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子分类:
返回
文库吧用户登录
快速导航关闭
当前搜索
当前分类
子分类
实用工具
热门搜索
文库吧 > 学术 > 时政综合 > 法制与社会

网络政治参与的方式及其影响

网络政治参与的方式及其影响

裴暮雪 刘颖

摘 要 新时期政治参与的方式多种多样。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网络为政治参与提供了新平台,与传统政治参与方式相比,网络政治推动着民主政治向前发展。它的参与方式多种多样、易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政治参与范围的扩大化,对权力机关与民众的具体影响优劣不一,如何利用网络政治参与实现社会民主化进程的健康发展成为了核心问题。

关键词 变迁 网络政治 参与方式 权力机关

作者简介:裴暮雪, 三峡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共党史;刘颖,三峡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

中图分类号:D6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6)02-141-02

一、政治参与方式的转变

封建时期的政治参与形式是以间接参与为主,直接参与为辅。由于当时的专制统治压抑人民的政治抱负,有思想的人民只有通过写作,借文章、诗歌在社会上流传,才有可能引起官员和天子的注意,进而影响当权者的政策,无意间也参与了政治。

革命时期,政治参与的形式多种多样,比较激进。人民以阶级、群体为单位组织联合会、游行示威、当街演讲或围攻汉奸宅邸,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参与政治、表达对政府和旧制度的不满;广大爱国人士,纷纷创办刊物、撰写文章,该时期政治参与的最高层次表现为加入政党。

新中国时期,公民参与政治的手段主要是政治请愿与政治言论。政治请愿是公民向政权机关表达自己对有关政治问题的意见和希望的行为,游行、示威是典型的政治请愿方式;政治言论是公民用语言文字表达和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和政治见解。部分专家学者直接参与各级党政领导者的决策活动,发挥“思想库”和“智囊团”的作用。

从古到今,公民政治参与的形式发生了从动员性到自主化、从革命性到理性化、从意识形态性到现实化的转变。

二、网络政治的具体参与方式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发展,已逐步偏离了选民代表的政治,走向了全民参与的政治。网络成为了公民政治参与的重要工具,网络政治参与是一种新的政治现象。网络政治参与是指现代公民通过虚拟的身份在平台上发表政治主张、政治意愿,从而对影响政治决策制定与实施,并对公共管理起到监督作用。

(一)网络选举

网络成为了政要竞选和民众选举获取信息和媒体资源的重要手段,网络政治参与是广大选民参与选举的最新方式和手段,这种参与方式在西方发达国家应用较多。

2012年日本众议院选举中,首次在网络上进行直播了党首辩论会,现场10名党首并排坐在高凳上,进行着激烈的辩论,都希望通过这一高新技术手段提高自己成功的概率,而身后设置的360度LED大屏幕上,实时播放着网民对于这班党首们的评论。这场选举成为了网友们津津乐道的话题,使人们见识到网络媒体的重要性。

它可以使民众直言不讳地提出对选举人的问题,使选举人就所提出的问题加以解答,可以对选举人的政治主张进行更深入的了解,从而选出符合多数民众利益的政党集团。

网络选举对于选举人来说其实利弊并存,当候选团队操作得当、应对合理,则可以借助网络平台为选举人造势,吸引更多的支持率。但如果在竞选过程中稍有失误或者瑕疵,竞争对手就会对其进行大肆宣传、恶意炒作,起到完全相反的结果。

(二)网络信访

近年来我国各地纷纷开通网络信访平台,老百姓有了什么烦心事、不平事,足不出户就可以把问题反映给政府各级部门。

按照国务院《信访条列》规定,信访问题一般在60天内办结,复杂问题经批准可延长到90天。与传统信访相比,网络信访使信访过程更加程序化、制度化、正式化,可提高政府工作效率,缩短解决问题的时间;由于网络信访必须在网络上给群众答复,办理结果受到包括信访当事人在内的所有网民监督,进而可以提高工作质量;免除了过去来人签收、电话衔接、来人报送办理结果等环节,节约了管理成本。

但网络信访是否能真正解决问题,关键在于权力机关的信访工作机制。如果工作人员只是光负责答复群众,然后将群众问题发往相关单位及部门,那么信访就只是起到了一个传文的作用,具体问题没有得到解决。

故网络信访进行了新升级,2010年以来,许多地方政府及官员开通微博,微博的覆盖面巨大,跟催的作用由广大网民负责,开辟了网络信访的新格局。官员通过网络回复民生问题日渐成为一种趋势,自从人民网开通“地方领导留言版”后,已有多位省委书记、省长频繁“现身”网络,“跟帖”回复网友留言。

(三)网络听证

在网络政治参与的蓬勃发展之下,中央领导干部开始重视网络听证这一参与方式,想借此多倾听群众声音,拉近政府与群众的距离。各个地方对网络听证都进行了试点,认为这没有“围墙”的人代会值得推行,有利于改善党群关系、干群关系。通过改进工作方式和执政方式,做到真正服务群众。

但网络听证也存在着不少问题。网络听证容易成为领导们的作秀工具,并没有真正地向常态化发展,换届领导随时都有可能叫停。为了使网络听证走得更远,政府应重视网络听证的结果、合理的诉求能否得到解决。网络听证本身不能解决治理问题,但可以考虑把网络听证和政务公开结合起来,广泛收集采纳群众意见和建议,通过网络问政平台,及时处理和查办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并建立完善的反馈机制,实现权力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从而实现政府与民众的良性互动。

