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通过界定民国文献,分析了民国文献的重要意义,以云南大学图书馆馆藏民国文献为例,分析云南大学图书馆馆藏民国文献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高校图书馆馆藏民国文献保护的对策。
关键词 高校 图书馆 民国文献 云南大学 文献保护
作者简介:杨苏琳,云南大学图书馆,助理馆员。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12.098
“民国”,即指“中华民国”,最早是由孙中山先生提出来的。在我国历史上,将1912年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前的这一段历史时期称为民国时期。这一时期是我国历史上发生大转变和大动荡的特殊时期,是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终结时期。在这一时期,中国经历了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北伐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进行了旧民主主义革命,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可以说在这一时期,中国人民经历了前所未有的社会巨变和社会冲突。同时,也正是在这一时期,虽然出现了政局跌宕、经济衰败的局面,但是在思想上和文化上,出现了异彩纷呈、大放异彩的局面,新与旧、中与西的各种社会思潮和文化出现了汇集、碰撞与融合,西方学说的大量涌入,中国知识分子视野开阔、思维活跃,特别是“五四运动”以后,思想、政治、文学艺术、学术等方面都逐渐活跃起来,伴随着中西文化的融合,中国本土思想文化的演进,出现了许多前所未有的代表人物和代表著作,翻开了中国文化史和学术思想史上灿烂辉煌的一页,形成了这一时期百家争鸣、流派众多、著述興盛的新局面。民国文献,作为这一特殊历史时期思想和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这一历史时期史实的原始记录,记载了这一时期的中国万象,记录了这一时期中国的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文学艺术、军事外交、哲学、历史、宗教等方面的内容,以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译介和传播,记载了中华民族争取民族独立与国家振兴的光辉历史。民国文献作为时代烙印,是历史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的文化财产,是研究民国历史的第一手资料,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学术价值、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
一、关于民国文献的界定及意义
根据《民国时期总书目》的定义,民国文献,特指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我国出版发行的中文文献,包括图书、期刊、报纸以及舆图、票据、海报、传单、手稿、档案等各种文献。①对于“民国时期文献”,目前还没有严格的书面定义,在2011年5月16日陕西西安召开的民国时期文献保护工作座谈会上,多数与会专家认为,“民国时期文献指的是形成于1911年至1949年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各种知识和信息的载体”,民国时期文献涵盖图书、期刊、报纸、手稿、书札,还包括海报、老照片、电影、唱片以及非正式出版的日记、传单、商业契约和票据等。②
