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子分类:
返回
文库吧用户登录
快速导航关闭
当前搜索
当前分类
子分类
实用工具
热门搜索
文库吧 > 学术 > 时政综合 > 法制与社会

校园流行语折射大学生社会心态探微

校园流行语折射大学生社会心态探微

陈运普 秦峥 田林艳

摘 要 新时期的大学生作为有理想、有抱负的一代,他们挑负着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在信息高度网络化的今天网络不仅成为大学生社会化的主要渠道,并以网络为平台生成的流行语不可避免地给大学生的思想和价值观形成一定的冲击和影响。作为校园生活学习、交际的记录者,校园流行语犹如镜子一样概括的反映出大学生的普遍心态。本文通过对流行语进行剖析和探究来解释大学生对当代社会心态问题的反映。

关键词 流行语 大学生 折射 社会心态

作者简介:陈运普,三峡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与研究;秦峥,三峡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田林艳,三峡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G4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6)03-230-02

言由心生,语为人镜,校园流行语本质上是大学生群体社会认同态势的一种集体性表征。而“社会认同本质上是一种集体观念与利益联系相比,注重归属感的社会认同更加具有稳定性”。因此,透过了解、分析校园流行语映射出的大学生社会心态,可实事求是地优化高校大学生良好社会心态的培育工作。大学生社会心态与校园流行语呈辩证态势两者相互作用、互为映射。一方面大学生社会心态催生校园流行语;另一方面校园流行语是大学生社会心态的投影机。

一、校园流行语投射大学生社会心态现状

大学生的社会需求及其感受往往与其价值观和基本生活信念相互作用,而两者又反映出大学生对社会状况的认知和情绪,进而通过社会行为直观地表现出来。按意义标准划分,校园流行语可分为学习择业类,譬如“翘课”、“裸考”等;异性情感类,譬如“校花”、“颜值”等;日常生活类,譬如“特困生”、“晒月亮”等;外界植入类,譬如“钓鱼岛是中国的”、“光盘”、等四大类别。分别折射出大学生猎奇求新、争先创优、求实物化、急功近利、恶搞发泄、共鸣同感、复杂焦虑的心态。

(一)流行语对大学生的正面影响

流行语是大学生对现实生活和当时精神面貌的反映,随着改革开放浪潮的不断加深加快。大学生在接受改革开放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价值观和文化思潮的冲击。在这种冲击下大学生的社会心态发生了一定变化,主要表现在社会心态越来越理智与成熟,并能全方位多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根据近几年流行语所折射出的社会心态我们不难看出当代大学生正顺向正面的社会心态。“以人为本”的兴起和对民主政治的追求,使大学生群体对自身价值和个体诉求的意识增强,如关于物价的词语“苹什么”、积极主动加入民族建设和国家改革的词语“有权不可任性”、“经济新常态”等。从这些词语我们看出大学生群体正以主人翁的姿态去看待国家发展与改革。此外,在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与道德方面大学生群体也不遗余力的表现出“正能量”、“中国好闺蜜”等都是积极正向的表现。作为新时代背景下的大学生群体在面对机遇与挑战时,他们更多的表现出以一种大国公民的姿态来对待和应变。

(二)流行语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

相对于流行语正面影响,我们更应该关注流行语的负面影响。我国现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一些逆向负面社会心态的流行语不可避免的会对大学生群体积极社会心态培育带来挑战。具体来说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

1.平庸鄙俗、急功近利“去死吧”、“神经病”、“土豪”、“没事,我有干爹”等词语的流行是对现实严肃文化的扭曲与阉割,通过这些词语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群体背后的审美观异化和精神空虚,是一种接受低俗文化的心态。改革开放给国人带来自由、致富的同时使贫富差距的分化,社会分层严重,人际关系网破裂。导致大学生群体呈现出一种急功近利追物逐名的心态。

2.面对传统、现代、东西文化大交融碰撞时,大学生群体表现出矛盾重生、复杂困惑的趋势。在意识上渴望独立生活上希望能脱离束缚,但是他们阅历不够、能力不足遇到困难的时候就只会想到外界的援助,“恨爹不是刚”等词语的出现表明其独立性与依赖性矛盾重生。他们坚守核心价值观的同时,却因为现实中一些不可控因素和西方价值观的影响使其出现“价值真空”导致道德失范现象。

3.人为恶意改动的一些对他人生理缺陷进行夸大攻击的词语如“脑残”、“傻缺”等,这些词语的出现对语言的纯洁度和应用造成不良的影响。

二、流行语产生的原因

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在发展过程中不仅要适应社会发展变化,更要映射出社会历史前进的步伐与足迹。同时语言也不是孤立的,而是和多方面联系的。就我国社会文化环境来说是相对比较宽松,经济、文化、等发展迅速。社会民主意识增强允许以主导文化为主多元文化并存,这就使新一代青年的思维观念发生改变。

(一)内在原因

随着国内现代化建设的加快,新载体的大量出现使大学生能随时随地的通过各种渠道来获得新词汇。改革开放以来港台和内地的交流联系日益加深,随之而来的地方性语言对内地大学生有着不可替代的影响。

(二)外在原因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发展以经济建设为重心后,伴随经济的高速发展而来的是外来文化对本土文化的冲击,汉语中大量充斥着外来词汇。随着信息时代的加快外来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从文化到思维无孔不入。

