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子分类:
返回
文库吧用户登录
快速导航关闭
当前搜索
当前分类
子分类
实用工具
热门搜索
文库吧 > 学术 > 时政综合 > 法制与社会

数据驱动的分级量刑初探

数据驱动的分级量刑初探

李建东+张芳

摘 要 通过389例犯罪量刑案例的整理,筛选出14个量刑指标,采用k-means方法对一审刑量进行了分级,以此为基础构建了Logistic量刑模型。利用量刑指标间相关性,对模型进行了优化,得到犯罪危害、赔偿、自首等指标精简的量刑模型,并就模型的效力进行了评估。案例回代表明模型量刑可靠率达89.3%,有一定的实用价值,为大数据背景下的司法改革中的数理基础研究提供有益探索。

关键词 量刑 分级 Logistic回归 回代

基金项目:河北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项目资助(Z2012020)。

作者简介:李建东,燕山大学理学院统计学系,讲师;张芳,燕山大学理学院。

中图分类号:D92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02.059

如何规范量刑,减少量刑偏差和量刑失衡,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各国都在积极探索规范量刑的新途径。欧美等国,早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就开始了量刑改革运动,提倡均衡量刑,主张实施量刑统一标准,限制法官的自由裁量权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美国就设立联邦量刑委员会,颁布《美国联邦量刑指南》,将规定的罪行分为40多个等级。量刑采用一种量刑表格,通过查表可得基准刑量以及波动幅度,表中刑量的确定采取历史数据统计分析与民意调查相结合的方法 。英国于2002年7月设立量刑指南委员会,制定出量刑标准,作为法官办案的指南准则,对法官具有法律上的约束力 。国内也有专家、学者、法律部门等就规范化量刑问题作了研究。赵廷光教授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研发“实用刑法专家系统”,90年代初开始在北京、山东、海南等地推广使用,并于1997年国家颁布新刑法后推出了“辅助量刑系统” 。这一过程中,有支持者,如山东淄博市淄川区法院从2003年开始试验的软件量刑,其开发的“智能数字化量刑系统”得到最高人民法院的正面评价;也有反对者,季卫东教授就推广电脑量刑问题提出了暂缓执行的意见,并总结了缓期执行的四项理由 。其后不断有法学专家、学者如虞平、张勇、满秋月、沈婷、李涛、唐亚南等参与到量刑规范化的讨论之中,提出了许多有益思路。

随着数据科学的不断发展,几乎所有领域都受到大数据技术的冲击,律法界也不可避免受到数据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建立国家级别的案例数据库,法官可以方便的参考以前的判例,量刑的稳定性大大提高;同时,社会民众可以通过比对,对司法量刑进行监督,进一步提高量刑的准确性。借助不断发展的大数据处理技术,将这一过程自动化:依托海量历史判例,通过数据分析,建立预测模型,为法官提供罪犯的量刑建议,同时也为控辩双方提供较为准确的信息,对量刑规范化、透明化将起到重要作用。这一过程中,作为大数据核心技术的统计理论必将发挥重要作用。量刑均衡的重点“同罪同罚”不仅是法官的个体标准,也是国家层面司法审判总体一致性的社会诉求,这一意义下可以将其作为一种统计规律性。为此,本文就刑量与量刑考量要素间的数量关系构建问题进行探讨。

首先,明确建立模型所需的基本条件,主要包括大量的历史判例以及数据分析所需的计算资源。计算机性能的飞速提升及云计算技术的不断完善,建模所需计算资源条件容易达到,相对而言历史数据的使用就需要一个信息化的过程。区县级法院多采用的是纸质卷宗,在最高法的要求下逐步增加电子档案。从纸质卷宗提取相关信息,录入到计算机中是一项繁杂的工作,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资源。其次,要明确量刑中考量的主要因素,可以在法官中进行广泛调研加以确定。同时,明确的考量要素也能提高卷宗信息化工作的效率。最后,要确定合适的模型,依托数据进行建模。对建立的量刑模型进行分析,进一步通过实践评估其效果。

下面以某地区故意伤害案件为例,简要展示上述构架的实现过程:

1. 通过地区法院法官中进行调查,结合法学理论,初步确定了量刑的14个主要考量要素:年龄、是否为学生、性别、是否未成年、犯罪类型、自首情况、使用凶器情况、犯罪的组织计划性、赔偿情况、被害人过错、犯罪危害情况、犯罪人民族、受教育程度、承担家庭责任情况,及一审刑量。

2. 指派专业人员查询卷宗提取了上述考量要素,整理并錄入数据库。派遣法学专业人员到地区法院整理卷宗并录入计算机,搜集判例389例。

3. 对刑量及量刑要素进行了量化,形成能够供分析工具直接处理的数据集。量化主要依据预期模型的构建要求及实践意义,详见下表:

4. 综合系统聚类法、k-means方法将刑量分为4个级别,对缓刑、管制等量刑结果均作了相应处理。

7. 利用搜集的案例数据对模型的效果进行了回代评估,量刑准确率为89.29%,表明模型具有较好量刑能力,可以为法官量刑提供参考。

通过扩大案例搜集范围、增加样本量,提高总体代表性,引入更加全面的量刑要素、对关系密切的量刑要素分离独立因子,科学选择量刑模型,可以进一步提高模型的量刑效果,降低误判率。随着国家司法信息化的逐步实现,数据处理技术的不断进步(如神经网络、文本挖掘、机器学习等),司法量刑的数据化倾向必将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数据化的量刑也更能体现司法工作的公正性、公开性。

注释:

Wasik, Martin and Pease, Ken.Sentencing Reform:Guidance or Guidelines?Manchester: Manchester University Press.1987.

Paul H.Robinson.One Perspective on Sentencing Reform in the United States.Criminal Law Forum, 1997, 8(1).23-24.

Julian V.Roberts.Sentencing Guidelines in England and Wales: Recent Developments and Emerging Issues.Law & Contemporary Problems, 2013, 76(1).21.

廖杰华.赵廷光遭遇冰火两重天.广州日报.2007-10-19.

季卫东.电脑量刑辩证观.政法论坛.2007,25(1).124-128.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www.wk8.com.cn
本文地址:https://www.wk8.com.cn/xueshu/509345.html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关于我们 文章归档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2021-2022 wk8.com.cn

ICP备案号:晋ICP备20210032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