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价值和生命力在于富有实效性。优化教学内容,是新形势下进一步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前提;改进教学方法,是新形势下进一步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保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是新形势下进一步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有效载体;加强社会实践,是新形势下进一步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 思想政治理论课 教学 实效性
作者简介:钟家全,成都信息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研究方向:网络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03.111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其教学的实效性是体现思想政治理论课在高校育人工作中的价值和生命力所在。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深入发展的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我们在新形势下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指明了方向。
一、突出“用”字,不断优化教学内容
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丰富,但教学时数有限。如果严格按照教材内容逐一讲授,其结果只能是要么讲不深讲不透,要么完不成教学任务。同时教材编写特点决定了教材内容具有难以完全克服的相对滞后性,由此造成了教材内容与急剧变化的社会现实和大学生思想实际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不相适应。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得到解决,就容易导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缺乏正对性。邓小平同志指出:“学马列要精,要管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根据时代发展和大学生实际不断优化教学内容。
首先,要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心理学认为,兴趣能有效地强化学习动机,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前提,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要下功夫解决好的一道难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该根据学生身心特点,围绕教学目标,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和优化,使大学生觉得思想政治理论课并不是“说教课”而是大学生成长成才路上的“必修课”,以增强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兴趣。
其次,要关注和处理好大学生的群体共性与个体差异的关系。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固然有其共性,但大学生更存在着天资禀赋、成长背景和生存环境等方面的客观差异,以及由此决定的个体心理生理、智能和学习目的动机等方面的区别之处,加之大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思想素质和道德修养也不尽相同,这就形成了大学生成长发展需求表现在不同范畴和不同层面上的多样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内容更多体现的是大学生这个群体的共性方面。如果我们不注意教学对象的个性和具体差异,按整齐划一的内容对大学生实施统一的教学,以不变应万变,必然会对教学有效性带来负面影响。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应给大学生以选择的余地。例如,在进行人生观价值观教学时,任课教师可以先提供许多与价值观问题相关案例,大学生从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案例,然后把关注同一个案例的学生聚集在一起,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探讨。也许大学生们关注的问题不一定是教学的重点,但是既然大学生关注就一定存在探讨和引导大学生做出正确认知与选择的必要性。离开了对大学生发展需求的关注,离开了对大学生个性积极性源泉的激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达不到预期目标的。
总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根据时代发展和大学生实际需求不断优化教学内容,正确处理教材体系与教学体系、系统性与针对性以及主线与热点这三对关系,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紧贴时代、紧贴社会、紧贴大学生,避免重复,精而管用,增强教学实效性。
二、体现“活”字,努力创新教学方法
教学内容必须通过一定的教学方法才能传达给学生,进而影响学生。再有用的内容如果缺乏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是实现不了教学目标的。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必须改进教学方法。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普及和现代民主政治的深入发展,各种信息不仅通过出版物以文字形式传播,而且还通过电波、光波、声波和网络等多种形式更为广泛迅速地传播,大学生的自主意识、参与意识、平等意识和民主意识格外强烈。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灌输说教不仅难以奏效,还容易产生逆反心理,最终远离我们期望的教学目标。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积极改革教学方法,激发大学生的主体意识,调动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变单向的灌输说教为双向的指导探讨,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具体地说,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1.研讨式教学。围绕教学中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教师有目的有组织地开展课堂讨论。这要求教师抓住大学生兴趣点,精心设计辩题,如在《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教学中组织“大学生谈恋爱的利与弊”、“德与才谁更重要”、“老实人是否吃亏”、“金钱是否是万能的”等专题辩论和课堂讨论,吸引大学生参与,增强教学效果。
