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海文 严鼎朝
摘 要 十八届四中全会以来,我国正在全面实施依法治国的政策,就学校而言就是全面落实依法治校,加快建设现代学校制度,促进依法治校思想在学校的实施成为当务之急。本文围绕着依法治校的必要性进行分析,提出依法治国背景下如何推进依法治校具的体措施。
关键词 依法治国 依法治校 学校管理
作者简介:朱海文,文山学院政法经济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宪法与行政法研究工作;严鼎朝,文山学院政法经济学院,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6)02-206-03
明代张居正曾说过这样一句名言: “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依法治国的决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高度重视法治问题,采取有力措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法治中国。”教育部结合依法治国的政策制定了《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实施纲要》,依法治校在各级各类学校全面实施,大力推动依法治校工作,全体师生参与学校管理,行使自己的权利,强调教师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快建设现代学校制度,依法治校思想在学校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一、依法治校的必要性分析
(一)依法治校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必然趋势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各个国家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伴随着在教育方面的联系也在不断增强,学校之间的竞争不单停留在国内,近年来高考很多考生不愿选择国内知名大学,而选择国外的大学。世界一流的高校无一不是把法治的思想融入到平时的教学管理中,我国的教育要与世界教育水平缩短差距,必须要立足于国情,放眼未来,将依法治国的工作融入校园,因此依法治校是紧迫要求,也是社会发展势头,不可阻挡。我国要建设一个法治国家,弘扬法律精神,让法治观念成为人们共同了解的知识。随着人们综合素质的提高,在法治大环境下,法治精神和法律意识的增强,养成了一定的法律素养,能够运用法律的武器来维护自身权益,公平、公正、公开的办事准则,将不断促进依法治校的实施。精英荟萃,人们思维活跃,个性独立,对民主的期望已久,渴望民主管理,发挥自身作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国家的政策也积极推动校务公开,注重高校的民主政治建设。同时,高校的民主建设过程也反作用于依法治校的实行。
(二)依法治校是贯彻教育法律法规的客观要求
我国先后颁布了《义务教育法》、《教育法》、《教师法》、《教育部关于加强依法治校工作的若干意见》、《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多部教育法律和教育行政法规,明确学校、教师、学生的权利和义务,学校法制管理的核心就是正确处理学校、教师、学生的权利义务关系。因此,依法治校是广大师生基本权利的保障,也是和谐校园的根基力量。
实行依法治校,促使教育管理者从高高在上的观念中走出来,和师生之间进行平等的对话,在校园内创造一种宽松的、民主的、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推进依法治校的建设有利于我国的教育行政部门自身职能的转变,严格按照法律的要求来处理各项工作;有利于全面推进我国的素质教育发展,提高国民的综合素质水平;有利于保障学生和教师的合法权益,让他们可以通过法律手段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有利于通过法律的手段来调整、规范和解决我国在教育改革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当前教育方面的法律法规已经形成了相对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这就要求我们要根据制定出来的相关规章制度来规范和约束师生的权利义务,对完善当前的教育法律法规有着重要的意义。
学校是培养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场所。依法治校应该加强校园法律制度的普及,增强师生对学校规章和相关法律的认识了解,开展各种活动,或者是定期的开设“法律课堂”,把相关的法律,以课堂的方式呈现在大家面前,更加生动形象的向师生传达法治思想,培养法制意识,遇到问题的时候,能够用法律的手段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保障自身的合法利益不受侵害,营造具有法治理念的校园文化氛围,建设和谐校园。只有把依法治校内化为学校领导和师生头脑中的真正信念,作为一种学校的办学理念、文化精神。这样依法治校才能得到切实贯彻。因此,要大力培育与依法治校相适应的法治文化底蕴,建设和谐校园、法治化校园。
(三)依法治校是现代教学管理理论发展的必然趋势
