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一带一路”倡议是基于马克思主义区域经济学理论的一项新的理论成果,也是对其理论的一次伟大实践,二者相辅相成。本文首先分析了新时期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论架构,之后阐述了两者之间的关系,最后从五个方面阐述了“一带一路”倡议引领区域经济合作的实施方略。通过本文的研究,认为在马克思主义区域经济学理论的指导下,“一带一路”倡议将会取得更大的成果,促进沿线各国走向共同繁荣。
关键词 “一带一路” 实施方略 马克思主义 区域经济学
作者简介:王斐,中共中央党校研究生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中图分类号:D6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11.275
一、引言
上世纪20年代,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并进行了一系列“中国化”活动,诞生了许多伟大的理论体系,例如在战争期间诞生的“毛泽东思想”,关于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邓小平理论”、“科学发展观”等等,为中国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其中马克思主义中的区域经济学理论(以下简称“理论”),强调区域一体化发展,也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战略及对外经济方针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在该理论的指导下,2013年9月到10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一带一路”的伟大倡议并被制定为国家战略。在设定“一带一路”经济区后,经济区各国的经济发展,人文交流都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一带一路”对于中国加强与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济贸易合作,促进国家经济繁荣,加强贸易畅通,具有重要的科学与现实意义。本文将以马克思主义区域经济学理论为出发点,探讨“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方略。
二、新时期马克思主义区域经济学的理论架构
马克思主义的区域经济学理论是在其生活的时代背景下形成的,在进入到新时期之后,全球经济环境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向纵深发展,区域经济一体化也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在此背景下,其理论的架构也发生了一些變化,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地域分工与专业化
首先,经济全球化趋势让地域分工逐渐扩展到全世界。理论指出,世界市场的形成会带动不同国家的地域分工模式的出现,原料产地可能来源于其他不同国家,加工厂也可能设置在其他国家,也会使用他国进口的先进机器……时至今日,该理论的语言已经成为现实。例如,美国苹果公司,本土负责产品设计和软件研发,而加工厂则以中国富士康公司为主,最后将产品的组装部分放到韩国、捷克等国。与此同时,中国及东南亚国家评价廉价劳动力优势,成为世界众多企业的代工厂选址的首选。
其次,地域分工让国家之间即依存又对立。理论认为,全球化本身不平等,在保护本国利益的同时,有可能会损害他国利益,因此地域分工的前提是考虑到他国的政府经济协调与干预。例如在地域分工方面开展国际合作,他国的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例如调整关税、限制进出口等都会给本国的产业带来影响。
(二)资本主义全球化与空间不平等
马克思认为,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的最终实现形式,但是要首先要经历资本主义的过程。而资本主义则是推动全球化发展的主要力量。从资本主义的发展历史也可以看出,在发现新大陆之后,资本主义就开始走进了全球化的生产方式。例如,英国曾经是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地国家,其殖民地遍布全世界,并将各殖民地的产品向全球销售,推进生产全球化。与此同时,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推动下的全球化的本质是利润的追逐,由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所主导,对不发达国家进行经济上的剥削,也即理论认为的“剩余价值被国际化”,于是就有了空间上的不平等。例如,资本主义国家将劳动密集型产业设置在劳动力较为廉价的东南亚区域,在剥削这些劳动者的同时赚取更多的利益,为了让利益最大化,资本主义会不断的开拓全球市场,带动全球化向纵深处发展,来缓解资本主义的社会矛盾和经济危机,这就是“空间换时间”的原理,也是资本主义全球化的本质所在。
(三)国际产业转移与环境污染问题
资本主义全球化不仅推动了区域分工的世界化,也推动了产业向其他国家转移,同时也使得污染转移到其他国家。理论中提到了区域经济发展存在的矛盾,指出资本主义的生产全球化也造成了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的全球化。事实也论证了马克思的观点,人类在推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过度追求自身的经历利益,而忽略了对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尤其是他国的资源环境。而目前,环境保护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难题,也需要国家之间开展深度合作来共同解决,例如全球变暖、水污染、土地荒漠化等等。而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本身就蕴含在理论的范畴之内,于是我国共产党就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呼应了马克思主义的环境保护思想。
三、“一带一路”倡议与马克思主义区域经济学的关系
首先,“一带一路”倡议正是在新时期的理论架构基础上提出的,并创造性将“经济带”的概念应用于国家地区之间,“经济带”是交通带、贸易带、产业带、物流带、文化带、安全带等涉及经济发展、政治合作、文化交流、环境保护等各个方面的内容。因此,“一带一路”倡议实质上是在马克思主义区域经济学理论的基础上,对区域发展内涵的进一步丰富和创新。例如“交通带”是以高铁、港口等为依托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进行合作交流的交通基础。“金融带”是促进各国之间开展金融合作,如成立丝路基金等。“学术带”是将沿线各国的高校联合在一起,促进学术经验交流,推动学术成果共享。
