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习近平同志强调要始终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发展农业、造福农村、富裕农民是始终萦绕在他心头的“三农梦”。“农业梦”、“农村梦”、“农民梦”这三梦之间相互联系、相互扶持,而“农村梦”的实现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追溯至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农村问题的经典论述,阐述习近平的“农村梦”。
关键词 习近平 农村 “三农梦”
作者简介:徐慧,上海理工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D6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6.12.100
一、 习近平“农村梦”的理论来源
(一)马克思主义先驱的农村观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农村问题主要包括城乡差别和工农业差别。他们认为人类要存在和发展首先要解决的就是衣食住行,而这些问题的解决都依托农业。随着农业生产率的提高,一部分人得以从农业中抽身出来转向其他行业,逐渐出现了以物易物的现象,这就最终导致了商业的出现。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看来,城乡的分离是分工的基础,社会的全部经济史,都概括为这种对立的运动。
近代以来,随着社会生产的工业化、机器化进程加快,城市和乡村的分离日趋严重。一方面,由于农业自身的特性,农村的发展显得非常缓慢;另一方面,城市快速发展起来并且建立起繁荣的工业中心。不可否认的是,工业的迅速发展必然会带来城市的繁荣。因此,农村与城市之间的差距不断拉大,并且农村和城市之间的分工也越来越明显,城市显然在这种分工中占据有利地位,农村则越来越被动。
资本主义表面上推动了大农业生产力的进步,实际上资本将生产工具、生产资料牢牢掌握在手中,从而引发了城乡对立。因此,当生产力获得一定发展而又未能实现真正意义上大发展大繁荣的情况下,必然会出现城乡对立。不难看出,城乡对立的出现是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不可避免的,会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逐渐消失。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城市的发展离不开乡村,工业的发展离不开农业,长期以往城乡对立不仅不利于实现发展还会阻碍发展。工业必须要支持农业,城市文明必须要辐射乡村。只有统筹城乡发展才能够更好的谋求农业和工业生产发展。马克思、恩格斯不仅意识到了城乡对立,还对如何改善城乡对立状况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如下:
首先, 马克思、恩格斯从小农经济本身的特性入手,认为应该增加人口的自由流动。小农经济的典型特征是孤立、分散和自给自足。“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是小农经济最经典的描述。在这种生产方式之下,人被牢牢地束缚在土地上,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非常简单。小农经济的这种生活、生产方式不可避免的会带来农村和城市之间的分离。
进人资本主义后, 大农业的出现使得一部分劳动力从农业中抽身出来。与此同时,工业发展需要大量的工人,城市工人的工资远高于农业人口的收益,不难想象大量农民会从农业地区涌人城市,城市人口高速增长。此外,随着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人口的流动的速度会进一步加快。人口的自由流动给城市工业化的发展带来了大量的有生力量,有效的平衡了资本与劳动之间的关系。总而言之,劳动力在农村和城市之间的自由流动,能够有效缩短工农业之间及城乡之间的差别。①
其次,马克思、恩格斯从土地入手,认为土地的自由流通和集中可以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现代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土地的合理集中,但土地的极端自由化、过于细分以及土地垄断都不利于现代农业的发展。只有当土地实现合理的集中,机器作业才能够在农业中实现真正的推广,大规模地劳动分工才能实行。总而言之,土地的自由流通和集中既促进了农业的现代化发展,有利于缩短工农业及城乡之间的差别。
总之,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消除城乡差别的做法绝不是消灭大城市或者简单的将农村村民和城市居民之间收入均等化,而是要发挥大城市的优势,推动大农业的发展,从而逐步缩短城乡之间的这种差别。
(二)传统重农思想
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农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粮食问题关乎到国家安全与社会稳定,因此,在生产工具上,古代君王会鼓励农业生产的创新并且愿意动用政府的力量兴修水利如都江堰等。在教育上,早就设立了专门的教育机构,对农民进行农业知识的普及。中国农业文明经年累月孕育出了商品,商人以及手工业者等阶级也在这一过程中逐渐出现。虽然封建君主通过各种手段比如盐铁官营制度等来限制工商业的发展,但不可否认的是工商业正在逐步发展这一事实。此外,小农经济本身孤立、分散的特性,使这种分离的出现显得更加自然,并未引起注意。因此,中国城乡二元对立的问题由来已久,只不过在近代以前并未采取大工业生产,城乡分离并未像现在这样严重。
二、习近平的“农村梦”
(一)推进建设美丽农村
1.留住青山绿水,记住乡愁:
推进城乡一体化,推进新农村建设,让绿水青山带来金山银山,让人记得住乡愁,让农村成为农民幸福生活的“世外桃源”,建设美丽中国,是习近平的“农村梦”,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内容。
建设美丽乡村,首先要保护好农村的生态环境。目前,我国生态环境形势严峻,如雾霾频发、水资源的污染等等。资本的触角遍及社会的各个角落,农村同样不可避免。随着农村开发的不断推进,农村的生态环境也出现了问题。习近平同志在云南考察工作时指出,要像保护自己的眼睛那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环境。因此,建设美丽乡村绝不是简单的“涂脂抹粉”,搞点面子工程,真正的美丽乡村建设是要给老百姓带来实惠,是要真正地推动农村发展,促进农民生活条件改善的。农村的生态环境建设的目标是要不断改善农村的人居环境,保障农民的生命健康权。
其次,要积极传承乡€蔽拿鹘ㄉ?实现乡村乡€蔽幕馈7研⑼ㄖ赋觯泄缁峋哂邢缤列浴V泄呐└拿骼吩丛读鞒ぃ└幕侵谢幕闹匾槌刹糠帧V泄男矶嗌窕肮适麓刀季哂信ê竦呐└幕剩热缗@芍鹊取R虼耍└幕唤霾荒芏剐枰绦⒀锕獯蟆?
