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压力和挑战下形成与完善,不仅解决了对内对外的诸多问题,也体现了格局与逻辑高度的统一,更从包括国际国内、现实未来、继承创造等多个双重维度为中国当前和未来的前进方向做出了战略指导。
关键词 习主席 新世纪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双重维度
作者简介:张辉,解放军国防大学政治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8.12.186
习主席新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列主义理论结合中国革命实践经验的创新成就。这一伟大成就既是实现全民小康伟大目标的宏观指导,也是在此基础上推动中国进入现代世界强国行列的中国特色战略指导,更是解决二十一世纪全球众多棘手难题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解决方案。
一、习主席新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要意义
上世纪末,以前苏联为首的欧洲传统社会主义阵营发生剧变,一度给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蒙上阴影,也使不少资本主义国家迫不急待地发出“共产主义完结”的妄言和谬论。然而西方社会的狂欢余音未落,一场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便不期而至。美国次贷危机不仅推翻了资本主义经济模式的多米诺骨牌,也让西方生产资料私有制与社会化大生产间的根本性矛盾暴露无疑。越来越多人逐渐放弃曾经对私有化和资本主义的幻想,转而重新审视西方国家意识形态和霸权主义的弊端。
相反,几十年改革开放的中国保持了少有的经济高速发展态势,与西方经济的整体萎靡形成了巨大反差。而这不仅让全球的目光被吸引到中国的经济领域,更有众多有识之士开始认识到习主席新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核心价值。
习主席新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帮助当代中国社会重新找到了独立自主的个性化发展模式,并且由此产生了前所未有的鲜活生命力。这一思想理论为新时期的社会主义中国夯实了循序渐进、稳扎稳打的发展基础,不仅通过大刀阔斧的改革在短短三十余年就走完了西方国家百余年才能完成的发展历程,而且取得了前无古人的现代化发展成果;不仅开创了与资本主义社会迥然不同的建设格局,而且为全球众多欠发达、不发达国家、地区、民族和人民提供了更多可供选择的前进模式;不仅能够确保这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拥有完全的独立自主,而且在日益复杂、矛盾丛生的当代世界提供了中国特有的思想策略。
二、习主席新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的代表性特点
(一)理念与行为模式的格局统一
理念与行为模式相相统一是马列主义哲学思想与社会主义科学理论相融合的内核。其在习主席新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的展示就是对内外环境理解和改革的统一。进入新世纪以来,全球经济动荡引发的连锁反应不仅给国内供给侧结构性调整与改革提出了严肃又迫切的要求,也给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了不容忽视的世纪性问题,那就是“什么样”和“怎么做”的问题,即,新的历史时期中,中国应该探索与实践怎样与时俱进又与众不同的社会主义发展路线,如何探索与实践与时俱进又与众不同的社会主义发展路线。
习主席新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全党、全国、全体人民指明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现代化、科学化社会主义的目标和任务,制定了实现这一目标与任务的宏观决策和战略部署,并分析了在越来越动荡的国际局势与越来越多元的国内形势下实施这些决策与部署的方式方法问题,同时阐明了足以践行以上顶层设计的内生动力、政治条件,且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实施路径,那就是求是精神、时代精神、务实主义、发展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的充分融合。
(二)历史和现实的逻辑统一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始终合乎世纪潮流、顺应人民意愿,因此在历经近百年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我党始终初心不改、矢志不渝,不断修正错误、勇于攻克难关。这一思想纲领不仅清楚地认识到了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更创造性提出了“三个伟大”的实施战略,也就是进行伟大的社会主义革命斗争、建设伟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工程、推进伟大的社会主义新时期发展事业。“三个伟大”战略的提出保障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在波谲云诡的全球复杂形式中始终能够挺立历史潮头;始终能够卓有成效地应对来自于境外或自身的风险问题;始终能够从容不迫地承担任何历史时期形成的任何考验;始终能够作为各族人民群众坚定的带头人而毫不动摇;始终能够发挥核心领导力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践行与发展。
三、习主席新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双重维度
(一)国际与国内的双重维度
进入新世纪以来,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全球性问题加剧已经成为常态化问题。而全球化的大势所趋又让中国必然受到外部环境瞬息万变的深刻影响。正因如此,习主席新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才定下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从国际与国内的双重维度提出了新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迎难而上,开拓进取的基本原则。
为给我国内部发展创造更为适宜的外部环境,习主席新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出了构建和实施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战略,使新时期的中国外交拥有了更加全面、更为立体且层次更加丰富的新格局。除了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带一路”发展倡议外,中国更是“亚投行”的发起国、主办国,并投入巨资创设了“丝路”基金。近年来,在中国改革开放与经济发展的强大引力下,越来越多国家、地区、领导人日益积极地参与“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G20”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等国际和地区性会议,我国正在成为引领国际局势新变革的中坚力量。
