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玮琳+李鹏瑶+郑一凡
摘 要 面对人口老龄化加速的国情,社区居家养老模式以其不可替代的优越性和可行性备受关注和青睐。本文以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为例,通过走访调查的方式,阐述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建议。
关键词 人口 老龄化 社区 居家养老
基金项目:新疆农业大学校级大学生创新项目。
作者简介:钟玮琳、李鹏瑶、郑一凡,新疆农业大学管理学院法学152班。
中图分类号:C913.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6.12.083
一、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产生背景和基本概念
国际上通常把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作为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截止2013年,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达2.0243亿,其中,65周岁以上老年人口达13161万人,占总人口比重的9.7%。由数据看出,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并表现出绝对数量大、高龄化趋势显著等特点。
伴随老龄人口不断增多这一事实,如何解决老龄人口的养老问题,已成为社会普遍讨论和关注的热点。同时,核心家庭的出现削减了传统的家庭养老供给,机构养老由于数量有限、费用高等问题也在解决养老问题上“力不从心”。而社区居家养老作为一种把上述两种养老模式有机结合的新型养老模式便运营而生。
社区居家养老是指让老年人留在自己熟悉的地方——社区,并充分利用社区资源为其服务的一种养老模式。
二、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社区居家养老的社区老年人需求意愿调查
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共有114个社区,我们于2016年3月对其中开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5个社区的50位老人进行了一次走访调查。此次调查主要是了解社区老年人的需求意愿和实际社区服务内容,调查方法采用随机访谈法。
(一) 样本的基本特征
(二) 样本分析
从表中可以看出,老年人需求度排在前三的服务分别是日常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和医疗服务,社区提供最多的排名前三的服务分别是日常生活照料、文化娱乐活动和医疗服务,社区对老年人需求度很高的精神慰藉服务提供得很少。以下是对老年人需求度排在前三的三种服务的详细访谈介绍。
1.日常生活照料的需求情况:
众所周知,人的身体机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每日愈下,故老年人的身体素质也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越变越差。他们没有办法再像年轻时那么自如地活动,没有办法再像年轻时把自己照顾地井井有条,所以,他们需要别人的照顾。但是,许多年轻人忙于工作,白天上班已经很累了,回到家里已无过多精力照顾老人;甚至有人常年在外奔波,家都回不了几次,更别谈照顾老人了。所以,老人们需要有人在身边照顾自己的衣食起居。
2.精神慰藉的需求情况:
当代,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越来越多老年人对养老服务的需求已经不仅仅局限于物质生活。老年人希望有人能够经常陪他们一起拉拉家常、唱唱小曲儿……其实,老年人并不需要过多物质上的安慰,他们只是单纯的希望有人能陪伴在他们身边,让他们安度晚年。
3.医疗服务的需求情况:
我们了解到,许多老年人都患有腿脚上的疾病,所以,当身体不舒服时,有的老人没有办法及时到较远的大医院就医,而选择附近的小诊所“将就”;但小诊所由于设施有限,有的时候无法治疗部分老年人的疾病。所以,老年人希望在自己身边有个离自己近、设施完备的社区医院。
三、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社区居家养老存在的问题
2016年3月我们对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5个社区进行了走访调查,对老年人采用了无结构访谈法。经过对老年人需求和实际社区服务的调查分析,我们得出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社区居家养老存在如下问题:
(一)养老服务内容单一,精神慰藉服务占总服务比例偏低
在所走访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中,我们发现工作人员给予老年人的服务仅仅是洗衣、做饭、买菜、购物等维持老年人基本生活的日常起居服务,针对老年人精神世界的服务是少之又少,而从上面的调查,我们看出,老年人对精神慰藉服务的需求度还是较高的。
(二)“中心”工作人员工资偏低、业务素质不高
我们了解到一些“中心”的工作人员的工资较低;而且,许多工作人员的学历都是在大专以下,就业前也没有经过专业培训,缺少与职业相匹配的职业素养。
(三)社会参与力度低
目前,“中心”由政府支撑来维持经营,红十字会、志愿者协会对“中心”的投入力量不够。很多人把家政服务的概念等同于养老服务,这导致很多人不愿意参加进来。
(四)硬件设施不完善
良好的服务设施是提供优质服务的前提和基础,但是,从调查来看,社区诊所设施有限,没有办法满足老年人治病的需求。此外,老年人锻炼身体的设施上多有斑驳的锈迹,这表明,设施已经用了有一段时间且没人进行修理,长此以往,这些设施可能会威胁到老年人的生命安全。
四、建议
(一)实现服务内容多样化,增加对老年人的精神慰藉
现阶段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内容多数局限于日常护理,针对这个问题,社区应当依据不同老年人的需求及时调整、创新自己的服务内容;同时,提供一些积极的、咨询性的服务,消除老年人的孤独、寂寞情绪。
(二)提高工作人员工资待遇,提高服务人员专业素养
让更多有更强工作能力的人加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这一项事业,重点在于提高从事这项工作所得到的工资。但是,由于参加这项事业的个人或组织来自于整个社会的方方面面,所以他们的专业素质并不一定能达到应有的标准,所以我们必须要增加对这些人员的培训力度,才能让更多人获得相应的资格证,才能给老人提供更专业的服务。
(三)建立共同参与养老的社会体系
对于社会力量参与度不够的情况,应加强政府、红十字会、志愿者协会的合作力度。红十字会要在必要时对社区医疗服务中心进行护理、保健等方面的指导和帮助;志愿者协会可以鼓励大众加入到居家养老服务中去。
(四)改善硬件设施
随着社会的发展,老年人的物质文化需求越来越大,故首先我们应该从多个角度加大对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的投入,其次应该优化目前社区中已经有的相关资源,将其充分利用起来,为社区养老发挥它们应有的作用。通过投入的资金,逐渐将老年人所需要的生活便利设施更新换代,美化老年人的居住条件,兴建以老年人为服务主体的娱乐场所。
五、结论
在我国老龄化加速的今天,对养老问题的思考不仅对于老年人是有必要的,而且对于年轻人而言也是减轻了他们的负担和后顾之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不仅可以弥补传统家庭养老的不足,还可以弥补机构养老的“力不从心”;但是,正如每一个新生物一样,它有不足,有和社会相冲突的地方,这就需要政府、家庭成员、机构、社会组织的共同努力,在发展这种养老模式的同时,不断磨合它的棱角,将养老落到实处,真正实现老有所养。
参考文献:
[1]俞贺楠、王敏、李振.我国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出路研究.河南社会科学.2011(19).
[2]高红.城市老年人社区居家养老的社会支持体系研究——以青岛市为例.南京师范大学学报.2011(11).
[3]任晓霞.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法制与社会.2009(11).
[4]李川瑜.我国城市居家养老社区服务研究.杭州:浙江大学.2007.
[5]任雅丽.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探索及思考——以广州市为例.社科纵横.2011(6).
[6]夏惠明.试论“政府主导,推进老龄化社会养老服务新模式——居家养老”.宁波经济丛刊.2007(6).
[7]熊跃根.需要、互惠和责任分担——中国城市老人照顾的政策与实践.上海:格致出版社.2008.
[8]张奇林、赵青.我国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发展探析.东北大学学报.2011,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