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子分类:
返回
文库吧用户登录
快速导航关闭
当前搜索
当前分类
子分类
实用工具
热门搜索
文库吧 > 学术 > 时政综合 > 法制与社会

高校大学生网络贷款问题及防范对策

高校大学生网络贷款问题及防范对策

摘 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网络贷款作为一种新型融资、理财方式应然而生,并在我国高校大学生群体中迅速推广。网络贷款带来高效便捷的同时,也潜在一些危险性,导致高校大学生在网络贷款中暴露出诸多问题。从维护高校大学生群体利益角度出发,如何认识大学生网络贷款问题及其背后成因,并采取有效对策进行防范,为本文研究的意义所在。

关键词 高校 网络贷款 大学生

作者简介:王娜,重庆人文科技学院护理学院思政辅导员,研究方向:大学生教育管理。

中图分类号:D922.28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6.11.336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的深入,互联网金融业呈现迅速发展态势,各种网络贷款平台纷纷出现于网络媒体中,互联网的开放性,使得大量网络贷款平台逐步深入到大学校园,并对高校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产生深刻影响。而随之带来的大学生网络贷款问题也愈发突出,引发社会关注。前段时间,河南某高校大学生郑某在网络放贷平台贷款58万,因为无力还款、不堪重负跳楼身亡。这一悲剧的发生再次将大学生网络贷款问题引入人们视野。大学生网络贷款问题如何进行有效防范,值得我国政府、高校及社会各界进行深思与研究。

一、网络贷款概述

网络贷款,简称“网贷”,是指借贷双方利用电子商务网络技术平台实现信息对接,并完成交易、达成货币借贷目的的一种借贷模式。网络贷款为借贷的一种方式,一切认证、记账、清算等流程均通过网络完成,事实上是“民间借贷”的网络版。

网络贷款最早产生于英国。作为一种新兴融资渠道,其基于电子商务理念而兴起。网络贷款带来的是信贷理念和融资模式的新变化,相比传统贷款而言,具有一定优势性。随着互联网渗透到当今社会经济的各个方面,网络贷款正在变革着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在借助互联网的优势下,人们可以足不出户的完成贷款申请的各项步骤,包括了解贷款的申请条件、递交贷款申请、审查放款等,都可以在互联网上高效、便利的完成。

然而,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网络贷款带来便利的同时,其背后潜在着一定风险。这种风险性为网络贷款本身特性,表现在:一是网络交易的虚拟性,导致无法认证借贷双方的资信状况,容易产生欺诈和欠款不还的经济纠纷;二是网络贷款放贷人可能系未经国家批准的擅自从事信贷融资活动者,面临扰乱金融管理秩序而被追究法律责任的风险;三是网络贷款以网络平台为依托,存在因为网络平台疏于自律,或内部控制程序失效,或被不法分子利用网络监管漏洞等情况下,可能出现非法集资、贷款诈骗等违法犯罪的情形。近期,网络媒体多次爆出“大学生贷款3万利滚利变为70万”、“大学生网贷1.3万逾期被追债”、“网络贷款骗走大学生7万多元”等事件,引发社会关注,这些事件是为网络贷款带给大学生问题的典型案例。不难看出,大学生网络贷款实践中容易出现问题,导致社会乱象发生,一定程度上是由网络贷款的风险性所决定的。

二、高校大学生网络贷款的现状与特点

在贷款消费领域,大学生市场一直都被众多消费金融、电商认为是块“肥肉”。自2014年以来,以大学生为对象的各种网贷分期网站、平台(如趣分期、分期乐等)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互联网,并以打着低息、免息、线上审核等不同的旗号,在高校校园进行竞争性式的推广。由于受市场经济发展中不良观念的影响,尤其是受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的侵蚀,高校大学生随机消费、冲动消费、超前消费的现象时有发生,不少大学生视网贷消费为一种校园时尚。据统计,2015年我国在校的大学生约为3000万,超过8成有资金短缺情况,潜在市场规模达近千亿元。2014年开学季,社交网站人人网对2647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72.5%的受访者表示会在开学前后购买数码产品。其中,68.1%的大学生表示愿意尝试分期付款购物。不难看出,网络贷款消费的优势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大学生当前消费的需求点,加上各种网贷平台竞争式的推广,争抢市场“蛋糕”,许多高校大学生热衷参与到了网络贷款和分期购物中,人数数量呈翻倍增长趋势。

