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子分类:
返回
文库吧用户登录
快速导航关闭
当前搜索
当前分类
子分类
实用工具
热门搜索
文库吧 > 学术 > 时政综合 > 法制与社会

中国遗产税制度的推行探讨

中国遗产税制度的推行探讨

摘 要 近些年来,我国社会与日进步,经济日益高涨,人们生活水平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但是,与此同时,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日益扩大,由此导致的贫富差距也在日益扩大,并且这种现象正在变得与日加剧,这不利于社会公平发展。对巨大财富进行征税,无疑是缩小这种差距的有效调控途径。而遗产税的开证正是这一调控手段中的一种,遗产税的开证对于我国税收制度的完善,促进社会公民,调节贫富差距以及慈善事业等都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从遗产税的内涵、功能以及意义等基本概念着手,探讨了我国遗产税制度的基本要素,以及推进我国遗产税制度的有效措施,希望能够对我国遗产税制度的建立与发展,起到一定的帮助与作用。

关键词 遗产税 制度 推行

作者简介:高婧,北京林业大学,咨询助理,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研究方向:心理学。

中图分类号:D922.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6.12.178

自对外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发展举世瞩目,取得了骄人的成就,尤其是近些年来,经济发展日新月异,人们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是,居民收入不均,贫富差距扩大问题也日益突出,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社会公平发展的重要因素,调节居民收入不均,调控贫富差距,已经成为了我国最为关注的民生问题。遗产税的开证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的,对巨大遗产财富进行税务征收,显然是调控贫富差距的有力途径。并且在国外遗产税的征收早已形成一种税收制度,极大地完善了国家税收制度,调节了贫富差距,并且同时也有助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而目前来看,我国遗产税的开证却迟迟没有达到很好的推行,遗产税制度的建立也迟迟不够完善,探讨我国遗产税制度的推行,已经成为广大税收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笔者结合遗产税的基本内涵以及功能和意义,分析了我国遗产税制度的基本组成要素,并对遗产税制度的推行进行了探讨。

一、遗产税的基本概述

(一)遗产税的基本内涵

遗产税是以财产拥有者死亡之后所遗留下来的财产作为征税对象的一种税,一般来讲,这种税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的税收,即对被继承者所留下的遗产征收的税收以及继承者继承遗产所征收的税收。由此可见,遗产税的征收必须满足以下两个基本条件,其中一条是要有遗产或者是财产,另外一条则是这种税收必须在财产所有者死亡以后才能够征收,故而其又被称为“死亡税”。一般来讲,遗产税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特点:首先,遗产税它是一种财产税,因为从本质上来看,这种税收的课征对象是人死亡以后所留下来的遗产或者是财产,归根结底是对继承人所继承的财产而进行的税征,所以其应当属于财产税的范畴;其次,这种税是流通税中的一种,因为遗产税只有在继承人继承财产的过程中才进行征税,也就是财产发生转移才征收遗产税,不发生转移则不征税,对于财产的所有者不征收,所以,它应该属于流通税;再次,遗产税是一种直接税,也就是直接向遗产的继承人进行征税,遗产继承人是直接纳税人,而不得转嫁给其他人;最后,这种税种还属于从价税,所谓从价税,就是依据税收课征对象的实际价值以及财产金额,按照一定的比例实施税征,遗产税是根据继承人实际继承的遗产金额与价格来确定税收金额的,所以,从这方面来讲,这种税也是从价税的一种。

(二)遗产税的功能和意义

笔者结合遗产税的相关研究,对其功能进行了如下梳理:首先,遗产税的征收有助于社会财务分配的调节,逐步缩小贫富差距。国家税收本身就是对社会资源进行再分配的一种有力手段,而遗产税又是国家税收的一种,其只对高收入者巨大财富进行征收,而对收入相对较低的人则不征收,将对遗产继承人所收取的高额税款的一部分划归为社会所有,用于社会福利事业,以帮扶有需要的人群,实现社会资源的重新分配,有助于社会进入健康良性发展的循环。其次,遗产税的征收可以补充逃税、漏税现象所造成的税收流失,增加国家和政府的财政收入。再次,可以限制私人资本,通过遗产税的征收,可以将大量的私人财富,划归社会所有,可以适当调节贫富差距。最后,可以有效抑制社会浪费,抵制不劳而获现象,因为通常来讲,人们对于越容易获得的财富,就越容易挥霍和浪费,将财产花在不正常的渠道。而遗产的继承,显然属于不劳而获的范畴,这就容易滋生继承者不劳而获,奢侈浪费的思想,有害于社会风气。所以,开证遗产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由于不劳而获所得到的财产,对于鼓励继承人凭借自己的奋斗去创造属于自己的财富,以此,来促进社会公平与进步。