而在国内,通过转方式、调结构,社会生产与经济发展不仅逐渐形成了更具品质的发展模式,也在同时推动了思想和观念上的创新发展与转化,不断超越和突破传统发展固有的局限性。中国社会生产与经济发展正在从过去陈旧落后的追求速度变为更加重视质量。虽然发展速度由两位数降至个位数,然而发展质量的提升依然使中国在数十年中成为世界经济的发动机和助推器。在增速有所放缓的前提下,中国依然实现了GDP由五十四万亿到八十万亿的增长。这不仅使中国始终牢牢占据全球发展第二的位置,并在多年间维持着对全球经济超30%的巨大贡献。同时,国内地区性发展也较过去更为有序、协调。无论是“一带一路”倡议还是京津冀的圈层式发展,亦或是长江中下游、长三角、珠三角等地的帶状经济都取得了持续且显著的发展成效同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不仅推动和促进了“创新区域”战略决策的快速实施而且在建设创新国家方面也取得了丰硕成果。在此基础上,中国经济不仅日益健全着开放有序的新经济体制,而且在包括外向型贸易、投资与储备等各环节始终处于全球前列。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推进,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多点突破、纵深推进,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持续增强。我国不仅陆续制定了超过千项的改革与发展措施,而且不断在各项核心发展领域、重点环节的改革实践中实现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巨大突破,目前,我国已基本建立起覆盖核心领域的改革创新结构主体。
习主席新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战略指导使我国不仅从容应对了来自外部环境持续不断的冲击和压力,而且进一步推动和促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化与发展。无论是宏观治理结构的搭建还是国家治理现代化与科学化水平的发展都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历史进步,而经济发展活力、社会创新能力等更多方面也有了显著增强。
(二)现实和未来的双重维度
现实已经证明,中国不仅长期承担着世界经济发动机的重要角色,而且正在引导甚至主导着世界整体格局的变革。习主席新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剖析了当前我国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包括区域发展均衡性不足、质量与成效有待提高及创新水平有待加强的缺陷,也有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物质文化发展与社会文明程度、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等方方面面存在的矛盾冲突。
正因如此,习主席新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才从现实和未来的双重维度着手制定了“三步走”和“两个一百年”的战略目标。同时,更详尽地规划出了两个发展阶段。“三步走”、“两个一百年”与两个阶段的战略设计不仅让从现在到本世纪中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更加明确清晰,而且有了足以参照执行的方略蓝图,使党带领全国人民的前进之路更加富于活力与朝气。现实和未来的双重维度让习主席新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了顶层设计的宏观高度,也有了实践层面的准确坐标。这不仅足以推动国内经济、社会及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更有助于我国脚踏实地、循序渐进、全面深入地加快参与和引领世界新格局的形成。
(三)继承与创造的双重维度
几十年前摆在党和国家面前最为严峻的满足人民基本生存需要的温饱问题已经得以解决,新的问题已经转变成人民对“两个文明”建设的时代化追求,尤其是对精神文明、思想文化等更多方面的希望与日俱增。可见,新时期我国社会的矛盾已经是解决发展不均衡不完全的问题。
针对这样的历史新情况,习主席新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继承的基础上创造性地阐释了时代发展的新变化,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比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世纪,代表着历经坚苦斗争的中华民族从此迎来了“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巨大飞跃,也是需要不忘历史、传承伟大革命并在更为复杂的内外环境中创造性取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新时代。但这并不代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长期性存在的宏观历史判断有所改变,不代表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的彻底改变。
因此,全国人民还需清楚地认识和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坚定“四个自信”,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要在党的领导下以经济建设为核心、不断深化改革,走个性化发展道路,要坚持不懈、砥砺奋进,继续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而奋斗。
在此基础上,科学发展观与新发展理念将是当前和未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础与关键。除了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还需要我国更加积极地促进世界多极化、多边主义、全球化发展,不断提高经济开放的层次与水平,实现中国经济做大做强;更需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要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开拓,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自信。
四、结语
习主席新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国际与国内、现实与未来、继承与创造等多个双重维度解决了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方向问题、方法问题,既体现了系统性,又具有鲜明的针对性。这一思想体系不仅是应对外部环境严峻挑战的战略指导,也是解决内部矛盾与冲突的宏观策略。其在全球范围内出现重大危机时助力中国实现了逆势增长,也为新时期世界新格局的构建提供了中国智慧与方案。
参考文献:
[1]范辉.科学构建“三位一体”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系统.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2).
[2]魯静.价值观教育的日常化建构——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思考.教师教育研究.2016(5).
[3]范洁波.试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困境及对策.高教探索.2016(2).
[4]韩震.“民主、公正、和谐”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追求——兼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练及其原则.红旗文稿.20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