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映雪 杨晓苏
摘 要 青年是一个特殊的群体。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国人的文化素质和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身体健康状况得到明显改善,青年性生理和心理成熟明显出现前趋态势,青年生殖健康教育是提升人口素质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为教育和卫生工作者需要共同携手,认真思考探寻更合理、规范、科学和文明的生殖健康教育,通过这个教育途径来保护青年的身心健康,进一步保障青年生殖健康权益,创造青年更加健康安全、人文和谐的成长环境。
关键词 青年 生殖健康 教育
作者简介:池映雪,遵义医学院人文社科学院思政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杨晓苏,遵义医学院教授,研究方向:青年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D9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6)03-250-02
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人口基金、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等发展机构通常将15-24岁定义为青年, ①从少年逐步过渡到成年的重要阶段。其间涵盖15-17岁未成年人和18-24岁的成年人。我国青年人口占总人口30%-40%,是当今世界上青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到青春期后,因为生殖系统的生长发育,在身心方面都会出现一系列的明显改变。随着时代的变化,青年性心理和生理成熟的年龄显著出现前趋势头,性包容度更强,性道德观念呈多元变化,平均初婚年龄不断往后推延,初次性行为平均年龄逐渐下降,受到生殖道感染、性暴力、非意愿妊娠、人工流产等多重威胁。
一、生殖健康的概念
1994年在埃及开罗召开的国际人口与发展会议提出生殖健康的完整概念,指生殖系统及其功能和过程所涉一切事宜,包括身体、精神和社会等方面的健康状态,涉及性、保健和生育三个方面,从狭义的生物学概念扩散为以人为中心的社会学概念。针对青年生殖健康的严峻形势,青年生殖健康教育是推进生殖健康的一项重要内容,如何通过健康教育途径保护青年的身心健康,非常需要教育和卫生工作者共同思考和探索。
二、生殖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我国在校15-24岁有中学初、高中生和大学生,目前中学和高校生殖健康教育普及程度不够,非常薄弱,不具实效,校园和家庭又没有能够成为青年学生生殖健康教育的重要场所。2012年9月在召开的“探索中国青少年性健康教育正确方向”国际研讨会上,中国人口宣教中心主任张汉湘提醒,我国每年约有2200万青少年步入性成熟期,18-24岁青年中,有48%的人发生过性行为;青年学生在面临生殖健康问题时积极就医甚少,不仅延误病情,甚至造成很严重的后果。在有婚前性行为的女性青少年中,超过20%的人曾意外怀孕,而绝大多数诉诸流产。②著名性学家李银河所做的一项调查也显示:中国人婚前性行为比例从1989年的15%,蹿升到2012年的71.4%,这种变化在其他国家要经历一两百年。那么我们就要切合现实的变化,应开展广泛的、积极的、有效的和生动的生殖健康教育,并提供安全有效的技术服务,这根据青年的实际情况需求。
三、生殖健康教育问题
(一)教育理念陈旧、方法教条
长期以来,受我国传统观念的影响,教育理念落后,无论是学校、家庭亦或是社会各界,普遍认为性、生殖、保健知识是一个自我认知的领域,不必要点对点教育培训,只是重视数理化等专业知识的学习提升,对于有关性方面的,就按照生理课程安排,表面应付了事,教育方法也是较为传统,了无新意。自1985年阮芳赋老师主编出版了《性知识手册》以来,我国有关研究者相继提出普及规范的性教育已经30年了,可是政府主导的性教育却仍然是犹抱琵琶半遮面、步履蹒跚、如履薄冰。2005年教育部废除“禁止青年学生结婚的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对青年学生的性观念和婚前性行为有一定影响③。社会时代变革了,教育的形式不发展,再用老套方法,大家不认可,这就是德育要创新。有时候就是“堵”和“疏”的关系,应该主动迎接疏导。
(二)教育内容简单枯燥
我国从1980年起在中学实施围绕以“性”为轴心相关的生理、心理、道德等等内容的青春期教育,但其内容避重就轻,单一贫乏,结构体系欠完整,未随着时代变化调整相应的内容。多项调查表明学校生殖健康教育知识点匮乏、形式单调,缺少完整性、趣味性和准确性,而且只强调书本知识,却弱化了心理咨询和技能指导。很多青年不具备相关能力,无法应对现实中困惑与问题。
(三)家庭教育的缺失弱化
家庭是青年学生生殖健康教育第一场所。但在我国由于旧观念的影响,家庭成员间在性知识信息方面的交流很少甚至没有,在孩子整个成长过程中几乎没有起到作用。一是家庭成员本身缺乏生殖健康知识,无法对孩子进行科学教育;二是家庭成员意识不强,片面地认为孩子不用专门去教,长大后自然明白懂得,不提及和讲解避孕,节育等保健知识。其实我们对于“性”并不陌生,但是对教育而言却不愿提及,随着时代观念的改变,“性”在蓬勃发展,而“性教育”却完全跟不上脚步,更不用提上升到生殖健康这个广义的概念上来,完全达不到社会尤其是青年阶层对于性知识的需求,并导致严重教育滞后。
