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子分类:
返回
文库吧用户登录
快速导航关闭
当前搜索
当前分类
子分类
实用工具
热门搜索
文库吧 > 学术 > 时政综合 > 法制与社会

坚持“四个自信”对新时期党建的重要意义

坚持“四个自信”对新时期党建的重要意义

摘 要 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是中国共产党人总结历史经验教训,迎接新的危机和挑战所做出的重要理论总结。新时期党的建设要把坚持“四个自信”作为总要任务来抓。

关键词 “四个自信” 党建 苏共亡党 惨痛教训 重要意义

作者简介:罗清,中共苏仙区委党校,讲师,研究方向:党史党建。

中图分类号:D2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12.061

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共产党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将十八大提出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扩展为“四个自信”,体现了党的建设理念和执政理念的科学化、系统性特点,是与时俱进的重要表现。

一、苏共亡党和苏联解体的历史教训

从十九世纪马克思主义学说诞生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社会主义理论获得了较快地传播和发展,共产党组织和社会主义国家迅速增加,社会主义阵营空前强大,世界上约1/3的人口和国土都曾属于社会主义阵营,苏联是当时最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但是,1991年12月苏联突然宣布解体,苏共丧失了执政党地位,从苏联独立出去的国家纷纷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堡垒往往是从内部被攻破的,苏共亡党、苏联解体的原因很复杂,但关键的因素就在于苏共领导人对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与文化等缺乏自信。

(一)对斯大林的全盘否定

从斯大林去世到苏联解体的那几年里,苏联共产党自身对其以往的历史、成就和道路、理论、制度等方面已经严重丧失了信心,这种对自身的怀疑使其改革方向出现了严重失误,而又为西方分裂势力提供了可乘之机。戈尔巴乔夫对斯大林的缺点和错误进行无限放大,无视其对国家和政党的积极贡献,对斯大林进行全面否定。

戈尔巴乔夫低估了斯大林在苏共和苏联社会的实际影响和重要地位,作为曾经具有重要建树和产生过重要影响的前党的总书记和国家领导人,已故的斯大林已经成为了党和国家历史的一部分,对斯大林的全盘否定,就是对苏共和苏联历史和成绩的全盘否定,是对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全盘否定,这必然导致全社会的思想混乱,并且沉重打击了苏联共产党和苏联民众的自信心。

(二)不自信的改革之路

戈尔巴乔夫及其后继者上台后都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一方面试图肃清斯大林的影响,另一方面又因为对自身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的不自信和茫然,使得改革之路走向歧途。

经济方面的资本主义私有制转向,极大地削弱了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政治方面照搬西方模式,甚至对社会主义体制进行丑化和抹黑,盲目提出“意识形态多元化”的主张,对一贯坚持的马列主义指导思想开始动摇,苏联社会出现大肆攻击苏共和社会主义的言论,苏共内部由于受“意识形态多元化”的影响,也开始自我瓦解,无法做到思想统一和党内团结。戈尔巴乔夫等人的改革措施严重偏离了社会主义路线,向西方学习和靠拢的迹象十分明显。

二、坚持“四个自信”对党的建设的重要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针对新时期我党所面临的新挑战和新危机,继承并发展了我党重视党的建设,“从严治党”的优良传统,提出“全面从严治党”的建党理念,中国的改革进入了关键时期,要实现各项事业健康、平稳、高速发展,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就必须加强党的建设。习近平同志说“打铁还需自身硬”,加强党的建设,要强化广大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使大家堅定“四个自信”。否则,党员干部就容易出现思想混乱、易被腐化侵蚀的现象,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就很难坚持和改进,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就没有保障,最终出现苏联那样党亡政熄的悲惨结局。

