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子分类:
返回
文库吧用户登录
快速导航关闭
当前搜索
当前分类
子分类
实用工具
热门搜索
文库吧 > 学术 > 时政综合 > 法制与社会

关于返贫防控机制建设的几点思考

关于返贫防控机制建设的几点思考

摘 要 防止贫困户脱贫又返贫,是当前脱贫攻坚中面临的重大难题。政府扶贫政策不完善、贫困群众主观方面的原因及其他客观方面的原因是当前可能导致脱贫人口重新返贫的主要原因。本文认为必须对症下药,在建立返贫管理机制、完善产业扶贫机制、健全社会保障机制、激活群众内生动力机制等方面建立健全长效返贫防控机制,进一步夯实脱贫攻坚已有成果。

关键词 扶贫攻坚 贫困人口 返贫 防控 机制

作者简介:张鹏飞,中共永州市委党校党建室讲师,研究方向:党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

中图分类号:D632.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11.303

在我国扶贫攻坚处于攻克堡垒的决胜阶段,防止返贫与继续攻坚同等重要。必须正确处理继续攻坚与防止返贫的关系,坚持两手抓两手硬,通过建立健全预防返贫的长效机制,确保贫困户永续脱贫,力争全面夺取脱贫攻坚战役的伟大胜利。

一、预防返贫是脱贫攻坚中与继续攻坚同等重要的大事

返贫是指贫困人口在脱贫之后又重新陷入贫困的现象。一般而言,返贫具有如下特征:一是返贫具有普遍广泛性。返贫是一个世界性、各国都在长期致力解决的普遍难题。因此,正确看待返贫问题,既不能麻痹大意,等闲视之;也不能妄自菲薄,谈“返贫”而色变。二是返贫具有地区差异性。据有关调查研究表明,返贫程度的深浅、返贫范围的大小与返贫比例的高低,在我国各个地区之间是极不均匀的。三是返贫具有可防可控性。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返贫虽然具有普遍广泛性,但并不意味着返贫是不可预防控制的。我国扶贫开发的实践已经充分证明,只要注重返贫防控机制建设,加大对贫困人口“造血”功能的建设,返贫是能够得到有效防控的。

近年来,随着精准扶贫的大力实施,我国的贫困人口得到大幅削减,2015年、2016年分别减少1442万人和1240万人,但农村返贫率依然较高。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2000年以来,我国农村返贫率一般在20%以上,个别年份甚至达到60%以上,其中2009年的贫困人口中返贫人口占62%。返贫人口的大量出现,一方面,削减了以往扶贫攻坚的成果,影响到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进程;另一方面,也极大的挫伤了贫困户继续脱贫致富的信心,增强了后续脱贫攻坚的难度。因此,在脱贫攻坚的过程中,预防返贫的重大现实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在2017年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防止返贫与继续攻坚同样重要,已经摘帽的贫困县、贫困村、贫困户,要继续巩固,增强‘造血功能,建立健全稳定脱贫长效机制,坚决制止扶贫工作中的形式主义。”因此,各级党委政府要把防止脱贫户返贫作为实现精准脱贫、打赢脱贫攻坚战役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来抓,要充分认识到预防返贫工作的艰巨性、复杂性和持续性,正确处理好脱贫攻坚与预防返贫的关系,确保到2020年全面实现脱贫攻坚的目标任务。

二、当前可能导致贫困户返贫的原因分析

通过调研发现,当前可能导致贫困户脱贫后又返贫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结起来主要有如下三个方面:

(一)政策原因

一是精准扶贫欠精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并提出了“六个精准”的要求。通过调研发现,各地在精准扶贫实施过程中还存在诸多不精准的现象,特别是在前期识贫阶段识贫不精准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大有存在,导致一些该扶的人没有得到扶持,在“回头看”的过程中,这些人再次被确定为贫困人口,导致返贫人口数量的增加。二是缺乏预防返贫的分级分类预防管理机制。在脱贫攻坚方面,中央提出了坚持分类施策,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扶贫的扶贫举措,但一些地方对经过脱贫攻坚已经脱贫的群众坚持“一脱了之”,放松了对脱贫群众的后续跟踪管理,以致脱贫群众在遭遇病痛、灾害等情况下又重新返贫。

