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红色基因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孕育和发展起来的内在意识形态和精神品格。精准扶贫理论根源于“共同富裕”的理想和信念,同时精准扶贫工作离不开“一心为民”的红色情怀,“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精准扶贫工作的方法来源。红色基因能够为精准扶贫工作凝聚思想共识,红色基因能够为精准扶贫工作提供政治保障,红色基因能够为精准扶贫工作聚集中国力量。
关键词 红色基因 精准扶贫 逻辑起点 价值
作者简介:占时杰,江西师范大学2014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D60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6.11.366
一、红色基因的内涵
红色基因作为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孕育和发展起来的内在意识形态和精神品格,逐渐成为学术界关注和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关于红色基因的内涵有着许多讨论,很多学者从不同侧面 、不同层次进行了研究和论述,例如:刘浩林、范国盛从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角度出发,阐述了红色基因的政治内涵和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追求;杨鹤、易长福则是论述了红色基因中体现出的中国共产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他们着重强调了红色基因的人民群众性特点;邱圣宏、王昌国从实践的视角出发,指出中国共产党具有“注重开展调查研究的红色基因”;原江西省委书记强卫基于中国共产党在江西革命老区的革命斗争经历,从五个方面总结了江西的红色基因的基本内涵。红色基因的内涵在学术界还未形成统一认识和定论,不同学者对红色基因的研究也反映了他们对红色基因的多角度的解读和研究,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和自己对相关文献资料的整理分析,本文比较倾向于史玉柱的观点,“红色基因就是在中华民族和中国共产党生存、奋斗和发展的光辉历程中所淬炼的执政党意识形态、思想路线、理想信念、精神境界、价值诉求、光荣传统和作风气派” 。
二、红色基因融入精准扶贫工作的逻辑起点
(一)“共同富裕”的红色信念是精准扶贫理论的思想根源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一系列丰硕成果和辉煌成就,然而共享发展的成果却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是朝着“共同富裕”的目标进行的,中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不允许、也不应该有“贫困”的存在,必须逐步消灭贫困,提高全民族的生活水平。“共同富裕”的追求和向往从一开始就植根于中国共产党的灵魂和血脉里,它既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目标,也是全国人民共同奋斗的目标。“共同富裕”就要让广大人民群众充分享受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果,促使人民群众实现物质文化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的协调发展。中国人口众多,不同地区发展不平衡,中国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然要面对这一“不平衡”问题。“精准扶贫”是当前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关键一步,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的历史必然,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开展精准扶贫工作最终落脚点在于实现“共同富裕”。中国的社会发展和社会建设都是围绕“共同富裕”这一伟大目标而进行的,精准扶贫理论正是根源于“共同富裕”的理想和信念。
(二)“一心为民”的红色情怀是精准扶贫工作的现实要求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开始便积极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诉求积极奔走和努力,中国共产党态度鲜明而坚决地强调我们党除了人民的利益,没有自己任何特殊利益,并在革命和建设的实践过程中践行这一理念。在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将“一心为民”的红色情怀注入到中国共产党的各项方针、政策、措施中去,同时这一系列利国利民的方针、政策、措施都要求工作人员倾注自己的全部心血和汗水,奉献自我。“精准扶贫”就是要求工作人员始终将人民群众的利益摆在首要位置,切实关注贫困地区的需要和诉求,将力量用到该用的地方去,使惠民政策真正惠及老百姓,极大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和精神文化需求。“一心为民”的红色情怀既是爱国爱民精神的集中体现,更是在这种精神感召下的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在“一心为民”的红色情怀的引领和激励下,将全部的努力和心血毫无保留地投身于这场“扶贫攻坚战”中,才能将力量发挥到最大,进而取得这场攻坚战的伟大顺利。可以说没有“一心为民”的红色情怀,精准扶贫工作是很难达到最理想的实际效果的。
(三)“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精准扶贫工作的方法来源
“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充分认识到了想问题、办事情的根本立足点是“客观实际”,这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形成的科学认识和指导性方针。“实事求是”要求我们尊重客观实际为基础,展开细致、深入、有效的调查研究,探索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客观规律,并在规律的指导下开展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实践活动。“注重‘调查研究、反对主观主义的红色基因。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取得革命和斗争的一个又一个顺利,形成了中国共产党注重开展调查研究的红色基因” 。精准扶贫工作成败的关键点在于“是否精准”,它决定了“扶贫”的“精准度”和“成功率”。那么要使扶贫工作做到“精准无误”,必然要求我们掌握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深入调查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以客观事实为判断标准,扶助“真贫困”,让项目和资金惠及真正贫困的地区和贫困人口;同时,精准扶贫工作既要把握好宏观上的战略和方针,又要充分把握当地当时实际,对“贫困”问题进行分类整理和研究,根据统一指导,差别处理的原则,采取适合当地“脱贫”工作的方法和策略,力争通过符合当地实际和当时状况的方式方法打赢这场“扶贫攻坚战”。
三、红色基因融入精准扶贫工作的价值