2011年,中国国家图书馆与国内文献收藏机构联合,策划了“民国时期文献保护计划”,2012年2月23日,中国国家图书馆召开全国省级公共图书馆馆长座谈会,正式启动实施我国“民国时期文献保护计划”,这是中国国家图书馆继“中华古籍保护计划”之后推出的有一个全国性的文献保护项目,旨在抢救和保护民国时期的珍贵文献,继承和弘扬我国的优秀文化,并于2012年3月建成了民国时期文献保护网站。自“民国时期文献保护计划”启动以来,目前已在文献普查、海外文献征集、整理出版等方面取得重要成果。民国文献越来越受到重视,从高校图书馆馆藏民国文献的数量来看,高校图书馆馆藏的民国文献是非常丰富的,可以说,高校图书馆馆藏民国文献的抢救工作和保护开发工作是势在必行的,保护好民国文献也是我们图书馆人的神圣使命。正如中国国家图书馆副馆长詹福瑞说的,“如果不及时抢救这些触之即碎的文献,民国文献将在五十年到一百年内消失殆尽,中国的文献历史将出现一个无法弥补的断层”。只有保护好了,才能进行更好地利用,也才能更好地为高校广大的师生读者的教学和科研活动提供服务。
二、云南大学图书馆馆藏民国文献的现状和问题
(一)云南大学图书馆馆藏民国文献的现状
1.种类繁多,数量丰富,颇具特色
东陆大学,是今云南大学的前身,创办于1922年,拥有着深厚的文化渊源,名师荟萃,大师云集。董泽、刘文典、林同济、方国瑜、费孝通、熊庆来、袁嘉谷、楚图南等大师在这里留下了不少珍贵的文献。云南大学图书馆馆藏民国文献种类繁多,数量丰富,内容涵盖了社会、政治、经济、哲学、科技、地理、历史文学等多方面。据统计,民国报纸有一百五十余种,约四千余册,如:《云南民国日报》;民国刊物有两千四百余种,约一万七千余册,如:《青年》、《政治生活》;民国图书约两万三千余册。还有与东陆大学的发展有关文献,如:《東陸大學一覽》;还有东陆大学在创办之初所创办的学报和期刊,如:《東陸校刊》;此外,还有民国时期的云南省期刊,具有丰富的地方特色。
2.设有民国文献特藏书库和阅览室
云南大学图书馆在东陆馆开设了专门的民国文献特藏书库和阅览室,同时成立了古籍部,将民国文献划归古籍部专门管理,为保护民国文献和开放利用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特藏书库温湿度适宜、面积大、通风良好,定期进行防虫除虫工作,图书、期刊、报纸分类摆放在书架上,并进行了排序,便于查找。各类文献大多经过一定的保护处理,专门安排了工作人员进行修复修补工作。设置了专门的阅览室,为师生提供民国文献的室内阅览服务,同时在阅览室里设置了专门的民国文献展柜,展示馆藏珍贵的具有特色的民国文献,面向师生开放参观。同时,制定了合理的民国文献书库管理规定和民国文献的借阅制度,安排专门的工作人员进行管理。
(二)云南大学图书馆馆藏民国文献保护存在问题
云南大学图书馆历史悠久,馆藏民国文献种类繁多、数量丰富,但是保护工作尚不完善,不尽如人意。除了民国文献纸张本身存在严重的酸化问题之外,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缺乏保护意识,导致民国文献受损严重
与古籍相比,民国文献的距今时间较短,仅有105年的历史,一般认为古籍的保护比民国文献的保护更重要更迫切,因而导致很多公共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都忽视了对民国文献的保护。一方面是思想观念没有跟上,普遍认为越是古老的文献越有价值,只强调了对古籍的保护,而忽视了对民国文献的保护;另一方面是伴随信息化、数字化的高速发展,高校图书馆强調古籍数字化的建设,进一步忽视了民国文献的数字化建设。云南大学图书馆馆藏民国文献资源丰富,同样因为缺乏保护意识,在成立民国文献特藏书库之前,并未受到重视和保护,民国图书和期刊堆放在陈旧的书库,导致很多在校学生并不知道馆藏民国文献资源,也加剧了纸张泛黄、老化、破损;民国报纸与现代报纸共同管理,同时由于借阅报纸的师生读者缺乏保护意识,导致了很大部分民国报纸破损严重,甚至一触即碎,阅览完毕之后掉落很多的碎屑,有的民国报纸甚至出现了缺失。
2.民国文献保存条件差,导致民国文献受损严重
云南大学图书馆馆藏民国文献,因存放在东陆馆,馆舍陈旧老化,受条件限制,保存书库环境比较简陋。虽然目前已经建成了民国文献特藏书库,但是特藏书库里没有安装恒温恒湿的空调设备,没有专用的书柜保存民国文献,而是直接存放在敞开式的铁质书架上,不避光,也不防虫,更没有函套和夹板等装具进行保护,更多的是直接裸露放置在书架上,进一步导致民国文献纸张酸化、发黄、老化、变脆,有的民国报纸甚至一触即碎,已经不能再进行阅览。同时,由于长久放置在封闭的库房里没有进行入库整理,大部分民国文献都沾满了灰尘。还有一部分民国文献因为种种原因导致缺失数据,也没有整理编目,只是简单的打包堆积在书架上。
3.民国文献家底不清,没有分级保护和鉴定
