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子分类:
返回
文库吧用户登录
快速导航关闭
当前搜索
当前分类
子分类
实用工具
热门搜索
文库吧 > 学术 > 时政综合 > 法制与社会

马克思“异化”理论的现实思考

马克思“异化”理论的现实思考

张晓莉+迟浩

摘 要 在资本主义私有制状态下,劳动者同自身劳动产品、同劳动本身相分离、相对立的关系,被马克思概括为“异化劳动”。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惊天秘密。资本主义世界劳动异化的存在是源于私有制的存在,而我们当下也存在异化现象,比如明显的消费异化现象,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当然不能归咎于私有制,之所以消费领域会出现异化现象,是由于人们过度地追求物质,在物质世界迷失自己,失去自我。人要想回归自我,回归本质,关键在于在纷繁复杂的物质世界把握好一个“度”。能把握好这个度,那我们是自由的、快乐的;反之,一旦超越了这个度,我们就会感到不自由、不快乐、甚至痛苦不堪。

关键词 人 本质 劳动 异化劳动 异化现象

作者简介:张晓莉,内蒙古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助教,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迟浩,内蒙古师范大学鸿德学院教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6.12.004

一、马克思“异化”理论的溯源

恩格斯的《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将马克思一生的研究成果概括为两大发现:一为唯物史观,一为剩余价值理论。恩格斯高度评价了马克思的这两大发现。在唯物史观方面,恩格斯认为,就好比达尔文发现了物竞天择、生物进化的自然界规律,马克思发现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在剩余价值理论方面,恩格斯认为马克思发现了资本主义世界的惊天秘密。

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文当中初步阐述了其唯物史观的基本思想,也就是通常意义上的生产力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同上层建筑、社会存在同社会意识这“三对关系”。它们之间的关系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后者均反作用与前者,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的物质属性。剩余价值理论则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即极其隐蔽的、建立在对工人剩余劳动剥削基础上的、建立在工人异化劳动基础上的、资本家对工人剩余劳动创造价值的残酷剥夺。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的研究起点就是“劳动”,而剩余价值理论的核心则集中体现为工人劳动的异化。

提到“劳动的异化”或者叫“异化劳动”,首先要弄清楚是“劳动”的概念。恩格斯将马克思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形容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历史唯物主义的起源”。这一文件——《提纲》当中包含的,恩格斯给予超高评价的所谓马克思的天才 “新世界观”,指的就是马克思的实践观,也就是马克思的劳动理论。《提纲》和《形态》一起被公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是唯物史观创立的基本标志。

这里马克思所谓的“实践”即劳动,马克思认为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劳动,也就是改造世界的能力。正如马克思在《提纲》的第十一条当中说的那句经典:“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人之所以为人,不在于人可以直立行走,不在于人具有语言,亦不在于人能够思考,因为许多动物也可以做到直立行走,也具有属于它们彼此沟通、交流的特殊“语言”,甚至有些动物也可以进行简单的思考。人之所以为人,在于他具有劳动的能力、实践的能力、能动的改造世界的能力,而这正是动物所望尘莫及的。马克思认为劳动即自由自觉的活动,是人的本质,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

那么,又要如何来定义或者说解释“异化劳动”呢?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第一次提出了“异化劳动”这个概念。“异化劳动”又被称之为“劳动异化”。马克思用这个概念来概括和解释在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制度下,劳动者自身同他们所生产的劳动产品、以及他们所进行的劳动本身相互分离、相互对立的状态。

既然劳动是人的本质,那么人在劳动中应该是自由的、是享受的、是乐在其中的;并且他们对自己通过这种自由、自觉的活动——劳动,生产出来的劳动产品应该是满足的、热爱的、自豪的。为什么又会出现“异化劳动”呢?

原因在于,在私有制条件下,本来应该作为人的自由、自觉活动行为的劳动发生了“异化”,也就是说,在以私有制为特征的资本主义社会,发生了“异化”。具体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首先,劳动者和自己的劳动产品之间的异化;其次,劳动者和自身劳动活动之间的异化;再者,人和自己的类本质之间的异化,即人与自身自由自觉的活动及其所创造的对象世界之间的异化;最后,人和人之间的异化。

