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子分类:
返回
文库吧用户登录
快速导航关闭
当前搜索
当前分类
子分类
实用工具
热门搜索
文库吧 > 学术 > 时政综合 > 法制与社会

卢卡奇物化理论对中国当代启示

卢卡奇物化理论对中国当代启示

摘 要 物化理论是卢卡奇从商品经济的特点出发深刻阐释的哲学思想,揭露物对人的禁置从而导致人性沦丧的社会问题。为此卢卡奇提出总体性理论,企图用主体-客体统一的总体性思想唤醒无产阶级的主体意识。卢卡奇的物化思想包涵深刻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对当前中国遭遇的社会问题的解决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 物化 总体性思想 主体意识 现实价值

作者简介:宋国祥,上海理工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

中图分类号:B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6.11.290

一、 绪论

《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是哲学巨匠卢卡奇早年在哲学政治思想上的经典代表作,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卢卡奇在书中通过对资本主义商品生产经济活动入手深刻阐释了物化思想的内涵及影响。虽然在这里的“物化”与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的“异化”相比还具有黑格尔唯心主义色彩,但隐盖不了卢卡奇哲学的闪光点。物化这一问题已成为引起当代思想家高度重视的问题,成为当代学术界聚焦和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

本篇重点从卢卡奇物化思想的内涵、物化的影响出发,论述其对于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启示而提出解决物化影响的几点方法。笔者认为卢卡奇物化理论思想中蕴涵深刻的哲学思想和社会历史发展之秘密,对当前中国社会健康发展和社会价值观迷失解决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二、卢卡奇物化思想阐释

(一)物化的“系统世界”

物化即人的存在与人的本性互相冲突,人作为自身存在主体而转向了一种对象性的客体存在物。人的一切活动变成某种反过来统治人、支配人的异己力量即是说人与人之间的“本真关系“物化为物与物的关系的虚幻形式。外在物质世界不是以人为中心而是与人相对立的“系统世界”。它制约人的主体性、能动性,人只能被迫接受和掌握这个世界的规律,却不能通过自身的意志改变。人亦不断沦为物化产品,人的活动不断与自身相分裂相疏离,不再属于人自身。

其一,劳动的机械化、抽象化。在资本主义私有制社会,劳动者与劳动对象在所有权上自产生时起便已经分离开来。这就必然造成劳动者与劳动对象虽然发生直接的关系,而劳动者却沦丧为劳动过程中客体存在者。原本体现人性的劳动被抽象为简单的机械的重复生产,劳动过程成为了商品化,人的能动性被埋没从而造成人性的丧失和精神物化。随着社会劳动分工的发展,劳动者在“系统世界”作为机械的“零件”存在,被统一整合到机械生产劳动之中。结果必然是劳动者参与越多主体意识丧失越多。

其二,意识物化。物化是资本主义社会必然的存在物,这一存在物必然在人们的思想观念中得到最大的突显,这就是卢卡奇说的“物化意识”。他认为,商品关系转变成客体存在的时候必然要在人的个体意识中打下属于其自身烙印。使得人在规律的原则下自觉地或非批判地认同系统世界内的物化现象与物化结构,并将这种一切当作外在的规律和人的本真加以遵循、服从,从而沉沦于日常生活的常人世界,逐渐忘记自身真正的主体存在。物化的普遍化使物成为人自身存在的共同体,而意识物化也同样作为其产物支配着人的精神活动和心理活动。显而易见,在商品拜物教普遍化的时代,人与人之间的本真关系正趋向成为物与物之间的关系存在着。

