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子分类:
返回
文库吧用户登录
快速导航关闭
当前搜索
当前分类
子分类
实用工具
热门搜索
文库吧 > 学术 > 时政综合 > 法制与社会

评《塔林手册2.0》对人权的保护与限制

评《塔林手册2.0》对人权的保护与限制

摘 要 《塔林手册2.0》将人权保护专章列出,认为传统国际人权法的条约和习惯同样适用于网络空间,阐释了网络空间中重要的人权概念,同时对网络活动中对人权的限制作出规定。《塔林手册2.0》将网络空间人权保护置于重要地位,同时也考虑到各国实际情况而对人权保护的限制以及人权保护义务的克减作了评注。但是,该手册对于网络人权保护是否有治外法权、网络空间表达自由、隐私权的界限等问题并未给出答案,仍有诸多缺陷。

关键词 网络空间 《塔林手册2.0》 国际法 国际人权法

作者简介:刘震,武汉大学法学院国际公法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国际法。

中图分类号:D9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03.295

《塔林手册》是由北约卓越网络合作防御中心(CCDCOE)邀请国际专家组编纂的关于网络空间国际法适用问题的指导手册。2009年成立首个国际专家组,2013年出版了《可适用于网络战的国际法的塔林手册》(即《塔林手册1.0》),2017年2月出版了《塔林手册1.0》的姊妹篇和升级版《可适用于网络行动的国际法的塔林手册2.0版》。《塔林手冊2.0》将关注范围扩展至和平时期法律制度,成为战时、和平时期全方位覆盖的系统性指导手册。第6章探讨了国际人权法在网络空间的适用问题,体现了对人权保护的重视,同时其人权保护规则也存在诸多缺陷,本文就该部分展开分析与评价。

一、《塔林手册2.0》关于人权保护的主要内容

《塔林手册2.0》第6章共有5条规则(第34-38条),主要依据已有的国际人权公约而制定,规定了一般国际人权法适用于网络空间的一般原则,并且对网络行动中国家尊重并保护人权的义务作了规定和阐释,同时对于人权保护的限制以及国家人权保护义务的克减作了探讨和说明。

(一)对人权的保护

第34条对国际人权法适用于网络空间的一般原则作了规定,“国际人权法适用于网络行动”。无论是人权保护的习惯国际法还是条约法,都适用于网络空间。

第35条规定了个人享有的权利。个人在现实世界中享有的人权在网络空间中同样适用。这些权利包括公民权利、政治权利、经济权利、社会权利等所有的国际人权。专家评注中特别强调网络空间中保护表达自由的重要性,认为它是一项基本人权,享有表达自由的权利是能够享有其他人权的必要条件。专家组还讨论了涉及隐私权的一些问题,进而讨论了网络空间中是否存在“匿名权”(human right to anonymity)、“上网权” (access to the Internet)以及“被遗忘权”(right to be forgotten)等问题。

第36条强调了国家尊重并保护人权的义务。该条内容对“尊重”和“保护”人权做了概念区分。“尊重”人权的义务是指国家不得干涉个人享有的人权,而“保护”的义务是指国家有义务确保第三方不得侵犯公民享有的人权。可见,前者是一种消极的义务,后者是积极的义务。

(二)对人权的限制

第37条规定,尊重和保护国际人权的义务,并不是没有限制的“绝对权利”(absolute rights),但这些限制应该符合实现合法目的之必要性、非歧视且经过法律授权。专家组认为,国家无论在何种条件、为何种目的都不能克减国际人权法的“绝对权利”,绝对权利指免于酷刑、免于奴役以及持有观点等权利。

第38条规定了国家对保护人权义务的克减。一国可以在网络行动中克减其人权条约义务,前提是这种克减为条约所允许且符合条约规定的条件。国家基于社会防卫和管理需要会暂停或中止所承担的人权保护义务,国家的这一权力可以称为克减权。很多人权条约都禁止在并不紧急的情势下克减人权义务。专家评注中指出,在某些情势下对网络空间中的表达自由进行一些限制是允许的,但是封锁所有的类似表达可能是不被允许的。

二、《塔林手册2.0》人权保护规则的亮点

《塔林手册2.0》将国际人权法作为重要一章列出,几条规则涉及了国际人权保护的核心权利,对于将一般国际人权法规则引入网络空间起到了重要的桥梁作用。

(一)将人权保护置于重要地位

《塔林手册2.0》将国际人权法专章列出,且放在第二部分《国际法与网络空间专项制度》的第一章,从编制的体例上便凸显了对人权保护的重视。《塔林手册2.0》在人权保护方面的规则,主要依据现有的几个人权公约:《世界人权宣言》、《公民及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国际公约》,强调公民在“线下”享有的人权同样适用于“线上”,专家们一致认为,这些人权条约的规定在一般意义上是可适用的且属于习惯国际人权法规范。笔者认为,《塔林手册2.0》不断强调网络空间中对人权的保护,强化这一观念,对于网络行动中保护人权是有重要意义的。《塔林手册2.0》对保护人权理念的重视和宣扬,对于实践中各国在网络空间形成保护人权的共识和行动,可能产生深远影响。

(二)阐释网络空间中重要的人权概念

传统的表达自由的权利、隐私权、观点自由(freedom of opinion)的权利,在网络空间同样适用。专家组区分了观点自由与表达自由(freedom of expression)的区别,认为自由地持有观点是实现国际人权法目标和宗旨的重要保证,因此不能被限制。国家对自由持有观点的干涉包括,基于一个人持有的观点而在网上煽动反对此人,在线恐吓,或实行其他形式的骚扰。专家组也指出,一旦这样的观点被表达出来了,国家便可以依据第37条的规定对这种表达进行限制。

