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子分类:
返回
文库吧用户登录
快速导航关闭
当前搜索
当前分类
子分类
实用工具
热门搜索
文库吧 > 学术 > 时政综合 > 法制与社会

成本效益视角下浅析社区民警执法问题

成本效益视角下浅析社区民警执法问题

摘 要 随着我国公安改革不断深入,社区警务工作在其发展中也暴露出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由于社区警务工作的特殊性,使其工作成效难以达到预期量化指标。因此在警力稀缺和经费有限的情况下,从经济角度来分析研究社区民警执法的成本效益问题,探讨提高执法综合效益的对策显得尤为必要。

关键词 社区民警 执法 成本效益

作者简介:谢佳佳,浙江警察学院,研究方向:经济犯罪侦查。

中图分类号:D63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01.091

一、社区民警执法工作的现状

社区警务是指社会居民在民警带领、指导和支持下采取各种合法手段与方式,充分研究社区问题。维护社区的和谐稳定,是维护全社会的和谐稳定的基础、重中之重。自2002年公安部、民政部联合发出《关于加强社区警务建设的意见》通知后,各地公安、民政部门密切联系,统筹社区警务工作。

但在缺少警力和经费的情况下,社区民警工作涵盖面广、工作时间长、作息不规律。随着经济快速发展,社会治安治理难度也在加大。除了社区执法环境变化之外,公安队伍自身的改革也给社区执法带来了挑战,比如诸多定量考核标准等。

二、社区民警执法工作存在的问题

社区警务工作在维护社会稳定与和谐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但是现阶段,在地方推行社区警务实践中,社区民警执法工作具体还存在以下几个的问题:

(一)警力投入成本与社会治理任务失衡

根据《公安部关于实施社区和农村警务战略的决定》的内容来看,“在城市,原则上以社区为单位划分警务区。对于规模较小、治安平稳的警务区,实行一区一警,并以相邻警务区联勤的形式,加强协作配合;对于规模较大、治安复杂的警务区,实行一区多警。”这在现实中很难普及。我国目前对其执法成本投入太少,而公众对社区警务需求较大,警察职责范围过宽,警力资源不能有效补充。公共资源供求不平衡,造成基层社区警力缺口和工作任务之间的冲突,故难以高效率执法。

(二)警务人员法治水平低下

许多社区民警还是依照传统理念、方法执法,缺少科学、系统理论的指导,缺乏主动服务观念,偏离了社区警务执法的本质要求,没有深入群众内部,使得社区警务没有对接群众实际需求,造成了警务资源的浪费。也没有充分调动社区群众的自防自治热情,为日常执法工作增加了成本和压力。在警察公权与群众私益之间,要达到和谐的警民关系并不容易。而部分社区民警没有端正与群众的关系,在执法过程中产生了误区。

(三)工作体系不科学

社区夜间巡逻集中在每年的七月到十月,但春节前后,盗窃、抢劫类案件是高发时段。换言之,社区民警没有根据实际需求灵活地分配警力资源,以最小执法成本寻求执法效益最优,最终达不到公共服务的帕累托改善。这一定程度上表现了社区民警工作被动性,没有主动掌握不同案件发生的规律,缺乏了灵活、科学的防范体系指导。

(四)监督激励机制不完善

社区民警执法时的具体工作情况难以被有效监督。因此要制定符合其实践的监督机制,避免出现民警公权力的寻租设租。另外,由于缺乏相应的激励举措,其存在着得过且过的心态度日。根据亚当斯密的理性人假设,社会经济个体是自利的,即人总要追求自己的利益。结合利他行为动机和现实因素的考虑分析,其执法动机的纯粹利他因素几乎为零。因此激励制度亦不容忽视。

三、社区民警执法的成本效益分析

(一)社区民警执法的成本要素分析

社区民警通常面对各个阶层的群众,深入到人民群众当中去,但其在执法过程中会遇见各种制约因素。其中成本制约要素的具体分析如下:

1.基础组织成本。首先,社区民警执法的硬性成本是维持社区警务正常运行的各项支出,包括队伍建设成本、基本警务配备等。社区警务需要维持其运作,不仅要招揽高素质复合型民警,还需配备各种警务装备,如警车、警械、办公场所及办公用具等。在经费紧缺的现实条件下,如何去平衡、突破这一因素显得尤为重要。

2.执法环境成本。社区民警在执法前通常需要对社区进行摸底,进行走访调查、普法宣传,了解辖区人员具体情况。还要发动其他机关和社会组织的联动机制,比如各机关部门相互沟通,力求良好配合。此外,还包括执法前后的社会媒体舆论的导向。这要求社区民警考虑法律法规和行政强制力等执法约束因素,最大力度地进行警媒合作,把握舆论走向。

3.警务保障成本。社区警务工作概括下来就是细而杂,覆盖地区和人员较为复杂。因此其基础执法保障要配套好,做到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由于经费缺少的问题,配套辅警和社区志愿者时需考虑其薪资待遇以及福利等。另一方面,社区民警个人警用设备要跟上,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开展科学有效的专业社区警务技能培训。

4.民警个人成本。具体的警务活动是通过民警来实现的。社区民警需要考虑的最基本因素是个人自利,例如执法过程中人身安全。在“有警必接”口号下,执法时还需要考虑个人生活的平衡。另外,还要考虑时间成本、工作效率和人情维护等等,这要求民警个人要妥善处理好群众、领导、同事和个人的关系。

(二)社区民警执法的效益要素分析

社区民警执法作为一种集体消费产品,其效益关系到公共资源使用率的问题。具体的效益要素分析如下:

1.社会层面。对于社会公众而言,社区警务是一种公共服务和产品。提高执法效率的实质是公共服务水平优化和产品质量的提升,是公共资源的优化配置。社区警务作为一种集体消费产品具有非竞争性的特点。但这并不意味着资源不会被随意浪费。比如“有困难找警察”的口号,就是对基层警力资源的严重曲解与滥用。这对真正需要民警帮助的群众来说,社区警力的机会成本无疑会增加,社区警务资源因此被滥用而缺乏效益。

2.当事人层面。社区民警执法效率的提高,当事人是直接受益者。高效解决直接节约当事人的时间成本、交易成本,维护其合法权益。进一步来说,这是一种公共资源合理利用、高效机制的表现。社区群众面对统一的社区警力资源供给,但其无法满足各自的偏好。通俗来讲,民警有限而群众需求无限。只有高效执法,才能满足更多群众的需求。

3.执法主体层面。效率的提高节约了执法成本,提高民警工作质量及社会威望,推动社会法制化建设。这也加强了与群众的关系,为今后开展工作营造一个良好、和谐的执法环境,从而形成一种执法环境的良性循环发展。

四、提高社区民警执法的综合效益的对策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在进步的同时也充斥着许多复杂因素,要求社区警务工作必须与时俱进。为了谋求社区警务进步,以下是分析概括的几点对策:

(一)优化社区警务资源配置,打造双赢警务战略

可通过加大公众警务参与来解决警务资源配置的问题。比如配套辅警和社区志愿者、警务公共产品联合供给等。另一方面,可以加强高新科技的应用。“就像硝酸钾、木炭、硫磺能混成火药一样,警务科技与警务合作融合带来的是一种质的变化,产生新的能量远远大于警务科技、警务合作在孤立状态下“单轨”运行产生的能量之和。”因此,把科技和合作双管齐下能更好地弥补警力稀缺的局面,实现社区警务资源的优化配置。除此之外,发展基层民警队伍是一项不可忽视的基础工程。提高基层民警待遇、改善基层从警环境是吸纳民警到基层工作的保障,听取基层民警诉求是队伍建设可持续的推动剂。警务资源丰富了,才有更优的配置方式,才能增强服务民众的能力。

