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子分类:
返回
文库吧用户登录
快速导航关闭
当前搜索
当前分类
子分类
实用工具
热门搜索
文库吧 > 学术 > 时政综合 > 法制与社会

安徽省农村留守儿童基本状况的人口学分析

安徽省农村留守儿童基本状况的人口学分析

摘 要 本文通过分析在关于留守儿童基本状况的调查问卷数据,从人口学视角对安徽省农村留守儿童的规模、性别结构、监护结构和区域分布做了详细的阐述和估计,并结合分析结果对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途径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安徽省 农村 留守儿童

作者简介:戴云飞,安徽大学社会与政治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人口规划。

中图分类号:C9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6.12.245

一、引言

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现代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 农村的大量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由于受到城乡二元社会结构体制及自身经济条件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进城务工的把孩子留在农村,并托付给其他人代为照看, 由此在我国农村形成的一个规模庞大的留守儿童群体。留守儿童问题不仅关系到留守儿童自身的健康成长,而且关系到我国未来人口的素质的提高与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

留守儿童问题逐渐引起了政府、社会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对留守儿童概念的界定参照周福林等人的研究,即父母双方或单方外出半年以上且年龄在18周岁以下儿童,农村留守儿童即为户籍所在地是农村的留守儿童。本研究通过对安徽省农村留守儿童抽样调查数据的分析,反映安徽省留守儿童对结构、规模、区域分布、监护等基本状况,分析安徽省留守儿童面临的问题并探索解决相应问题的途径,为解决安徽省留守儿童问题提供有效的科学依据。

二、数据的来源和说明

本研究于2015年7、8月间从安徽省24181个村中抽取了440个村发放问卷,样本点是严格按照PSS抽样方法获取的,涵盖了全省所有的县区。每个村发放1份村委会问卷以了解农村留守儿童规模、结构、区域分布状况,发放4份农村留守儿童临时监护人问卷用来了解监护状况等。本次回收村委会问卷425份,其中有效问卷396份,有效回收率93%;回收农村留守儿童监护人问卷1583份,其中有效问卷1352份,有效回收率85%。

三、农村留守儿童的基本状况

(一)规模

通过整理问卷数据,抽样样本中常住人口1121958,农村人口数280364,其中留守儿童162290人。样本中农村留守儿童数量约占农村常住人口的14.46%,可以通过农村常住人口的规模来估计农村留守儿童的规模。根据《安徽省统计年鉴2015》数据,2014年末安徽省常住人口6083万,城镇化率为49.15%。由统计数据可以计算出2014年末农村常住人口3093.21万,因此可以通过以上样本数据来推算估计安徽省农村留守儿童的基本规模:2014年末安徽省有农村留守儿童447.28万人,其中男童236.45万人、占比52.8%;女童210.83万人、占比47.2%。与2010年普查结果估计的数据相比,本文通过农村留守儿童与常住人口的比例关系估计出的农村留守儿童的规模相差不大,基本没有差距;但是农村留守儿童占农村儿童的比例有小幅上升。

(二)性别结构

样本数据农村儿童数280364,其中男童数150427、女童数129937;农村留守儿童占农村儿童的57.89%,农村留守儿童中男童85794人,女童76496人。计算得到农村留守儿童性别比为112.2,农村儿童性别比为115.8,农村非留守儿童性别比为120.9,农村非留守儿童的性别比大于农村儿童和农村留守儿童性别比。本文将留守儿童划分为4个年龄组,分别是学龄前留守儿童组(0~5周岁)、小学适龄留守儿童组(6~11周岁)、初中适龄留守儿童组(12~14周岁)和大龄留守儿童组(15~17周岁)。

各年龄组的农村留守儿童性别比如表1所示,农村留守儿童的性别比总体上是呈上升趋势的,农村留守儿童性别比112.2,低于农村儿童及农村非留守儿童的性别比。学龄前农村留守儿童的性别比只有107.7,大大低于全部农村留守儿童的112.2;而大龄农村留守儿童与全部农村留守儿童的性别比也同样有明显的差异。外出父母更倾向于把学龄前的男童带在身边以及非义务教育阶段女孩的辍学率更高能否解释这些差异值得进一步探究。

(三)留守儿童分布

习惯上安徽省在地域上被划分为三大区域:皖北(阜阳、亳州、宿州、蚌埠、淮南、淮北),皖中(合肥、六安、滁州、安庆),皖南(芜湖、马鞍山、池州、铜陵、宣城、黄山),三个地区无论在环境资源还是社会经济方面都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差异。借助《安徽省统计年鉴2015》数据,计算皖北、皖中 、皖南2014年末常住人口规模分别是2611万、2280万、1192万,通过样本数据估计并分析农村留守儿童的分布在不同地域的差异性。

表2显示农村留守儿童的地域分布是极不均衡的。皖北六市农村留守儿童的规模占到了全省的64%,甚至大大高于皖北地区2014年末常住人口的占比。而其农村留守儿童与常住人口的比17.7%也高于全省的平均水平14.5%;与之相比,皖南地区的农村留守儿童无论是规模还是与常住人口的比例关系都大大低于皖北和皖中地区。经济相对落后并且人口流出规模巨大的皖北、皖中地区的农村留守儿童尤其值得关注。