(三)语言世界的影响

汉语在传承过程中包容许多外来词汇造就了词汇量是非常巨大。汉语在表达含义上有很大的想象空间。大学生正是由于汉语这种自由度和想象空间,利用相近的语音特点创造另一种流行。英语本身具备丰富的形态变化,汉语的变化是靠语法缩略、仿词、前加后缀等变化来构成新的词语。使用者通过汉语的概括性、多义性、模糊性的特点随意的拆解、加入、组合成新词汇来使用。

三、大学生积极社会心态培育对策

流行语是时代进步发展的必然产物。针对流行语对社会心态的折射意义结合当代大学生社会心态,作者就培养大学生积极心态提出一些建议和对策。

(一)培养大学生自身积极社会心态对策

1.培养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心理认知。正确认知自我与直面社会是大学生进行心理认知的关键。在日常生活中大学生应该多方面、多途径的全面了解自己,不仅要从生活环境和生活经验中了解自己,更要从别人评价中发现差别并加以改正。一名合格的大学生在注意自身的同时也不能忘记了解自己周围事物环境发展状况,既要了解自己的能力、身体特征,同时不能忘记了解自己的性格、品德,这样才能做一个合格的新时期大学生。

2. 培养大学生积极调节心理情绪。从流行语中看似纯粹的娱乐,背后其实有许多非理性因素充斥其中。就社会上的不良现象大学生应辩证冷静看待问题与其过于低沉悲观,不如冷静、客观分析原因寻求解决之道。另外大学生要有循序渐进的观念,不要心浮气躁要一步登顶的思想。一次无法达到目标,可以把目标分解成若干小目标,这样每天都可以享受成功的喜悦。

3.大学生要主动调配心理情感。积极的心理调节就是主宰自己的情感,大学生要学会掌控自己情感不能轻易让别人的所作所为、所言所行,阻碍自己对成长进取的热情。坚信只要自己愿意什么都难不倒自己的信念。积极的心理情感调节主要要求大学生做自己情感的主人。一方面大学生要有海纳百川的气势确立有容乃大的心态,调整自己对人和事物的接纳标准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和建议主动纠正自己片面化认识。另一方面大学生要学会知足常乐,掌握调配情感的正确方法。调节情感的方法很多如自我安慰、环境变换、转移注意力等。有时我们的处境并不像想象那样悲,观尝试改变思维和看法,你会惊喜的发现“天空飘来几个字,那都不是事”。

(二)家庭教育对大学生积极社会心态的作用

家庭是学生的第一课堂。作为大学生群体成长一辈子的启蒙环境,其影响意义也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地位。家庭的重视和关注是培养大学生积极社会心态的重要途径。对于社会上出现的子女对家长施暴的情况,细分原因主要是当今家长在对孩子积极社会心态培育方面不够重视。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家长因为工作、生活等琐事浪费太多的精力,而无法关注孩子对社会健康心理的培育。要避免这种家庭伦理悲剧的再次发生,就要学生家长“治未病”,而所谓的“治未病”就是说“未病防病、有病防传”。这就要家长充分了解子女内心的需求和孩子各种行为背后的意义,主动关注孩子的情绪反应。对于孩子的敏感话题要及时做出积极健康的解释,帮助孩子构建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一个和谐民主、稳固安定的家庭是影响大学生积极社会心态重要的因素。家庭氛围的客观存在是否和谐安康,情调是否温馨舒适,这直接影响孩子对未来的婚恋观与责任意识观。为培养孩子积极心态品质,树立乐观向上的心态,家庭成员关系之间必须要和睦、平等、互爱。这就要求父母以积极之姿态,和谐之法妥善处理家庭关系,给大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化境,培养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

(三)高校培养大学生积极社会心态中的作用

近年来,为全面推行教育体制改革有效实施与综合提升大学生的品质,高校除了发挥理论课的正面引导功能外,还须将积极心态覆盖到学校的方方面面。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构建必要的积极健康的校园环境和文化环境,能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与物质文化相比学校的建筑设计、花草标语等无时无刻的感染着大学生心态和思想观念。高校应根据大学生积极活泼好奇探索的性格,积极组织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竞赛、社会实践、社区志愿者等活动使学生能够开拓视野、丰富生活、积攒经验充分展现自我,释放潜能增加自信感。

(四)社会环境对大学生积极社会心态的作用

当代大学生正处于政府致力于构建和谐社会主义和经济大发展的社会大环境中,这种大环境有利于大学生潜能的开发与全面自由的发展。政府对加强对社会的综合管理与社会文化建设,宣扬积极向上、健康高雅的思想文化,抵制腐朽思想文化,使大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形成高尚的思想觉悟。不过,政府还应对社会注入更多的积极因素,以帮助大学生更健康快速的成长发展。“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人们普遍关注某个社会现象时,这时,第一个关于这个现象的信息对人们来说影响力最大,它会直接起到导向作用,人们也最容易对此产生认同感”。这样就要执政者必须做到对民间舆论的足够重视,才能有利于人与人之间更加融合,有利于大学生积极心态的构建与健康人格的塑造。

参考文献:

[1]杨凤.创业理论与实务.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

[2]申小龙.语言与文化的现代思考.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0.

[3]陈殿林.青年亚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机制研究.上海:上海大学.2009.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www.wk8.com.cn
本文地址:https://www.wk8.com.cn/xueshu/513803.html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关于我们 文章归档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2021-2022 wk8.com.cn

ICP备案号:晋ICP备20210032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