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子分类:
返回
文库吧用户登录
快速导航关闭
当前搜索
当前分类
子分类
实用工具
热门搜索
文库吧 > 学术 > 时政综合 > 法制与社会

公安院校大学语文教学水平提升策略分析

公安院校大学语文教学水平提升策略分析

郭猛 李响

摘 要 作为培养预备警官的公安院校,大学语文课程在通识教育中处于核心地位。当前公安院校还存在着对大学语文重要性认识有失偏颇,教材选用杂乱,文选编纂无序,师资队伍建设落后等问题。以培养高素质警务人才为目标,将公安专业教育与大学语文教育相结合,进一步提升大学语文教学水平,是公安院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的迫切需要。

关键词 公安院校 大学语文 教学改革

基金项目:2014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立项课题“基于公安特色的《大学语文》课程改革研究与实践”,编号: 2014JGA295。

作者简介:郭猛,广西警察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语言文字应用与公安教育;李响,广西警察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民法、社会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03.113

2006年9月,《国家“十一五” 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高等学校要创造条件, 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中国语文课。” 2007年5月, 教育部正式要求高校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大学语文》课,并且要求列入必修课。公安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捍卫者和接班人,学生尤其需要全面的文化素养、完善的人格和文化自觉的教育和培养,《大学语文》正是公安院校按照要求面向各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基础课和公共必修课,是公安教育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教育内容之一。

一、大学语文在公安教育中的课程地位和现状

在公安院校教学教育中,一方面,由于过分强调专业知识的传授、专业技能的掌握和运用,从而忽视了人文精神的培养,使学生视野受到了限制;另一方面,由于教育功利思想的导向。强调对学生法治精神的培养,缺少了对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视,这导致了学生“法治观念强、人文素质低”的矛盾出现,致使学生不能够得到全面发展。国外的一些学者称其为“单薄的纸片人”,指的就是欠缺精神生活和情感生活,单单只有功利性专业技术知识的人。

警察职业是以打击罪犯、预防犯罪,维护社会秩序为目的,其本质是为了维护社会稳定和发展,弘扬社会正义,保障社会和谐发展。从目前警务人才的需求看,各级公安机关除了要求人才具有相当的专业能力外,还需要具备一定的知识面、良好的合作精神和相当的公关沟通等方面的能力。大学语文作为公安院校通识教育的核心课程,同民族精神的弘扬、民族文化的传承、大學生职业品格的培育密切有关,其语言工具基础教育用以培养受教育者的阅读理解能力、文字运用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写作能力;人文审美教育则用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来熏陶学生的文化底蕴,陶冶他们的情操,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使他们无论是否从事公安工作都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具有适应现代社会的文化能力,而不仅仅是片面的,狭窄的,只知道工作而不知其他的机器人。

目前全国公安院校对大学语文课程的重要性有了一定的认识,并在教材编写上、教学设计上和考试考查上进行了改革和探索,有的院校将公务员考试的要求融入大学语文的教学之中;有的院校开设语文应用班,突出写作能力培养力,力求把学生培养成具有新闻写作和发言、公文写作能力的全面人才;有的院校作为人文素质教育课程来讲,侧重于文化修养的提升。但是,总体来说,公安院校的《大学语文》课程的功利性色彩还比较浓厚,大学语文的复合教育功能,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核心竞争力尚未得到完全提升。研究制约公安院校大学语文教学水平提升的因素,探索适合公安职业特色的教学模式,探讨学生语文素质本质性提高的策略在当前显得尤为重要。

二、制约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水平提升的因素分析

(一)对大学语文课程重要性认识的偏颇

公安院校一般开设的课程具有强烈的实用性和目的性,即开设的课程与学生日后所从事的公安工作有密切联系。由于受功利性教育的影响,有些公安院校把课程设置与专业技能激进地划上等号,将公安专业课的理论课和实训课大幅度增加,由于每学期开设的总课时数有限,加上公安院校学生接受的临时性安保等社会实践任务多,大学语文课常被迫让位于专业性课程,课时数常达不到教学计划安排的课时数,使得大学语文教育处在一个非常尴尬的地位。再有,大部分公安院校课程设置安排往往忽略课程与课程之间的相关联性,过度重视课程自身的系统性,而实际上,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课程与课程之间的关联性越来越多地发生交集与重合,尤其是大学语文作为母语高等教育,以其文学性、思想性、情感性兼备的特点,能够保证其他课程教育目的的有效实施,可以说大学语文在一定程度上讲又是其他课程的基础。从更深层次来讲,人民警察作为国家最重要的秩序维护者,其执法理念、执法水平与人民群众的人身权和财产权息息相关,大学语文能够提升公安干警的爱国情怀和民族情怀,而且他们可以汲取中国优秀的文化,并从中培养忧国忧民、自强不息、忠诚爱国、乐观豁达、健康向上的道德品质,从而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地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从而成为优秀的人民警察,合格的国家公民。

(二)教材选用杂乱,选文无序重复率高

据统计,现在关于大学语文的教材,国内学者编写的有几百种之多,教材质量参差不齐,鱼龙混杂。这些教材大部分是对权威教材的简单改动,内容比较老旧,不能表现出语文与时俱进的特点。同国内普通高等院校类似的是,公安院校大学语文教材的内容也有大量和中学教材相重复的内容,教材的选用和编写体例与普通院校的差别不大,体现不出公安特色。近年来,一些公安院校的学者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尝试着编写出版了具有公安特色的大学语文教材,如浙江警察学院高虎、张玲燕主编的面向公安政法院校试用教材《新编大学语文》,中国人民公安大学郭文丽、赵锋主编的《大学语文(修订版)》,适当增加了当代公安文学,这既使学生作为普通公民的文学素养得到提高,又培养了学生作为预备警官的自豪感与荣誉感。但是,这些教材还是存在内容与中学教材内容相重复的内容,所选文章依然存在反映不出时代的变化,难以彰显公安职业特点,尤其缺乏对当代公安文学发展的关注等问题。