专家组还对网络环境中特有的权利概念做了解释。专家组认为,国际法上尚未形成一种叫做“匿名权”的权利。禁止、限制、减少对设备的访问或者通过技术手段匿名,可能会减少网络空间里人权的享有和行使,但是这样的匿名本身并不涉及国际人权法。另外,专家组还讨论了“被遗忘权”的问题,认为当前并不存在一种叫做“被遗忘权”的习惯国际法,即国家没有义务要求第三方从网络上消除个人数据和链接。关于“上网权”的问题,专家组认为这也不是习惯国际人权法概念,技术是获得权利的辅助,但其本身不是权利。

(三)充分尊重各国现实

《塔林手册2.0》的专家们在编纂该手册时,也充分考虑了各国的国情。专家组成员认识到,不同国家对于某些人权在网络空间背景下的准确范围的理解是不同的,不同的人权法院和人权组织对于这些概念的理解也存在差异。专家组同意《东盟人权宣言》中的声明,“人权的实现,必须根据政治、经济、法律、社会、文化、种族和宗教背景不同,在国家及区域的语境下进行考虑”。第6章第37条和第38条分别阐释了国家可以根据现实需要,对人权作出限制或对承担的人权义务作出克减。专家组充分考虑了这种差异,因此最后的规则不涉及争议问题以确保文本顺利通过。

三、《塔林手册2.0》人权保护规则的缺陷

《塔林手册2.0》关于人权保护的规则有许多亮点,但不容忽视的是,也存在许多未能解决的问题。

(一)核心规则存争议

国际人权法是否有“治外法权”(extraterritoriality)?對于一国采取的非“物理控制”(physical control)措施是否满足“有效控制”标准,专家们未达成一致。例如,一国通过网络空间采取行动,法律意义上有效控制在国外的个人,是否触发该国承担的国际人权法义务?多数专家认为只有物理控制领土或个人才能产生国际人权法义务,通过虚拟方式的控制便构成国际人权法有效控制的观点与广泛的国家实践相冲突且缺少“法律确信”(opinion juris)。但有专家认为只要个人因为国家网络空间行动而不能行使人权或享有人权保护,那么国际人权法便可有治外法权。另外,在国际人权条约本身未规定是否适用于非缔约国的情况下,该条约是否适用于非缔约国?一些专家认为,除非条约中有规定,否则这些条款不适用于非缔约国,理由是不能给这些国家施加他们未同意的义务。也有专家认为,如果这些人权条约中未做相反规定,那么应解释为适用于非缔约国,理由是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国际人权法的目标和宗旨。在一国领土内,国家是否有义务保护某个人的人权不受第三方干涉?大部分专家认为,只有此人在该国领土或者该国有效控制的领土上时,国家才有义务保护其人权。另一部分专家认为只要某人行使人权的行为发生在该国有效控制的领土上,不管其人是否在该国领土内,该国都承担保护其人权的义务。

(二)权利范围不明确

习惯国际人权法的范围是不明确的。《塔林手册2.0》主要以国际社会广泛认可的人权条约为范本,在这个问题上也未能有所突破。各国对于人权公约中所规定的人权的范围有着不同的理解,并无统一标准。在网络背景下,各国对这些权利的精确范围的理解也是不同的,不同的人权法院和人权组织的理解也存在差异。具体而言,专家组虽然对观点自由与表达自由作了区分,但未能就表达自由的精确范围达成一致。对于网络环境中隐私权的准确范围,专家组同样未能给出答案。以通过算法分析(algorithmic analysis)的机器检查(machine inspection)现象为例,一些专家认为这种机器检查不涉及隐私权问题或者说这是一种正当的检查,除非国家通过这些数据获取个人信息。少数专家认为仅仅收集这些交流的数据就涉及隐私权问题,即便没有获取个人信息。另外,专家组对于不涉及个人信息的“元数据”(metadata)是否属于隐私权范畴存在分歧。

(三)规则笼统难操作

纵观《塔林手册2.0》第6章关于人权保护的5条规则,大多是对于人权保护的原则性宣示,而非可操作的具体规则。究其原因,各国关于人权的理解以及现实世界中人权保护的情况存在很大差异,在规则制定中当然也难免出现分歧。从该章每条规则下面的专家评注来看,涉及治外法权、表达自由、隐私权等人权概念的具体规则制定时,均存在很多不同意见。不难预见,在具体的国际人权保护实践中,《塔林手册2.0》所提供的5条规则,可能很难起到有针对性的指导作用。

四、结语

《塔林手册2.0》作为国际社会第一部系统制定网络空间平时和战时行动规则的指导手册,制定了网络空间中人权保护的规则,对于国际人权法在网络时代的完善和发展有积极意义。同时,我们也注意到这份规则存在部分概念不明确、重要规则有争议、指导规则难操作等缺陷,将来能在多大程度上发挥对国家实践的指导作用,还有待时间检验。

参考文献:

[1]刘璐.塔林2.0第一次有了中国专家的声音,九个问题让你认识它——专访黄志雄.解放日报·上观新闻.2017-02-20.

[2]刘晓虎.人权剥夺、限制和克减的原理及边界.法律出版社.2016.

[3]张天舒.从《塔林手册》看网络战争对国际法的挑战.西安政治学院学报.2014(1).

[4] Schmitt, Michael N. Tallinn manual 2.0 on the international law applicable to cyber operation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17.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www.wk8.com.cn
本文地址:https://www.wk8.com.cn/xueshu/510004.html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关于我们 文章归档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2021-2022 wk8.com.cn

ICP备案号:晋ICP备20210032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