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结合当下高校教育面临的普遍问题,联系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理念,指出高校教育应当更多的关注自我意义的建构,进而谈论福柯自我建构理论的理论来源及其内涵,揭露主体的真相。同时,也指出了福柯自我建构理论的两面性。通过对福柯自我建构理论的论述,得出其对于高校教育的借鉴意义:灵活运用社会规则进行教学活动;注重大学生的自我关注教育;同时还要关注大学生个性的多样性。使学生能有意识的培养并积极建构完善自我,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从而使自我可以向真善美的境界发展,达到一种审美的存在。
关键词 自我建构 自我关注 高校教育
作者简介:吴婉军,上海理工大学。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6.10.399
福柯哲学主要围绕权力和它与知识的关系及其发展历程展开。他从认识、权力和自我三个维度对哲学进行改造。他坚信人是自由的,并拒绝为真理、权力或自我提供一套普适的模本。福柯有诸多的著作和访谈录等珍贵史料,经查阅发现这些思想宝库中对于教育的明确论述并不多,但是可以从一些概念分析中来分析和透视教育,比如权力、知识、话语、规训场所与法则、支配技巧等。因此,本文借助福柯的自我建构理论,力求探索指导高校教育的新方式。
一、福柯的自我建构理论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对许多哲学家而言,哲思的目标是不断增长的一种自我知识;对福柯来说,这个目标则是改造。那么在社会环境日新月异的大背景下,在现代人被主体、权力所奴役的历史性境遇下,在权力、知识、话语的作用下,人应当如何获得解放、得到自由、实现自我建构呢?福柯找到了答案,即通过自我关注这一实现个体自由的实践方式,来认识自我。在推崇“知识就是力量”的口号下,教育越开来越呈现为一种工具价值,正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所批判的那样,教育过程仅仅是传授与灌输的过程,教师和学生也都成了学习的工具。而为了改变这一状态,就需要提倡一种自我关注的主体意识,让学生用自己的头脑来建构知识。通过有意识的培养来建构完善自我,从而使自我可以向真善美的境界发展,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达到一种审美的存在。
(二)现实意义
当下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发展对教育事业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需要创造出适合国情的教育之路。众所周知,我国教育从小学到中学普遍存在“应试教育”的弊端,教学方法以讲授法为主,以分数和升学率作为衡量标杆。其结果造成了教师单调的给予,学生的被动接受,颠倒了学习的意义。这种传统的“重教轻学”的教育方式不利于学生的创造力培养,而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下,我国真正短缺的正是创新型人才。福柯在教育领域的自我建构理论正是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再结合诸多新颖的教学方法和多媒体计算机、因特网教育应用的飞速发展,通过对个体的关注,倡导主体意识,对于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促进学生创造力的开发,有着显著的意义。
二、福柯的自我建构理论概述
(一)理论来源
在《疯颠与文明》中,福柯对疯颠的谱系学分析是为了保护及解放那些被权力驱逐到边缘而被奴役的知识。理性对谵妄获得统治权而把后者逐出教门,在他看来,这正一种普遍性的规范,解放那些被奴役的知识,使他们运转起来,就是在把多样性引至历史舞台,就有可能保证个性化的存在。
《规训与惩罚》则为我们展示了一种“全景敞式监狱主义”,它反映的是社会控制和权力的日益隐蔽化,这样的控制将导致社会的整齐划一,这正是福柯反对并且欲提醒我们的。无论是对疯颠的控制还是对犯罪的控制,我们都从中隐约看到社会的一种“规训”,旨在把人变成一种“纯粹”的生物。福柯从中表露出的批判精神,正是一种反抗权威的自我建构。
福柯在《自我的技术》中说,“通过研究疯癫与精神病学、犯罪与惩罚,我努力证明我们是如何通过排斥罪犯、疯人等类人物间接地构造我们自己。现在这部作品处理以下问题:通过某些自古到今发展着的自我的伦理技术,我们如何直接地构造我们的身份?”福柯所追求的作为生活艺术和生存美学的伦理学把作为道德主体的个体的自我建构提到了最重要的位置。这种伦理学的建立是通过个体的道德和态度,而不是遵循一种旨在使生存规范化的。旨在让人学会对自我的引导,并把对自我的关怀交付给自己而不是他人。因此,福柯理解的伦理学是一种个性化的伦理学,而不是一种普适性的规范。他强调的是人作为道德主体对自我持续的训练与改变。生活艺术哲学中的自律主体只有通过拥抱各种可能性,在不断的建构与塑造中才能够显现。
(二)理论内涵
福柯的自我建构理论体系主要包含两大核心内容,一是支配技术的运用,二是自我技术的认知。而所谓的主体性则是支配技术和自我技术共同作用的结果。
1.支配技术:
在福柯看来,支配技术是要运用规训权力来对个人的行为进行定义和控制,从而使个体服从并达到一定的目的,使得个体过上有益的实践生活。这就需要在一定的规训场中实现条件的满足。这些条件包括对空间、时间能力的组织与支配等。学校对于大学生的教育便可以作为简单的例证,比如,在对空间的规训上,学校都实行住宿制度,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宿舍,这是一个既自由又不自由的空间存在,学生一边可以有自己的活动空间,同时又不能随意活动,必须按照学校相关规定进行。在时间的分配上,学校都有严格的作息时间表,而且年级越低,时间表的划分就越详细。另外,学生每一学年的学习内容、学习时间都有很科学的规定。比如学校首先会从总体上进行规划,对学生的课程安排也是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并定期考核,为下一阶段的学习提供参考。同时,学校开设选修课,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择课程,修够学分即可,这不仅可以激发学习动力,还充分体现了学校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此外,学校的全部活动都有着统一精确的指导体系,如课间的铃声、老师的哨声,甚至教师惯用的语言、符号和眼神都会被学生看作一种信号,学生会根据这种信号做出相同的反应。
2.自我技术:
福柯在认识到支配技术能够达到的控制效果后,致力于研究人是如何把自己变成主体的方式。他认为自我技术能够准许个体按照自己的方式或者在别人的帮助下可以对自己的行为施加影响,通过对自我的转变达到某种幸福或完美的状态。正是这种自己技术,将外部规则内化为自己的认识或行为,实现自我对自我的管控。同样在高校教学过程中,要达到高效的教学目的,教师就必须了解学生的个体的自我认识,使学生成为教师认识的客体。同时,教师应当运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来促进学生对自我的认识,并改变自我,塑造全新的更高的自我。所以自我技术的运用很有必要。尤其是在引导学生自我叙述时,可以扮演权威者的角色,来帮助学生舍弃外部的不合理行为,使其将有益的、正规的标准和规则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和认识。
三、对高校教育的启示
福柯的自我建构理论通过对自我进行阐述,打破束缚个体发展的阻碍,使个体以多样性的方式来重新塑造形象,为我们分析和研究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在当今高校教育改革中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发挥个人和社会的双重作用
福柯对“自主”概念的阐述,对自我建构理论的发展和完善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在他看来,人的自主性是社会和个人两方面共同构建的结果,所以教育也要通过个人自觉与社会规则的相互作用才能有好的效果,因此在培养学生理性的同时,要结合当前的国情和社会发展情况,制定客观的评价标准,给学生提供准确的参考。大学开设的思修、马原等政治课程便是对社会性规则践行的体现,而事实证明,这一举措是完全经得起历史的检验的。同时,对学生的教育也不应当完全拘泥于设定好的教学阶段,学生应该有一定的自主性,比如大学选修课的开设,就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能动性,这一页有利于更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发挥充分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符合我国创新性人才培养的目标。
(二)加强对学生的自我关注教育
福柯强调人在追求自身的自我认知时要充分认识到权力、知识、话语所起的作用,这就需要再自我建构的过程中进行不断的自我关注,从而实现自己的价值追求,获得自由。不过这种对自由的追求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学校对学生的自我关注和反思性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在传统的教育中,过分强调了分数的重要性,忽略了学生对自由和创造力的塑造。所以,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更应该培养学生的自我关注能力,加强相关教育。在注重学生学习成绩的同时,不能忽视思想品德、创新能力、技能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塑造出社会真正需要的全能型人才。当然,也不能过分强调学生的自我关注,这样容易培养出以自我为中心的学生,因此,学校需要一方面加强学生的自我关注教育,另一方面又要求学生有意识的来完善自我构架,从而培养身心健康的、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
(三)正视学生的个体性存在
福柯的自我建构理论强调的规训权力,很多都是统一的规则和要求,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会发现,学生会根据学校规定或教师的信号而做出相同的反应,着无疑使有利于学校的管理的。但是要注意到,如此统一的讯息传达的另一层涵义,那就是教育出来的学生的“主体性”会趋向于某种统一的规范性准则,导致学生缺乏个性的发展。而学校教育的最终目的并不是批量培养人才,社会需要的也不是只有共性而毫无个性差别的个体,而是拥有创造性思维的个体。因此必须要舍弃传统应试教育中完全统一的教学模式,这是对对学生自由个性的扼杀。同时,我们应当清楚,每个学生都是社会中独立存在的个体,他们都有自己的想法和需求,只有明确了学生是多样化、主动性、创造性的个体这一事实性的存在,才能更好的结合社会规则来对学生进行多样化、个性化的教育。
参考文献:
[1][美]艾莉森·利·布朗著.聂保平译.福柯-最伟大的思想家.北京:中华书局. 2014.
[2][法]米歇尔·福柯著.刘北威译.规训与惩罚.北京:三联书店. 2003.
[3]陈媛.解构中的建构:福柯思想解读的一种视角.复旦大学学报.2012.
[4]李姗姗.福柯的自我建构理论及其教育意义.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4).
[5]唐懿鸣.福柯理论视野中自我生存空间的建构.牡丹江师范学院.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