(三)教学水平参差不齐,师资队伍不稳定

有优秀的老师才会培养出优秀的学生,就公安院校而言一名优秀的大学语文老师,不仅要具备良好的文学知识和文化素养,还需具备一定的社会实践经验和公安业务知识。但实际上,相当一部分大学语文教师是大学毕业后直接进入公安院校任教,缺乏社会实践经验,更谈不上公安业务知识,他们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往往是他们从书本上所学,这种知识的传授是和公安工作相去甚远,理论和实践相脱离,属于“照本宣科”,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由于受“重专业课,轻基础课”思想的影响,公安专业课教师在职称评定、课题申报、立功受奖等方面往往优于基础课教师,导致大学语文教师更倾向于向公安专业课转型,或者兼授公安业务课;如果教授大学语文老师不够,又只能暂时让教其他课的老师或者外聘教师来“救场”,这样才勉强完成教学任务,缺乏一支专任的稳定的大学语文教学队伍。大学语文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得不到提高,也使得集体备课和团队科研缺乏稳定性,持续性,难以产出高水平的教学成果和高质量的科研成果。

三、大学语文教学水平提升策略

(一)提高重视程度,寻求合理定位

传统文化是民族意识之根基,是维系民族精神之命脉。大学语文从中华传统文化中吸收丰富营养形成的选文,全面反映了历史与现实中人们所关注的问题,包含了深刻的思想理念和智慧,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水平,陶冶他们的情操,提升他们的审美水平,启发与深化受教育者对历史及现实的关注,养成关心时事、关注民生、关爱民众的政治情怀。同样,大学语文对于全面提高公安院校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也有着积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语文本身的教育功能,能够培养学生规范地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理清思考问题的思路,形成良好的语言习惯,形成不同于中小学学生的语文素养,有助从警后面对不同对象善于使用不同的语言。坚持大学语文课程作为公安院校的核心课程的地位不动摇,在实际教育教学中还要恰当处理好其与专业课的关系,进一步突出大学语文的基础性,让大学语文课程成为其他课程的思维课、表达课,为其他課程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重视教材编写,选文突出职业性

语文既是重要的交流工具,也是传统文化和当今社会主流价值观的重要载体。适用于公安高等院校的大学语文教材应有的放矢地选取具有公安特色的小说、诗歌、散文和戏曲,这样既能避免与其他普通高等院校教材相同的尴尬,也可以避免教材的“面面俱到”、选文重复出现等现象;同时,让学生在校园里接触具有公安特色的文学,可以培养他们作为警察的职业荣誉感和使命感,使其“与有荣焉”,树立“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信念。本着人文素质教育与公安特色相结合的原则,可以选取有关人生、哲学、自然、法律的经典文章,把历代文学作品选、中国法理文化、世界警察文化和公安文学融会贯通,这样既顾及到公安院校学生的职业性养成,又熏陶了他们的文化素养。在能力培养上,要把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摆在首位,深化学生汉语规范习得,深化阅读理解能力;再次,要使学生通过学习经典作品,真切感受人类的美好情感,认识世间的真善美,学会明辨是非,激发内在丰富感情,从而成为人格健全、情感丰富和道德高尚的人。

(三)加强师资建设,打造专业化队伍

只有不断提高大学语文教师的理论研究水平与社会实践水平,才能更好地把握大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从而提高大学语文教学效果,培养出合格的人民警察。大学语文并不是恒古不变的课程,并不是只需要教师“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它需要把人文教育同公安特色相结合。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提升自己语文业务能力的同时,还要定期到基层调研,如到派出所、刑警大队、治安大队、禁毒大队等,亲身了解一线基层公安民警的工作、生活情况,到实践中锻炼和学习公安业务知识,丰富自己的公安阅历,增强自己的社会认知,使自己的教学更加贴近公安实战,避免授课时高谈阔论,单薄无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还需要打造一支学者型专业化师资队伍,以避免大学语文课程与其他通识教育课程同质化,也只有打造学者型专业化师资队伍,学科的独立性才会显现出来。

新时期公安机关的“四项建设”对警务人才的素质和能力培养有了新的更高要求,顺应时代潮流,不断探索公安院校大学语文教学水平提升策略,以大学语文的人文内涵来教育学生、培养学生、引导学生,使其成为既有良好的语文素养,又有坚定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高素质公安预备人才,是公安院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刘小宁.公安院校大学语文教育现状与对策分析.现代教育科学.2009(6).

[2]彭文忠.基于通识教育的大学语文教育之功能定位及其实践.文史博览(理论).2013(10).

[3]潘玉环.基于通识教育理念的大学语文教学改革探析.教育与职业.2012(10).

[4]郭猛.基于公安职业特色中的大学语文教学研究改革.广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6(5).

[5]郭丽文、赵锋.大学语文.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3.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www.wk8.com.cn
本文地址:https://www.wk8.com.cn/xueshu/509812.html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关于我们 文章归档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2021-2022 wk8.com.cn

ICP备案号:晋ICP备20210032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