(一)道路自信

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既是历史的选择,也是人民的选择。“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 中国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时期,十九世纪末清王朝统治后期,中国的封建社会开始走向灭亡,由于清朝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的封闭国策,使得中国不能及时了解外国发展状况和世界发展趋势,天朝上国的自大心态也使中国未能及时向西方学习先进科技,十九世纪中期西方列强凭借着船坚炮利,强行打开了中国的国门,自此中国开始了长达百年的屈辱历史阶段。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危机的危难关头,中国的有识之士开始了新道路的探索,以期救亡图存。清朝统治者自身出于统治的需要,派遣大臣出国考察国外政治制度,并提出君主立宪改革主张,但是,清政府所谓的君主立宪只是披着立宪外衣的封建君主专制而已;“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改良派救亡图存的又一次尝试,变法的目的是要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效法西方实行宪政,建立议会,但最终以失败告终;以孙中山为核心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通过武装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者,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但是由于资产阶级自身的软弱性,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很快又被封建遗臣、大军阀袁世凯所攫取,还上演了复辟帝制的闹剧;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蒋介石始终把政权争夺和消除异己作为工作重点,给中国人民造成了巨大损失。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初就致力于探索中国发展新道路,铲除阶级剥削,驱除外来侵略者,积极促成了第一、二次国共合作,以国家和人民利益和安慰为头等大事,英勇抗战,努力维护国家和平和统一,最终建立了新中国,并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大大提高了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国家的综合实力和国际地位。事实证明,只有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唯一正确道路。

(二)理论自信

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注重理论学习与研究,在学习苏俄社会主义理论的同时,根据中国革命、战争与改革、发展中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发展出了毛泽东思想等一系列有中国特色的理论成果,并成功指导中国的革命、战争与改革、发展。在经历了建党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初期的种种挫折之后,中国共产党始终坚定认为党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但科学理论要符合中国实际,不能照搬苏俄经验。中国共产党根据中国国情和面临的实际问题,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革命学说、党建学说和国家学说,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毛泽东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思想中国化的第一个思想结晶,被历史证明是符合中国国情的科学思想,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纠正了党的早期领导人所犯的左倾机会主义错误,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并且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邓小平思想的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新中国在经历了三年自然灾害和十年“文化大革命”之后,百业待兴,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领域的问题都亟待解决,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新一代领导集体从国情出发,大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实行改革开放,由此,中国迎来了高速发展的春天。江泽民和胡锦涛同志分别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是对建设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設社会主义国家等问题的科学回答。习近平“全面从严治党”、中国梦理论的提出,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是指导中国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指导思想。

(三)制度自信

毛泽东同志指出,制度的好坏“归根到底,看它对于中国人民的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帮助及其帮助之大小,看它是束缚生产力的,还是解放生产力的。” 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同志也提出了“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无论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根据地建立的工农兵代表大会制度、抗日民主政权“三三制”,还是新中国成立后,建立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等,都是符合中国国情,有利于保障人民民主,有利于中国社会各项事业健康发展的制度。建党9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各项制度优越性凸显,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以及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各项事业所取得的显著成就,都得益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回顾党历史,检视当代中国取得的骄人成绩,中国共产党人应该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充满自信,同时,团结一心,努力奋斗,在维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成果的同时,争取不断发展和完善。从而更加自信地反驳西方国家所谓“一党独大”、“一党独裁”等别有用心的对中国制度的歪曲解读,抵制西方国家以“和平演变”策略颠覆我国国家政权的图谋。

(四)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成果和文化建设成果的自信,也是对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自信。毛泽东同志早就指出,自20世纪初马克思列宁主义 传入中国,中国人在精神上就发生了巨大革命,在先进思想的指导下,中国人由于国家危局造成的精神迷茫文化自卑的状态得到了逆转。 中国共产党在近一个世纪的伟大斗争中积淀了深厚的文化自信,如长征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以及抗震救灾精神等,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文化自信的基石。坚定文化自信,是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具备的素质要求,一个没有文化自信的民族和国家,是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一个没有文化自信的政党,也难以稳固执政根基,一往无前,没有文化自信的政党如同一盘散沙,一击即溃。

三、结语

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者。新时期,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提高党应对风险挑战的能力。离不开对“四个自信”的坚持,只有坚定“四个自信”中国共产党才能真正实现“打铁还需自身硬”的目标要求。

注释: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6 年7月2日,第2版.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39.

毛泽东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79.

毛泽东选集(第 4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516.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www.wk8.com.cn
本文地址:https://www.wk8.com.cn/xueshu/513321.html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关于我们 文章归档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2021-2022 wk8.com.cn

ICP备案号:晋ICP备20210032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