学校领导和管理者根据相关的教育政策、教育规律,采取一系列活动,有效地整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以提高学校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形成学校自己的校园文化,促进教师专业技能和自身修养的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实践过程,这就是当代学校的管理。依法治校很大程度上就是学校管理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的结合。对学校的管理越来越趋于系统化、规范化,各项规章制度不断的完善、发展到现在,法的思想意识已经传达到师生的心中,大家对于自己的权利义务,或多或少都有所了解。明确依法治校各要素的职能,在实际教学生活中的运用,这样才能指导实践教学,也将是现在教学理论发展中的必然趋势。
“校务公开实现透明化”,这个话题在现在的学校管理中是一个被看重的问题。这也是一个涉及到公平、公正、依法办事的问题,以教育法律法规为准则,建立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符合广大教职员工要求,科学、规范的校务公开制度。凡事都放到法的层面来,依法建立学校的规章制度、依法维护学校教师的权益、依法制定处理问题学生的办法、依法建立学生应急处理制度等等,这些都以我国的宪法为准绳,与教育相关的法律为标尺,倡导依法治教和依法办学,创建一个当代的社会主义法治校园环境。
二、在依法治国背景下如何推进依法治校的实施
东周·春秋《文子》:“法者,天下之准绳。法者,治之端也”。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出了新部署。在这一背景下,依法治校被寄予厚望。怎么才能做到依法治校呢?北京交通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蓝晓霞曾谈到:“依法治校关键要做到学法、建法和执法。学法是基础,解决的是思想认识这一指引实践的根本性问题,目标是让高校领导、教师、学生都树立法治意识,具备法治思维,内心深处存有对法律的信任、尊重和敬畏,特别是高校管理者须养成从法律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做决策、解难题时要有依法依规的意识,提高自身在治校理教过程中依法办事的能力和用法守法的法律素质。建法是要把握高校综合改革的重大机遇,以大学章程建设为契机,通过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校院两级管理、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等高校内部管理改革,完成配套规章制度的立、改、废,理顺学校内部各种关系,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使学校各种学术和管理行为都有法可依。执法是要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做好高教法、大学章程、各项规章制度的贯彻落实,最重要的是落实好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民主集中制,建立重大事项决策调研、听证制度,切实尊重教师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其成为依法治校的参与者、受益者。” 在当前构建社会主义法治社会的大背景下推进依法治校的实施,应该明确下面几个方面的问题解决。
(一)制定和完善我国的教育法律法规体系和学校管理制度
当前我国对于教育方面的法律共有七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这诸多法律都对我国教育过程中的权利义务的主体、客体之间的关系做出了规定,但是还是存在一些漏洞,容易让一些喜欢钻空子的人,规避处罚,逃脱责任。学校的规章制度是经过法律的规定从而建立起来的一种规范化的相对稳定的学校管理模式。制度的建立可以将各种教学管理过程中的行为纳入到规范的轨道上来,防止在教学管理过程中一些人根据自己的意愿来决定问题的处理办法,以提高管理的工作效率。在目前的教学管理中,制度建设不够健全,存在诸多的问题,在制定我国的教育法律体系时,要方方面面都顾及到位,尽可能的把法律法规做到精细化,不断的改革研究当前的法律制度,指导学校的规章制度更加完善及适应本学校的发展需求。
(二)推动普法计划的实施,增强依法治校的基础性建设
我国从1986年开始实施第一个全民普法五年规划,每五年一次的普法计划使得人们对于法律的信任力度不断的增强,人们普遍都知法、懂法、用法。这样在全国范围的传播法律思想,有益于增强我国各级各类学校依法治教的基础性建设,也从侧面说明了当前依法治国大环境下的依法治校是目前一项重要的工作,并且让各级学校明确依法治校势在必行。依法治校,既彰显和谐社会中高等教育办学管理中“民生法治”精神和理念,又是各级学校突出办学特色、谋求更大发展的必经之路。我国教育部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制定出台的《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实施纲要》,共分为9个方面,全面涵盖了各级各类学校推进依法治校的目标要求和主要任务,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文件,对推动我国学校的管理体制改革有着深远的影响。促进各级各类学校认识到依法治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加快形成政府依法管理学校,学校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教师依法执教,社会依法支持和管理学校的新格局,为法治校园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普法计划的实施,为依法治理学校提供了必要的基础,是依法治校能够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