虽然云南大学图书馆馆藏民国文献资源丰富,也建成了专门的特藏书库,但是目前也只有一个大概的数据,没有一个准确的数据。在建成专门的特藏书库之前,民国文献还散落于不同的分馆、古籍库、报刊室、古籍阅览室等多个地方,分批搬迁到特藏书库之后,还没有进行具体的整理清点,简单堆积在书架上,民国图书还有半成以上的资源没有进行整理排序,有的缺失编目数据,有的甚至没有编目,已经完整编目的部分尚未开始全面细致的普查;民国期刊存在有刊无目、有目无刊、无刊无目的情况。在搬迁的过程中,有的民国图书因为残损严重,出现书页、封面脱落的情况,有的脱落的书页或封面不知道来自于哪本书,得不到及时的修补和保护,更缺乏分级保护和鉴定。可以说,导致馆藏民国文献的保护工作缺乏全局性、统筹性、计划性和针对性。
4.缺乏资金
资金缺乏是高校图书馆面临的一大长期难题,相比普通的文献而言,民国文献的保护需要的资金量比较大,需要购置相关的恒温恒湿空调设备、防尘防虫书架以及专业的修复工具和保护装具等,这些都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由于长期积累的种种问题,拨款经费与实际资金需求之间存在很大的缺口,导致民国文献保护的进度跟不上其损坏的速度。云南大学图书馆的民国文献保护也面临同样的难题,目前的特藏书库缺乏必需的恒温恒湿空调设备、缺乏专门的书架和保护装具,其中的原因之一也是缺乏购置资金。
5.缺乏专业的修复人员和技术手段
和很多高校图书馆的情况一样,云南大学图书馆也缺乏专业的民国文献修复人员。目前,馆里现有的一名修复人员多年以前参加过国家图书馆图书修复培训,但修补的大多是现代图书,同时随着修复技术的进步,所掌握的技术不能真正投入到民国文献的修复实践中,只能对破损的文献进行简单的换封面、装订等修复工作,不具备高层次的专业修复技术。另外,近年来派出到国家图书馆进行学习的馆员,因为参加的都是短期的学习培训,未能达到熟练修复技术的程度,同样不能真正投入到民国文献的修复实践中,再加上欠缺设备,损坏的民国文献得不到及时的修复和保护。
三、高校图书馆馆藏民国文献保护对策
结合云南大学图书馆馆藏民国文献的现状和存在问题,笔者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高校图书馆应该借助“民国时期文献保护计划”的契机,重视民国文献的保护和开发利用,从资金、保存条件与设备、培养修复人员、数字化等方面着手,为民国文献的保护创造良好的环境。具体有以下方面:
(一)树立和增强保护民国文献的意识
在思想观念上,作为图书馆工作人员,应该树立和增强保护民国文献的意识,认识到保护民国文献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确立以保护为主,兼顾师生使用的原则,因为民国文献是不可再生的珍贵资源,并且保护难度大,只有先进行抢救修复和保护,才能做进一步的开发和使用。另一方面,提升师生读者保护民国文献的意识,加强入馆读者的常规教育。如:在每年新生入学进行的新生入馆培训,使他们对图书馆的功能与服务、馆藏资源与布局等有一个全面的认识,能够科学有效地利用馆藏资源和数据库资源等信息资源,尤其强调保护民国文献资源的认识与意识,提高师生读者的信息素养。
此外,在日常民国文献阅览室开放时间内,对进入阅览室借阅民国文献的师生读者进行及时的提醒和指导保护民国文献,形成常规化教育,还可以在阅览室显目的位置摆放相关的阅览注意事项和管理制度等。
(二)加大对民国文献修复和保护的资金投入
加大资金投入是高校图书馆面临的一项长期的难题,民国文献的修复和保护所需资金投入比较大,涉及到改善保存书库、安装相关的空调设备、遮光防尘的书架、专业的修复工具、保护装具等方方面面的资金投入,都需要资金保证。
一方面,可以考虑争取政府部门的财政支持,让政府部门也认识到保护民国文献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民国文献是属于我们的共同的文化财富,考虑设立民国文献修复和保护的专项资金,专款专用于民国文献的修复和保护。
另一方面,可以考虑向社会各界发起募集资金,多种渠道筹集资金。图书馆应该通过各种方式向社会各界进行宣传和教育,引起社会各界的共同关注,共同认识到修复和保护民国文献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正确合理引导社会资金、民间资金以及个人资金投入到民国文献的修复和保护中。如:鼓励相关企业捐赠恒温恒湿空调设备、扫描仪、遮光防虫书架等。
(三)改善民国文献的保存环境
