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子分类:
返回
文库吧用户登录
快速导航关闭
当前搜索
当前分类
子分类
实用工具
热门搜索
文库吧 > 学术 > 时政综合 > 法制与社会

“三下乡”视域的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意义与任务

“三下乡”视域的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意义与任务

摘 要 以传播“文化、科技、医疗”给农民为契机,实现所学理论知识与社会应用能力相结合的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在新时代农民“家国情怀、劳动奉献美、诚信品性、和睦友善”等思想品德感召下,具有“提升实际的爱国情怀、科学文化的适应性水平、自我的诚信意识、睦邻友善的认识与体验”等思想品德教育意义,还承载着“广泛宣传党和国家的科技文化政策、传播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新农村建设出谋献计”等思想品德教育任务。

关键词 大学生主体 “三下乡”活动 思想品德教育 意义与任务

作者简介:杨文艳,长江师范学院政治与历史学院,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理论。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6)03-227-03

农村是我国广大民众生存繁衍与持续发展的天地。农村现代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点和难点。我国农村现代化,需要“先进文化、发达科技与便利医疗”的精神营养素输入。早在1996年12月,我国中央宣传部等十部委联合颁发了《关于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的通知》。“三下乡”是指大学生主体,以传播“文化、科技、医疗”给农民为契机,实现大学所学理论知识与社会应用能力相结合的一种有效社会实践活动。2004年11月,在国务院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我国丰富的社会主义价值理论体系,凝练成了国家层面、社会层面、个人层面的24字“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关节点。大学生“三下乡”活动,承载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标志的思想品德教育”意义与任务。

一、大学生“三下乡”活动视域的新时代“农民思想品德”感召性

农村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哨战。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为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广大农民民众在“敏于事”同时,其思想道德观念、价值取向也正发生着与时俱进的变化,呈现出和谐、团结、向上等积极态势。

(一)家国情怀的感召

在“三下乡”活动中,我们可以听到“国是我的國,家是我的家,我爱我的国,我爱我的家”之类的歌词,从农民歌喉里真挚传出。 “国是家,孝当先,善作魂、勤为本、和为贵”这样的广告宣传语,从农民的口中不经意的说出;“国强民富、国稳家安、他好我才好、覆巢之下焉有完卵”之类的思想从农民的摆谈中自然流出。这一切都透露出我国新时代农民对家国的深情眷念与无限热爱。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也成了挂在农民嘴边的行为理念。“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已不再是他们生活的常态。 “创造财富,培育后代,互帮互助,孝亲敬长,关心家事和国事”等已是农民主体的生活内容。白天读报,晚上看电视新闻,了解国际大事、国家大事已不是农民的新鲜事。生产中、生活中、交往中、交换中,一句“您好吗?”、“没事吗?”“有事说一声”等朴质而温馨的话语,已不是稀罕事。“习主席出访美国了”、“习主席在联合国大会讲话了”、“中央出台全面二孩和普及高中义务教育”了、“中央又有医保、低保、社保”新政策了等等话语,在农民中随处可以闻见。兴修公路、维护水利、保护社区环境、建造居民房屋、解决居民困难等等集体活动行为随处可见。

(二)劳动奉献美的感召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天道酬勤”、“人勤春早”等已成为我国人民勤劳有为的文化信念。 “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以深入道我国人民的心底。“劳动创造美”自古以来是我国劳动人民的职分。

农民是我国劳动人民的代表。“外出打工回家种地是农民兄弟,两手老茧一身汗水是农民兄弟,让泥土亲吻种子是农民兄弟,让秋风抚摸麦浪是农民兄弟”是对农民劳动之美的真实写照。

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随着物质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和文化生活的繁荣丰富。科技发展、信息发达,社会分工越来越精细。农民中的“好逸恶劳”思想已无滋生的土壤,“不劳而获、投机取巧”已成为农民不耻之行为。他们不屑于“消极度日、日上三竿”,他们不与“麻将、扑克、游戏”为伍。为了家中的“老人、小孩”幸福生活、为了乡亲们的协作互助,农闲时,他们或者南下“广州、深圳、浙江”等,或者北上“新疆、内蒙、北京、天津、辽宁”等,打工挣钱。多少大楼、多少公路和铁路、多少公共设施,在农民辛勤劳动中建成。农民劳动之美,不仅表现在他们创造了美,而且还表现在不计较“劳动环境的优劣、劳动的负荷的轻重、较劳动的时间的长短”,计较的是“劳动质量的好坏、劳动效率的高低、社会效益的大小”等人性与精神的美。