(二)物化理论

卢卡奇指出物化是资本主义世界中普遍存在的特有物,是资本主义社会商品生产所无法闪躲的结果。商品生产占据支配地位,渗透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人与人的关系被物与物关系的虚幻形式所掩盖,使得人被迫立身于一个异己的物的世界窘境之中却无法逃离。“在商品经济充分发展的地方,人的活动同人本身相对立地被客体化,变成一种商品,这种商品服从社会的自然规律的异于人的客观性,它正如变为商品的任何消费品一样,必然不依赖于人而进行自己的运动。” 卢卡奇批判指出资本主义世界的合理化原则即是物化,商品的统治下正在形成一个普遍的物化结构而与人相对立的 “系统世界”。这个系统世界可以运用各种规律的形式来支配和主宰人的一切日常生活活动。亦是说人失去了自己的主动性、独立性,人的存在被这种商品化渗透分裂,人被陷入一种日常生活的“非本真的状态”。人在它的面前孤立无助,是不自由的存在者。甚至人的一切包括体力和人格都变成了商品的筹码,成为一种用物买卖的具体。

遵循黑格尔辩证法,卢卡奇提出消灭物化存在的路径,即无产阶级的意识觉醒。尽管他当时还处于黑格尔的逻辑阴影之下,直接导致他对物化消除的问题上陷入片面性。但为解决这样的非本真的物化状况,卢卡奇提出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把握住客体-主体统一的总体性辩证方法作为解决这一人类时代难题至关重要的方法。

三、卢卡奇物化思想对中国社会的启示

卢卡奇的物化思想尽管存在着自身的缺陷,但它揭开了工业文明和商品经济的发展过程造成了人受物统治的社会现象,对于当前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继续良好推进具有深刻的启示。

(一) 防范主体意识陷落

“意识,作为自我意识,在这里就拥有双重的对象:一个是直接的感觉和知觉的对象,这对象从自我意识看来,带有否定的特性的标志,另一个就是意识自身。” 黑格尔在人的自我意识范畴之中,认为不仅需要意识到感性确定性的具体事物,同时作为意识来说意识自身也同样重要。他认为这种意识才能称作自我意识。康德的主体性学说中,“‘主体性一词就是指人的独立自由,人有不受外面的东西所束缚、完全由自己来决定的方面,人就是这样的‘主体。” 然而在商品拜物教这种资本主义世界创造的普遍于人间的产物此刻正在整个人类世界流动和扩张。人们在精神世界对物的崇拜不断加深,人的主体性正在磨灭和丧失。卢卡奇说:“我们必须明白,商品拜物教问题是我们这个时代,即现代资本主义的一个特有的问题。” 可是当这种物化问题转移至世界各个角落时,这已经不再是一个制度的问题,而是全人类须共同面对的时代性问题。

在中国,物化问题同样严峻,以“商品-物”的形式向社会进行扩张。这种扩张通过资本主义的价值模式和文化渗透对中国社会展开统治的步伐。政治上,政府官方掌握的贪污腐败的官员数量之多,体系之广。这些“人民的公仆”成为了权力、金钱、女人的崇拜者。以至于他们在政治体制的活动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另一种与自身、对象想相对立的行为。在经济上,生产劳动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取产品的使用价值、为劳动自身得到直接需要。工人的劳动产品成为一种与其相对立独立存在物。劳动专门化的局部性操作,致使劳动者与总体产品的纽带被人为切割。人的本质特性被逐渐消除,所有的员工被投放在精确、合理化的计算概念之中。合理化原则下的物化问题根源于资本主义社会,却依靠自身的强大的腐化力正向外蔓延和吞噬,又反向地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因。

此外,意识物化问题正吸引社会学者的广泛关注。“物化的普遍性还表现我们的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被物化,即不仅仅是我们的物质劳动过程被物化,而且我们生活的其他方面也被物化了。” 现实的物化隐盖人与人的本质关系,使得人无从窥测奥秘。相反这种物化却以自己的优势不断渗透人的精神领域,使得人们的精神意识层面不断受其影响,最后导致意识物化。“随着劳动过程越来越合理化和机械化,工人的活动越来越多地失去自己的主动性,变成一种直观的态度,从而越来越失去意志,” 劳动时间的空间化,人置于次要位置隶属于机器,形成一种完全颠倒的状态。在这个完全异己的劳动系统中,人被孤立、物化成劳动系统中的一个有生命的机动部件。高度精确计算的物化关系取代了前资本主义社会时期纯粹的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人的自我客体化,迫使人的主体意识被淡漠、沉沦。

