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朝鲜战争中美双方心理较量你来我往,精彩纷呈,双方在强化领导上高度重视,建立专门的组织机构强化领导,指导实施。在宣传风云上,通过传单、广播等手段,放大己方的优势,削弱对方士气,在战俘之争上,通过对战俘的思想影响和改造,改变战俘对己方的态度,进而利用战俘瓦解对方的决心、信心。在法理争夺上,宣扬己方作战的正义性和合理性,揭露对方作战的侵略性和非正义性。这些观念做法直到今天仍然给予我们启迪。
关键词 中美 朝鲜战争 心理较量
作者简介:邵天鹏,南京政治学院上海校区,研究方向:基础心理学。
中图分类号:D81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6.10.356
“当过去不再照亮未来,人心将在黑暗中徘徊。”托克维尔的这句话再次说明了忘记历史就是背叛这样一个浅显的道理。朝鲜战争至今已经过去了60年,但这场战争对当前地缘政治的影响依然存在,抛开历史的尘土,抛去战争战略的论述,我们看到朝鲜战场中心理较量也是精彩纷呈,留下的经验教训依然闪闪发光。
一、强化领导
心理较量作为朝鲜战争中一个亮点,一开始就被我军和美军放在一个至关重要的地位,建立专门的组织机构强化领导,指导实施。
我军将其称作“政治攻势”或“攻心战”。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以后,中共中央加强了各级敌军工作机构。总政治部、志愿军总部、兵团、军政治部都设立了敌军工作部,负责制订“政治攻势”的战略计划;在军以下,师和团都组织政治指挥所,营设政攻队,连有政工小组,负责“政治攻势”的具体事务。而我军对于敌人的反动宣传,则开展了群众性的“不拾、不看、不听、不用”运动;努力清扫敌人的传单,做好心战和反心战的工作。
心理较量作为美国军界的重要作战手段,在朝鲜战争中得到了充分体现。朝鲜战争爆发之后,美国一方面迅速建立心理作战机构,从心理作战总部的设立,到集团军、师以下心理作战处(科、组)的组建,都强调心理较量的重要地位;另一方面,各级部队设有牧师,牧师通过思想灌输,强化士兵的思想目标导向,形成“我们作战是在惩罚上帝的罪人”的思想观念。牧师在前线灌输作战行为思想的同时,也通过后方医院的“灵魂告慰”,为作战死去的士兵祷告,并慰问死者家属,进而充分发挥牧师在整个心理较量引导中的重要作用。美军在面对我军的政治攻势中,往往通过严禁收藏宣传品、偷听广播等心理防护的措施,牢固心理防护堡垒。
二、宣传风云
宣传是朝鲜战争心理较量最主要方式和手段,主要通过传单、广播等手段,放大己方的优势,扩大对方的弱势,从而提高己方士气,削弱对方士气。
我军在朝鲜战争宣传以配合我军的作战形势而不断变化。在战争初期,每当夜幕降临,中国人民志愿军便军号齐鸣,我方广播也呐喊助威“把美国兵赶入大海!”,把许多美国兵吓得魂飞魄散。朝鲜停战谈判历经两年之久,在此期间,宣传工作的核心,在于宣传我军在解决朝鲜问题上的立场,以及对于俘虏等的优待政策。特别是在面对敌人的造谣污蔑,我军的宣传就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我军一是通过标语牌等形式,向敌军进行标语宣传,如“你的情人在家含泪等你呀”等标语,从心理上瓦解敌军的作战斗志,形成作战心理的弱化作用;二是通过我军胜利的著名战役,向敌军宣扬我军强大的作战能力、坚强不屈的战斗意志,进而在巨大的意志反差中,削弱敌军的战斗意志;三是通过地方重大节日的“亲情”宣传,在心理上构建回家的情绪与情感。在1951年的圣诞节,我军通过投放圣诞树(老人、宣传品)等方式,让敌军在残酷战争氛围之中,勾起对和平、美好生活的向往。因此,心理引导、攻陷,极大地弱化敌军的作战意志。
美军在朝鲜战争宣传中采用了多种主题类型来宣传“联合国军”的立场,并将意识形态贯穿其中,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呼告和劝降,力图化解我军敌意和斗志。一是将美方对敌方阵营中各类“角色”的定义宣传给中国军队。对于苏联方面所做的角色定义,如“苏联是侵略者”,“苏联把中国军队当炮灰,是幕后推手”,“苏联在危害中国人民的利益”,妄图分化我和苏联的关系;将中国共产党的角色定义为负面形象,希望达到内部互相猜疑直至分化的结果。如“中共领导者是苏联的傀儡”,“中共在国内侵犯了人民的利益”,“志愿军的作战条件恶劣,中共不值得信任”等。二是反映中美双方的武器配备情况和战场态势,展现美军的实力。通过图示或广播志愿军虚假伤亡数字,企图瓦解我军士气;通过展示美军先进装备企图塑造美军不可战胜的形象。三是以死亡、尸体等为主题,放大作战心理恐惧。死亡是战争中常见的情况,美军宣传中,着重反复使用“保全性命”、“送死”、“牺牲”等词语,试图激发志愿军战士的恐惧心理,使其畏惧战争或不愿再战。四是描述家乡、亲人对士兵的想念和牵挂,分散作战注意力。通常详细地描绘贴近普通中国人家庭生活的场景,例如普通家庭老百姓因丈夫、儿子或父亲的缺席而挂念前方战士,引发我军官兵作战决心的动摇。
三、战俘之争