其次,“一带一路”倡议是对马克思主义区域经济学理论的一次伟大实践。依据理论的指示,资本主义的全球化,在促进全球经济发展和区域分工的同时,也造成了空间上的不平等,发达国家在享受利好的同时,形成了对不发达国家的经济剥削,导致发达国家与不发达国家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不断,甚至引起区域性战争。而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发展中国家,为了实现各国之间互利共赢,并从不同意识形态的国家实际出发,坚持共商、共享、共建的原则,推进区域合作向更深层次和更广范围发展。endprint
综上所述,“一带一路”倡议与马克思主义区域经济学之间存在着继承与发展、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前者是在继承后者理论的基础上,对其内涵进行了创新发展和补充。同时,“一带一路”倡议是马克思主义区域经济学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背景下的一次成功实践。
四、“一带一路”倡议引领区域经济合作的实施方略
“一带一路”倡议的目的是为了促进中国以及欧亚各国之间的经济合作和互利共赢,其实施方略也就是沿线各国之间的合作领域和内容,包含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
“一带一路”倡议实施方略的第一个内容就是促进沿线各国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该战略实施以来,也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例如蒙内铁路于2017年5月31日正式通车,打通了肯尼亚与中国之间的贸易路线。亚投行的成立、卡拉奇-拉合尔高速公路、巴基斯坦-卡洛特水电站等项目的开工等,都标志着“一带一路”取得了重大进展。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让中亚各国出口线路拓宽,也加强了各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同时也为中国的各项优势产业出口拓宽了国外市场。
(二)能源工业领域合作
我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也是“能源需求大户”,想要实现长远发展,就必须要解决未来能源供给的问题。而俄罗斯和中亚五国不仅蕴含着丰富的油气资源,而且作为新兴经济体快速发展。而“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能够强化各国在能源工业领域的合作,让俄罗斯和中亚五国的油气资源能够输送到中国,促进区域能源产业互补。当前,我国正在和上述多个国家积极探索能源合作的新道路。
(三)国家产业转移与新产业领域合作
国际产业转移是马克思主义区域经济学理论架构的一项重要内容,这一点在“一带一路”倡议中也有了良好的体现。产业转移本身也是区域经济合作的一种表现形式,绿色产业将成为中国与沿线国家产业转移的重点方向。与此同时,新兴产业将成为沿线各国合作的重点领域,例如高新技术、新生物、新能源、金融等产业。新兴产业领域的合作不仅是我国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也是促进更过产业创新的内在要求,亚投行的成立以及丝路基金的创立就代表着“一带一路”倡议在金融产业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此外,中国正在积极与阿拉伯等国家开展跨境电商合作,也表明新兴产业的合作正在向高处迈进。
(四)贸易与物流产业领域合作
贸易合作是“一带一路”倡议的核心部分,也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关于区域分工与合作的重要内容。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历史上就进行过大量的贸易往来,在新时代也存在着多领域和多产业的合作需求,经贸合作的潜力非常大。所以,拓宽“一带一路”各国的贸易合作领域,优化贸易结构也是各个国家的共同愿望和发展需要。从物流产业领域的合作来看,我国已经与沿线各国初步实现了交通互联畅通。在物流节点建设方面,综合保税区、综合物流园以及边境合作中心等节点也陆续建立。另外,我国已经把新疆和福建分别定位为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核心区”,努力将这两个省份打造成为“一带一路”物流通道的枢纽。
(五)科教、文化、旅游产业领域合作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蕴藏着丰富的旅游资源,而旅游业也成为未来产业结构中的一个支柱产业,而在旅游方面,我国与沿线各国还有这非常大的合作空间。同时,在文化和科教方面,“一带一路”倡议也取得了一系列瞩目的建设成果。例如“一带一路”国际日(12月16日)的确立、高校联盟的成立。在教育合作方面,中国还与沿线各国共同致力于亚太教育经济圈的打造。同时,还将在农业科技、新能源、环保等多個方面与各国开展科技合作。
五、结语
马克思主义区域经济学理论是其经济理论的一个分支,在新时代重点体现在资本主义全球化、区域分工以及国际产业换衣、环境污染等几个方面。而“一带一路”正是基于该理论提出的一种区域合作战略,及时对马克思主义区域经济学理论的继承与发展,也是对该理论的一次伟大实践。从实施方略角度来说,“一带一路”倡议贯彻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的各个层面,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能源工业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笔者认为,在马克思主义区域经济学理论的指导下,“一带一路”倡议将会取得更大的成果,促进沿线各国走向共同繁荣。
参考文献:
[1]刘美平.马克思主义区域经济学视阈内“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方略.区域经济评论.2016(2).
[2]孙久文、高志刚.丝绸之路经济带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经济管理出版社.2014.
[3]肖琳.海陆统筹共进,构建“一带一路”.太平洋学报.2014(2).
[4]赵可金.“一带一路”的中国方略研究.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1).
[5]安虎森、栾秋琳.“一带一路”战略下东亚分工新格局的演变及实施方略.南京社会科学.2017(2).
[6]何茂春、田斌.“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难点及应对思路——基于对中亚、西亚、南亚、东南亚、中东欧诸国实地考察的研究.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6(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