(一)红色基因为精准扶贫工作凝聚思想共识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老百姓的生活条件和生活水平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成败的试金石,这里的老百姓理应包括生活条件艰苦、生活水平低下的贫困老百姓,并且这一部分贫困老百姓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和重点支持的对象。将红色基因融入到精准扶贫工作,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以老百姓的根本利益和需求为出发点和立足点的价值取向,这就能凝聚思想共识,努力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果惠及贫困地区和贫困老百姓,推进精准扶贫工作深入、系统、有效进行。同时,红色基因中蕴含了信念坚定、志向远大的强大精神力量,这是中国共产党直面挑战、战胜困难、取得成就的重要原因。1927年大革命失败的沉重打击,是对当时力量相对弱小的中国共产党的重大考验,中国共产党人怀着对美好社会的向往和追求,坚持革命理想信念,以拯救中华民族为己任,坚持进行革命道路的探索。井冈山斗争面临挫折时,曾出现了“红旗能打多久”的疑问,部分革命者和人民群众对革命的信心遭到削弱,革命悲观主义情绪在一定范围内蔓延,毛泽东同志以伟大革命党人的广阔胸襟和气魄书写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辉煌篇章,坚定和鼓舞了广大军民的信心。实践证明,红色基因能够凝聚人心,鼓舞中国人民取得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啃硬骨头”的关键时期和重要阶段,贫困问题成为摆在中国共产党面前的“拦路虎”,将红色基因融入精准扶贫工作,能够增强广大党员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凝聚力和向心力,激发他们朝着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勇前进。
(二)红色基因为精准扶贫工作提供政治保障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的最重要的经验之一,是坚持党的领导,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取得的一系列骄人成绩和成果,都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有力领导下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的,也被实践证明的一条符合中国国情和中国人民根本利益的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同时也存在着地区发展不平衡的问题。经济特区飞速发展,中部新兴城市快速崛起,西部大开发有序进行,然而,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贫困问题是制约中华民族复兴的“绊脚石”。一些心怀叵测的敌对分子仇视社会主义中国,他们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破坏活动,特别是在经济不发达的地区进行煽动和渗透,企图破坏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阻扰中国的崛起。将强大的红色基因融入到精准扶贫工作,坚持“四个自信”。首先,“对党忠诚”保障了广大党员干部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政治原则。红色基因促使广大党员干部深刻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先进性和优越性,坚定不移地走中国道路,坚决同各种敌对势力和破坏行为作斗争,坚信中国必将打赢这场扶贫攻坚战,带领全国人民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其次,“无私奉献”的精神作风为精准扶贫工作落到实处打下牢固的基础。“精准扶贫”不是“面子工程”,更不是“政绩工作”,它是一项要求工作人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切实为广大人民群众利益奔走努力的“苦力活”。发挥无私奉献的精神作风,切实关注精准扶贫的实际效果和成就,才更能够保障在精准扶贫工作过程中的政策落实和资金到位。总而言之,红色基因为精准扶贫提供了坚强、可靠的政治保障。
(三)红色基因为精准扶贫工作聚集中国力量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为实现中国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和伟大尝试,从设立经济特区到“中部崛起”再到“西部大开发”以及现在“自贸区”的设立,这些重大战略决策的制定和实施,都是基于实现好、维护好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这一出发点。当前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一些老百姓生活条件不够理想、生活水平较低,面对这场“扶贫攻坚战”,无疑要充分发动全国各民族的力量,将人民群众的力量集中在一起,积极稳妥地解决贫困地区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顺利、有效进行。发挥红色基因的精神引领和情感号召作用,凝聚起中国力量显得尤为重要。红色基因中“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追求和奋斗目标。执政党始终将人民的利益摆在第一位,改革和发展的最终落脚点就是为了广大人民群众得到实惠和好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向前推进,坚定了广大人民群众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和拥护,促使广大人民群众紧密团结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互助、万众一心,积极开展对口援助和帮扶,这就能凝聚全国人民的力量,做好精准扶贫工作。红色基因中“艰苦奋斗”的品格能够激励广大干部群众真抓实干,在困难和挫折面前不低头、不气馁,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全力以赴地完成精准扶贫过程中的各项工作任务,朝着“脱贫”目标贡献自己的力量,形成民族合力。
注释:
时玉柱.传承“红色基因”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胜利油田党校学报.2015(3).103- 107.
邱圣宏、王昌国.《古田会议决议》调查研究红色基因的形成与传承.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15(1).125-128.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6.
参考文献:
[1]强卫.发扬光荣传统 传承红色基因.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2014(5).
[2]刘解龙.经济新常态中的精准扶贫理论与机制创新.湖南社会科学.2015(4).
[3]邓维杰.精准扶贫的难点、对策与路径选择.农村经济.20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