网络贷款作为一种新型融资、理财方式,其有自身的运作原理及模式,一般而言,融资方通过网贷公司发起贷款需求,投资者以网贷公司为平台向融资方投资并收取利息,网贷公司作为中介,居间收取佣金,而这些钱就是网络贷款的利息。网贷利息存在,是由于网络贷款的融资方缺乏抵押物等原因,难以从正规金融渠道获得贷款,因而被迫以较高的利息从网络渠道拆借资金,所以,网络贷款的利息、利率普遍都很高,呈现出“高利贷”的特点。

目前大学生网贷分期品牌大致分为三类:一是学生分期购物平台,旨在满足大学生购物需求,主要有趣分期、任分期等;二是单纯的P2P贷款平台 (即peer-to-peer,借贷双方利用中介机构推出的网络平台完成小额贷款交易的新型金融业务),用于大学生助学和创业,包括校园贷、投投贷、名校贷等平台;三是阿里、京东、苏宁、国美等传统电商平台。就实际而言,这些大学生网贷分期品牌都号称贷息极低,但是实际上其年息都超过了20%甚至达到50%,远远超出同期银行贷款利率数倍以上,其中每个月还有百分之几不等的“服务费”,在贷款逾期不还情况下,还存在以贷款金额的1%到8%不等的日违约金(罚息),所以,大学生分期贷款就相当于“高利贷”。然而,网贷分期消费被推广时,利息常常被忽悠成“服务费”、“手续费”之名,很多大学生被蒙蔽,根本看不到网贷分期品牌背后的高成本、高利息的实质。

三、高校大学生网络贷款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不可否认,网络贷款对于那些急需购买奢侈品却又经济能力不够的大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种“福音”。然而,由于大学生普遍缺乏社会经验,以及受其他因素影响,网络贷款导致了大学生的网贷行为中很容易出现诸多问题。

(一)大学生网络贷款问题表现

1.“深陷贷款泥潭”问题:

高额贷款利息容易让大学生不明就里陷入泥潭。大学生由于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一旦出现无力还款,巨额的贷息、违约金(罚息)会让大学生无法承受。“还款困难户”学生,除了求助家人帮助外,有的通过兼职打工,更有的则选择冒险,“拆东墙补西墙”,另借一家平台弥补上一家的亏空,从而陷入“连环贷”陷阱,在心理上背负沉重的还贷负担。在面对巨大心理负担下,有的学生则选择采取自伤自残的方式予以应对,酿成悲剧。

2.“被骗受害”问题:

这是由于互联网的虚拟性、隐蔽性,易被一些违法犯罪分子钻了空子,致使大学生网贷中容易碰到骗局。主要表现形式有:

(1)以好处费引诱大学生帮忙贷款。社会上一些人员在大学校园内以“给好处费”为诱饵,让大学生以自己名义在“分期乐”“名校贷”等大学生网络贷款平台帮助其贷款,事后给大学生几百元至数千元不等现金作为“好处费”,并承诺所有贷款均由自己来还。可一但贷款成功,这些社会人员便人间蒸发。

(2)冒用大学生身份贷款。不法分子先通过各种关系取得学生及家长信任后,帮其成功办理大学生网贷,在获得大学生个人信息后,未经本人同意,继续以该大学生名义多次办理贷款。大学生贷款。若被发现,就谎称贷款由本人偿还,但随后销声匿迹,致使大学生巨债累累。

(3)遭遇网上虚假贷款诈骗。不法分子在搜索引擎上大量散布虚假“大学生贷款”相关信息,并承诺无需抵押,待大学生信以为真后,通过网络与其联系,伪造虚假贷款合同,并要求大学生先缴纳数千元的保证金后才下款,待转账后,继续以多种理由要求受害者向其转账,并拒绝下款,最终发现被骗。

3.“引发违法犯罪”问题:

“利滚利”是“高利贷”残酷剥夺借贷者私人财产的最为常见的方法和手段,大学生网络贷款也是如此。相比银行催贷而言,大学生一旦不能及时偿还贷款,贷款平台即会以各种“狠辣”手段催讨。由于网贷公司先期掌握学生详细的学校、班级、家庭住址、父母老师电话,在学生无法按期还款的情况下,便会雇佣催债公司上门索要、到学校闹事、威胁学生家长,甚至打恐吓电话、暴力、拘禁、跟踪等犯罪手段进行催讨,搅得学生不得安生,引发一系列犯罪,从而对高校大学生造成伤害。而贷款大学生在无力还贷又不敢告知家长的情况下,极易采取虚构资料获取信用卡套现、大量举债拆东墙补西墙、盗窃等不当手段获取资金,从而走向违法犯罪道路。

