要将培训人数,种类,时间,层次等计划提前报基地教学管理办公室,以便统一制定教学计划。建立规范的运作制度,有聘任、有待遇、有项目、有任务、有考核、有例会、有记录、有效果,把校企合作的思想和理念转化为行为规范和具体操作,使办学模式的改革落在实处,真实有效。才能使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成功建设并良性运转,使之成为校企深层合作的桥头堡,成为推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校内教学基地,成为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与职业能力的校内真实工程场所。
(作者单位: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