(一)劳动者和自己的劳动产品之间的异化

在通常的情况下,劳动者通过自身自由自觉的活动,即劳动,对生产资料进行加工,从而生产出劳动产品,这些劳动产品本来是属于劳动者自己的,是可以自己享用的。而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资料的所有制是属于资本家的私人占有的,因此通过自身劳动生产出来的劳动产品不属于劳动者自己,而是属于资本家,在这个过程当中,无论他们生产多少劳动产品,劳动者只能拿到仅仅维持生计的、极小的一部分劳动成果。也就是说,他们生产的越多,他们失去的也就越多。因此,在这里,劳动者对自己的劳动产品不是满足、热爱、自豪,而是不满、厌恶、甚至憎恨,这是一种不正常的状态。因此说,劳动者与自己所生产的劳动产品之间的关系是分离、对立和相异化的。

(二)劳动者和自身劳动活动之间的异化

正如前面提到的,劳动,就是人类的或者说劳动者的自由自觉的活动,是人类的本质。作为人的本质,那么人在劳动中应该是自由的、是享受的、是乐在其中的。而事实上,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劳动者,在劳动的过程中,却并不自由,并不快乐,更谈不上享受。恰恰相反,他们是痛苦的、不自由的、压抑的、受束缚的。他们通常是收到资本家们的要求来生产某种或者某些劳动产品,从而进行某一项劳动。这就说明了,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劳动者所进行的劳动并不是其自由、自觉的选择,而常常是为了生计的、被迫的、无奈之举。因此劳动者同自己的劳动活动之间的关系是分离、对立和异化的。

(三)人和自己的类本质之间的异化

所谓“类本质”就是人之为人的本质,也就是劳动、自由自觉的活动。由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劳动者,与自身所进行的劳动活动、劳动产品是相异化的,也就是说,劳动者作为人,同自己自由自觉的活动及创造的对象世界相异化、相对立、相分离,因此,也就同自己的类本质相异化了。

(四)人和人之间的异化

当人同自身所创造的劳动产品、劳动活动以及自身的类本质相对立的时候,必然的,也会同其他人相对立,也就是人和人之间的异化。

就像马克思在《手稿》中描述的那样:“劳动为富人产生了奇迹般的东西,但为工人产生了赤贫。劳动创造了宫殿,但为工人创造了贫民窟。劳动创造了美,但使工人变成了畸形。”归根结底,资本主义社会的劳动之所以发生异化,其根源和罪魁祸首在于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制。

二、当下异化现象的现实思考

在生产资料是公有制的社会主义社会,是不存在劳动异化的。但是,在某些领域却存在着个别的异化现象。举例来说,现在社会上存在着一种消费异化现象。我们用的手机,作为通讯工具,本来是为我们服务的,是被我们消费的。而现在却有人被手机消费、甚至被手机奴役。随着某国外手机品牌不断推出新产品,第四代、第五代、第六代,直到现在的第七代……每一次新产品的发布,国人都排长队争相购买,甚至为买价格昂贵的新产品而去“卖肾”……因此,有人戏称该公司的第六代手机产品为“肾6”,实在是让人唏嘘。还有女士的包,本来就是一个日常用品,现在却变成了攀比和炫耀的利器。甚至有人不惜天天泡面、馒头、咸菜,为的就是省下钱来买个名牌包。更有甚者为了一个奢侈品牌包,不惜出卖自己的人格与尊严,成为了包的奴隶等等,这些消费异化现象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三、人的本质的回归

私有制的存在导致了资本主义世界劳动异化现象的存在,但是目前社会存在的消费异化现象,则是由于人们过度的追求物质生活,在物质世界中迷失了自己、失去了自我。

众所周知,人的本质是劳动,是一种自由、自觉的活动。通过劳动,我们生产出物质产品来满足自身的生活需要。所以说适度的对基本物质生活的追求是没有问题的,关键就在于能否把握好这个“度”。这个“度”如果把握好了,我们的生活就会是自由的、享受的、快乐的;反之,这个“度”一旦被超越,我们就会感到不自由、不快乐,甚至是桎梏的和痛苦的。

注释: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5.61.

参考文献:

[1]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http://baike.so.com/doc/5442854-5681204.html.

[2]中央编译局译.德意志意识形态.人民出版社.2003.

[3]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http://baike.so.com/doc/2147785-2272493.html.

[4]马克思著.中共中央马克思列宁恩格斯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第三版).人民出版社.2000.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www.wk8.com.cn
本文地址:https://www.wk8.com.cn/xueshu/514518.html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关于我们 文章归档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2021-2022 wk8.com.cn

ICP备案号:晋ICP备20210032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