(四)网络舆论

网络舆论在参与政治生活、实现民主监督方面发挥了巨大的影响力,考虑到这些网民多数是知识层次较高的群体,在社会和政治动员中充分展现了混沌学所言的“蝴蝶效应”,其潜在影响绝不可低估。

但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存在不平衡性的特征,网民年龄结构中,18-24岁占30.3%;不到18岁占19.6%;25-30岁占18.7%;31-35岁占11%;36-40岁占8.7%;41-50岁占7.8%;50岁以上占3.9%。网民职业结构中,学生占44%;基层职业者占23%;办公室职员占17%;自由职业及无业者占11%;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占5%。网络话语权存在巨大差距,不能充分反映社会各个阶层的声音。

网络存在非理性的特征,网络信息量太大,成员身份也虚拟化了,掺杂许多虚假。歪曲、恶意的信息。可能促使网民情绪化。具体表现形式为人肉搜索,侵犯个人隐私。

因而我们要努力使网络舆论发挥其积极效应。第一,积极引导,理性面对网络舆论,把关注网络舆论当作是一种工作常态来坚持,不断锻炼自己处理网络舆论的能力,而不是通过删帖和堵塞言论来把问题压下来;第二,积极回应网络舆论,发生事件以后,政府要及时发布信息,否则谣言可能会满天飞;第三,尊重网络民意和网络监督,政府要切实做到一切为民众服务,对民众反应的问题本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进行处理,使网络舆论在政治体制民主化进程中发挥出积极效用。

三、网络政治对权力机关的影响

(一)政府权力

网络带来的最大改变是政府权力被分配。使政府权力结构由控制型发展成分权型,从而改变政府职能。网络政治参与是体察民情、了解民意、倾听民声、汇聚民智的重要渠道。全民参与政治的方向是希望权力型政府能够向服务型政府发展,将其精力致力于市场培育,实现公共权利的本质;希望将原本属于社会的生产、分配、交换的经济职能归还给社会;力求将社会性、公益性、自我服务性的事务性工作交给其他社会组织承担。

(二)政府控制力

政府控制政治参与是必要的。当政治制度化还不够成熟时,混乱的政治参与方式势必会导致政治动乱的来临,对于当政者,加大了其控制难度。故很多后发展国家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把公民的参与局限在系统能够承受的范围内,对自发组织的政治参与行为一般都是严格控制的,在网络时代,如何通过对网络政治秩序的控制,维护政治稳定,是严峻的问题。

其积极影响在于:各种冲突矛盾,特别是阶级矛盾得到舒缓引导,有利于政治的稳定;有利于网民将对社会的不满通过这种渠道宣泄、释放出来,避免发生政治冲突。而消极影响则是:网民有时非客观性参与、非法政治参与、情绪性参与,这种不良的参与状态,政府很难控制,甚至无法知晓,不利于国家政治的稳定。

(三)政府管理

第一,信息获取速度快。政府将会有更便利的渠道在更广大的范围内收集社会各阶层的意见。

第二,信息准确。这种直接的信息获取方式,避免了之前信息传送不及或经过多层过滤使得信息失真情况的发生。

第三,行政程序简化。行政程序将进一步简化,降低了政府部门提供公共服务时人为的推诿和扯皮,不必担心“门难进,话难听,事难办”,民主权利得到了维护。中层管理也可以大大精简,提高政府工作效率。

第四,信息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地方政府可以有效地将以前仅向国家或国家级组织提供的信息和地方的需求结合起来,原本需要上交中央政府方能解决的问题,可以在当地直接获得解决。

四、网络政治对民众的影响

网络政治参与扩大了政治参与的主体,增加了选民的投票率,提高了公民参与政治的积极性,形成了民主意识和民主观念;改善了民主的技术手段,降低了政治参与成本;省去中间传递信息的环节,使人民意愿能够更真实的反映。

但网络政治参与对民主的促进是有限的。不能改变重要的政治决策方式,只能通过此来参与影响决策;引起政治体系中间层级功能弱化,故而只能使网络民主在有限的范围内发展;带来民主的欺骗性、直接民主和情绪性民主。

而且网络政治参与中,多数人没有参与资格,外界又对民众进行误导。政治参与的门票主要集中在知识层次较高和收入相对富裕的年轻一代,他们是网络舆论的引导者和网络社会生活的组织者,并且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对于政治生活有浓厚的兴趣,希望通过网络广泛的传播效应,实现自身的价值。但他们对历史与国情的了解不一定深厚,而且可能会利用对他们有利的信息影响公众,操纵参与决策,那么网络政治参与既不能实现政治民主,还会反受其害。

党的十八大报告倡导自由、平等、公平、法治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我国民主政治建设描绘了蓝图。网络政治参与符合政治民主化的时代背景,得到了国家决策层的重视。如何正确利用网络政治参与实现国家机制体制的健康发展,保障人民的基本权益,成为了数字化中国的新课题。

参考文献:

[1]刘文富.网络政治:网络社会与国家治理.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2]凡奇、李静、王力尘.网络政治动员方式与途径的探索和研究.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9.

[3]王金水.网络政治参与与政治稳定机制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www.wk8.com.cn
本文地址:https://www.wk8.com.cn/xueshu/513594.html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关于我们 文章归档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2021-2022 wk8.com.cn

ICP备案号:晋ICP备20210032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