战俘是随着战争的进程发展而出现的,也是心理较量的着力点,用好了往往有奇效。心理较量战俘之争,主要是指通过对战俘的思想影响和改造,改变战俘对己方的态度,进而利用战俘瓦解对方的决心、信心。
我军对待战俘坚持了“优待俘虏”的政策传统,通过化敌为友、以管促化,大大化解了美军士兵对我方的恐惧和憎恨。抗美援朝期间,中国人民志愿军坚持国家惯例、履行国际公约,在对待战俘的立场和政策上,强调“人本”的同时,也突出“化敌为友”的和平进程。首先,有待“重伤战俘”。激烈的战斗,往往会造成大量的重伤战俘。在对待重伤战俘中,我军一方面尽最大力及时后送,若无后送能力之时,则通过战地包扎治疗,并通过广播等途径,告知敌方将重伤战俘接回;其次,建立“战俘营”。为了更好地安排管理战俘,我军在中朝边境建立了战俘营。战俘营一是为了更好的安排并改善战俘的生存及生活状况,为之提供足够的生活日用品;二是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思想上、行为上与其构建起朋友关系;三是通过一系列手段使战俘家属知悉战俘受到优待的情况,我方编印了宣传我军优待俘虏的书刊,拍摄了一部记录战俘生活实况的电影和6万多张照片,并设法把它们传入美国,效果显著。
美军对待我军战俘一般是通过欺骗诱导和羞辱打压相结合。首先,通过“吹嘘+威胁”的方式,吹嘘美军强大的作战能力,弱化我军战俘的作战斗志。并通过所谓的“中美友谊”,试图在心理上错误引导,让战俘在心理上形成对美的“恐惧”,但又“友好”的错觉;其次,通过“遣返志愿甄别”,挫杀我军的战斗思想。在对待我军战俘方面,美军惨无人道的罪恶面显露无疑。美军强行将我军战俘氛围“要去台湾”、“愿回大陆”两类,并对“愿回大陆”的志愿军战俘进行残忍的杀害,试图通过这些手段强化对“不服管理”战俘的处理;最后,通过“牧师”的思想传扬,对志愿军战俘展开强大的“洗脑”攻势。对于思想不屈服的战俘,通过罚爬、罚跪、吊打、往肛门里灌辣椒水,甚至裸体塞进装了玻璃渣的汽油桶里在地上乱滚等残酷刑罚,极为残忍。
四、法理争夺
法理争取是心理较量的关键点,是对战争道义和正义性的争夺。在朝鲜战争中的心理战,法理争夺主要是宣扬己方作战的正义性和合理性,揭露对方作战的侵略性和非正义性。
我军通过进行“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教育,激发官兵的爱国热情,提高军心士气。首先,对美国侵略行径进行分析,并通过其行径意图的阐述,让官兵指导抗美援朝的伟大战略意义,懂得抗美援朝、保卫家园的军人使命;其次,对“保卫祖国”、“维护世界和平”、“抗美援朝”三大关系进行分析,强调抗美援朝是维护世界和平、保卫祖国的正义行为,志愿军是符合人类历史发展前行的正义之师;其次,对中韩关系进行分析,向官兵阐述唇亡齿寒的中韩关系,认清美帝国主义本质,抗美援朝是救邻自卫,面对美帝国主义的侵略,我们应同仇敌忾,坚定信念,粉碎美帝国主义的非正义行径,提高了军心士气。
美军通过“高大上”的行为吹嘘,张着“合理性”、“合法性”的丑恶嘴脸,大力在身上粘“贴联合军”的标识。以美国为首的16个国家,打着维护朝鲜半岛地区和平、秉承联合国决议的军事“幌子”,先官兵传达入侵朝鲜是正义之为,是合法合理的,中国的抗美援朝无法之根据,无联合国之支持。这种做法不仅可以把自我赋予的正义性可以昭示对方,给对方人员的心理造成压力,抵消其内部宣传的效果,通过比较鼓励对方官兵作出支持己方的判断,同时还能强化己方阵营中官兵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增强军队凝聚力。
正如徐焰将军所言“批判的武器代替不了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对抗和摧毁。”朝鲜战争尽管中美双方心理较量你来我往,在强化领导、宣传风云、战俘之争和法理争夺方面各有千秋,但战争胜负的关键依然在一个又一个的具体作战的胜利,心理较量的最优效果依然是实际作战所决定的。希望以上的心理较量总结能够带给我们启迪,促进我们未来作战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徐焰少将谈朝鲜战争心理战.http://news.xinhuanet.com/mil/2010-06/23/content_137 25492_1.htm.
[2]朝鲜战争中美军虐待志愿军战俘.http://news.ifeng.com/history/zhongguoxiandaishi/detail_2013_07/22/27752763_0.shtml.
[3]张前承.西安政治学院学报.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进行心理战的基本经验.2012(2).
[4]熊志勇.外交学院学报.美国公众舆论与战争——以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为例.2004(9).
[5]丁晓春.党史文苑:学术版.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心理战初探.2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