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法律是一种社会规范,对于人们的日常生活起到调节和指导的作用。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颁布了300多部法律法规,规定了生活中大大小小的事情。本文重点分析法律在生活中的体现以及对生活的影响。
关键词 法律 生活 指导
作者简介:陈琪,哈尔滨第六中学校。
中图分类号:D920.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10.117
自古以来,便有无规矩不成方圆的道理。所有人都向往自由,但并不意味着自由是绝对的。人不是一个孤立的个体,而是生活在社会生活中的群居动物,必然会受到相应的约束。《韩非子》中写道:“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在当代社会,我们将法律作为规范人行为的工具。随着我国法制建设进程的逐步深入,法治的思想深入人心,法律与生活的联系也更加密切。
一、法律的定义
(一)法律的学术定义
马克思主义关于法律是这样定义的,即法律是由国家制定的、由国家保障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的意志,以权利义务为内容,以确认、保护和发展统治阶级所需要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为本位的行为规范体系。从这个定义中,我们不难看出,法律是随着统治阶级的产生而产生的,它的目的在于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同时,法律受到经济基础的制约,物质生活条件决定了法律处于何种阶层。在法律的规定下,人们既享有权利又要承担义务,违反法律的规定也必然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法律是国家的产物,是享有立法权的立法机关通过严格的立法程序而制定、修改并颁布的。广义上的法律还包括立法机关发布的有法律效力的司法解释以及行政机关为了执行法律而发布的规范性文件等。
(二)日常生活中理解的法律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并不能够对法律有上述深刻的认识。每每谈到法律,我们的感觉总是崇高而又神圣的,毕竟我们当中的大多数人对法律都没有切身的体会。我们能想到的是法院门前两个威严的石像,是法院大楼上高悬的国徽,是法庭上律师唇枪舌战的场景,更是电视机里面正襟危坐的法官手握法槌,做出庄严的审判。
提起法律,首先进入我们脑海的只有三个字,那就是“打官司”。我们只知道,当自己受到侵害时,法律是保护伞,是能够惩恶扬善的工具。作为一名高中生,我对法律的理解是这样的,法律是一杆公平秤,一边放着权利,另一边放着义务,享有权利的同时必然要履行相应的义务,同时权利和义务的价值,在法律层面上应该是对等的;法律也是安全的眼睛,通过法律可以明辨是非曲直,让我们清楚何为善,何为恶,时刻提醒我们勿以恶小而为之;法律也是行为的警戒线,告诉我们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在我们触碰或者想要突破这个警戒线时,法律会敲响警钟,告诫我们行为的准则在何处;最后,法律也是道德最后的防线,道德所谴责的并非法律所不允许的,然而法律所禁止的,必然是道德所鄙夷的,道德的约束不具有惩罚性和强制力,法律的存在是为了抑制部分人的劣根性,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共同起到维护社会和谐的作用。
二、法律在生活中的体现
人类从出现就受到规则的制约,从天体运动、四季轮回到氏族社会的明确分工,从奴隶制度的产生消亡到封建制度的兴起衰败,再到如今法治社会下的相对自由和平等,规则和准则一直都存在于这个社会。法律作为当代社会的行为准则,在社会中的应用十分广泛。我们知道各个国家之间要遵守签订的条约,公司法人有自己的章程,这都是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体现。我们总是觉得法律是神秘而又遥远的,实则不然,法律在日常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很小的时候我们便有記日记的习惯,而且无需叮嘱,我们会将日记保管妥当,不允许他人随意查看,这便是保护隐私权的法律意识。我们过马路时懂得走斑马线,无论是开车还是步行都记得不闯红灯,拒绝酒驾,主动避让应急车辆,这都是遵守交通规则、不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表现。再比如,我们去商场买东西,如果遇到假冒伪劣产品时,可以向有关部门申诉,请求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有关部门在接到申诉后会要求商家对你进行相应的赔偿,这是《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具体体现。
由此可见,法律并非束之高阁的教条,而是需要被人们所熟知和应用的规则。
三、法律对生活的影响
贝卡利亚曾经说过,法律的力量应当跟随着公民,就像影子随着身体一样。作为当代的中学生,我们有幸生活在改革开放的年代,可以亲眼目睹改革开放的十多年中,我国的法制事业飞速发展,法律对我们生活的影响也越来越大。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不再满足于解决简单的温饱问题,开始加大精神文明建设,公民开始有了维权意识。前两年风靡全国的“王老吉”商标案件,让我第一次对知识产权有了深刻的认识,一个小小的商标竟然能引起如此轩然大波。再比如我们的很多中华老字号,虽然名誉响彻中外,但是如果依旧没有商标的维权意识,很可能给自己带来巨大的损失。在对各种案件的关注中,我认为法律开阔了我的视野,让我对合法权益的认识不再局限于简单的人身和财产方面。