(三)学校管理者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法律素质
学校管理者的法律素质高低关系到推进和实施依法治校、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校园、和谐校园,也直接关系到学校行政管理和学校管理模式的转变。学校管理者法律素质的形成是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产物,因此,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促进参与管理的人员法律素质的提高,是目前依法办学、依法治校的关键所在。
(四)加强对教职工和学生的法律教育,提高法律意识
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增强师生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要想真正地实行依法治校,关健在于主体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而法律意识的提高和法律素质的养成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法制教育,因此,学校要认真贯彻国家和教育系统普法规划,把法制教育作为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做到普法有计划、有措施、有落实、有总结。在学校开设法制课程,把法制教育纳入到日常教学计划中来,将法制课纳入教学大纲,编写教材,扩大法制课在教学中的比重,实现真正的把法制教育课堂化,俗话说:“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法制教育也必须先从娃娃开始”,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营造良好的法制教育环境,使学校里面的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法治精神,提高法律意识。
(五)依法建立健全各项管理规章制度
学校的规章制度是学校办学的纲领性文件,是学校的“母法”。规章制度,是学校成为法人组织的必备条件,是学校实现自主管理、自主发展、自我约束机制的前提。当前我国的学校规章制度基本完善,但还是存在着瑕疵,因此我们要根据法律和国家的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学校在管理过程中的各项程序都有法可依,以此来保障我国在教育方面的政策能够得以落实。健全校内管理体制,各部门机构之间职责明确、议论事情规范,相互之间做到互相配合、职责统一、依法办事。对于违背法律法规的学校管理规章制度,不断的进行修改或者废除。深入推行校务公开,促进各项决策的透明化、民主化、科学化。结合各自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学校改革发展需要的规章制度,建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学校管理与服务体系,这是当前备受重视的问题。
依法治校要求在学校的管理过程中必须靠学校的《章程》来进行,而不能依靠领导的个人想法、个人观念。只有按照学校的《章程》办事,才能有效约束学校行政管理者的权力,才能实现学校的法制化管理。当前依法治校的核心也就是实行学校的民主化管理,而要实行民主化管理,最重要的是建立、完善民主管理的各项管理机制。
(六)加大民主监督的力度,完善民主监督机制
当前,我国的学校普遍实行校长负责制,校长在学校的地位十分的重要,校长的决策、指导思想的正确与否,对于办学效果的影响很大,可以说,在学校里面,主要的听取意见就是学校领导者的,以领导者的个人思想意见来代替了学校的规章制度执行办学,而相当大一部分执行者,有意无意的将领导的讲话、个人观念用来作为学校办学的一个依据,这些忽视了学校的规章制度在教学管理中的重要作用,这和依法治校的要求是相悖的,不利于学校正常工作的运作和发展。所以推进民主建设,完善民主监督的工作将是我们现在必须重点解决的问题。校务公开、教师代表大会等民主监督制度与学校的行政管理相辅相成,互相促进,让广大师生参与到民主化管理中,有利于学校决策向科学化、人性化发展,既拉动了学校师生参与学校教学管理过程的献言献策,又起到了促进依法治校的实施的作用。另外我们还可以积极推动社区参与到学校管理与监督中来,推进家长委员会的建立,在每个班级中发展一名或几名学生家长代表,组成学校的家长委员会,明确家长委员会的职责,对于学校涉及到学生权益的规章决策,充分听取家长委员会的意见,接受家长委员会的监督,积极鼓励学生家长和社区对于学校工作的监督及支持。
参考文献:
[1]付子堂.“依法治校”是必由之路.法制日报.2010-07-28,第009版.
[2]铁铮.依法治校之感与思.北京高等教育.北京林业大学.北京高校新闻与文化传播研究会.2014-12-18(2).
[3]洪银兴.完善制度平台 培育法治文化——南京大学依法治校的实践探索.中国教育报新课程周刊.2007-03-23,第007版.
[4]齐元军.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研究.山东师范大学.2005-04-10.
[5]湖南教委原党组书记等五位教育界资深人士致信本报呼吁——遏制教育公平性的恶化趋向.中国青年报.http://zqb.cyol.com/gb/zqb/2005-02/02/content_1027467.htm. 2005- 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