(三)农民诚信品性的感召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绝大多数的朴实农民一直延续着这种优良传统。在农村流传着“好借好还,再借不难”的俗语,这充分体现彼此的信任。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持续进行,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农村的广泛发展,农民越来越意识到诚信的重要意义。农民工在外出务工打拼过程中,体会到不诚信给他们带来的危害与困难,所以,他们痛恨不诚信,渴望诚信。2011年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孙东林,因其诚信发给农民工工资,而感动了多少人,被人们树立为诚信模范。古人云:“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如果诚信没有了,就是作乱的开始。2004年,贵州省清镇市新店镇部分农民不讲诚信,为追求更高经济利益而致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大发公司伤心离开。 这便是诚信给社会经济带来巨大损失的深刻教训。这一事实从反面警示我们的农民兄弟:将诚信意美德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诚信品性要求不要因为社会环境中的利益诱惑而导致自我人格的缺失。公民工在打工过程中的诚信施工、诚信服务,是社会安全之需。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他人利益至上,仍是社会公德需要遵守。

(四)和睦友善精神的感召

社会中流行着“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口号,体现出了一种友好互助的关系。随着经济的发展,这种睦邻友善关系正在逐步加强:一是功利心态减弱促使人情味趋于浓化。不少农村地区在人际关系中的宗法观念淡化,“远亲不如近邻”观念加强。一家之困难是大家的困难,一家之苦是大家之苦。农村地区,人与人之间的扶危济困,各尽绵薄之力,拉扯他人一把的事情随处可见。二是农民间的交往诉求越来越浓烈。现代农村社会流动和迁徙较快,高节奏非群体化的生活加强,不文明行为和极端个人主义思想意识造成的人际间的隔阂减弱,乡亲之间留念感增强,“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乡情意识日益增厚。三是国家政策干预导致“邪教信仰与利益追求”导致的民族冲突减少。现代农民文化素质日趋向好,刘大成、朱之文之类的高素养农民,累累出现,越来越成为农民形象代言人,使得他们不只追求物质利益膨胀,而是更多追求友善社会的“大利”行为。

二、基于“三下乡”活动的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意义

大学生在“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深入农村、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努力做到思想下乡、情感下乡、行动下乡,紧密结合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本着“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的原则,把传播先进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也经历了思想品德教育的深刻洗礼。

(一)有助于提升对新农村建设的自我认同感,增强实际的爱国情怀

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實践活动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鲜活力。一方面,大学生将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带入农村,为农村的经济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另一方面,大学生到农村中去,也为当地老百姓提供了诉说苦楚、发表观点的对象,让他们紧锁的内心得到释放。虽然我们所能做到的实际并不多,但通过普法宣传、政策宣讲、文艺汇演等活动,这样无私无闻的活动也能让他们的心灵得到慰藉,能使他们感受到自己的疾苦与诉求是被党和国家所关注的,他们的利益是有法律保障的。而且这样一种社会实践活动,也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与此同时也增强了更多人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认识,让更多人加入这一行列,共同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出谋划策并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二)有助于增进对农村、农民、农业的了解,提升自己科学文化的适应性水平

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对培育具有以下三种基本素质的新型农民有促进作用。一是思想观念先进。通过大学生“三下乡”活动能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传统思想的束缚,使他们从思想观念上革除陋习,培养起有理想、有追求、热爱祖国的新型农民队伍。二是文化技能强。虽然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但通过大学生实践活动也能起到对农民进行文化培训的作用。三是经营理念。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客观上要求农民群众具有较强的经营管理能力,大学生刚好能将自己所学到的能力教授给群众,使他们在自己的产业化经营道路上获得一席之地。“三下乡”实践活动对培育新型农民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他们素质提高的过程中也相应提升了各自的科学文化水平。

(三)有助于提高自我的诚信意识,形成现代文明素养

大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诚实信用对形成相互信任、互敬互爱、长幼有序的和谐关系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诚信是立身之本。夫妻、长幼、邻里之间关系的协调都是建立在诚信基础上。可以消除人们之间的隔阂、化解矛盾同时最大限度的减少生活和工作中的摩擦,还能起到人际关系和谐润滑剂、社会凝聚剂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诚信是立业之基。要想使农村经济得到发展,仅凭勤奋踏实是不够的,还必须讲诚信。勤奋努力只会产生个体效率,而诚信则可产生集体效率。因而农村发展的核心就是诚信意识。文明的乡风的形成必然以和谐关系和经济发展为前提。因此,诚信不仅可以使广大农民群众增加社会价值的认同感和凝聚力、增强诚信意识;还能提高人们之间的团结合作能力,从而形成现代文明乡风。