(二)大学生网贷问题背后的原因分析

1.主观方面原因:

从主观原因方面而来讲,大学生群体的自身因素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在网络贷款中必然出现很多问题。首先,是大学生畸形的消费观念。当今,大学已不再是过去“同穿校服”的年代了,面对逐渐增加的诱惑,不少大学生抱着攀比心态而开始超前消费,进行超过自身承受能力的消费。网贷分期为其分忧解难,其优势性无疑为他们的超前消费、奢侈消费、非正当消费等,打开方便之门。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喜欢追逐时髦的大学生,在网贷购物中就容易放纵自己。其次,是大学生对金融、理财业务缺乏了解。大学生对银行业务、金融知识了解不够,理财能力不足,缺少对网贷分期的理性认识,易忽视网贷中高额利息的危险,造成了大学生逾期还贷、无力还贷的困境和纠纷。最后,是大学生社会经验不足。高校大学生一路从校园走来,缺乏社会经验和一些社会基本常识,辨不清真伪,思想比较单纯,容易轻信他人,缺乏警惕性和自我防范能力而盲目轻信网络贷款,使得大学生更容易成为犯罪分子的行骗目标。

2.客观方面原因:

而就客观方面原因而言,大学生网贷平台管理不规范、政府监管漏洞、高校管理疏忽等因素,也影响着大学生网贷问题的产生。具体而言:一是网络贷款平台管理不规范。目前不少大学生网络贷款平台对于放贷的手续极为简单、随意,放款后不会对贷款用途进行切实跟踪,只要大学生能够及时还款即可,没有对大学生的消费进行合理、及时监管,甚至诱导大学生进行过度消费。二是监管漏洞致使网贷平台乘虚而入。目前,人民银行、银行、市场监督等部门对网贷平台的监督还存在漏洞,且打击力度不够,致使网贷平台快速发展,并紧盯在校大学生这一潜在市场,千方百计把大学生拖下水。三是高校管理疏忽。在大学生的法治素养、理财观念、消费观念等方面的教育管理上,有不少高等院校尚未形成一套完整、成熟的教育体系和模式,致使大学生的法治教育、理财教育等方面存在短板,影响了大学生在网贷活动中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以及防范违法犯罪能力的培养。

四、高校大学生网贷问题的防范对策

通过上述分析,不可否认,网络贷款是一把“双刃剑”,既给临时资金短缺的大学生带来了方便,又如形同撒向大学生的诱饵和鱼钩,使得他们“机会”与“陷阱”并存。大学生网贷所带来的问题,不能仅靠大学生自我甄别和防备,也不能单靠网贷平台、公司的行业规则约束,必须尽快通过学生本身、高校、政府、社会等多方联动,通力协作,才能防范高校大学生网贷行为危险性的发生。

(一)政府部门应加大对网络贷款的监督管理

在政府的统一协调下,组织工商、公安、银监、中国人民银行等有关部门加大对网络贷款公司、平台的监管力度,出台严格的行业审批及监管制度,严厉打击高校校园内的非法网贷及“高利贷”行为,采取零容忍的态度大力整治,彻查经营者的经营行为及资产状况,对涉嫌违法犯罪行为的进行严惩。

加强对网络信息的监督管理。对网上信息发布单位,应建立健全管理监督机制,审查其实体的真实性,以防止虚假主体和广告违法行为的发生,力争从源头上减少和杜绝一些虚假信息、钓鱼网站的广泛散发,全面净化网络安全土壤,积极营造公平、文明、诚信的网贷交易平台,还要强化日常沟通联系机制,加强与高校、工商、银监、网络服务等行业部门的相互联系和配合,形成有效的监管和打击合力,加大检查和查处力度,对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虚假宣传、降低贷款门槛、隐瞒实际资费标准、诱导学生过度消费、设置“高利贷”陷阱等行为严惩不贷,对侵害师生人身财产安全、严重危害正常教学秩序的违法犯罪活动,严肃查处。要深入高校积极开展防骗宣传工作,通过广播电视、网络短信、法制授课等形式,进行预警宣传,提高广大学生的金融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降低大学生受骗的可能。

(二)高校应完善对大学生的教育管理内容

针对大学生网贷问题,从高校角度,高校有关部门、高校思政工作者应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完善教育管理内容。