(二)主观原因

一是思想贫乏。主要表现在部分脱贫群众脱贫即安,进取心不强。如有的思想保守,不愿意接受新事物;有的好逸恶劳,好吃懒做,也不愿劳动致富;有的“等、靠、要”思想严重,坐等政府的救济和扶持,等等。二是能力缺乏。贫困家庭往往因为对教育不重视、或是无法负担教育费用而学历不高,导致文化素养普遍较低,后期接受新事物、自我学习,自我完善,自我提升的能力不强,生存技能单一。加之其对信息掌握的有限性,无法适应瞬息萬变的市场变化,生产盲目性大,即使增产,也很难增收。三是理财消费观念欠科学。部分刚脱贫的群众手里有了一定的积蓄后,缺乏正确的理财和消费观念,缺乏过紧日子的思想,挣多少钱就花多少钱。有的甚至在婚丧嫁娶上铺张浪费和大事攀比,为了所谓的“面子”,打肿脸也要充胖子,没钱就是借钱、贷款也要在婚丧嫁娶上大操大办,结果婚丧嫁娶事宜刚一结束又再次加入贫困队伍。

(三)客观原因

一是因病返贫。累三年苦三年,一病回到脱贫前。因病返贫是贫困户脱贫后返贫的主要原因之一。根据国务院扶贫办对建档立卡贫困户的统计数据,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贫困户占全部建档立卡贫困户总数的42%,其中患大病的和患长期慢性病的贫困人口医疗负担过重,很多摆脱贫困后又重新返贫。通过对永州市部分县区返贫户的走访调研发现,其中有近一半的返贫人口都是因病返贫的。二是因灾返贫。台风、火灾、洪涝、地震、病虫害等各种天灾是导致脱贫人口返贫的又一重要原因。据有关部门的统计,全国每年遭受各种自然灾害侵袭的人数超过2亿人,即使采取有效的救灾措施,也都会有很大一部分人口会因灾再度陷入贫困境地。三是失业返贫。外出务工是很多贫困户摆脱贫困的主要途径。近两年来,随着东部沿海产业升级和部分外资企业的外迁,就业机会的减少和对劳动技能要求的提高,导致一些靠外出务工脱贫的群众闲在家里,丧失收入来源而创新陷入贫困境地。endprint

三、预防返贫长效机制建设的对策建议

预防返贫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立足全局、科学谋划,搞好顶层设计,建立健全长效机制。

(一)建立健全返贫管理机制

一要进一步健全返贫动态监控机制。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关于脱贫户和脱贫人口的动态信息管理系统,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分类动态管理台账,以确保全面及时地掌握脱贫人口的发展情况,根据脱贫户现有的产业、副业、外出务工及经商等收支状况,将其划分为不易返贫户、容易返贫户和极易返贫户三个不同的等级。对已经脱贫的人口进行跟踪监測,并强化对相对脱贫户、贫困边缘户的后续帮扶工作,有效防止其“刚越线,又返贫”现象的发生。二要建立“因势利导、分级施策”的帮扶机制。要针对不同等级的脱贫户采取不同的帮扶政策。对一级脱贫户以“帮”为主,二级脱贫户以“扶”为主,三级脱贫户以“引”为主,正确运用“授渔”与“授鱼”的法宝,妥善处理“造血”与“输血”的关系,通过分级监控、分级管理、分级施策,提高脱贫户的自我发展能力。三是进一步建立健全脱贫摘帽的激励机制。要积极引导脱贫户转变思想观念,力争实现脱贫户争相致富奔小康的局面,建立脱贫防返贫激励机制,对按时限要求脱贫了不再返贫的脱贫户给予政策、资金、贷款等方面的激励,确保其发展壮大,永续脱贫。