(四)有助于增进“睦邻友善”的认识与体验,强化幸福感和奋斗力

在社会中广泛开展的以关爱他人、奉献社会为主题的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人间自有真情在,生活中从来不乏见义勇为、助人为乐的善行义举,这样的榜样教育、示范和引领,对社会主义友善价值观的培育具有重要作用。一方面,能使村民对损人利己等伤风败德行为自觉抵制;另一方面,能使群众注意保护践行友善品质之人的合法权益不受损害,并在物质上和精神上给予相应的支持和慰勉。因此,能在广大农村营造风清气正、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崇德向善氛围,可以引导全体村民关注、关心、关爱困难群体,营造帮扶互助的友善风气。在这种和睦友善的村民关系下人们的幸福感必将得到进一步强化。

三、基于“三下乡”活动的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任务

(一)广泛宣传党和国家的科技文化政策的思想政治教育任务

“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是党的生命线。”各项政策方针的出台都充分体现出党和国家对广大农民群众的高度关注与殷切关心,而每项政策方针也有切实执行才会使百姓受益,为人民谋取福利。所以作为新世纪的大学生肩负着这个重要使命,宣传这些大政方针,使人民群众切实体会到他们是被重视的、他们的利益是有法律保障的、他们的疾苦与诉求是被关注的。帮助群众了解和掌握更多的政策方针,依靠和应用这些方针政策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从而调动他们为建设美好家园而奋进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强烈的爱国情怀和对党的忠诚与信服。

(二)传播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品德教育任务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从个人的政治道德、职业道德以及个人品德这几个方面,强调了作为一个社会主义社会的公民应当具备的核心道德价值。大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要重点加强核心价值观教育、切实抓好思想道德建设,做到思想与行动齐下乡,因为“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要帮助农民成为有崇高理想、良好道德、卓尔不群、严以律己的社会主义四有新人。利用农村文化广场、大型集会地开展一些人民群众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文艺活动,使民众在参与这些活动中愉悦身心、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和提升个人素养。要引导村民移风易俗,对待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净化村风民俗,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从而形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营造良好的生活氛围。

(三)关注新农村建设,为新农村建设出谋献计的思想品德教育任务

没有深入实地的调研就如纸上谈兵。大学生“三下乡”,开展形式多样的调研,深入群众,深入田间地头,主动走村串户,和群众密切联系。通过调查问卷、走访、闲谈等途径了解民意、熟悉民情并详细掌握本村的基本情况。及时搜集、整理和分析所获得的信息,形成系统的体系,同时结合当地的村容民情,在尊重自然规律与客观经济发展规律的前提下,为当地的发展建设建言献策,同时也为当地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对该村的深入了解与政策的选择、决策和执行提供真实可靠依据。

(四)先进科学文化自觉踐行者的思想品德教育任务

大学生“三下乡”活动将学校与社会联系起来的重要途径,通过该实践活动,不仅为农村带去了以文艺下乡、义务支教、普法宣传等形式的精神文化,也把先进的科学技术传播到了农村并得到践行。大学生们组织开展科技支农活动、召开科技讨论会、发放农业技术资料、倡导高产技术等,这充分推动农民以科技致富。通过先进的科学技术制造高效能、低污染的农业肥料;制造先进的农业用具以省时省力;培育高产的农作物使农民获得丰收等。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通过一系列的科技支农活动,解决了许多农民生产实际中的问题,而且每年都有新的成效,这促进了我国农业的发展。同时也提升了农民的科技文化水平,使他们在自己的本职工作中实现了生存的意义和自我价值,也就会更加敬业,从而促进农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

四、结语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核心价值观的高度凝练,也是每位公民的基本道德准则和价值标准。大学生“三下乡”实践活动旨在将核心价值观这一精神支柱、行动准则贯彻落实到基层,使其充分发挥丰富精神世界、建设民族精神家园的巨大作用,为建立敬业奉献、诚实守信、睦邻友好的和谐乡村奠定坚实基础;同时在积极践行和培育“核心价值观,切实提高广大农村地区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振奋广大人民群众的精气神、增强全民族的道德素质”的同时,也使大学生接受一次思想品德的实在教育,为实现十八大提出的美丽中国奋斗目标而贡献我们的智慧与青春。

参考文献:

[1]张洪峰.大学生“三下乡”活动与新农村建设.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5).

[2]廖妍.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意义及其问题研究.消费导刊.2009(3).

[3]张彦.论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的育人功能.西华大学学报.2005(12).

[4]陈昭昭.大学生自愿活动服务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学理论.2014(25).

[5]张立娜,万冰艳.探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人才资源开发.2015(10).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www.wk8.com.cn
本文地址:https://www.wk8.com.cn/xueshu/513914.html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关于我们 文章归档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2021-2022 wk8.com.cn

ICP备案号:晋ICP备20210032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