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子分类:
返回
文库吧用户登录
快速导航关闭
当前搜索
当前分类
子分类
实用工具
热门搜索
文库吧 > 学术 > 时政综合 > 法制与社会

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计划背景下的经济法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计划背景下的经济法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摘 要 经济法是法律体系中的重要内容,是经济管理及法律专业中的必修课和基础课程,这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基础的经济学常识和经济法学常识,了解相关法律概念,掌握基本技能,运用经济法律法规解决经济行为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现代社会需要专业素质较强、法律意识较强的复合型人才,进而在商业贸易中解决相关法律纠纷问题。但目前由于经济法教学存在一些问题,如师资力量薄弱、课程体系不合理、实践教学水平有待提高等原因,导致经济法教学质量难以得到有效的提升。本文首先介绍了经济法教学改革的背景,指出了当前经济法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卓越法律育人计划下的经济法教学改革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 法律人才 培养模式 经济法 教学改革

基金项目:韶关学院第十五批教改课题,项目编号:SYJY20141543。

作者简介:叶志新,韶关学院法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经济法学、财税法学。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11.214

我国目前正在实行卓越法律人才培养目标,旨在为社会培养更为专业的高素质的法律人才,维持社会秩序,保证社会公正。经济法有着其自身的特殊性,是经济贸易过程中主要使用的一种法律法规,在我国法律法规的建设过程中,加大经济法教学模式改革的力度是十分必要的,对于保护消费者权益,维护经济秩序稳定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目前,经济法教学的环境、师资、教学课程设置、实践教学平台等都有待进一步完善,因此,我国高等院校和职业院校都要加强经济法教学的改革,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应用型、复合型的多样化法律职业人才。

一、经济法教学模式改革的背景分析

我国于2014 年出台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决定》中指出法律是治理国家的重器,而良好的法律法规是治理国家的基础和前提,立法部门要从人民角度出发,立法为民。《决定》的出台体现了我国的立法思想,我国十分重视法律人才的培养,院校要积极配合立法部门,创新法律人才教育模式,要以基本政治理论为前提,加强理论教育创新,建立完善的学科体系,健全实践教学体系,为社会培养专业的法律人才,为国家法律事业提供后备力量。

同时,我国从2014年就开始开展经济领域的改革,我国行政部门对市场加强了宏观调控和监管,现代市场经济的繁荣对于法律人才的需求较为迫切。我国发改委在2014年开始调整药品价格,在2015年夏季行政部门取消了对于药品价格的管制,药品价格管理部门的工作任务对于定价审批转移到价格监测、价格调控等业务。在半年内,我国药品的价格涨幅惊人,部分处方药的价格上涨了近10倍。

2015年底,我国交通管理部门出台了《关于深化改革进一步推进出租汽车行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与《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使专车运营变得合法化,而且规定了车辆牌照、车价、网络关系等,很多法律研究人员对于这两项规定而出台存在一些质疑,指出交通运输部颁布的规定是否正当,监管是否有效,专车的经营会不会对传统出租车行业带来一定的冲击。在法治国家建设趋势下,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可见卓越法律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法律人才是社会稀缺的人才,包括法律实务人才和法律研究人才,这些人才必须要具备专业的法律知识,还要学识渊博,要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和批判能力。在我国经济改革的重要阶段,在社会转型时期,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法律人才是社会发展与市场繁荣的需要,法律人才也要积极参与到社会变革的过程中来,法律人才要具备良好的法律实践技能,要具有缜密的逻辑思维和判断能力,要参与企业的制度建设和秩序维护。尤其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掌握专业的经济法知识,进而保证经济行为的安全性和合法性。

二、现阶段经济法教学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经济法教学模式存在一些弊端,如教师主体地位较高,忽视了学生的地位,重视理论知识教学,忽视了实践教学,重基本概念,忽视了法律精神的灌输,重考核成绩,忽视了学生的素质提升,现分析如下:

(一)经济法教学理念较为陈旧,教师主体地位明显

部分院校在经济法教学中还在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占据主导地位,教师在课前备课,在教学时重视教师的讲解和示范,学生在课堂上的地位比较被动,课堂讲解和课后作业指导都是教师的任务,教师任务量较大,学生很难得到机会发挥自己的能动性,教师单独的讲解缺乏教学互动,难以引起学生的共鸣,进而影响了经济法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在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沟通与交流不够,会影响经济法教学的实效性。

(二)经济法教学方式比较单一,教师与学生互动少

现在部分院校的部分课程还是沿用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法律教学也受其影响,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显然会制约经济法教学质量的提升。教师在教学时忽视了学生的感受,没有将学生看做教学的主体,学生没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的说教占据了课堂的大部分时间,单向的教学传递是师生缺乏双向的交流,学生较为被动的接受,其主观感受被忽略,缺乏互动的课堂是没有生气的课堂,缺乏感染力,难以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極性。

(三)教学方式较为落后,重视平面设计,忽视了学生的感悟

传统的经济法教学重视传统教学手段落后,传统教学重视教学载体,很少使用现代的教学设备设施,在教学时不够生动,教学道具利用率不高,学生没有经过视听的感受,加之法律教学本身较为枯燥,导致学生在课堂缺乏学习的热情,教师单一的、平面的刺激,难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是法律课堂索然无味,使学生缺乏学习的欲望。