因此,在中国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坚持人本主义的前提下必须保证人的主体意识占据主要地位防止自我意识的陷落。

(二) 注重总体性方法

卢卡奇“总体性”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把总的“历史的趋势和过程”看成一个整体,把历史的具体过程或阶段看成是这个整体一个环节。资本主义社会出现的普遍“物化”现象是资本主义社会所特有的,是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体现。“物化”现象在整体的历史进程中作为阶段性的表现,会随着资本主义的消亡而消亡。“在卢卡奇看来,资产阶级形而上学就是无产阶级‘物化意识乃至全部‘物化现象产生的思想根源。无产阶级‘物化意识的扬弃和革命的‘阶级意识的觉醒,当务之急就是对资产阶级思想的‘二律背反进行批判,批判的途径在于无产阶级的实践原则。这里,卢卡奇所主张的无产阶级‘实践原则是‘创造一种具体的总体,即主-客体在辩证的历史过程中得到具体统一的总体” ,即要克服主体的物化的分裂和驱除客体的物化的僵硬与不符合实际,实践的原则才会成就可能。

面对“物化”全球扩张的新情形下,中国社会必然躲避不了“物化”所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那么作为陷入物化世界之中的人又该如何面对这个“错置的世界”所给与的一切呢?笔者认为我们需要在日常生活中通过总体性思想时刻提醒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来克服“物化”。最后用海德格尔的“补做选择”方法和社会实践去达成整体性主体与客体的本质性统一。只有这样,作为沉沦和错置常人世界中的我们即存在者本身才能达到一种先行突破自身“非本真状态”至于“本真状态”。

(三) 坚持共产主义信仰

资本主义世界所特有的“物化”问题在世界蔓延,给中国也带来的一些列社会问题,像拜金主义、功利主义、极端个人主义、虚无主义、道德问题、腐败问题等。物化问题的出现日益引起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亟待寻求正确的方法解决。当下我国作为世界最大的社会主义发展中国家坚定共产主义伟大理想不仅是历史性产物、也是现实发展的时代要求。实现人民物质财富的丰富、精神境界的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是共产主义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终极目标,必然是对资本主义私有制下对私有财产的积极扬弃。

卢卡奇认为“物化”产生最先出现在资本主义世界,那么紧随资本主义的离去认为“物化”这个时代产物必然也将从世界消失散尽。但是,当下物化已经成为一种无法隐盖的社会现实存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人的存在本身失去了自己原有的纯粹,身体的错置、主体意识的物化都使得人作为存在者的意义失去了应有的原本价值。因此在这个“谁‘真正在选择,始终还不确定” 的世界,共产主义既是无产阶级伟大信仰和奋斗目标,它也是一种割绝于物化的决心。在旧的社会形态还未完全丧失其应有的历史作用之前,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本质选择。此外,中国是当下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毫不动摇地坚持共产主义信仰也是持续中国道路的根本思想保证。

注释:

[匈]卢卡奇著.杜章智、任立、燕宏远译.历史与阶级意识.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153,149,156.

[德]黑格尔著.贺麟、王玖兴译.精神现象学.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117.

张世英、杨寿侃、李运生.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2.

胡绪明、韩秋红.《历史与阶级意识》与现代性批判——基于卢卡奇物化理论的现代性考察.长白学刊.2006.

胡绪明.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的现代性批判理论探析.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2008.

马丁·海德格尔著.陈嘉映、王庆节译.存在与时间.三联书店.2006.308.

参考文献:

[1]李东宁.卢卡奇的物化理论及其当代意义.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1).

[2]陆自容、李向前.哈贝马斯与韦伯合理化理论之比较.哲学研究.2004(2).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www.wk8.com.cn
本文地址:https://www.wk8.com.cn/xueshu/514393.html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关于我们 文章归档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2021-2022 wk8.com.cn

ICP备案号:晋ICP备20210032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