1.加强校风建设,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

一所学校的良好校风既包括师德师风,也包括学生的学风、生活作风。而学生的消费状况也是学生生活作风的一种体现。因此,高校在学生中要大力倡导积极、健康、进步的生活态度,消除攀比心理,教育大学生健康消费、合理消费,从而从源头遏制借贷高消费及“高利贷”现象的发生。而对于思政工作者来说,作为“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高校辅导员应当密切关注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可以通过校园BBS、QQ空间、微信群、微博等多种媒介,关心他们的消费心理,及时发现消费中存在的问题,倡导学生合理、理性消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2.加强大学生金融知识教育,提升大学生理财能力:

高校有关部门要加强大学生金融知识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金融衍生品,引导学生树立安全、理性、健康的理财观念。同时,加强大学生理财能力的提升。理财能力对于大学生至关重要,它是保证大学生在将来激烈的社会中独立生存必备的一种素质。因此,高校应通过邀请银行业务员开展讲座等形式,帮助学生了解金融常识、ATM机和信用卡的基本服务功能,指导学生打理和规划自己的钱财,尝试节省那些不必要的开支,学会节流。

3.加强大学生的法制教育:

高校要加强大学生法制教育,提高大学生资金安全意识,防止大学生财物被盗、电信诈骗、网贷诈骗事件的发生。有关部门应通过印发宣传资料、法制授课教育及利用校园微信群、校园网等载体,全面加强防范宣传力度,提高大学生的自我防范能力。同时,还要做好大学生犯罪预防工作,杜绝大学生参与赌博、高利贷、冒用他人信息等违法犯罪行为。

(三)大学生应加强自我教育,正确面对网贷行为

作为当代大学生,在思考如何面对网络贷款时,应该对各种在法律允许范围内的金融工具创新与实践要保持一种开放和包容的心态,理性看待这些互联网金融工具对自身消费行为的正负面影响。在选择互联网金融工具时,应当具备成熟、正确的消费理念及科学的理财能力,合理规划自己的消费和理财,坚持适度消费,坚决避免赶时髦、要面子而不合理的超前消费及理财。同时,在此过程中应注重对自身正当利益的维护,增强风险意识、法律意识、权利意识与责任意识。这就要求大学生应注重加强自我教育,具体而言,大学生自身要不断积累消费经验,增强消费的合理性;要学习消费知识,并积极参加学校、社会举办的各种有关消费方面的活动,提高自身理财能力;要主动学习有关消费、理财、投资、金融、合同、刑事、社会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增强自身的法律素养,提高维权意识,等等。

(四)家庭应切实发挥为大学生子女保驾护航的作用

一方面,要培养子女养成良好的理财习惯。家庭对大学生消费观的养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父母在日常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消费模式在无形中会被子女所效仿。因此,为防止子女出现网贷高消费问题,父母要秉持健康理性的消费观和勤俭持家的良好习惯,给子女树立良好榜样,并及早帮助子女养成良好的理财、消费习惯。另一方面,要肩负好子女远离校园网贷的监护职责。当前,大学生很多都是远离家乡求学,作为学生的监护人,父母就要在子女的学习、生活上更加多一些关心和关注,增进交流,把握好子女学习、生活的近况和思想动态,在校园网贷可能存在隐患方面上增加有针对性的教育和要求。另外,如果发现自己子女出现“贷款被骗”、“深陷贷款泥潭”的现象,应通过修复弥补、求助社会、心理辅导等方式,帮助子女积极应对解决,不可采取责备、惩罚、殴打、威胁、暴力等极端方式再次伤害子女。因此,家庭作为大学生子女的港湾,应时刻肩负起培育功能,切实发挥保驾护航作用,与政府、高校、子女本人共同一起加油添力,确保大学生远离校园网贷危险,维护大学生子女的身心安全。

参考文献:

[1]蔡彧.大学生网贷的现状及策略.现代经济信息.2016(15).

[2]梁鹏.大学生网贷风险的法律控制.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6(5).

[3]李芬芬.大学生网络贷款的现状分析与对策建议.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6(3).

[4]祝李杨.打防并举 警钟长鸣,斩断伸向高校的网络贷款黑手——从大学生网络贷款欺诈案例透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应对策略.亚太教育.2016(16).

[5]杨阳.引导大学生正确对待校园贷款.广西教育.2016(15).

[6]张磊,等.大学生网络贷款 机会与陷阱并存.中国青年报.2016.02.01.

[7]张玉甫.网络贷款疯狂入侵大学校园是福是祸.中国青年报.2016.03.20.

[8]孙奇茹.一张学生证竟能贷款10万元?.北京日报.2015.02.17.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www.wk8.com.cn
本文地址:https://www.wk8.com.cn/xueshu/514418.html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关于我们 文章归档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2021-2022 wk8.com.cn

ICP备案号:晋ICP备20210032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