(四)教学内容杂乱无章,重点部分教学效果较差

经济法教学课程要逐步完善,教学内容要全面,要涵盖经济法的基本概念和法律法规条款的解读,经济法教学目标是使学生逐渐掌握经济法的基本概念,学生要掌握基本法律技能和法律实务,掌握运用法律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传统经济法的教学内容较为杂乱,教师教学技能不够专业,教师在教学时注重形式,教学大纲与计划不够合理,缺少重点知识点规划,教师在教学时容易存在胡子眉毛一把抓的现象。endprint

(五)重视理论知识教学,忽视了实践教学

部分学院对经济法的理论知识比较重视,而对于实践教学不够重视,受课时、师资、环境等的影响,经济法实践教学地位较低,影响了学生动手能力的提升。教师重视经济法的基础概念,重视课前预习、课中讲解、课后复习,教师在课堂上的大部分时间都在讲解概念和条款,没有安排实际的训练,没有进行场景模拟,如打官司现场的模拟,学生的锻炼机会较少,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难以提升。

(六)教学考核体系有待建立,忽视了学生能力的提升

教学考核体系是考核教学成果的关键,经济法教学也是如此,传统的考试考核模式较为落后,难以真实反映出学生的学习状况,教师重视学生的出勤率和考试成绩,忽视了对学生法律实务的训练,忽视了学生利用法律法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三、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计划背景下的经济法教学模式改革策略

(一)加大对经济法教学内容的改革

法律教学内容较为枯燥,要想提升经济法的教学效果,院校要注重经济法教学内容的改革。经济法的基础理论知识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经济法原理的教学时,教师要注意不用讲百家争鸣的原理研究现状都告诉学生,教师只需要将基本原理向学生讲解,其余时间让学生自己查阅资料,丰富经济法的教学内容。加大经济法教学内容的改革首先要做好法律制度的区分,教师可以将对比分析讲解给学生,经济法中涵盖了知识产权法、合同法、担保法、票据法,还有部分民法和商法的内容,教师不能混淆概念,在教学时要灵活处理。其次,教师要全面介绍具体经济法律制度,处于核心位置的法律如反垄断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必须作为关键知识点,讲解时要详略得当,提高课堂的教学有效率作。再次,学校可以设置选修课,如设置具体的经济法律制度,如公司法、税法等。第二类可设置针对经济学的选修课,帮助学生了解经济学常识,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改革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传统的经济法教学方式已经不适应卓越法律人才培养模式的需要,教师讲授为主只会限制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因此,院校要加大对教学方式的改革,教无定式,指的是教学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随时调整,教师一定要灵活处理经济法课堂教学,启发学生的思维,锻炼学生的主动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师要将自身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结合起来,学生要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掌握基础知识,又锻炼法律实务技能。其次,教师要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开展法律教学,教师可以将学生分组,针对经济法的条款进行讨论,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动和沟通。教师要针对教学难点和重点,做好教学规划,教师要因势利导,以教学大纲为基础要求,根据专业特点,合理安排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提升学生的主动学习思维和创新能力。另外,还可以利用模拟教学,激发学生的潜能,教师要通过情景再现,在课堂上开展法律实务训练。学生会主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进而检验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如利用《公司法》的内容,模拟公司的成立、运营,纠纷事件的处理过程等等,增强学生的参与感,激发学习兴趣。

(三)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综合能力

卓越法律人才的培养重点在于师资力量,建立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有助于提升经济法教学的质量和水平。相比于其他学科,经济法实践教学对师资力量的要求更高,要想提高教师的水平。首先,要定期组织教师进行培训,及时更新经济法的教学内容,做好法律实务的培训。其次,高校要与经济法实务部门进行合作,如财政部门、工商部门、金融监管部门等,实现资源共享,提升教师的实践水平。再次,建立教师与实务部门專家合作授课的体制,替身学生对法律实务的掌握。另外,要建立合理的激励制度,提升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四)创新经济法教育的考核方式

传统的考核方式过于重视学生的成绩,重视学生对于基础概念和理论的掌握,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因此,要建立科学的考核机制。如将考试成绩只作为总考核的30% ,将平时表现和法律实务技能考核放在相对重要的位置,让学生主动收集资料,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授课教师还要将课堂讨论、社会调查、模拟法庭等方式纳入到考核中,通过全面的考核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积极性。改革考核模式是改革经济法教学模式的一个重要内容,教师要善用这一改革方式,提升经济法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四、结语

经济法属于法律法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市场经济日益繁荣的今天,培养复合型的、专业的法律人才对于规范市场秩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是法治国家,十分重视法律法规在社会中发挥的作用,在经济改革和社会转型阶段,培养卓越的法律人才是国家发展的必然趋势。院校要建立科学的教学体系,加强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改革,提升法律教育事业的水平。

参考文献:

[1]柯新华、罗琼.走以任务驱动为核心的经济法课程教学模式探讨.辽宁高职学报.2010(10).

[2]顾正祥.经济法教学改革探讨.重庆科技学院学报(会科学版).2007(4).

[3]丰蓉芳.用案例提升经济法课堂教学改革效果的探讨.当代会计.2016(11).

[4]王翔、杨慧.经济法课程教学的改革.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1(S4).endprint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www.wk8.com.cn
本文地址:https://www.wk8.com.cn/xueshu/513142.html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关于我们 文章归档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2021-2022 wk8.com.cn

ICP备案号:晋ICP备20210032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