(二)切实完善产业扶贫机制

大力推进产业扶贫,培育具有本地特色的扶贫支柱产业,是拓宽刚脱贫并且还处在贫困边缘群众稳定增收的主要渠道,也是防止已经脱贫群众再次返贫的有效举措。一要明确发展目标,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产业发展。在加大产业扶贫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以科技为支撑,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优先为原则,紧紧依托当地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认真做好产业规划,发展当地特色优势产业,不断巩固脱贫户的经济基础,确保其永续脱贫。二要强化科技支撑,用现代科技促进产业发展。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产业扶贫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先进种养技术的推广、普及和运用。要坚持技术人员送下去教与将种养户请上来学相结合,加大送科技下乡力度,帮助贫困户提高运用先进技术增产增收的能力。三要大力拓展市场,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加大扶贫产业必须以市场为导向,积极扶持具有强劲市场竞争力的优势产业,要指导贫困群众根据本地资源承载能力和市场发展空间来发展特色产业,以帮助他们合理确定产业发展规模,避免“增产不增收”等情况的出现,切实提高产业扶贫的效益。

(三)建立健全社会保障机制

建立健全社会保障机制是遏制贫困户脱贫后再次返贫的有效保障。一要进一步完善各类社会保障制度,包括养老、助残、医疗卫生、教育等方面的社会保障制度,对已经脱贫但尚未稳固的脱贫人口进行兜底式帮扶,通过加大资金投入力度,进一步健全帮扶网络,进一步建立健全大病保险、疾病应急救助和基本医疗保险等制度的衔接机制,充分发挥各类社会保障制度的协同互补作用,努力形成强大的保障合力,有效防止脱贫户因病、因残、因学等重新返贫。二要进一步建立健全灾害救助机制,防止脱贫群众因灾返贫。要通过加大对防灾救灾科技支撑体系的建设力度,进一步建立健各类全自然灾害的监测预报系统,加强对地震、泥石流、洪涝灾害、气象灾害和森林防火等自然灾害的预警监测。要健全和完善防灾救灾的财政资金投入机制。根据现有救灾工作分级负责、分级负担的体制,切实落实相关省、市、县、乡的配套资金,为防灾救灾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三要进一步健全贫困人口就业保障机制。对有外出务工愿望的困难群众,要合理引导,帮助其实现外出务工,做好用人单位与务工人员之间的牵线搭桥工作。对于缺技能,文化思想素质较低的贫困群众,要加大免费教育培训的力度,提升其职业技能水平和人文素养。

(四)激活群众内生动力机制

扶贫开发不能等靠要,贫困地区的内生动力对脱贫攻坚至关重要。预防返贫,同样需要激发贫困群众永续脱贫的内生动力。一要扶贫先扶志。要想法设法把贫困群众自主脱贫致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积极引导其树立脱贫致富主体意识,激发其脱贫致富的干劲和决心,在政府的帮扶下,靠自己的努力改变贫困落后的命运。二要扶贫必扶智。加大对贫困地区教育扶贫力度,让这些地区的孩子接受良好教育,是阻断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有效遏制脱贫群众再次返贫的重要举措。要继续加大对农村教育的资金和师资等方面的投入力度,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缩小城乡教育差距,让贫困地区的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有效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要加大对脱贫人口的技术技能指导,防止发展特种种养群众在技术人员入场帮扶时暂时脱贫,技术撤出后立即返贫,要通过群众自身技能的增强,从根本上改变贫困人口生产技术落后现状。三要扶贫除陋习。要通过宣传教育,引导贫困群众建立科学的消费观念,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坚决刹住婚丧嫁娶上铺张浪费和相互攀比之风,教育广大贫困群众有病及时治疗,以减少小病拖成大病风险。endprint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www.wk8.com.cn
本文地址:https://www.wk8.com.cn/xueshu/513229.html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关于我们 文章归档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2021-2022 wk8.com.cn

ICP备案号:晋ICP备20210032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