民国文献的保存环境与其寿命的长短有着直接的影响。在资金充足的情况下,应在民国文献的保存书库安装相应的设备,如:恒温恒湿空调设备、抽湿机、吸尘器等。可以考虑按照《国家古籍特藏书库基本要求》进行改善,一方面,控制好民国文献保存书库的温度,尽可能把保存书库的温度控制在18-22℃,这个温度是保存文献的最佳温度;另一方面,控制好民国文献保存书库的湿度,尽可能保证书库的湿度在50-60%,这个湿度是最适宜的,如果书库太过于潮湿,水分含量过多,容易造成文献发霉、粘黏、腐蚀,如果书库太干燥,容易导致文献发脆破损。
此外,更换民国文献的保存书架,采用封闭式的樟木书架,针对民国报纸采用专用的装具进行保护;做好书库窗户的防光隔离窗帘,避免阳光照射加速老化破损;定期做好书库的通风换气以及除虫除尘工作。
(四)摸清家底,进行分级保护和鉴定
2012年2月23日,中国国家图书馆召开全国省级公共图书馆馆长座谈会,正式启动实施我国“民国时期文献保护计划”。高校图书馆应该利用好这一契机,一方面,积极踏实开展普查馆藏民国文献,与各个学科的资料室进行合作,确定民国文献的具体数量,包括总量、各类部的数量、复本数量等,摸清家底,做好相关数据的统计登记,进行统一编目,完善现有的目录体系。另一方面,在普查过程中,也要摸清民国文献的破损残缺情况,包括纸张情况、老化程度、破损残缺情况等,做好详细的登记统计。再者,摸清本馆馆藏民国文献的特色,将完整的具有一定规模的专题类文献的情况梳理清楚,以待进一步开发和利用专题特色民国文献。最后,从史料价值、学术价值、文物价值、艺术价值等方面,摸清民国文献的价值。
在上述摸清家底的情况下,建立文献的分级保护和鉴定体系,可以考虑从文献的老化破损程度、文献价值大小、利用频率、复本数量等方面进行分级保护,进行鉴定。
(五)培养专业的民国文献修复人才
由于民国文献纸张本身存在的酸化问题,使得民国文献的修复不同于古籍的修复。根据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情况,加强工作人员对文献修复和保护理论知识的学习,将具有一定文献修复工作基础的人员派往国家图书馆或者一些具备一定的民国文献修复技术水平的图书馆进行培训学习,尽快培养一批专业的民国文献修复人才。
(六)加快数字化建设,建设本馆民国文献特藏数据库
当今信息化和数字化的快速发展,为保护民国文献提供了新的途径,比如:缩微胶卷、光盘、扫描、数据库等方式。一方面,可以考虑根据民国文献的价值,对文献全文或者索引进行数字化,也可以考虑根据民国文献自身的纸张状况以及破损程度,选择不同的数字化方式,制成民国文献目录数据库或者民国文献全文数据库,读者可以通过电子设备终端就可以查阅和利用这些珍贵的文献,减少了对文献的损伤。另一方面,根据对馆藏民国文献的普查,在摸清家底的基础上,经过查缺补漏,可以考虑建设本馆民国文献特藏数据库,进行更深层次的开发和利用。
四、结语
民国文献作为时代烙印,是历史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的文化财产,人人都有保护民国文献的责任。作为图书馆的一员,我们更有责任和义务保护好民国文献。高校图书馆应该充分认识到民国文献保护的紧迫性和重要性,结合自身的馆藏状况,积极寻找和探索保护民国文献的方法和技术。
注释:
①国家图书馆.民国时期总书目.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6.
②马子雷. 国图报告献策民国时期文献保护.中国文化報.2011-05-19(002).
参考文献:
[1]李会敏、马秀娟.高校图书馆民国文献保护探索.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5,25(7).
[2]刘伟华.民国时期文献价值概览.新世纪图书馆.2015(3).
[3]殷琛.图书馆民国文献保护对策探析——立足镇江市图书馆民国文献馆藏现状.公共图书馆.2014(4).
[4]顾晓宁.图书馆民国文献保护之我见.图书馆界.2014(3).
[5]全勤.南京图书馆民国文献保护与开发研究.国家图书馆学刊.2014,23(2).
[6]王新才、王珂.我国高校图书馆民国文献保护对策研究——以武汉大学馆藏民国文献为例.图书情报研究.2013,6(1).
[7]谢雷.图书馆民国文献保护探析.图书馆建设.2012(8).
[8]朱庆华、张军、张莉.浅论图书馆的民国文献研究.四川图书馆学报.2012(4).
[9]王玉晶.试谈河南大学图书馆民国文献保护与开发利用.科技信息.2011(8).
[10]邓雪梅.贵州省图书馆民国文献保护现状及对策.贵州教育学院学报.2009,25(5).
[11]汪帆.浙江图书馆民国文献保护利用现状及对策.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