(二)寻求多方合作,打造警民、警社共同体

经验表明,在构建服务型政府的背景下,要满足日益旺盛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需求,必须借助社会组织和市场力量,形成多元化的社会治理主体。随着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另一方面,犯罪趋向于高端、危害性更大发展,人们的安全需求凸显。社会公共安全保障是每个人的共同利益,因此多方合作是具有现实基础的。

1.寻求警民合作。未来需建立起一个警民合作友好的和谐关系。因为警民关系是主体间的平等关系,是双向互动的博弈关系。单靠社区民警一方的努力无法摆脱利益的“囚徒困境”。例如乌镇安保管家这个模板,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居民自治。但部分管家有名无实,没有切实承担起责任。其原因之一是缺少奖励机制。因此,完善奖励机制是促进警民合作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此外,设置完善的监控系统,不仅对犯罪行为有震慑作用,还能实时掌握社区动态,对于预防和打击犯罪都有重要意义。在社区中设立门禁系统、普及防盗窗,有利于防止入室偷盗等犯罪行为发生。完善社区设施是一项昂贵、系统的工程,因此需寻求多方融资,促成警民合作。

2.寻求警社合作。这里主要说的是指一些事业单位、基层自治组织以及其他社会组织。举例来说,社区警务室应该加强与居委会的合作,为居委会提供帮助的同时也能从中获得情报信息、业务协助等。社会组织承担着一定的社会责任和社会义务,警务工作提供公共服务,与社会组织的利益息息相关。因此,社区警务获得社会组织协助是可行的。

(三)以文化促和谐,营造融洽的社区氛围

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优秀的文化能促进民族进步。近几年来,广场舞成为一种新兴的中老年人娱乐方式。在跳广场舞时,不仅能活动筋骨、强身健体,也能使居民切实感受到一种平安、和谐的氛围。这是社会文化的丰富,是社会的进步。这启示我们,建设和谐社区应通过举办社区活动来加强居民间的交流,促进社区和谐与进步。比如举办社区读书交流会、亲子活动、法律知识讲坛,使其在参与中,愉悦身心、开阔视野,从而提高幸福感、安全感和认同感。社区和谐了,犯罪自然而然会减少。

(四)以教育助安定,加强社区警务推广,提高居民安全防范能力

教育不仅关乎个人发展,在社会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更是立国之本、兴国之要。当下,中国民众的法治观念、防范意识仍不强。社区作为社会的基础单位,应先从社区做起,提高居民法治观念、防范能力。例如,东阳市公安局创办“小汪村民警校”,通过开展警民恳谈、法制讲座、学校安全教育等活动,建立警民交流平台,提高村民法律意识,拉进警民关系。因此,可以借鉴其成功经验,通过各种活动来促进警民交流沟通。对社区居民进行社区警务知识、基础法制知识的普及,不仅有利于提高居民安全防范能力,还有利于减少社区发案率,促进社区和谐稳定。

五、总结

随着社区警务改革的不断深入,社区民警的职能也与时俱进。由于社区警务工作的复杂性、特殊性,使得我们不得不去思考其执法的成本效益问题。因此,在警力稀缺和经费有限的情况下,通过优化社区警务资源配置、寻求多方合作和打造警民、警社共同体等对策来提高社区民警执法效率是极为迫切的。

参考文献:

[1]邵剑、陈运雄.社区警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大陆桥视野.2015(18).

[2]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公安部关于实施社区和农村警务战略的决定.2006.

[3]王光森.警民关系建设的路径缺失与建构——基于政治学的视角.四川警察学院学报.2011(2).

[4]游劝荣.行政执法成本及其节约与控制.发展研究.2006(5).

[5]吴航.论提升执法公信力于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意义与作用.公安研究.2011(1).

[6]张学兵编.“科技+合作”与新警务革命.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2.

[7]许韬.治道变革与公众参与《转型时期中国警务革新的法学审视》.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2.

[8]刘猛.警民关系的博弈论分析.武汉大学.2012.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www.wk8.com.cn
本文地址:https://www.wk8.com.cn/xueshu/509215.html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关于我们 文章归档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2021-2022 wk8.com.cn

ICP备案号:晋ICP备20210032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