法律更让我知道,在全世界提倡法治的今天,不仅仅要提醒自己不去做伤害他人合法权益的事情,更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增强法制观念,严格按照法律的要求做事。法律需要被我们所重视,不仅仅因为它能给我们带来利益。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人们不断地淡化道德的重要性,甚至有人认为传统美德已经过时,不再符合时代的要求。这一时代的青少年教育变得不再传统,面对的诱惑也越来越多,少年犯的比例逐年上升。对于这类现象的频发,我们不仅仅为这些青少年感到惋惜,他们本该在蓬勃向上的年纪里坐在教室安安静静地读书,然而却因为法律教育的缺失,没有体会到青春的精彩,我们更为难过的,是他们対于法律的无知和无畏。
因此,我们应该注重培养自己遇事冷静的性格,不浮躁,接受良好的教育,从而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endprint
在我们的成长道路上,法律一直伴我们同行,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首先,法律是我们社会生活的航标灯。国家通过颁布法律来告知人们令行禁止和积极鼓励的行为有哪些,让我们知道了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禁止做的。法律就像航行中的灯塔,高高的、远远的指引我们前行。有它的存在,我们便会安心的进行社会生活,去努力追寻更加美好的未来。
其次,法律是我们行为的预言家。法律的神奇之处就在于,它可以预测人们的行为。例如,法律告诉我们盗窃、抢劫的行为是错误的,会受到法律的惩罚。因此,作为遵纪守法的好公民,我们便不会去做那样的事。
再次,法律是自我反省的铜镜。法律通过惩罚犯罪,给人们以警示作用,约束公民的行为,增强公民自觉守法的意识,培养其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更能增强公民的维权意识,更好地保护其合法权益。
最后,良好的法律是国家长治久安最终的保护伞。在悠悠的历史长河中,人类建立起来的各种社会就像是漂泊在苍茫大海上的一叶扁舟,海面上的一丝涟漪都会让这艘小船有被颠覆的危险。回首中国五千多年的历史,虽然有尧舜禹禅让制度的美谈,有商鞅变法这一有里程碑意义的举措,但是依旧没有逃过朝代的更迭;虽然有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的繁荣,有康乾盛世的鼎盛,但是依旧没有改变中国曾一度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命运。同样,在大洋彼岸的西方国家也有着这样的情况。
综合来看,这都是“人治”的结果。对比过去动荡不安的社会,我们现在的和谐社会是我国积极推进法制建设,实施社会主义“依法治国”的成果。因此,法律是我们生活的向导,是一种信仰,是国家长治久安的依靠。
四、法律的局限性
誠然,法律对于我们的生活有着巨大的影响,但是其自身也有着一定的局限性。我们都知道,艺术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法律也是这样。法律的内容无非是调整生活中的各种行为,当然要基于生活的需要来制定。就像学校里的规章制度一样,作为学生我们要尊敬师长,努力学习,不迟到不早退。那么作为公民,法律要求我们遵守交通规则,尊重他人的人身和财产权利。虽然法律和制度必须跟上人类思想的进步,但是在实际生活中,由于诸多原因,法律的发展相比较科技和经济的飞速进步而言,还是相对落后的。作为二十一世纪的中学生,我看到了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感受到了互联网大数据时代带给我们的新感觉,但是我也感受到了生活中出现了难以及时解决的问题。近年来,网络诈骗层出不穷,骗子们的手段变化多端,被欺骗的案例屡见不鲜;再比如,有价值的游戏账号、社交网络账号被盗取的案例也比比皆是,对于这些虚拟财产的保护,法律最初并没有具体的规定。这是因为,网络等新兴技术的产生与发展往往先于法律的制定,法律很难做到及时应对生活中层出不穷的新问题和新情况,很多法律规定也由于年代久远而不合时宜。同时,法律也不是万能的,生活中的很多事并不是法律所能解决的。
五、结语
总之,法律像太阳,用耀眼的光芒去驱散世间的阴霾,用温暖的阳光去安抚受伤的心灵;法律又像月亮,用柔和的清辉在深夜里给你一丝安全感,用清澈的桂影向你展示这世界的美好;法律是生命的盾牌,为我们抵挡一切可能受到的伤害;法律又是长矛,刺向目无法纪的罪人。作为一名高中生,我对法律的认识还比较浅显。但是作为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传承者和推动者,我希望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去学习、去研究法律。我希望法制教育可以逐渐推进,让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对法律有更多的了解和更深的认知。我认为只有知法懂法,对法律有所畏惧,将法律作为信仰,才能做一个严于律己的守法好公民,才能借助法律的力量维护自己和他人的合法权益,才能在国际的舞台上维护国家的尊严和民族的利益。
参考文献:
[1]李学谦.浅谈法律与生活、社会的关系.学术论坛.2015(17).
[2]曾宪义.中国法制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