(四)技术服务的专业性和规范性不强
长期以来,我国校园的生殖健康教育按照“生理卫生”模式,生殖健康教育没有独立学科的位置,没有规范合理的组织管理机构和专业技术咨询人员,健康教育也未纳入教学大纲,资金不足,规范统一欠缺。现今有部分人对性相关的内容设置在学校课程后,是否对青年学生发生不洁性行为、婚前性行为以及性侵害增加产生负面影响保持争议,故高校普遍未能开设生殖健康课程,即使有开展的都只是凤毛麟角。
四、生殖健康教育发展对策
(一)转变教育思想,创新教育理念
青年是的社会的细胞,他们的认知、行为、情感相互影响,相互融合。随着时代的变化和社会发展,青年学生应以性教育为主,社会青年则以生殖保健教育为主,同时开展心理健康、伦理道德和法律等整体素质教育。要转变为“以需求为导向”的教育思想,发挥好学校教育的主体作用,运用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为辅,大力有效开展青年生殖健康教育,努力为青年创造一个文明、健康、科学的学习环境,倡导责任、理性的道德环境。引入“以需求为导向”的生殖权利促进,让更多的育龄青年建立更为积极的态度,提高青年对开展的避孕节育知情选择服务以及生殖健康综合咨询服务知晓率。在生殖保健知情选择上获得更多主动的权利。要建立“以健康为宗旨”的教育思想,对生殖健康效应进行系统合理的过程干预和效果评价。但是目前,青年生殖健康教育研究仍停留在发现和分析问题阶段,大多数研究项目多为调查结果的单一比对,调查的时间不长,范围不广,持续性效果跟踪随访不够,只能速产“即时效应”,对青年学生生殖健康教育的干预模式和效果评价研究不够,对教育的模式和方法探索不深,还希望能够进一步不断完善和解决。
(二)强化政府资源配置
加大对生殖健康教育群体的支持和帮助,倡导社会广泛关注和参与,清华政府对相关资源的匹配和投入,推动政策和制度建立,引进新的项目理念和模式以及促进青年的参与等等。倡导青年生殖健康权利,普及生殖健康基础知识,特别是为弱势人群提供生殖健康教育,挑战对青年人生殖健康有负面影响的传统文化误区和社会文化规范,
(三)提高教育人员素质
1988年国家教委和计生委联合下达了《 关于在中学开展青春期教育的通知》,正式将性教育纳入中学教育的轨道。但各学校从事生殖健康教育的老师绝大部分都是兼职的,有相当部分的老师没有接受过全面系统的生殖健康教育的师资规范培训,从而导致各学校的授课质量参差不齐。而且由于受传统观念束缚,多数采取填鸭式的单一教学方式,照本宣科,对于敏感的内容少提、不提甚而让学生自学,这种教育课程的设置形同虚设,远远达不到理想效果。
国家生殖健康咨询师通过专项考核认证,分为五个等级,主要从事生殖健康咨询与技术服务,包括计划生育、优生优育、不孕不育、孕产妇及母婴保健、出生缺陷、性传播疾病等服务。我们应该抓住职业化建设的机会,提高教育咨询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他们提供必要的培训和锻炼机会。
(四)健全生殖健康教育体系
确保青年生殖健康教育的保障体系与长效机制,重视青年学生健康教育的组织与管理,落实和协调人、财、物、信息、网络等方面保障,促进青年的生殖健康教育得到长足、有效的发展。坚持多元包容的教育原则,努力构造灵活互动的教育模式,积极探索规范、丰富、有效的教育内容。强烈呼吁我国教育部、卫生部等相关职能部门予以高度重视,增强危机感,转变观念,把我国的生殖健康教育从娃娃抓起。学校的教育内容根据各个不同的学龄阶段,设置不同的教育内容,由教育部统一组织专家编写教育指导手册,专业学习教材,纳入教学大纲,逐级规范培训师资,定期考核管理。
(五)普及生殖健康宣传咨询
针对不同的对象,生殖健康教育也应采取丰富多彩的形式,宣传咨询尤为重要,应推行人性化、一对一的按需服务,跟踪随访关怀服务,积极探索参与式、互动式的多维立体宣教形式,提高青年的积极性、参与性,让青年轻松受教。也要提高广大人群的隐私权保护意识,体现尊重自我和尊重他人的文明教育。在工作中方式方法要恰到好处,加强理解沟通。
(六)形成健康教育联动链条
每个省、市、县成立专门的“生殖健康教育协会”,组建专业规范的教育服务团体,负责督导检查,向学校的教师,医疗机构从事生殖保健的医务人员提供信息反馈,发放宣传资料;学校成立相应的“生殖健康教育”小组,组织搭建“健康宣传咨询自愿者团队,定期开展专题活动,提供心理疏导和技术服务,逐步建立家庭、学校、社区综合性性教育网络,开展各种有效的教育方式,建立协作互助的教育联动链条,全面普及和提高青年人群的生殖健康知识水平。
我国青年的生殖健康教育问题,迫切需要我们转变观念,创新体制机制,强化组织管理,调动整个社会重视和参与青年的生殖健康教育,建立一套成熟、系统、优化的教育体系,进一步尊重青年的生殖权利和需求,提升青年的责任意识和幸福感,努力创建温暖、和谐、平等的健康社会。
注释:
①胡玉坤、郑晓瑛、陈功、王曼.厘清“青少年”和“青年”概念的分野.青年研究.2011(4).
②沈春燕、余静、梁开如、薛丽君.对有性生活史未婚女性青少年避孕药具认知及使用调查.现代临床医学.2011(4).
③广东省人口计生委.2010年广东省青年学生生殖健康研究报告.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