最后,习近平同志多次在不同场合强调要保留乡风相貌,让人们记得住乡愁。乡愁是一种源自于内心对家乡的各方面的记忆,牵动着人内心最柔软的一处情感。它不仅是一种精神追求更是一种文化情感,能够给人一种归属感。那如何才能让人们记住乡愁呢?人们无非是通过家乡的一砖一瓦来思念家乡,因此,留住乡愁的重点便是要保护好那些传统村落。②
2.推进农村社会事业建设发展:
一般说来,农村社会事业建设是指为了安定农民生活、确保农村社会团结、维护农村社会安全和促进农村社会发展为主要目的的各种公益性支持和服务的总和。农村社会事业建设主要包括:农村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及农村道路、居住环境建设等。③
具体来说推进农村社会事业建设就是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培育建设农村社会事业的骨干力量是重中之重。首先,要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培育建设农村社会事业的骨干力量离不开教育,而农村往往因为其自身的条件留不住优秀的教师。国家要通过提高乡村教师的工资等各项举措,吸引这些优秀的教师。其次,加强农村医疗卫生队伍的建设。应该定期组织农村医疗卫生人员进行培训,提升农村医疗卫生人员的职业技能。最后,制定并实现加大对基层干部以及大学生村官的培训。
第二,完善农村医疗保障系统。近年来,农村医疗卫生事业有所发展,但和城市相比仍然有很大的差距。乡镇医疗卫生体系仍需健全,农村医疗卫生人员的职业技能仍待提高以及医疗保险的范围应有所扩大。
第三,发展乡村教育,阻止贫困代际相传。教育关乎一个国家的根本,掌握更多的知识可以帮助孩子们获得更好的发展。
(二)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推进城乡发展的一体化是建设农村的重要途径。习近平指出,推进城乡发展的一体化要从本国的国情出发,既要遵循普遍规律、又不能墨守成规,既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又不能照抄照搬。要统筹工业和农业、城市和乡村的发展,促进城乡在规划布局、要素配置、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生态保护等方面相互融合和共同发展。
1.继续推进新农村建设,穷实新农村建设产业支撑:
新农村建设是习近平同志“三农”思想中关于农村方面的主要内容。习近平同志认为要不断促进农村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的交叉和融合,要不断促使农业结构调整,不断促使农业布局优化升级,加快推动农产品的经营和电商配送相配合,促使现代农产品流动方式的实现,拓宽和开发农业为依托的生态旅游文化产业发展。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型的销售模式,如微商的崛起。农民因为自身的限制不能够很好的利用这些销售模式,政府可以加强这方面的培训,帮助农民实现农产品销售渠道的多元化。此外,目前大部分的农民依然以农业为主,农村中的第二和第三产业发展缓慢。政府虽然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农民创业的利好政策,但农民受其自身管理等知识方面的局面,其自主创业大部分以失败收场。因此,政府除了在贷款等方面给予农民创业以优惠的同时,还应加强农民管理等知识的培训。通过鼓励农民创业等一些列的举措,帮助农民利用自己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资源优势发展农村旅游业。
2.推动形成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体制机制:
基本公共服务主要包括基本民生服务、公共事业性服务、公益性服务以及公共安全性服务。当前城市的基本公共服务比较完善,能够保障城市居民的基本生活水平。而农村则有待进一步的加强和完善。习近平同志也指出,基本公共服务要更多向农村倾斜,向老少边穷地区倾斜。
首先,在基本民生服务上,要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力度,提升农民的职业技能,帮助农民实现更好的就业;建立健全农村各项社会保障制度如农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等。
其次,在公共事业性服务上,促进农村公共领域卫生安全建设,促进农村基本医疗改革,保障农村居民的医疗卫生安全;注意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在农村地区开展各项文化活动。
再者,在公益性服务方面着重强调维护农村的社会环境建设,如生活垃圾的治理、严禁房屋随意搭建。
最后,在公共安全方面,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大环境下加强农村法治环境建设。加强农民法律知识的普及;明确农村交易的相关政策、法规,保障农场品市场的正常有序交易;要建立健全“三农”问题的相关法律法规,重视农村基层的法治建设。④
习近平同志指出:“当前,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具备了支撑城乡发展一体化物质技术条件,到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发展阶段。”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必须从我国现实国情出发,发挥制度的优越性,始终坚持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让农村成为农民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
注释:
①张春桃.马克思、恩格斯的“ 三农” 思想及其当代价值.世纪桥.2013.
②林星、吴春梅.习近平“三农”思想分析———基于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解读.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4).
③④胡章平.习近平“三农”思想研究.安徽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