此外,遗产税的开证,可以将高额的遗产税款用于社会福利事业以及慈善事业,帮助更多有需要的人,促进慈善事业的进步发展,有助于社会的良性循环发展。

二、遗产税制度的基本要素

遗产税的征收,是要在一定的制度的保障下,才能够顺利实施的,所以我们一定要加快建立并逐步完善遗产税制度。而遗产税制度主要有以下几个要素:首先是遗产税的纳税人,这要素主要取决于税收的管辖权,如果是实施地域管辖权,那么遗产税的纳税人就可以只对国内的遗产进行税款的缴纳,但是如果是采用的居民管辖权,那么遗产税的纳税人就需要对国内外所有的遗产缴纳遗产税;其次是这一税种的征税对象,显然,这一税种的征税对象是人死后所留下来的财产,但是需要缴纳税款的并不是所有的遗产总额,而是减去法律所允许扣除的财产之后的总额,也就是应纳税遗产额;再次是遗产税的税率,这一税收通常所采用的税率是超额累进税率;最后是遗产税的扣除项目以及税收抵免,遗产中有部分金额是可以不缴纳遗产税的,比如丧葬费、墓地费等,还有一些是可以抵免税收的,比如地方税抵免,连续继承税抵免等。

三、我国遗产税制度的推行

遗产税制度的建立完善与推行,必须依赖于一定的措施,笔者结合自身的理解,对我国遗产税制度的推行,提出了几点意见,希望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具体建议如下:

(一)完善公民死亡信息管理制度

公民的死亡信息对于遗产税的征收有着最为直接的影响,对于课征时间的确定,课征对象的确定等都有重要的决定作用。而就我国目前的状况来看,多数公民死亡以后,其死亡信息都未在规定的时间范围内进行有效的登记。

所以,相关部门一定要加强对公民死亡信息的管理,建立并完善有效的公民死亡信息管理制度,尤其是贡柑户籍部门要加快推进死亡信息登记管理制度,建立完善有效地信息数据库,并及时向税务部门转交公民死亡信息,以确定遗产税的征税工作等相关信息。

(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遗产税的征收,多数是以完善的法律制度来保障的,没有完善的法律法规,遗产税制度的推行,必将会寸步难行。就目前我国法律现状来看,虽然我国的《宪法》、《继承法》以及《民法通则》等相关法律法规都对遗产的继承做出了规定,但是却都没有涉及到对遗产税制度的明确规定与要求,这些规定都太过于模糊与不明确,所以,相关部门必须要对遗产税制度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尤其是要对我国《继承法》中有关遗产继承的相关条款进行完善,要明确规定遗产税的征收方式、时间、税率等相关内容,使遗产税的开证有法可依。

(三)加快金融实名制制度的建设

金融实名制度的建设对于遗产税的征收有着很大的帮助,是遗产总额统计的有效依据。所以,我们必须要加快金融实名制建设,一方面,银行机构要充分借助互联网等先进技术,完善个人储蓄实名制,除了在金融机构互联网系统内部采用实名制以外,还要在公安部门、税务部门的互联网系统中,统一进行实名制,实现这些机构信息的共享,从而避免税源的流失,提高遗产税征税工作的效率;另一方面,还要在全国金融机构,建立金融实名制度,对个人名下的财产,包括基金、证券、股票以及固定资产等,进行有效的统计,为遗产税的征收提供依据。

(四)加快财产登记和申报制度的完善

财产登记和申报制度的完善,可以帮助税务部门统计个人财产总额,方便将来遗产的统计以及遗产税的征收工作,但是目前,我国在这方面的工作却有待提高,尽管目前金融实名制已经在我国得到了很好的开展,但是对于家庭的固有资产如房屋、宅基地、汽车等的登记与申报,还有基金、股票等财产的登记等相关工作还不完善。

所以,目前我国应该在银行存款实名制的基础之上,加快推进财产登记制度以及家庭财产申报制度。对房屋、汽车等固定资产以及基金、证券、股票等进行实名登记,便于税务部门对个人以及家庭财产的掌握。

(五)加强财产评估制度的完善

对财产进行有效地评估是保障遗产税征收公平的基础与前提,所以我国应该加强财产评估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一方面,相关工作部门应该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推进财产评估制度的完善,建立科学合理的财产评估机制,为财产的准确评估保驾护航;另一方面,相关部门应该加强财产评估专业人才的培养,为财产评估制度的完善提供人才保障。

此外,我们还要成立专业的财产评估机构,为准确的财产评估,提供最为专业化、细致化的服务,为遗产税的课征工作的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石。

四、总结

综上所述,遗产税的征收是我国税收体系的重要组成内容,对于我国税收体系的完善,调节社会人均收入,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加快建立并推行完善的遗产税制度,必须要完善公民死亡信息管理制度,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快金融实名制制度的建设,加快财产登记和申报制度的完善,加强财产评估制度的完善。只有这样,才能使我国遗产制度得以有效实施,使社会进入健康、有序、和谐发展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魏宾.试论我国遗产税制模式的选择.山东科技大学.2009.

[2]高正.浅谈中国遗产税制度的推行.经济研究导刊.2015(14).

[3]杨丹.试论构建我国遗产税制度.福州大学.2014.

[4]张清立.关于我国开征遗产税的思考.当代经济研究.2014(4).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www.wk8.com.cn
本文地址:https://www.wk8.com.cn/xueshu/514696.html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关于我们 文章归档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2021-2022 wk8.com.cn

ICP备案号:晋ICP备20210032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