(四)留守儿童的监护

家庭作为社会的基本单位,是重要的社会化场所,而家庭结构的不完整、家庭教育的缺失、家庭社会化不完善造成了农村留守儿童的诸多问题。人口流动的主力军是青壮年劳动力人口,大量的农村青壮年人口的向外流动势必造成农村的人口年龄结构呈现一个哑铃状的特征,老人和孩子所占比重相对较高,因此在农村形成祖辈对留守儿童的隔代照料现象是很普通的现象,这种家庭中“重要他人”角色的缺失会给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化带来种种问题。

在数据收集过程中,我们把留守儿童的监护类型分为父亲监护、母亲监护、(外)祖父母监护和其他监护这几种类型。

如表3所示,祖辈父母监护的农村留守儿童达到71%,农村大多数留守儿童是和他们的祖辈父母生活在一起的。由于受思想观念和自身科学文化素质的限制,相比于父母直接监护,隔代监护更容易导致对留守儿童的溺爱,往往是“重养不重教”,放松对农村留守儿童学习上的要求。临时监护人承担的是受委托的角色,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们只能将留守儿童的安全和健康放在首位。父亲与母亲单独监护所占百分比差距很大,这反映了一部分家庭试图在获取生活来源和抚养子女之间寻求平衡,父亲更多地承担了赚钱的责任而母亲在家里照看孩子是多方面因素综合的结果。

四、结果和讨论

(一)结果

1.2014年末,安徽省有农村留守儿童447.28万人,其中男童占52.8%,女童占47.2%,留守儿童约占本省常住人口的14.46%。农村留守儿童规模与2010年相比变化不大。

2.农村留守儿童的性别比程上升趋势。学龄前留守儿童的性别比不仅低于所有年龄阶段的留守儿童性别比的平均值,甚至远低于农村儿童的性别比。

3.农村留守儿童高度集中在皖北地区,其农村留守儿童规模占到了全省的64%。皖北既是安徽省的人口集中地区,又是向外劳务输出量较大的地区。皖中地区的农村留守儿童规模也同样不可忽视,占到全省的29%。相比较皖南,在皖北的一些农村,留守儿童现象已经成为一种常态。皖北所面临的留守儿童问题与“三农”等一系列问题交织在一起,更为棘手。

4.父母角色的缺失严重消弱了家庭作为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主体的功能。有71%的农村留守儿童是留给祖辈父母照顾的,大部分的农村留守儿童是父母双方均外出打工的,父母把监护人的角色转移到祖辈、其他亲属等,与自己的子女聚少离多,缺少沟通的状况容易给留守儿童带来情感、道德、行为、心理、安全等方面的问题。另外,父母只有一个单独外出的,父亲外出务工的比例远远高于母亲外出务工的比例。

(二)讨论

留守儿童是新时期“劳务经济”孕育出来的特殊一个群体,它产生于社会转型过程之中,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更是汇集了社会各个方面的问题,是各种矛盾的集合。安徽省是人口大省、农业大省,农村留守儿童基本状况有着特殊的省情,面临的问题也是复杂多变的。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家庭、学校、社会、政府等多方面的协同合作,有效地应对这一全社会所共同面临的突出问题。

1.在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工作过程中拒绝标签化。当今社会甚至一些学者对留守儿童的认识基本上停留在等同于“问题儿童”的狭隘阶段,很多关于留守儿童的研究假设就是建立在这一认识的基础之上。留守儿童是一个随着时代而产生的规模巨大的“弱势群体”,他们更需要的是帮助和理解,而不是另眼相待。给留守儿童贴上“问题儿童”的标签不仅会错误的引导解决这一问题的方向,更重要的是给农村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和人格形成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2.提高父母的责任意识,改变临时监护人的监护观念。很多父母外出务工的初衷就是改善家庭的经济条件,为子女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然而他们却忽视了对子女最基本的教育和关爱,把这些责任转移到临时监护人身上而又没有得到很好地执行,在留守儿童社会化的关键阶段形成了责任真空。社会各界要加大宣传力度,让孩子的父母和临时监护人认识到自身担负的责任和教育关爱留守儿童的意义。

3.发挥学校作为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主体的功能。农村留守儿童大部分处在学龄阶段,学校是留守儿童的成长的重要环境,相对于家庭学校能够有条件更集中更科学规范地教育留守儿童。一些条件落后的学校可以和一些社会工作人士及大学生志愿者合作,科学有效地解决他们生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4.借户籍制度改革的契机,促进“农转非”的进程。对于流动人口来说,他们往往被叫作流入地的“新居民”,但是由于受到户籍制度的限制,他们并不能得到流入地居民所享有的医疗、教育等方面的政策。较差的经济条件使“新居民”没有能力把农村的孩子带到城市上学和生活。有条件的城市可以为这些为城市建设作出贡献的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提供教育等各方面的政策,使农村留守儿童就转变成了流动儿童,以进一步融入城市生活之中。

5.发展经济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根本举措。安徽省要抓住沿海地区部分产业内迁的有利时机,结合本省所拥有的丰富的劳动力资源,积极发展经济,在给予回流人员资金、信息、政策、技术等方面支持的基础上,吸引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就业创业。一方面加快了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进程,另一方面也有益于从源头上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产生的根源。

参考文献:

[1]周福林、段成荣.留守儿童研究综述.人口学刊.2006(3).

[2]江立华、符平,等.转型期留守儿童问题研究.上海:三联书店.2013.14.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www.wk8.com.cn
本文地址:https://www.wk8.com.cn/xueshu/514764.html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关于我们 文章归档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2021-2022 wk8.com.cn

ICP备案号:晋ICP备2021003244-6号