2.案例式教学。教师选择一些权威性案例,如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今日说法》、等栏目的一些典型案例,在深入浅出地讲解剖析的同时,师生一道展开讨论,充分调动和激发大学生思考问题的兴趣。
3.情景式教学。通过创设一定的情景,让大学生参与进去,自由表现自己,自主决策,然后组织集体讨论交流。如《思想道德和法律基础》课进行人际交往教学时,教师先播放录制好的某大学一个宿舍集體生活的一段场景,接着让学生扮演录像中的人物,按照学生自己的真实想法去演出下一段场景,然后接着播放录像,让学生自己进行鉴别,并请学生讲述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之后组织学生进行集体讨论交流。
4.专题式教学。在严格遵循教学目标和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及教材的主要内容和逻辑结构的基础上,我们不受具体理论的整体性、系统性限制,更加突出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打破教材的章节体系,以把相关内容有机结合的“专题”为单位提炼教学内容,把课程内容分成若干专题,一个专题一个主题,每一专题作为一个项目进行教学设计,综合运用案例、讨论、多媒体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把理论呈现出来,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把问题讲深讲透。
必须强调的是,任何教学方法离开了情感的润滑作用,教育效果都会大打折扣。无论采用什么教学方法,都离不开也不能替代教师真挚情感的投入。列宁指出:“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 入情才能入理,入理才能入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关心体贴的话语、和蔼可亲的笑容、理解尊重的态度和平等探讨的方式,能够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建立起师生信息交流和情感沟通的心理基础。在此基础上,学生的信息接受系统能够保持开放的状态,对教学内容保持积极和兴奋的情绪,会比较自然地接受教育,从而达到“亲其师”进而“信其道”的效果。
三、反映“新”字,充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心理学研究表明,新鲜事物能够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更新教学手段可以引起学生新的探究活动。采用现代教育技术保持教学手段的新颖性,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重要手段。
科学技术与现代教育思想的有机结合,形成了多媒体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为教育提供了先进的技术手段,给深化教学改革带来了新的契机。多媒体集图文音像于同一界面,能够发挥综合处理和控制符号、语言、文字、声音、图像和图形等多种媒体信息的优势,多重刺激学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也能够使教学方式形象生动。一些抽象枯燥的概念理论通过多媒体技术变成了集图文音像于一体的生动具体的材料,达到了化抽象为具体的良好效果,从而使学生容易理解接受。如“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在进行人生观价值观教学时,教师用传统方法教学,虽然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讲解说明,也不一定能够达到良好的效果。而采用现代多媒体教学,充分发挥多媒体图文并茂、形象生动的优势,教师可以组织大学生观看浓缩知识分子不计功名、为国为民的《蒋筑英》。通过媒体技术手段,抽象的概念和理论化为集声、像、字画动态显示为一体的形象生动的具体材料,让学生亲临其境,得到体验。这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接受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而且能够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学习兴趣,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避免以往传统教学中任课教师唱独角戏的缺陷。因此,充分应用以多媒体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是新时期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重要保证。
四、强调“实”字,大力加强社会实践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培养和塑造政治素质和思想道德品质合格的大学生,其直接目标在于提高大学生的政治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准,并外化为行为。这是一个知、情、意、行相互转化的过程。显然,离开了社会实践,仅仅依靠课堂理论教学是很难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加大社会实践力度,构建能够把课堂所学融汇到现实生活中去的实践教学体系,在实践中巩固课堂所学,在体验中强化认知,在认知中转化为行为,才能达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
社会实践活动可以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请进来”即从社会邀请各方面的专家、学者、企业老总到学校为大学生做报告。“走出去”即大学生走出课堂,深入生活,了解社会,具体可以采用“三式一参”的实践活动方式,即社会活动的“自选式”、“流动式”、“固定式”和组织大学生“参观考察”。自选式,这种方式是指在课堂下,从学校实际出发,根据教学内容,结合社会热点,任课老师制订调研选题,学生选定选题后分散到社会进行调查并撰写社会调查报告,社会调查结束后,任课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汇报交流,以扩大受教育面。流动式,这种方式是结合课程特点,利用大学生实习机会,教师拟定题目,由大学生在实习单位开展社会调研。固定式,这种方式是指在乡村、企事业单位建立固定的实践基地。一参,指结合教学内容,组织大学生参观一些具有典型意义的地方、单位、遗址等,通过实地参观考察,增强理论的说服力、感染力,提高大学生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强化大学生的使命意识、爱国主义和道德法治意识。
注释:
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6-12/08/c_1120082577.htm.
鄧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82.
列宁全集:第20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